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仙赋 > VIP章节 ☣第141章 临朝称制,窦氏专权

大明仙赋 VIP章节 ☣第141章 临朝称制,窦氏专权

作者:一道启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3: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书接上回——

刘炟勤政爱民、虚怀纳谏,成为了名留千古的的仁君。

刘炟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安乐,生产发展,与明帝统治时期并称为“明章之治”。

刘肇生母为梁贵人,后被过继给章德窦皇后,刘炟死后,刘肇即位称为东汉第四位皇帝。

刘肇即位后,窦氏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开启了东汉太后主政、“六后临朝”与外戚专权的先河,史称“窦氏专权”。

朱桢打着清君侧的口号准备除掉窦皇后,可惜被人告密,后被囚禁在府中。

窦太后把哥哥窦宪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诰命;让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弟弟窦景、窦环均任中常侍,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

窦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围的显要地位,从而掌握了国家政治的中枢。

窦太后将政权统于自己一人之手,独断专横,强予决策。

如在伐北匈奴之议中,尚书、侍御史、骑都尉、议郎等官员都极力上谏,鲁恭甚至指责窦太后“以一人之计,弃万人之命”,群臣也没有挡住太后为袒护窦宪而出兵。

汉军在经过稽落山之战、伊吾之战、河云北之战、金微山之战四次战役后,重创北匈奴,期间汉军的铁蹄,在连绵不绝的战火中踏过了稽落山的巍峨,每一次冲锋都伴随着震天的战鼓与战士们的怒吼,仿佛要将天际撕裂。

伊吾之战,黄沙漫天,两军对峙,箭矢如雨,遮蔽了日光,汉军的箭矢精准而致命,北匈奴的防线在顷刻间土崩瓦解。

紧接着,河云北之战,战况更为惨烈,刀光剑影中,勇士们以命相搏,鲜血染红了大地,汉军凭借着不屈的意志与高超的战术,一步步将敌人逼至绝境。

至金微山之战,那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山峦间回荡着战马的嘶鸣与战鼓的轰鸣,汉军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北单于在震天的喊杀声中,脸色苍白,目光中满是不可置信与恐惧,最终只能带着残部,屏息凝神,藏匿于厚重的毡毯之下,仓皇逃往乌孙之地,留下了一片空荡荡的漠北,见证了汉军的辉煌与北匈奴的衰败。

消息传回,朝野震动,而北匈奴内部更是风起云涌。北单于不知所踪,权力真空之下,其弟右谷蠡王於除鞬,一个野心勃勃的名字,迅速崛起,于蒲类海之畔,面对着浩瀚的湖面,他高举双手,向东方,那个代表着强大与秩序的方向,宣布自立为北匈奴单于,同时,也向东汉王朝递上了“款塞乞降”的橄榄枝。

蒲类海,这片平静而又深邃的水域,此刻却成为了两国命运的交汇点。

窦宪,这位智勇双全的将领,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历史性的机遇,他深知,这不仅是结束战乱的契机,更是展现大汉国威、巩固边疆的绝佳时机。

于是,他果断奏请朝廷,提议“遂复更立北虏,反其故庭,并恩两护”,意在通过扶持新的北匈奴单于,恢复其统治,同时施以恩德,确保双方和平共处。

然而,此议一出,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群臣各执一词,但窦宪的目光坚定,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最终,在窦太后的支持下,这一决策得以通过,一场关于和平与信任的博弈,悄然在蒲类海畔拉开序幕。

此时,以耿夔、任尚二人为护匈奴中郎将,助於除鞬单于返回漠北匈奴故地,东汉都护南匈奴、西域的同时都护北匈奴。

窦太后把大批窦氏家族子弟和亲朋故友,任为朝官或地方官,从而上下勾结,专权放纵,报复打击,为所欲为。

窦太后的弟弟窦景放纵奴仆胡作非为,欺凌百姓,强夺财物,夺取罪人,奸污霸占-妇-女,商贾遇到他就闭塞,就像躲避盗寇一样,而“有司莫敢举奏”。

窦太后刚愎放纵,早已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不满。他们不断上书进谏,有时甚至以死抗争,仅据《资治通鉴》统计,短短的近五年时间,大臣就针对各种问题上书十五六次。

永元一年到二年时期刘肇在窦氏专权中隐忍着,此时西域大月氏的副王谢率兵七万,东越葱岭攻打班超。

班超的军队处于劣势,大家都很恐慌。

班超却说:“月氏兵虽然多,但他们跋涉数千里,翻越葱岭来入侵,运输极为不便,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只需收好粮食,坚守不出,敌人便会因饥饿而投降。不过几十天便会击败敌人的。”

西域边陲,风沙肆虐,天际被一层厚重的尘埃所笼罩,大月氏副王谢率领的铁骑如同黑色的风暴,咆哮着向班超所在的孤城席卷而来。

然而,这座看似脆弱的城池,在班超的智谋与士兵们的坚守下,犹如磐石般屹立不倒,任凭敌军如何猛攻,皆无法撼动其分毫。

谢的眼中闪烁着不甘与疯狂,他深知长此以往,自己将陷入绝境。于是,他决定采取迂回之策,命令精锐部队趁着夜色掩护,悄然靠近汉军的粮仓,企图通过掠夺粮草来削弱对手,扭转战局。

