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接风(下)

毫无意义的指责告一段落之后,崔信才义正言辞的开始训责未来女婿,“颉利可汗不在,突利可汗乃是如今突厥一方之主,你李怀仁有何资格私纵?”

“本以为你见事明利……敌国之主,是杀是放,自有陛下决断,你李怀仁难道无自知之明吗?”

“义结金兰,结拜兄弟,你成全一人之义,突厥在三州之地屠戮百姓,你置仁于何处?”

李善实在是听不下去了,目光游移不定,从陈叔达、窦轨、苏定方、李道玄、李客师的脸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到了温彦博的脸上。

过分了啊,大家都不是傻子,老丈人您拿这事儿来骂我……这是连基本法都不讲了啊!

李善之所以盯着温彦博,无非是……这事儿虽然我做的不地道,但你也不太地道啊,奏折上扣着我和突利可汗结拜这事儿不放。

真要论起来,与突利可汗义结金兰……那是李渊的主意好不好!

温彦博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最近没洗脸,脸皮明显厚了,最后还是淮阳王李道玄好言相劝……怀仁的确欠了考虑,但毕竟年少嘛。

“淮阳王倒是厚道。”温彦博阴测测的笑道:“久闻邯郸王仁义……”

听了“仁义”这个关键词,崔信想起宴会前温彦博说的那几句话,呵斥道:“对士卒怀仁,对敌国之主也要怀仁吗?”

“对突利可汗举义,你又置西河郡公于何地?!”

“彦博公何许人也?”

“前朝即得薛司隶激赞,有宰辅之才,如今却……”

这下子众人脸上都浮现出了赞同的神色,就连李善本人也面露释然……这个理由还说得过去,前面也太扯淡了点。

当然了,温彦博本人可还没解气呢,正色道:“为国事,怀仁与突利可汗义结金兰,此番放归亦为国事……”

“罢了,清河县公训责几句也就罢了,当日为国事,怀仁筹建霞市,与草原通商,遭御史弹劾……”

李善听得那叫一个无奈啊,听得都开始痛恨突利可汗了……你个废材,跑都没阿史那·社尔跑的快,否则也不会闹出这种破事了。

看李道玄满脸懵懂,李客师小声解释道:“朝中御史台多位御史上书弹劾西河郡公,言其嫉贤妒能,当另择良臣代之。”

陈叔达笑吟吟的看着这一幕,他在途中接到多封长安来信,关于温彦博弹劾邯郸王这件事在朝中还真闹出了不小的风波,虽然上至陛下、太子、秦王以及各位宰辅都心知肚明,但这种事还真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

总不能让李渊去给臣子解释……邯郸王是故意的,是怕朕为难吧?

所以,朝中很是有一批人觉得西河郡公温彦博太不要脸了,为什么弹劾邯郸王……无非就是因为其军功太盛,为陛下所虑,找到个机会就上书弹劾。

邯郸王太不容易了啊!

崔信冷嘲热讽,一旁的温彦博时不时煽几股妖风,好一会儿之后陈叔达才开口打断道:“毕竟年轻,日后清河县公、西河郡公当精心教之。”

“世叔说的是。”李善赶紧跟上,“两位均是小侄长辈,日后当时时请教。”

“清河县公是随某劳军,彦博出任长史,常在身侧。”陈叔达看向温彦博,“当时时规劝,不可贸然,如泾州之战,携中军大旗冲阵,此为将,非为帅。”

崔信找到了第三个训斥的理由,“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身为一军主帅,如此妄为,若非大捷……”

“崔公,其实怀仁是已有定计,才会亲自冲阵的。”李道玄小心翼翼的劝道:“怀仁行事看似剑走偏锋,实则谨慎。”

“清河县公说的有理……”李客师从后面拉了把李道玄,你掺和进去做甚?

人家岳父大人教训未来女婿……战场凶险,说不定就会出什么事,李善的骑术也就马马虎虎,万一出了什么事,难道让崔家女望门寡啊?

陈叔达笑道:“久不闻怀仁新作,就以三首新作赔罪如何?”

“江国公此言大善。”一直不吭声的窦轨点头道:“数年间邯郸王诗作遍传天下,某在蜀地也时常耳闻。”

“怀仁非传世之作不出。”李客师笑吟吟道:“当年雁门大捷,吾家三郎随怀仁战场与都布可汗叙谈,亲耳聆听了那首‘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李善嘴角抽搐了下,也是醉了,两个时辰之前刚刚下定决心,给李白、杜甫他们留点呢,你们这是要逼我食言啊!

崔信的怒气终于告一段落,温彦博也不再摆出一张死人脸,众人才开始坐下叙话,陈叔达或说起朝中诸事,再或详询泾州之战的细节。

“难怪秦王点评,怀仁择机得当,确有名将之姿。”陈叔达啧啧道:“如此说来,此战大捷,功首在怀仁,次在都布?”

“哈哈哈!”窦轨大笑道:“子聪兄此言甚是。”

温彦博轻声道:“此外赵国公苏定方、张仲坚、临济县公阚棱均立下大功。”

陈叔达看向李善,“听闻阚棱以陌刀克敌制胜?”

“人马皆碎,势不可挡。”窦轨沉声道:“虽难以机动,但正面搏杀,乃无双利器。”

“惜打制不易,价格昂贵。”陈叔达又陆续问了几件事,突然话题一转道:“赵国公苏定方、张仲坚战后被怀仁定功为二等,当日太子殿下还为你二人不平呢。”

“太子有仁德。”李善笑吟吟的随口道:“不过他日逐敌漠北,纵横草原,尚有立功之机。”

一边说着,李善一边与陈叔达对视了言,两人都眼神闪烁不定。

陈叔达向来持身中正,不涉夺嫡之争,为什么今天突然提起了这件事……李善有些琢磨不定,要知道天台山一战,陈叔达是辅佐太子李建成留守长安的。

李善向来持身中正,不涉夺嫡之争,但刚才对太子的评价颇有玩味之处……陈叔达也有些琢磨不定,如果说李建成自从入主东宫以来,礼贤下士,称得上一个“仁”,但天台山一战,在明眼人眼中,哪里还配得上一个“德”字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