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诸天从让子弹飞开始 > 第138章 风口上的一头猪

诸天从让子弹飞开始 第138章 风口上的一头猪

作者:明少江南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3:37 来源:小说旗

首季的反季节蔬菜的大卖,让陈昭积攒了真正的第一桶金。

让他有了足够的钱财更换升级装备、扩大再生产,同时组建蔬菜运输公司,金波是第一波手下兼助手。签的合同也是工资加奖金。

毕竟他看的明白,因为他种植蔬菜大棚的成功,一定会引起原西县的塑料大棚潮。

哪怕只有十几家修建塑料大棚,所种植的蔬菜也有可能将黄原市场占领大部分。

毕竟现阶段黄原才多少人?

到时候蔬菜价格就会下降。

那么陈昭未雨绸缪,打算组建蔬菜运输车队,将这些蔬菜卖到周边的城市,或者卖到省城去。

将来生意做大了,甚至还可以卖到京城去。

总之,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

而在陈昭的影响下,双水村开始缓慢地往前走。

从责任制开始到现在,双水村尽管仍然还是个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但农业以外地其它经营活动和商品性生产却也在缓慢地发展起来。

当然,最早和规模最大的还是首推陈昭的塑料大棚。

整个冬天,几乎每天都有许多车辆排着队来拉黄瓜,让陈昭直接越级上位石圪节首富,而今年开春,随着第一季黄瓜销售旺季结束,他开始种植第二茬蔬菜,

同时再建新的塑料大棚。

从庙坪山往下看,只看见五六排塑料大棚整齐排列,很有气势。

村民们无不羡慕。

除陈昭之外,在金家湾那面,金俊山既养奶羊,还喂了两头大奶牛。金光亮养了“意大利蜂”,而全村的“粮食大王”金俊武也和县林业站签订了合同,开始育树苗。

金家户族里还有一些木匠石匠常年在外做活——有的人还跑到原西和黄原搞了营业执照,卖起了有利可图的风味小吃。

但这里面,赚了第一笔钱的却是金光辉媳妇马来花,她在公路上卖茶饭,专门卖给到陈昭大棚前来运输蔬菜的司机。

好家伙,一个冬天,狠狠地赚了一笔,竟然比大哥金光亮养蜂赚得多。

田家圪崂这面还是种庄稼的人居多。从群体上看,田家圪崂这面种地还行,但做生意搞买卖就比不上金家湾那面的人了。

田姓人家中,眼下只有田海民夫妻办了个养鱼场。

当然,说起来,田家圪崂还有一个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这人就是神汉刘玉升,

刘玉升那一套装神弄鬼的把戏越来越吃香,全家人不愁吃不愁穿,光景过得绿格茵茵。去年冬天,这位神汉竟然买回来了台黑白电视机——这是全村第一架电视机,当时引起了东拉河两岸人家的哄动。

只是电视买回来后,有人指出,本村没有电。刘玉升这才不得不又把这台电视转卖了。

过了年,天气渐暖,黄原的菜市场上的蔬菜开始出现饱和,陈昭早有准备,立刻安排车辆往榆林和铜城运输。

与此同时,田海民夫妇的养鱼场事业发展极快,开始大量向原西县城卖鱼,一斤鱼两块钱,那收入也够它妈叫人眼红了!有时候,县上甚至黄原的一些单位,都亲自开着车来村里买鱼。

可海民夫妻除过捞鱼临时雇几个人外,平时就他们俩自己经管。再紧张他们也不雇人。即是捞鱼临时雇几个人,也尽量不用本村的。因为他们连父亲和四爸都拒绝入伙,也就不可能再让村里其他人沾他们的光。

大概他们清楚,用本村的人牵扯情面,用外村的人就可以用心指挥了,不怕他们偷懒。

到了五月份,秀莲生下第二胎,果然是个女孩,白白净净的,继承了父母的所有优点,一看就是一个美人胚子。

陈昭给女儿取名“思齐”,大名孙思齐,小名燕子。

生完孩子第二天,秀莲就吵着要出院。陈昭当然不乐意,好说歹说,也要让住两天院,观察一下,等恢复好了再出院。

但这个时候不兴这一套,医生检查了一下,觉得秀莲恢复的挺好,竟然丝毫没有挽留的意思。

连少安妈和秀莲都埋怨陈昭。

回到双水村,得到了消息的兰花也第一时间带着猫蛋狗蛋过来,带了不少红鸡蛋。

虽然逛鬼王满银不着家,但是有陈昭在,兰花饿不着,也不缺钱花,整个冬天也没少了时鲜蔬菜。

洗三这天,亲戚朋友都过来探看了一遍。因为是第二个孩子,农村里一般都只给第一个孩子摆酒席,其他的就不摆。

陈昭也就没有摆酒席,有远路的,就做点家常饭招待一下就好。一个村里的来探望一下,放下东西就都走了。

也多亏了陈昭的蔬菜大棚,让田四田五等人渡了难关,他们当然也没少奉送东西。

加上陈昭乐于助人,有仁义之名,上门请教搞塑料大棚的他都悉心指导,加上年景好,大家出手也都算阔绰,陈昭收获了上百斤的鸡蛋,几十斤红糖,二百多斤挂面,吃半年都吃不完。

这次公社副主任刘根民也和媳妇一起也来了,当天陈昭没喊别人,等女人吃完和秀莲说话的时候,陈昭和根民在另一个屋子里继续边喝边聊。

“少安,你现在事业发达了,钱也赚了,吃的喝的都不缺,现在更是子女双全,我对你表示由衷的祝贺!”刘根民说的很是真心实意。

“谢谢你,根民,我能种大棚,也多亏了你的支持呢,我敬你一个。”陈昭举杯道。

这也是真话。

建塑料大棚,终归是在农田上施工,能不能这么干,黄原之前并无先例。

还是刘根民负责协调,跑前跑后,帮陈昭疏通了关系。

今年他扩大再生产,也是根民帮忙跑的关系。

可以说,没有他刘根民的鼎力协助,陈昭绝不可能这么顺利的搞事业。

两人饮了一杯之后,刘根民又道:“少安,你是个有本事的人,我早就知道,只要有机会,你就肯定能发家致富。”

“呵呵,都是政策好,我是风口上的一头猪,顺势起飞而已,”陈昭忙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