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654节斗高二

攻约梁山 第654节斗高二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你,你居然是海盗?”

高俅和两手下都不是笨蛋,知道如果是朝廷追究杀良抢劫冒功,那怎么也得押回东京审理一番再说。『23txt

毕竟,殿前司三将军虽然也是高级武官,但犯了重罪就地擒拿格杀了,以大宋卑贱武夫的传统国策,也不算什么。这在以前不乏例子。连独立性很强的西军重将也有直接被杀了的。更何况是朝廷直控的杀了根本没有麻烦的将领。但怀化大将军是三品武官,已经属于朝廷有数的重臣了,几乎属于皇帝直接管辖,而且家族在东京是勋贵大族,一直属于忠心皇帝的看门狗,这样的官员犯再大的罪,皇帝再怒也不可能不提到京城问一声,直接下旨让地方上拿了说宰就随便杀鸡一样宰了。

有这个不合理,所以,猜来猜去,三贼都猜到了这位密州知州只怕表面上是大宋的地方官,实际上却是海盗的人。

但,当这位知州表明身份,得知确实是海盗后,高俅等仍然不禁惊骇地脱口而出。

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的脸色变得灰白,再无一丝血色,眼里完全充满了绝望。

皇帝问罪,有主子高俅在,再大的罪过,只要不是造反,那怎么也不会死。或许连官都不会削掉,降级留用罢了。等避过风头,又会提拔上来,照样是富贵日子。可落入海盗之手,以海盗最喜欢诛杀贪腐官员的作风,那真就没活路了。

但高俅的泼皮精神越强大了,心里也抱有猜测并没绝望,能很快恢复镇定,很硬气地问:“请直说,你到底想怎样?”

密州知州把高俅的神色举止全看在眼里,笑着赞了一句:“太尉确实有胆色,也确实是个明白人。”

高俅闻言眼神一亮,但没再吱声。

他可不想死,目的是死中求那一线生机,也听出了活命机会,可不想逞英雄表忠义气节以高傲不屑什么的激怒对方杀了自己,但也不想摇尾乞怜顺话服软让对方看不起自己,让两部下也瞧不起。这种情况下最好什么也别说,静等下文再随机应变。

密州知州清楚高俅这种泼皮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但吃定了高俅,自有法拿捏,也不在乎高俅耍心眼。

“这几位狱卒都是我的人。高太尉,在这个地牢我不妨跟你实说,你们能活到现在,是我费了心思向海盗说情的结果。”

说着指指怀化大将军和都指挥使两人的尸体,“可这两人看不清情况,我只好杀了他们,让你们三位脑子清醒点。”

高俅闻言,品出点味道来。

这位知州成了海盗一分子,却把自己与海盗有所区分。

高俅眼睛更亮了。

但他并没在这方面追根问底,更没有表示谢意,而是淡淡直接问:“你是想让本官投降海盗回朝暗中效劳做内应?”

不待回答,他自己直接颇似掷地有声:“高俅不才,但还懂得知恩图报。圣上对高某不薄。高某决不会背叛圣上。”

对高俅表现的所谓忠义气节,知州没露出赞许,也没嘲弄质疑,而是哧地一声笑了。

高俅哼了一声,“不要效劳,那就是想让本官拿钱赎命吧?”

“你们不过是盯上了本官的家产。”

知州又笑了,但赞许地看着高俅道:“太尉大人确实是明白人。”

“其实我用太尉大人家产不菲这个理由说动海盗,也只是能拖延一下时间,能不能活命在于太尉自己。”

说完也不看高俅是何反应,他从知州服宽大的袍袖中拿出一卷纸,展开后看了看,抽出了其中一张撕了,把另一张递给了高俅,把其它两张给了狱卒,狱卒进牢房分给了正焕出希望的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

对唯一活命的希望,高俅岂敢硬气地拒绝。

接纸就着昏暗的火光一看,以他的城府之深,也不禁呆住了。

这纸上居然详细罗列了他家中的金银财宝,玉瓶珠宝…….写了好长一大串。这些不算在内,最后才标明要钱五百多万贯。

这上面标明的好东西太多了,更太详细太周全了,别说不管家中“钱财小事”的高俅,就是主管家事的他老婆以及保管府中财产的大管家只怕对高府的好东西记得也没这么准确清晰。这单子上的不少东西,连高俅自己都不知道家里有。

但高俅心里清楚,这单子上的罗列不会错,不是海盗故意如此讹诈。

因为他最喜爱的经常把玩或在秘室中欣赏的宝贝一个不拉都在上面,而且对家中有多少钱大体有数,应该就是这个数。

海盗真狠呐!

