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667节拆拆拆,中

攻约梁山 第667节拆拆拆,中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申请移民灾区,这可暗含大财路。天籁小『说ww』w.』23txt

各地官府自不会放过这个百姓主动送上门来供官府勒索搜刮的机会,贪官污吏们从上到下会自的配合默契。

你想移民去灾区白得田地茶园甚至城里的商铺酒楼住房?想由穷棒子一下子成为有生存根基有家有业的殷实人家?

很好。老家官府支持你,但你得拿钱申请才能获得去灾区财的资格。

想财,总得付出成本代价不是?

不然,凭什么该你去白财得大便宜?

官府必然会以便于控制统计人口流动规模工本费等名目或明目张胆或暗中定个放资格证的详细收费标准来敲诈外快钱,申请去此时比较落后荒凉的莱州一个价,去重镇徐州一个价,去天堂杭州又一个价,并在资格证上明确标明去处以便接收地鉴别,费用标准绝对划分的细致周到,让小民无法耍明是去莱州实际是半途拐向杭州以此少交费用这种类似的小聪明。

这时候,官府从上到下也不怠政懒作为了,都能瞪起了眼,也不相互扯皮推托不负责任了,工作效率也能快得惊人了。

当然,收费自然不会低了。

更可怕的是,下面只认钱黑了心吃拿卡要早习惯了的刁吏们好不容易逮着这种良机,撇着嘴端着大爷架子安坐就能轻松迅家致富,两辈子怕是都难能再碰到这种大便宜的肥差,下手会更黑更狠,会把小小权力挥到极致,敲骨吸髓也不罢休。

简单一条,谁掏钱多并孝敬得本大爷满意,谁可以先得到获准;想去苏杭这样的好地方?那更得孝敬满意。

争吧,竭尽所能争。

移民先去的能先下手挑选霸占田地产业,自然便宜更大。倾家荡产负债累累能换个优先,太值得了。你就痛快掏吧。

但官府一卡,无论小民怎么积极配合敲诈,行动也必然是迟缓的。

自然是无阻无拦一路绿灯的有权者的人先到达灾区下手,并且得到灾区官府积极默契主动巴结配合。

灾区好田好茶园好工坊好财产必然是尽入权贵之手,没倾家荡产费尽辛苦赶来的小民什么事。

小民你来了就老实当劳工佃户为权贵创造财富吧,不过是换个地方,由内地转为沿海继续当牛作马,继续贫贱无所依。

自古至今,类似的刮分盛宴搞来搞去,无论是怎样的名头方式,最终便宜的还是有权有势者,这很自然很正常。

白居中不知道自己制定的灾区重建政策中漏洞很多,没预料到下面会生什么?

自然不可能。

官场老油条宰相级大吏若是连这点事都看不出来,他也不用在官场混了,根本不可能混上相宝座。

白居中的心思实际是:以此利拉拢朝中权贵,赢得广泛支持,争取抗衡蔡京的强大官场势力站稳自身的相位,同时也是以此安抚之前因高俅横扫大户严重损害了很多权贵的利益而招致的朝野众多官员的不满情绪。

白居中对受损官员的潜台词是:扫掉的那些大户无非是以金钱美色等各种方式攀附巴结你们。他们有他们自家的利益,再孝敬又能给你多少好处?我的新政这下把大户们拥有的那些庄园良田财产基业都可以落入你们之手了,你们还不满什么?

直说就是,本相让你们凭空暴得了能代代相传的祖业,你们得感激本相,赶紧好好支持我吧。

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一时间想去江淮江南当官的人挤破头的争,拼命攀附权贵表忠心许承诺,削尖了脑袋钻营。

稳坐钓鱼台的权贵们象各地官府对待当地想移民的小民一样,你想去江淮(江南)宝地当官?