然而,班超早已洞悉其意图,布下了天罗地网。当大月氏士兵摸黑潜入,只见四周火把骤亮,如同白昼,汉军的利箭如雨点般倾泻而下,让这群不速之客措手不及,最终只能狼狈而逃,空手而归,徒增疲惫。

班超立于城头,望着远方渐渐散去的烟尘,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意。他深知,此刻的谢已是强弩之末,粮草之困,必将迫使其寻求外援。

于是,他密令数百精锐,身着夜行衣,悄无声息地潜入了东边的密林之中,如同猎豹潜伏,静待猎物上门。

果然,数日之后,一队由精壮骑兵护送的使团,在晨曦的微光中踏上了前往龟兹的求援之路,他们满载着大月氏的金银珠宝,企图以此换取龟兹的援军。

然而,他们未曾料到,死亡之网已悄然张开。随着一声低沉的号角,班超的伏兵如鬼魅般自林间窜出,寒光闪烁的刀刃在晨光中划出一道道致命的弧线。

战斗瞬间爆发,短兵相接,鲜血染红了大地,金银珠宝在混乱中散落一地,最终归于沉寂。

班超亲自检视战场,从中挑选了几件战利品,命人精心包装后,派人送至谢的营中。

当谢颤抖着双手接过那沾满鲜血的包裹,打开一看,竟是自家使者的头颅与散落一地的珠宝,他顿时面如死灰,恐惧如寒冰般穿透骨髓。

进退维谷之间,他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派遣使者向班超乞降,请求宽恕与放行。班超望着眼前这位曾经的敌人,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最终他挥挥手,让出一条生路。

大月氏副王谢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撤离了这片充满耻辱的土地。

消息传回大月氏王庭,举国震惊,从此对汉朝心生敬畏,每年按时进贡,以示臣服。而班超之名,也在这片广袤的西域大地上传颂不衰。

另一边,已依附大汉朝的南匈奴单于上书请击北匈奴。窦太后将单于的奏章给对熟知军事的耿秉看。耿秉认为以夷攻夷,对国家有利,应该答应,并表示自己愿意为国出力。窦太后决定采纳耿秉的建议,然而尚书宋意考虑到鲜卑之患,于是上书反对,窦太后未能定夺。

此时恰逢齐殇王子都乡侯刘畅前来吊唁国丧,窦太后多次召幸他,并派他到上东门任职,分走了窦宪部分宫省之权,窦宪便派刺客暗杀了刘畅。窦太后大怒,把窦宪禁锢于内宫。

窦宪害怕被杀,就自请出击匈奴来免除死罪。窦太后便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讨伐北匈奴,同时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将。

永元元年,秋风萧瑟,天际边残阳如血,映照着稽落山下的战场,一片肃杀之气。窦宪麾下铁骑如黑色洪流,势不可挡,与北匈奴的决战在此刻达到了**。

战鼓轰鸣,震天动地,双方将士咆哮着冲向彼此,刀剑交锋之声,夹杂着马嘶人吼,构成了世间最惨烈的交响。

窦宪身披重甲,立于阵前,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每一个敌人的动向。他手中的长枪犹如游龙出海,每一次挥动都伴随着敌将的陨落,血花飞溅,染红了战袍,也点燃了将士们心中的熊熊战意。

随着战斗的白热化,北匈奴的防线终于崩溃,溃不成军,四散奔逃。

胜利的号角响彻云霄,窦宪率部乘胜追击,直至将北匈奴残余势力驱赶到燕然山下。在这片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土地上,窦宪下令停止追击,转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仪式~~刻石勒功。

工匠们忙碌起来,将此次大捷的辉煌镌刻在坚硬的岩石上,以传颂千秋。窦宪站在刻石前,望着自己的名字与功绩并肩,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豪情壮志。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回到京师洛阳,朝堂之上暗流涌动。

北匈奴单于为求自保,派遣其弟右温禺鞮王作为使者,谦卑地踏入汉宫,向窦太后表达臣服之意。

然而,窦宪对此却不屑一顾,他指责北单于的诚意不足,竟未亲自前来,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大汉威严的挑衅。

窦宪在朝堂之上,言辞犀利,直指北单于之过,并坚决奏请窦太后将北匈奴王弟送回草原,以示惩戒。

他的声音回荡在金碧辉煌的宫殿内,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窦太后闻言,眉头微蹙,但最终还是被窦宪的坚决所打动,下令照办。

九月,天空湛蓝如洗,洛阳城内却暗藏波澜。

窦太后正式下诏,升任窦宪为大将军,地位显赫,位列三公之上,仅次于德高望重的太傅邓彪。

这一消息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窦氏兄弟借此东风,日益骄纵,行为举止间透露出对权势的极度渴望与不顾一切的嚣张。