这是想一次就把他飞黄腾达后这么多年辛辛苦苦搜刮来的财富全部勒索走。

但高俅注意的不是这个,而是惊骇地暗暗寻思:“莫非我府上有海盗安插的成我亲信的奸细?或我的大管家背主私通海盗?”

他暗暗起了心思,下了小心,决心若能活着回家,一定好好把家里人盘查清楚,否则尖刀在背如何能心安。

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的单子就简短多了。

二人官不够大,权不够重,捞的好东西自然远无法和高太尉相比。就那么些,他们自己都很清楚。

其中绝大多数好东西的品质价值也比不上太尉家的,若在高俅家,属于高府管家看都懒得多看一眼,随便收着的,但在他们二人家里,每件都当传家宝藏着呐。

二人和高俅一样,对单子罗列的如此清晰准确,也大为吃惊,不禁也疑心家中有内鬼。

其实是他们想得差了。

高家确实有海盗奸细,但间谍不关心府上财宝,注重的是高俅的重要私密情报,一般情报根本不在乎,极少出手的。

单子能如此周详,那是神偷的功劳。

鼓上蚤时迁在东京待着呐。

他曾得到赵岳传授,轻功更高明了,如今厮杀的本事也渐渐练出来了,平常潜伏东京,负责监听东京要害人物的同时,时迁喜欢也习惯地顺便查看了各家的财富情况,不偷,但过过眼瘾,练练吃饭的老本行,因而对各家心里门清。

赵岳敲诈蔡京,要的赎金也是根据时迁提供的信息来的。

结果把老蔡想方设法贪了这么多年的财富一下刮个底掉,差点儿没心疼死老蔡。

高俅也极其心疼要交出的财富,但很光棍地接受了勒索,只冷笑疑问:“你们打得好主意,想先哄我交出家产然后再杀我。”

密州知州一笑道:“太尉就不用试探了。你应该知道,海盗和太尉你一样是有原则讲信义的。”

“当然,你不信,不愿意交赎金,想怎么做,这全在你。请太尉仔细慢慢考虑吧。只是要提醒一声,我随时会不得不离开。”

说着,他转身想走,却被高俅一声“且慢”叫住了。

知州慢慢转过身来,静静看着高俅。

高俅一叹:“是呀,我没得选择,不信也得信。你们吃定了本官。”

很明显,不答应,肯定是个死。答应了,才有可能换取一线生机。

他不想死,只能答应。

而且,在生命与钱财之间选择,这不难选。钱又算得了什么?

钱没了,珍宝没了,只要人在,以他和皇帝的关系,权就会在,有权还怕不能再捞个满意?

可要是人没了。那再多钱又有什么用?

他高俅又没有子孙可传承家业。他爹娘过世了,他在家行二,唯一的亲大哥早死了,也没子嗣传承。否则当初他也不用费心从其他族兄弟家挑了个高强过继来当儿子传承他这一支的香火,还也死了。他再死了,家中财产无非是便宜了不知会跟谁跑了的家中女人和没有一个是亲兄弟的高氏家族。

另外,从海盗走私和一些行事风格来判断,海盗确实讲信用。

高俅觉得海盗和他其实是一路人。

都不是好人,却都是恩怨分明讲信义有行事原则的,都是有能把坏人当得理直气壮光明正大的理由的。

如此就值得赌一把相信。

知州又露出笑容,微微点头道:“太尉是痛快人。拿得起,放得下,有获得大富贵的气魄。”

“现在我不妨告诉太尉。我能做主的极其有限。太尉若是刚才直接拒绝。那么,海盗会毫不犹豫地立即处死你。”

“太尉应该知道,几百万贯虽然不是个小数目。但对海盗来说无关紧要。”

“他们灭小国无数。而那些小国,人野蛮无知,但金银财宝却不少。海盗抢了那么多地方,只论这一点也不差钱。他们现在赶的是时间,不想在其它方面浪费心思耽误工夫。”

高俅听出了话中之意,点头,脸上露出感激,一抱拳感谢道:“高某晓得大人为说服海盗费的心思。”

“只是……请恕高某冒昧问一句,大人如此年轻就能当上大宋高官,前途可见,为何要投海外野岛海盗,为何要救高某?”