好。敢去险地为朝廷效力,有担当。本相(本官)支持你。

但这得看你能有多诚心了(得看你到底能拿出多少好处孝敬得本官满意)。

当然,这不用象对待小民那样明说。

官员,尤其是士大夫们都是有知识有素质懂规矩的,想去灾区当官,自然明白应该怎么向权贵们表‘为国’诚心。

在这时候,沉积在官场的丑态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和释放。

大家都知道,大宋权力体制臃肿而便于相互扯皮推托,运行极其缓慢低效,对灾难根本没有应急机制,平时太平,这种机制显不出可怕弊端,相反甚至是种权力制衡的优点体制,可一到国家生死存亡时就露出要命的缺陷了。

所以,历史上金军骤然打来,大宋反应迟钝缓慢,根本没有应急之能,刀架脖子死到临头了还在那慢慢讨论争执磨蹭,金兵击溃了大宋边关防御后,杀入内地就成了肆无忌惮横冲直撞势如破竹。堂堂大国转眼被金兵轻易推倒了。

此次大灾其实是又一次金兵入侵的预演。

大宋吃了大亏,意识到体制缺陷,但注定不会,也无法有效扭转祖制的先天性不足长久形成的政治局面,下次再生危及江山的灾难,仍然只能缓慢反应,官员空在朝堂你争我狡,露脸刷声望说得很好却是废话耽误时间,被动挨打,不灭国不算完。

天下已经乱哄哄,江山进一步动摇,可官场广大官员却还在只顾忙着蝇营狗苟算计自家那点好处,进一步放大机制缺陷。

白居中算计得美妙。朝廷和地方官府也在盼着这次的国难财良机。

但小民也有生存智慧,在非常时期不是官府想控制着耍弄敲诈就一定能如意做到的。

并且,大宋已经经历了一次向沿海移民的剧烈动荡形成的见识经验,百姓有了移民意识,在风传得知海盗洗劫了江南时,想移去沿海的内地人闻风而动自的迅行动起来,匆匆处理了带不走的那点家产,把其它用得着的东西和刚刚夏收的粮食装上板车,有驴子的用驴子拉,没驴子的用人拉,纷纷拼命奔向沿海,哪管你官府不官府报备不报备。

当地贪官污吏想搞移民许可证收费敲诈,想得美,你一边待着去。

家里那点钱还得当移民路费呢,岂能让黑心官府刮了去。

为了抗衡官府暴力阻挠,移民的百姓自形成浩浩荡荡的大队,恃众而行,这样相互依靠相互帮助路上也安全许多,可抗盗贼。凡是敢拦截审问敢来抢劫敲诈的,无论来的是官府人还是盗匪,都一律狠抄锄头铁锨木棒疯狂一拥而上干他娘的。

老子就是想移民求条生路谋点希望。谁也甭想拦我去路。谁敢破坏老子这点希望,老子就和他拼命。

官府不阻挠,痛快让老子走。老子全家就到沿海空地占了田产房屋继续当顺民为大宋效劳。若是硬要阻挠还想趁机敲诈盘剥,逼得老子杀了人犯了罪无法在大宋立足,那老子就更大的狠仍是移民,却是索性造反当流寇移民海盗去,你能怎么着?

穷苦百姓红了眼,为抓住改变全家命运的机会不惜一切。

迁移风潮起时,海盗正勾着高俅的大军继续北上抢掠。同时清真山流寇也正横行千里一路大闹,杀向沿海又牵制了十万军。

面对风起云涌的浩大自性百姓迁移潮,朝廷已经无力镇压阻拦。

剩下的禁军还得留守京城,严防海盗突袭抢京师呢。

各地官府有驻军可用,本应该有能力镇压阻拦。

但这时候,地方官府的文武官僚们实际已经吓破了胆,他们已经被海盗的强横以及清真山流寇事件极度震惊,都吓坏了。

唉我的亲娘哎,原来各地官兵中暗藏着那么多心向甚至私通海盗的。

海盗和清真山流寇能一路势如破竹,破城如喝水,拔寨如拔草,各地构建的防御不堪一击,是官兵投贼内讧投敌造成的。

一想到自己的麾下也难免藏着不知多少会着机暴投靠海盗的官兵甚至将校,明白过来原来自己一直坐在随时会暴的火山口,是活在悬顶的铡刀下,自己却一直茫然不知瞎当着官爷自鸣得意,各地文武官员哪还有心思去阻拦和敲诈百姓迁移。

满门小命要紧。先想法解决自身危机吧。

刁民泥腿子想去沿海谋条出路,就由他去吧。

就是去投靠海盗,眼下一时也顾不得管了。

心不在大宋的人,官府强留下有什么意义?难道埋下隐患,等到海盗搞事时得到本地有力内应更容易得手?

