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 第一千两百零四章 遁去(再续)

整个仁智宫,除了五座宫殿之外,其他大大小小的建筑物基本上用的都是红砖,齐老三当日接手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给李善修个豪宅了……呃,至少在仁智宫,对比那些百官,已经算是豪宅了。

虽然只有前后两进落,但其他人可都是一进落,李善一手牵着一个孩子,晃晃悠悠的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回了住处,惹得不少人侧目,后面还跟着服侍徐王李元嘉的宫人。

小孩子喜欢跟着李善,不是因为李善有亲和力,而是因为李善不管他们……一个皇子,一个公主长子,都身份尊贵,从略略懂事开始,每时每刻都有人教导他们,需要循规蹈矩,需要守礼,要知道尊卑之别。

而李善这个穿越者有着与这个时代所有人都不同的观念,在他心目中,从不觉得李渊、李世民与自己有什么本质的差别,所以对待这些皇子皇孙们,他从来是将他们当做孩子。

将两个弹弓分别塞到柴哲威、李元嘉手中,李善挥手让几个宫人过来服侍,省的不小心伤到人,转头看向了贺娄兴舒。

“近来可好?”

“阿郎可算是想起某了。”贺娄兴舒一脸的委屈,“上个月祖父还来信叱骂呢。”

“活该!”李善大笑道:“当日问你,是你自己选了司农寺的!”

说起来贺娄兴舒还真的挺委屈,他是代州势族中第一个投入李善门下的,至今他身上的主要印记并不是代州贺娄家子弟,而是魏嗣王亲卫出身。

但除了李善第一次守御雁门关,使阚陵破敌,贺娄兴舒随王君昊出站,但之后他在霞市打理马引诸事,几次战事都没参与。

而李善去年率大军出征,偏偏贺娄兴舒又已经转入司农寺了,完美的擦身而过,这让他如何不委屈呢?

最关键的是,李善前年回京,举荐了十几个代州势族子弟出仕,大都被安置在了北衙禁军,去年都跟着出征了……贺娄兴舒那心里是拔凉拔凉的。

“阿郎,祖父来信,说若是在司农寺……”贺娄兴舒小心翼翼的说:“不如辞官呢……”

“辞官?”李善指着这厮的鼻子,笑骂道:“再回来在孤身边做个亲卫?”

“只要阿郎许可。”贺娄兴舒心里是有数的,如今他还是住在日月潭,对李善的称呼还是“阿郎”,身为李家门下的身份那是消除不掉的。

而偏偏李善对司农寺不太关注,甚至都很少去上衙视事,贺娄兴舒与其在司农寺做个小吏熬着,还不如回亲卫队呢。

虽然都说如今阿郎与赵郡王一样很难再领军上阵了,但贺娄兴舒却是能跟着同样亲卫出身的苏定方、张仲坚、曲四郎、侯洪涛等将领建功立业。

不过当年李善特地将贺娄兴舒塞在司农寺,却是有其用意的,虽然懵懂,但他很确定,司农寺是有问题的,这条线一直联络到了齐王身上。

随口聊了几句后,李善才说起正事,“齐三郎起窑烧砖,外面的左右千牛卫以及各家部曲都是要建屋的,估摸着是从坊州本地调集民夫,可能士卒也要动手。”

“你回头吩咐一句,给外间的士卒多调配一些粮食……”

贺娄兴舒是李善的门下,后者又是司农卿,吩咐一句那是理所应当的,而这种粮食调配也是司农寺下面的属官主持的。

“阿郎……”贺娄兴舒有些犹豫,凑近了几步,小声说:“还记得上个月……两位少卿都有点愁眉苦脸?”

李善不动声色的点点头,“怎么?”

“好像坊州宜君的粮仓有问题。”贺娄兴舒说话的声音更低了,“自前日起,粮草储备已然不足。”

“粮草不足?”李善看模样有些意外,“出了什么事?”

“不知道。”贺娄兴舒想了想,遥遥看了眼安置在凤凰谷内东侧的粮仓,“如今只有三日之粮。”

李善随意笑着说:“那就算了……等宜君县那边多送些粮草过来再说。”

贺娄兴舒应了声,疑惑道:“也不知道宜君县那边出了什么问题,看宇文少卿的模样,不像是什么好事。”

“这可是在关中坊州,距离京兆不远,陛下秦王都在,难道还能让百官饿肚子?”

“阿郎说的是。”贺娄兴舒嘿嘿道:“等粮草送来了,其他人不提,阿郎亲卫部曲那是肯定饱食的。”

自前隋文帝时起,朝中大建粮仓,比较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河阳仓、常平仓。

七大粮仓其中有六个都是在洛阳附近,这也是当年瓦岗寨之所以兴起的一大原因,翟让取黎阳仓而起,李密攻兴洛仓而兴盛。

唯一建立在关内的粮仓就是广通仓,后来大业年间改名为永丰仓,设立在华洲华阴县广通渠口,这是明显作为军事用途的,因为华阴县距离河东入关中途中最重要的渡口风陵渡口不远,距离中原入关中最重要的关隘潼关也不远。

当年杨玄感叛乱,后来李渊起兵,入关中第一件事就是攻占华洲的永丰仓……当时华阴县令正好是李渊族侄李孝常,举永丰仓而迎唐军,李渊才能顺利的补充粮草,攻入长安。

当自李渊建国之后,当时河北山东、江淮、巴蜀、中原打成一锅粥,而李唐在关内的日子也不好过,先后遭到了刘武周、李轨、梁师都、薛家父子三个方向的威胁,而且突厥还时不时来打秋风,所以李渊下令在坊州的宜君县另建粮仓。

之所以选在坊州,是因为此地南北皆宜,交通便利。

换句话说,如今李渊带着百官以及嫔妃、宫人,还有千余左右千牛卫士卒,总人数在一千七八左右,这些人的粮草供应理所应当是由坊州宜君县粮仓供应的。

而关中粮仓,却是司农寺管辖的……不仅是此地,就连永丰仓与河东的太原仓都是司农寺管着的。

李善打发走了贺娄兴舒,坐在门口的胡凳上,陷入了沉思,齐王和封伦到底想干什么?

杜淹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总不能是想将李渊、李世民饿死在凤凰谷吧?

李渊可不是赵武灵王,凤凰谷也不是沙宫。

如果粮草不济,也不过就是不到两千人,往东北三十里就是宜君县,往西南三十里就进了京兆,隶属于京兆的同官县距离边界县也不过就二十多里而已。

李渊随随便便一个命令,同官县令第二天就能送来粮食。

虽然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但李善很警惕,他相信,即使李元吉是个不折不扣的蠢货,但封伦绝不是。

必有后手。

于是,李善再次下定了决心,招手让范十一近前。

“开始吧。”

“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