年轻的知州听了这话,神色略微黯然,沉默片刻才放低声音道:“兵临城下,父母妻儿被劫,不投降又能怎样?”

他当然不会告诉高俅,他早在十几年前就是沧赵人了,在少年赵公廉第一次进京进献字典时就结识了。

那时,他家中五口人,有十亩薄田。

他自小聪明,是读书的料。

为了他进学与考科举,父母在田地拼命操劳。早到了成亲年纪的哥哥不娶亲,给地主家打工赚钱供养他读书,无怨无悔。

不止如此。

为了筹措学费,父母卖了田地,又不得不狠心把他十岁的大妹卖给了本村地主家当丫环。

后来,年仅七岁的小妹妹也要卖到青楼里换钱供他赶考。

他为大哥不娶亲供应他读书,心里已经很愧疚了,努力学习,希望能早日考中进士弥补大哥。大哥晚几年成亲也不算太耽误,而且条件好了,还可以风光体面地娶门好亲,有了孩子也不用再为读书没钱愁。

卖大妹的时候,他在外考试,没能阻拦,心痛自责得不行,却无力挽回什么。

只能继续更努力求学。希望有朝一日能把大妹赎回来补偿。

卖小妹妹时,他在家准备出行赶考,得以坚决阻拦。

他宁可放弃科举当官梦想,也决不肯用小妹妹的毁灭式牺牲来换取富贵荣华,否则做人又有何意义?

那天,还不太懂事的小妹妹抱着母亲的腿哭得死去活来,害怕得不行,一个劲地求爹娘别让那个可怕的陌生人(人贩子)把她领走,一再表示她一定好好听话,再也不要好吃的了,不要漂亮衣服了,再不贪玩了,一定使劲帮爹娘干活…….

他心如刀绞,那时突然恨恨地想:大宋王朝真那么好么?真是读书人最美好的天下么?这种社会状况,和我一样出身的读书人一旦当了官,怎么可能不贪?不多贪点,让付出一切的父母亲人从此过得更好点更风光体面点,良心何安?可贪了,当了坏官又怎么对得起同样辛酸纳税的百姓?到底该怎样做人当官?怎样才是出路?哪里有真属于穷苦人家的出路……

好在恰巧进京的赵公廉路过遇到了,果然是仁慈大气果敢的沧赵人,果然是一代天骄的奇才,立即上前问明情况,又立即掏钱阻止了这场悲剧的生,并且立即去地主家把大妹妹以及同样卖了的小孩全部高价赎了出来,并且安排随行的人招集愿意去沧州他家做事的人家都送去,保证免费住,小孩免费上学,保证衣食无忧还能存下钱来。

因为转学籍考籍在当时是很难的事,他只能留在老家。爹娘不放心,留下要照顾他,也不能去沧州。就由大哥带着两妹妹去了。大哥边做工边学习。两妹妹一切免费,只管在赵庄上学。

大哥很快娶了亲。而且,这边的家里也有钱了,再也不用为供读书愁。

他和赵公廉也成了隔空的最知心学友,并从沧赵学到了实用的知识。

再后来,他就很自然地成了秘密沧赵人,誓死追随,并从老家学籍顺利考上了进士,并且在赵公廉当了皇帝秘书后不动声色地暗中帮助他这个清正敢为好官照样快升官……

如今,他大哥虽然不够聪明,却勤奋扎实,在赵岳海外的家当管事,日子不用说了。

两妹妹年少得教育早,就有出息多了,虽然在海盗帝国没大富大贵,但都是优秀老师,更嫁了称心如意好丈夫,生活美满幸福得很。爹娘还健在,整天乐呵呵的安度晚年。他的三个子女也在那边悠然自在地上学。他自己在海盗帝国的前程更是远大,有何理由不忠心以报海盗帝国?

他曾无数次对自己说过,只为了穷人的孩子也能安心读书的帝国大业,就是需要他去死,他也毫不犹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