人们议论纷纷,对窦氏家族的崛起既感敬畏又存忧虑。

窦氏骄横,威震海内,党羽遍布名都大郡,趁势敛财,贿赂成风,州郡望风,天下骚动,争相欺凌百姓,掠夺财物,攻亭驱吏,侵~犯~妇~女,暴~虐~日~甚,百~姓~苦~之。大司徒袁安、司空任隗及有司多次弹劾,却没有任何成效。

尤其是窦太后的弟弟窦景,纵容奴仆拦路抢劫,商贾遇到他们就赶紧闭门谢客,就像躲避盗寇一样。相关部门胆怯软弱,没人敢上奏章检举。

永元二年,五月,窦宪派副校尉阎盘率千骑兵袭击伊吾之地的北匈奴军,破之,取得伊吾之地。

西域的车师国十分震恐,于是车师前王和车师后王都派各自的王子入宫侍奉窦太后,窦太后便赐予了两位车师王子印绶和金帛。

六月,窦太后下诏封窦宪为冠军侯,窦笃为郾侯,窦瑰为夏阳侯,唯独窦宪拒不受封。

永元三年,汉军通过金微山之战再度攻破北匈奴,北匈奴单于逃亡不知所踪,其弟于除鞬自立为单于,统领八部两万余人,到蒲类海遣使归顺。窦宪便上书奏请立于除鞬为北单于,窦太后答应了他。

此时西域,龟兹、姑墨、温宿等国都投降,此时的皇帝刘肇采用曹褒所制定的新礼,加元服,同时刘肇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徐干为长史,立白霸为龟兹王,派司马姚光来护送他。

班超和姚光命龟兹废掉原来的国王尤利多,扶立白霸,姚光把尤利多带回了京师,班超便驻扎在龟兹它乾城。

此时,西域诸国,只剩焉耆、危须(今新-疆-焉-耆)、尉犁(今新-疆-库-尔-勒)三国,因为曾经杀害西域都护陈睦,心怀恐惧,尚未归降。其余各国,都已平定。

二月,窦宪派副将耿夔发动金微山之战,大破北匈奴。

尚书仆射乐恢上疏反对外戚干政,窦太后不听,乐恢回到州郡后,窦宪以威力逼迫他服毒自尽。于是朝臣震恐,皆跟风逢迎窦宪,无人敢违抗,袁安常为此呜咽流涕。

而尚书仆射郅寿上书弹劾窦宪骄纵,并搬出王莽篡汉的故事让国家引以为戒,结果亦被窦宪逼迫自杀。

宫廷之中,夜色如同厚重的帷幕,悄然掩盖了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窦太后的寝宫,灯火阑珊,却难掩其下暗流涌动的阴谋。

邓夫人,那位与窦太后情同姐妹的女子,身姿轻盈地穿梭于金碧辉煌的廊柱间,每一步都似乎踏在了权力的边缘。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既有对权力的渴望,也藏着对即将实施计划的忐忑。

而射声校尉郭举,这位常伴窦太后左右的宠臣,他的身影总是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阴鸷。他频繁出入寝宫,每一次的拜访都像是精心布置的棋局,每一步都向着那个不可告人的目标逼近~~杀害汉和帝刘肇,一个看似温和实则心机深沉的君主。

汉和帝刘肇,虽身处重重危机之中,却如猎豹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股暗流。他并未显露出丝毫慌乱,反而是在夜深人静之时,与几位忠心的近侍密谋于昏黄的烛光之下。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决绝,每一句话语都低沉而有力,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压抑着毁灭性的力量。

“我们必须谨慎行事,既要除去奸佞,又要确保朝野不乱。”刘肇的声音冷静而坚定,他的目光穿透黑暗,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近侍们纷纷点头,誓死效忠,誓要守护这位年轻的帝王,不让他的江山落入奸人之手。然而,窦宪,这位在外领兵、权势滔天的外戚,如同一头沉睡的猛虎,随时可能因嗅到危险的气息而猛然苏醒。

刘肇深知,一旦行动暴露,窦宪极有可能起兵叛乱,到那时,国家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因此,他不得不选择隐忍,将满腔的怒火与不甘化作无声的准备,静待时机成熟。

在这段静默而紧张的日子里,刘肇与近侍们如同影子般在宫墙内穿梭,密谋着每一个细节,布置着每一个陷阱。

十月,刘肇行幸长安,下诏寻求汉高帝功臣萧何、曹参的近亲,让他们继承封地,同时诏令窦宪入长安伴驾,窦宪到达后,朝臣私下议论拜他时高呼“万岁”,尚书韩棱愤怒指责:“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才止住了这场闹剧。

十一月,刘肇祭祀汉高帝等西汉十一陵。

十二月,班超制服西域的龟兹、姑墨、温宿等国的消息传来,刘肇下令复置西域都护,命班超担任此职,同时册封随行的龟兹国侍子白霸为王,派人护送他回到龟兹国继承王位。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