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诸天从让子弹飞开始 > 第148章 少安粉大战少安黑

诸天从让子弹飞开始 第148章 少安粉大战少安黑

作者:明少江南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3:37 来源:小说旗

???

谁都知道,孙少安是有大本事的人,他之所以能在原西县的炫富会上骑马游街,凭的就是蔬菜大棚。

可是现在,孙少安当了村支书,居然将蔬菜大棚交给集体了。

他不想继续赚钱了?

他这是一心一意的想着领导双水村走致富路?

还是沽名钓誉?

一时间,双水村的各大闲话中心议论纷纷。

不少人语出怪腔:

“呵呵,我看孙少安是想着捞便宜呢!”

“我看着也是,我打听过了,这蔬菜大棚的塑料薄膜,得经常换,何况到处都是搞蔬菜大棚的,那几样反季节蔬菜早就将下价来了,还不如趁早收手,还能卖个好价。”

“哎呀,不愧是咱双水村的第一大能人,石头缝里都能榨出油水来。”

……

当然,说这些风凉话的还是少数。

马上就有“粉丝”批驳这群说风凉话的:

“孙支书想赚钱,还用当支书吗?”

“你心是黑的,看什么都是黑的!”

“咱们孙支书是一心一意带领大家谋发展的人,我信他!”

“对!当初做队长的时候就是表率,如今做了大队支书,还把蔬菜大棚捐了出去,这才是榜样!”

“看他提拔的田福高、金强,哪个不是好后生?金光辉也是有能力的,也就你这种人没本事还能啰嗦,谁也不愿意理你!”

更有田五田万友这个着名的链子嘴,很快给陈昭编了一整套的链子嘴,从东拉河上游直接吹到米家镇去了。

对于老百姓的声音,陈昭不可能当没听见。

他又不是唾面自干的宋仁宗。

所以接下来扩建塑料大棚,那些说闲话的和他们的家人,一个也没凑上去。

由陈昭坐镇指挥,加上金俊武、金强等人鼎力支持,塑料大棚扩建的速度很快,东拉河两岸,一口气建了三十座塑料大棚。

每一座大棚,陈昭都紧盯到底,不允许出现一丁点误差。

“少安,这塑料大棚种的菜确实能卖钱,可是真能赚大钱也只能到冬天,再说了,这三十座大棚,再加上一个砖窑厂,最多能用二三百人,咱们双水村有一两千号人,劳力也都有五六百人呢,他们都闲下来了,这样不是事吧?”开会的时候,金俊武对此忧心忡忡。

这人呐,不患寡而患不均。

以前大家都穷,或者大家都干集体活动,也就没说什么。

可是现在上千号人的村子,拥有五六百人的劳力,一部分人去村办企业上班拿工资了,其他人咋办?

这要是万一闹起事来,这么不得了了。

“这个我也想好了,我前段时间去原西县城,发现县城畜牧所发放猪牛羊的养殖册子;我琢磨着啊,咱们是不是能买一批种猪回来,让剩下的人养?到时候咱们统一收购,统一销售。”

农村怎么才能富,少生孩子多养猪。

以前养猪是个麻烦事,因为自己都吃不饱,哪里有东西喂猪?

现在吃饱饭了,也就有东西喂猪了,养了还能卖钱,那积极性不得上去了?

“现在日子可是越来越好了,也吃得起肉了,只要能把猪养好,就不愁卖不出去;现在养猪都是一家一户的养,等将来咱们攒够了钱,就搞个大型养猪场;咱村里不是还有那么多山么,别看一个个都想花卷似的做成了梯田,但收成也高不了哪里去,干脆咱们退耕还林,全都种果树、药材!在加上咱们的枣林,将来有钱可以建个果汁厂!”陈昭兴致勃勃的说道。

老实说,砖窑厂只是一时之需,不是长远之计。

毕竟国家虽然越来越缺建筑材料,但各种砖窑厂、砖瓦厂也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这同类企业多了,价格就会下降,到了最后,污染环境不说,大钱也赚不到。

要建工厂,也得立足于农村,然后再慢慢发展高附加值的合适产业。

“这样也行,大棚是集体产业,需要村民筹资,但养猪也不是简单的事,我觉得应该这样,让想养的人先交一笔钱上来,剩下的村里补上,等他们把猪养大卖了再还回来!养猪、种果树药材这些都是咱们干惯了的活儿,不怕他们不答应。”金俊武说道。

他做惯了二队的队长,对村民们的心思看得很清楚。

大家都是穷惯了的,真要是村里直接下发种猪,绝对有人先吃了再说,

可是自己要是先交钱,大家可就会好好珍惜,把猪当宝贝一样养了。

陈昭的想法和金俊武一样,便点头同意了。

村支书和村主任同意了,孙玉亭和田海民自然也不会反对。

小满前后,双水村周围的山野里,又渐渐呈现出了一派盎然生机。阳光暖洋洋地照耀大地。

东拉河两岸的缓坡,已经被陈昭带着队伍,用机器整成立平地,搭建了一个个的蔬菜大棚,阳光照在塑料薄膜上面,反射着耀眼的光芒,里面种植的蔬菜瓜果分门别类,都是按照村委统一的标准种植的。

农村实行以户为单位的生产责任制后,水利和灌溉设施破坏得很严重,因此东拉河水倒比往年旺了许多:河道的某些狭窄处,水流居然起波打浪,发出隆隆的声响。在田家圪崂通往庙坪的河滩里,泛滥的春水淹没了过去的列石。

陈昭当然注意到这一切。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

为了将东拉河西岸的大棚蔬菜第一时间运出去,村委会早早地通过决议,组织施工队修建了三座大石桥。

每一座大石桥,都能通货车。

当然也方便村民们过河。

不但如此,趁着施工队还在,让他们把村里的学校又修整了一遍。

同时以村委的名义下达正式通知:

凡是适龄的娃娃,必须去学校读书。

如果家长不把孩子送到学校里,那么就不要进村办集体企业上班。

原来,农村分田之后,一些短视的家长为,即要忙农活,还要经管牲口和放牧羊只,感到人手紧缺,干脆就不让家里的学生上学了。

田福堂还在位的时候,也找了几个人劝说,要他们让娃娃去学校学习,将来不做睁眼瞎。

可是没人理睬。

都大包干了,谁还听你村支书的。

但是村委这个通知一出,这些家长二话不说,立刻就把学生送到学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