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 第一千两百二十八章 举告(中)

李世民看了眼桥公山,他现在知道了,肯定是封伦干的,因为桥公山与尔朱焕运送铠甲、军械给杨文干不是短时间内的事,都已经持续了两年多了,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除了自己之外,就是主持的长孙无忌、封伦两人了。

在父亲避暑坊州仁智宫的时候,东宫居然还让人运送铠甲、军械给杨文干吗?

虽然是个不错的机会,但桥公山来了,而领总的尔朱焕去了哪儿?

李世民与李渊对视了眼,两个人都有些沉默,没想到安置的后手完全没有发挥作用的机会,东宫将战场选择在了坊州,选择在了仁智宫。

事实上,一刻钟前,在桥公山举告的时候,李渊是大惊失色,几乎就要拔腿就走了……宜君县距离凤凰谷不超过五十里,这个距离已经非常近了。

在原时空中,也有过类似的事,李渊怕杨文干突袭仁智宫,带着禁军都逃到山里了,直到第二天才回到仁智宫。

不过这一世的李渊,相对来说要冷静很多了……没办法,吃一堑长一智啊,就在去年这个时候,自己急匆匆的赶回长安,才启程就被梁军尾随追击,以至于大溃。

虽然杨文干这个坊州刺史理论上是没有多少兵力,也无权调动府兵,但真的起兵谋逆,哪里还会去管什么规矩,肯定是能召集多少人马就多少人马……有东宫的名义在,说不定还要加上秦王谋逆,太子救驾之类的理由,兵力未必会少。

万一杨文干已经率军埋伏在附近,自己这时候赶回长安,那就糟了。

冷静下来之后,李渊并不觉得这件事有多难解决……至少比去年仁寿宫要好解决多了,只是他还是不太相信,大郎真的会谋逆?

虽然有着铠甲、军械这样的实证,但李渊还是不太信,倒不是他觉得李建成不会大逆不道,而是觉得李建成没有谋逆的实力。

就算杨文干能领叛军来攻打仁智宫,坊州地处要道,自己随时都能召集京兆援军赶来,难道默默无闻的杨文干还能与李世绩、黄君汉这样的勇将对阵沙场吗?

但是不可信其有,只可信其无,李渊看向李世民,“二郎,你来处置。”

让李世民来处置,一方面是信任其能力,另一方面也是隐隐的承诺,太子谋逆,你李世民自然是入主东宫的不二人选。

“三胡昨日带走了五百禁军……”李世民说这话突然顿了顿,他想起了凌敬的担忧,“如今凤凰谷内,禁军五百,由霍国公统领,另有亲卫部曲约莫两百,一并交于霍国公。”

“凤凰谷距离京兆不远,坊州府治宜君县在凤凰谷以北,昨日长安尚有奏折送来,理应不会派兵隔断两地,当立即遣派信使,召任国公、萧国公率上番府兵护驾。”

一旁的桥公山突然插嘴道:“臣自长安至仁智宫,未见途中有异样。”

李渊点点头,这个是可以理解的,杨文干很可能是在等这批铠甲、军械,或许这也是一个信号。

“昨日黄昏时分,臣接到长安来信。”柴绍补充道:“叛军尚不知桥公山举告,信使即刻启程,连夜赶路,明日当有轻骑赶至凤凰谷护驾。”

李渊看了眼李世民,“或可遣信使往宁州?”

李世民犹豫了下,“宁州刺史韦云起,堪称名将,只是……”

毕竟京兆韦氏,出仕者基本上都与东宫挂钩,秦王府这边,只有李世民收了两个韦氏女子为侧室而已。

李世民想了会儿,建议道:“或可遣派信使往宁州,召韦云起来仁智宫觐见?”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如果韦云起没有随太子谋逆,那被陛下召见,虽然有些不合规矩,但也不是孤例,但如果太子已经与韦云起合流,那么有信使抵达宁州,韦云起自然知道事情败露,必然不敢谋逆。

但凡谋逆,必然是要在骤然之间,突袭得手,以弱胜强,否则的话,只需要堂堂正正就行了。

李渊点头赞同,笑着说:“韦云起性情刚烈无双,只怕不会附逆。”

韦云起这辈子得罪的人多了去,与很多世家门阀都是有过节的,比如解县柳氏,比如扶风窦氏,比如赵郡李氏,甚至与闻喜裴氏都有仇,他与裴寂在前隋就翻过脸。

李渊在心里盘算,刘弘基、张平高各领两千精锐在长安左右,从信使从仁智宫启程算起,明日黄昏前,至少能有部分轻骑兵抵达凤凰谷,只怕那时候杨文干还没有起兵呢。

但有了这个借口,废太子也势在必行,看来这件事要在最近解决了,再不解决……虽然二郎看起来还耐得住,但天策府只怕是等不住了。

这时候,柴绍突然开口道:“陛下,或可顺便召魏嗣王?”

“怀仁?”李渊呆了呆,“是啊,朕倒是忘了怀仁!”

李世民不动声色,“杨文干者,不过小贼,以怀仁击之,实是杀鸡用牛刀。”

虽然刘弘基、张平高都是元谋功臣,就是李世绩、黄君汉的资历也还算深,但在军中的威望,在朝中的地位都远远不能与李善相比。

如果召李善,那他肯定是援军的主将。

“怀仁曾言,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李渊摇头道:“更何况怀仁亲卫颇为骁勇,其中多有良将。”

最重要的是,在李渊看来,魏嗣王李怀仁,这是自己的嫡系。

当然了,又一次出京避暑,又一次可能遭遇危机,李渊难免会想起去年在最危险的时刻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个身影。

刻骨铭心啊!

就在事情议定,在李世民、柴绍准备退下的时候,有宫人来报,长孙无忌求见。

李渊看向了儿子,李世民也是一脸的茫然……长孙无忌不在朝中任职,甚至都不是天策府属官,只在秦王府担了个闲职而已,按道理来说,都没资格觐见。

李渊沉吟点头,片刻后,长孙无忌面色肃穆的走进殿内,身后跟着一个身穿青衫的中年文士。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