况且,迁移的百姓声势如此浩大,眼看着就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谁拦谁是死敌,为迁移权不惜造反的架式,而且到处都是,官府能有多少兵分头阻击迁移?又能有多少官兵心还在官府这边肯出力拦截乡亲去路?说不定官兵的父母亲人就在其中。

想拦也拦不住。

能当官的都是有生存智慧的,虽然习惯高高在上拍脑袋做决定,但面对如此明显的局势看得可是明白,哪敢任性逞强。

他们眼下只优先求迁移过境的百姓千万千万别突然化身清真山那样的可怕流寇打破官府屠杀抢掠尽官僚。

别说派兵镇压阻止,就是出面劝说一下都怕刺激起迁移者的火气和造反抢掠意识。

人心所向,势不可挡。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只能随它去。

那些平日里专门以敲诈勒索百姓过舒服小日子的基层黑心刁吏这时候更是一个个吓得如缩脖子的鹌鹑,躲都怕躲不过迁移百姓借机怒报复,哪敢靠上去象以往那样仗着披官府皮掌执法权耍大爷威风再玩肆意欺男霸女刁难勒索钱财那一套。

各地官府就这样闭眼躲着,任百姓自由迁移,也还是不断生胆横或想报复的顺路攻破黑心地主恶霸家疯狂抢掠的惊心事。

有官员着急自家小妾家或勾结的当地大户家被移民攻击哄抢,带兵带衙役去解救,结果不但没救成,连自己也被杀,甚至被部下突袭刺杀死得稀里糊涂。所带的兵出现临场内乱杀官报复并加入百姓抢掠卷着家人也合流迁移队伍的事。

风声一传开,这下更让地方官僚胆颤心惊,连正常办公和出行都不敢了,都老实缩在家安排奴仆打手严密保护自己。

那些吸兵血,知道自己平时太歹毒贪婪骄横很不得军心的武官们这时候也不敢随便去军营展现军将威风了,生怕被报复。

结果,军营失去管束,将士无人统领,守城门的将士先有人趁机脱离控制跑了,没家人的直接加入迁移队伍,有家人的回家和家人团聚一起加入迁移,跑时带走了武器,更有了迁移武力依仗。随即就是以往困在军营和城里的将士,凡自觉不是海盗不要的罪恶者,不想再忍着痛苦无聊继续当冤大头穷苦兵的,纷纷逃离,聚成一伙伙化身流寇抢杀恶棍仇家夺财,加入迁移。

这过程中,当然少不了喝兵血欺压将士惯了的军官死到临头不知躲避,还想仗着权力淫威的,结果无不被报复砍了脑袋甚至被乱刀剁成肉泥的大潮流祭品牺牲品。

各地驻军或多或少总有背叛而去的,混乱一团,官府就更没有能力镇压和阻拦百姓迁移。

等迁移队伍过境,当地局势渐渐恢复平稳,官府再一查情况,都不禁再吓一跳,又暗暗庆幸。

各地驻军流失的将士最少的也有五分之一,最高的居然达到七成。极少数相对善待将士能留军心的州府也照样不缺逃兵。

这倒不是各地官兵都那么了解海盗帝国的好处才积极逃走去投靠,实在是当大宋的兵太穷苦地位太下贱了。

好好的汉子,谁愿意拘在军中既赚不钱还要被军官肆意欺压践踏剥削甚至说砍了就掉了脑袋,家里还缺了壮劳力也过得苦。

那些逃走比例高的地方驻军多是沿河沿江,家人方便偷偷摸摸投海盗的。能剩下几成没逃走的官兵绝大多数也不是不想叛逃,而是自知往日当军痞对百姓耍横行凶做恶不少,海盗拒绝接收,就算混进海盗帝国也早晚会被揪出来算账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