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 第一千两百六十九章 公开会面(中)

李善是从筹谋山东战事开始真正的崭露头角,名声鹊起的,很多人都知道他在那一战中结识……或者施恩了两个人。

一个是被他从突厥人手中换回的淮阳王李道玄,另一个是突发疾病被他救活而且助其平定民乱兵变的太子洗马魏征。

李善之所以在这几年内始终在明面上保持中立的立场,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于他对两边不偏不倚的态度,而是李渊、平阳公主对其的支持……但同时,李善与天策府属官、东宫属官两边都有交情,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天策府这边,主要是凌敬与李客师,以及后来的张士贵、段志玄。

东宫那边,主要是魏征、韦挺与王珪……其中最有交情的就是魏征,两人可以说是通家之好。

但天策府这边对魏征的态度不怎么样……至少房玄龄、杜如晦他们都是知情的,去年李善率军出征期间,魏征强烈建议太子起兵,擒杀秦王。

所以,场面安静了片刻后,长孙无忌阴恻恻的问道:“此僚数度建言,欲谋害殿下,怀仁却因私情而要纵之!”

果然像怀仁说的那样,长孙无忌可真是个老阴货,凌敬在心里警惕起来……他日秦王登基,如果说有人会对怀仁心存恶意,那第一个肯定就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这话听起来简单,但却暗藏玄机……关键在于点出了魏征想杀李世民,而李善却是因为交好来求情,说得夸张一点,这叫违逆上意。

杜如晦、房玄龄交换了个眼神,都微微皱眉,而李善起身向李世民行了一礼,“殿下,敢问魏征何人?”

不等李世民回答,李善径直道:“此人乃东宫属官,乃太子心腹幕僚,为太子建言害殿下,难道魏玄成就错了吗?”

“不言其对错,他日殿下入主东宫,登基称帝,收用魏征,此人非殿下旧部,更曾建言害殿下性命,难道能以忠立于朝中吗?”

李世民陷入深思,而房玄龄试探问道:“怀仁的意思是……殿下当用其能?”

“魏征其人,性情刚直,数度违逆进言。”李善朗声道:“殿下用之,其必进谏得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隋炀帝杨广不可谓无能,却出雁门被突厥所困,颜面扫尽,数伐高丽师出无功,长白山王薄以此而起,下江都不守其位,近谗喜佞,以至于国破身死。”

“隋炀帝出雁门,攻高丽,下江都,门下乃至宰辅,无不附之,不敢进谏。”

“殿下当引以为鉴。”

李世民深深吸了口气,长身而起抓住李善的胳膊,“当年怀仁赴任代地,曾纵论古今大势,使孤如醍醐灌顶,为孤明心志,今日再论前隋事,使孤明了前路。”

“还望殿下以前隋炀帝为镜,左而右之,正而反向,前而止步。”李善语气真挚,“后世史书当论,隋炀帝与殿下年少或有相仿,然登基后截然相反,前者国破身死,后者开创一代盛世。”

李世民其实心里也隐隐有着这样的念头,但从来没有深层次的考虑过,更没有想过将自己与隋炀帝相较,听了这话后,断然道:“魏征必为孤所用!”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相互看了几眼后,都看向了凌敬……当年凌敬入天策府,实际上就是行使门下的职责,成为天策府最有权威的人物,这也差不多是凌敬日后在朝中要扮演的角色。

换句话说,日后门下省两个侍中的位置,一个肯定是杜如晦,另一个就是凌敬。

而现在李善却举荐了魏征。

李善也发现了几人异样的眼神,笑道:“敢问殿下,自晋阳起兵以来,克明公可称得上功劳卓著?”

李世民毫不犹豫的说:“王佐之臣!”

“敢问殿下,自凌公入天策府,可称得上兢兢业业?”

“数年间,凌公替孤打理天策府,出谋划策,何止敬业!”

一旁的房玄龄笑道:“克明与凌公,均与殿下日日相伴,虽均愿进谏,但……”

李世民前后联想,恍然大悟,抚掌大笑道:“怀仁真是好心思!”

杜如晦瞄着李善,心想这厮倒是角度刁钻,难怪之前说魏征不能以忠立于朝中。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杜如晦、凌敬都随秦王多年,他日李世民登基,若是常常进谏,甚至在行政方面与李世民有不同的观点,这是有可能坏了君臣情分的。

但魏征就不同了……说白了,李世民不会将杜如晦、凌敬当做抹布,而魏征是可以被当做抹布的。

李世民很赞赏的看着李善,他猜测李善还是有替魏征求情的意愿,但这等话术却是让人能够接受……更何况人家的确说得在理。

按照岁数来推测,魏征今年也不过四十多岁,正当壮年,完全能等得到凌敬致仕之后再接任门下省侍中……而且毕竟是东宫属官,刚开始不可能立即身登高位。

李善想了想还是打了个补丁,“殿下,魏玄成此人,其实也好名。”

“嗯?”

“魏玄成自知难为忠臣,若欲留名青史,只怕会频频违逆圣颜,甚至矫枉过正。”

李世民沉吟片刻后摇头道:“孤自觉有量。”

好吧,李善没什么心理负担了,以后你被气的跳脚也别埋怨我。

嗯,这一世,说不定那只鹞鹰还是要被魏征这牛鼻子给坑死。

众人重新落座后,李世民笑问:“玄龄最擅举荐,以你观之,怀仁他日当领何职?”

房玄龄捋须道:“怀仁之才,难以揣测,兼资文武,军功赫赫,又诗才惊世,擅识人用人,更兼有计相之能,非臣所能观之。”

房玄龄嘴上推辞,心里也替李世民为难……他日登基之后,怎么安置这位魏嗣王,还真是个大难题啊。

不可能放出去领兵,也不可能放出去出任总管、刺史,现在已经是宗正卿了,而这个职位在九寺五监体系中已经到顶了,如果转入三省六部,至少是一个尚书。

总不能让其只领个十六卫大将军的虚职吧?

李善倒是无所谓,他与凌敬商量过好几次……不管李世民如何说,反正自己肯定会选择往回缩,再如何的明君那也是君啊,你知道他说这话有几分真,几分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