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快穿:炮灰的幸福生活 > 第213章 被穿越的炮灰原配(12)

元初带着证件来到登记处,一共提交了4份文件,一是老太太原来的房契。二是老太太的遗嘱。三是老太太写给她的一封信,信中说她时日无多,让元初赶紧来继承她的遗产。这封信当然也是系统伪造的。四是她自己的身份证明。

老太太的房契是真的,民国政府给登记的。李元初的身份证明也是真的。

其他两项是伪造的,但谁也鉴别不出来是假的。

工作人员问她:“你怎么没早点来登记呢?”

“我之前不在京城。”

工作人员看着信件和遗书,说了一句:“你来得倒是及时。”

元初反问他:“你是希望我来的不及时吗?你希望我错过这三个月的时间,然后好霸占我的房子?”

“小同志,你不要这么说,我没有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你的工作就是审核我的证件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就给我发地契,而不是把我当坏人一样审来审去。我一个孤女,活着本就不容易了,还要处处被人刁难吗?

我表姨在登记截止日期之前就去世了。她一个孤寡老太太,身体又不好,哪有精神来登记?

我虽然收到了她的信,但是我离得太远了,而且天有不测风云,屋漏偏逢连夜雨,我母亲也生病去世了,我在家里办完母亲的丧事才赶到这边来,路上多难走您知道吗?

我能活着到这儿来继承这份遗产就相当不容易了!

再说了,山高路远,我哪儿知道京城会规定逾期不登记就算无主房屋啊?留的时间还那么短!

我一个乡下人,什么都不懂,到了京城以后,看到报纸才知道得重新登记的事。同志,你们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吗?我怎么觉得你在为难我这个小老百姓呢?”

工作人员抿了抿嘴,“不是,没有,你不要多想,我就是例行一问。”

“你问的我心里突突的,直打鼓。我现在一无所有,没爹没娘,表姨也没了。连个落脚地都没有。就这么几间小房,你还在这儿问东问西。”

工作人员保持了沉默。他看出来了,这位虽说是个孤女,但不是个好说话的,他还是老老实实审核文件,别没话找话了。

元初的证件符合要求,工作人员直接给她办理了新的房契。

等她走了以后,那位工作人员和他的同事感慨:“这小同志还挺能说。我不过随便问两句,她就给我来那么一箩筐的话。”

他的同事说:“我觉得这位小同志说的有道理。咱们就负责好自己的工作,审核好各项证件,不合要求的就让人家回去补,符合要求的就给人家办理新房契。

咱们不是公安,审问的事不归咱们管。你最开始问的那两个问题,好像确实是有点不大好,就好像在怀疑人家一样。有点越界了。”

“我真没有。我要是故意为难她,哪会那么顺利就给她办房契啊?不得为难为难她!”

同事想说,你刚才这句话,带着些高高在上的施恩嘴脸,好像你给人家办了这件事,是一件什么值得夸耀的恩惠一样。但实际上,“你给人家办房契是因为人家符合规定。你不给她办的话,那就是你违规了。”

想了想,这位同事又说道:“你是没有故意为难她,或者你问她那两个问题的初衷也只是想闲聊,但是你那两个问题确实不好,容易让老百姓反感,要不你想想别的问题。”

“比如呢?小同志你吃了吗?这个问题好像也不太合适啊。”

同事哈哈大笑,“你自己想吧,我不知道该聊什么,我都不聊,直接办事。”

有的人在和人交往方面特别有天赋,随便说点什么都能让人觉得舒心、高兴,爱和他聊,也有的人不具备这样的天赋。

哪怕是同一句话,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都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这位工作人员在这方面大概是负值,只是他自我感觉比较良好,再加上之前来办事的人对他比较客气,还带着点恭维,以至于他真的不清楚自己其实“不善言辞”。

好在他还算听劝,后来的工作态度大有改善。

***

元初拿到新房契,又去片区派出所给自己办理了新户口,从此以后,她就是京城人李元初了。

京城现在还分内城区和外城区,内城有7个区,外城有5个区,这些区都是没有名字的,就用数字来称呼,从第一区到第十二区。

元初家位于第一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办完这些事,元初又去报名上“劳动人民业余学校”,这是一种针对成人的、扫盲性质的教育机构。

从1949年开始,京城的业余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有专门针对工人和干部的“职工业余学校”,专门针对城市无业人员、手工业者的“劳动人民业余学校”,还有针对农民的“农民业余学校”。

元初现在属于城市无业人员,就应该去街道办报名,上“劳动人民业余学校”。

委托人能认识一些简单的字,不是纯文盲,这些字是跟她的祖父和父母学的。

她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剧情里,她后来又参加了在农村开办的扫盲班,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所以后来才能给张天明写信。也才能认识到知识和文化的重要性,哪怕日子艰难,也把一双儿女送去学校读书。

元初自然也是要加强学习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她要提高、要进步,必须让自己的改变有个合理的、可追查的路径。

所幸,这个时候,针对成人的学习班有很多。

1950年的时候,业余教育已经办的有模有样了,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业余教育委员会”,大力推动业余教育正规化。

元初报了名,拿到了学员资格,还参加了“分级考试”,被编入了高级班。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接受不同的教育,这也是“正规化”的内涵之一。

业余学校的老师都是专业的。他们有的本来就是中小学老师,还有的是大学在校学生,甚至是大学老师,因为国家大力推动成人业余教育的缘故,纷纷出来贡献一份力量,利用业余时间给大家上课。

业余学校高级班,大概就是个“高小”水平。

高小,是六年制小学的五六年级,一到四年级称为“初小”。业余学校的初级班,就是初小水平。

所以,别看被编入了高级班,但本质上还是个“小学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