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593节矿城危机

攻约梁山 第593节矿城危机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在自西北向东南通往登州龙口县的路上,有六骑在一路飞奔。』天籁』小说ww』w.23txt

他们正是赵岳和刘通温家兄弟以及雕龙绣虎二小将。

如此急奔向龙口县,是沧赵设在龙口的煤矿出了大事,眼下正处在重兵围困中,矿场主城随时有覆灭的危险。

自打下高丽半岛,沧赵集团就开始着手撤离大宋,把在大宋内6各地设立的各种矿场先关闭抛弃了,人员设备全部移走。

这些矿场不是铁矿铜矿金银矿等官方禁止私人开采的传统矿产,都是宋人不知其价值和用途也不会利用的,比如稀土石墨。开采出来的矿产也不在大宋精加工,只是经过初步筛选提炼剔除石头等废物便于有效运输,当原料辗转运到海外冶炼。

在当地宋人,包括官府眼里,这些矿产不过是些无用的烂泥石头,用于铺地肥田则害地颗粒无收,用于筑城铺路都不稀得用,都不知道沧赵要这些废物甚至是有害的东西做什么用。这些矿产有什么值得沧赵花人力物力财力开采?

对于能谋利的东西,贪官污吏们自然倍有兴趣和积极性,打着维护朝廷矿产利益等各种旗号,纷纷暗中找过匠作监高明匠人咨询过研究过这些矿产的用途,但这些只懂些传统矿产知识的大宋匠人能看出能研究出什么?

搞来搞去自然一无所获。

贪官们自然不死心,既为谋利,也为窥探沧赵用矿产谋利的秘密,又想方设法用收买等手段想从矿场的人嘴里骗问出真相。

可矿场一般人同样对此一无所知。

他们只是按和传统开采和初步筛选手段差不多的方式闷头干活拿钱而已,想出卖也说不出有用的东西。

况且,为什么要出卖矿场的秘密?

想加入矿场,哪怕只是当个出苦力的一线工人也不是你有两膀子力气或有一些采矿技术就能加入的。

沧赵家和别的家族用人不一样。

能经过层层审核获准加入并得到认可的家庭,和沧赵就不仅仅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只要你不触犯沧赵的原则底线,简单地说就是不背叛肯干,沧赵就会把你家甚至你整个家族视为沧赵一员,不但给予通常上的维护照顾,让你家不受官府盘剥不受地痞豪强欺压敲诈,还会管你一辈子,劳有公平所得,不虐待你欺负你,工作顺心,儿女会得到免费照顾教育和工作出路安排,有病会得到集体帮助治疗,不再是你一家独抗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灾难,即使这里没活了没用了,别的雇主通常解散开除了之,沧赵则转走你家甚至家族,白养着你家,再重新安排别的适合你家的事………

这种待遇对普通人来说意味着稳定尊严无忧幸福,更意味着家庭长远的出路前途保障。远不是靠出卖沧赵突然得到一大笔钱财的好处能相比的。

社会低层的人更重视的是稳定保障。根基深厚的人才会总想着飞黄腾达爬到更高阶层。

在当今大宋社会动荡人心险恶的社会环境下,没根没靠的普通人一夜暴富,那不是福,而通常意味着灾难将临,有命得财,却难有命安然享受。只地痞恶霸盯着就能搞得你家破人亡。

现代普通人家骤然中了巨额大奖还得赶紧秘密搬家隐藏踪迹唯恐被黑帮盯上呢,何况是在腐朽的大宋。

升斗小民有小民的生存智慧,身为最直接承受社会改变压力的群体,对生存有更清醒更现实的认识。

能入选为沧赵工人的,在沧赵管理人员有意教育洗脑下,都清楚自己应该怎样站队,懂得维护沧赵就是保障自己,能管住心。当然,总难免有个别见钱眼开的自私货愿意出卖沧赵换钱脱离劳苦过梦想的挥霍生活,却不懂什么,卖不了,而且下场凄惨,作了反面典型,当了儆猴的那只鸡,只让其他人更认清付不起背叛的代价。

至于知晓点矿产秘密的极少数矿场管理者先不说肯定是沧赵家培养出来的高素质死忠分子,就算有想法也丝毫不敢背叛。他们更知晓沧赵在管理上的厉害。监控网神秘庞大,似乎无处不在。难知哪个人正盯着你。群众运动下矿上随便一个人都是义务间谍。一有背叛念头,只怕还没真付诸行动,就极可能已经成为陷阱中的猎物。人间蒸是轻的,连累整个家族是必然。

这些高素质管理者更有见识,也更注重未来前途。

沧赵帝国必然是不久后的正牌统治者,而且必将雄霸世界,强大到老见识的人不可思议。这个,谁也阻挡不了。

作为有新知识有帝国新素质和梦想的中高级人才,前途无量,哪个会为了眼前的一点钱财小利而选择背叛这种蠢事。他们也不缺钱财,心里都只较劲努力工作争表现,希望成为开国的功臣,爬上更高的管理岗位展示更大的抱负和才能。

沧赵在大宋各地的矿业不属于禁止的产业,贪官污吏豪强眼红得心痒痒,却没正当理由打压禁止,也无法获知矿产的秘密,但这不耽误各地官府勾结当地土豪甚至黑帮强盗以各种方式变相刁难威胁敲诈勒索。

到如今,随着赵公廉在皇帝心中失宠,贪婪者和居心叵测者看明白了趋势或得到上面提点指示,越胆大强横。

一些有忠君报国好名声的清官也纷纷上书指责沧赵只顾用大宋矿产为自己谋利不把国家利益放在位,指出,沧赵应该积极主动把如何使用这些矿产的秘方敬献给朝廷,让国家从中受益,解决国家面临的各种困难,如此方不负沧赵的忠君爱国仁慈盛名。更有清官给赵公廉写信,好心指出赶紧把各种能获取大利的秘方都献给朝廷,如此既表达和证明了沧赵的忠君爱国伟大胸怀,更有利于光大沧赵的名望荣耀,也能免除沧赵潜在的危机,是保全家族长久兴盛的明智之道,云云。

这其实就是变相恐吓威逼。

其真实用意,只怕只有这些上书或写信的清官和与清官密谋的相关人知道。

好人不一定是好官。好官也不一定是好人。自古以来,清官从爱国报国角度强夺私人利益理直气壮坑人,并间接从中受益升官财还混得好名声的屡见不鲜。至于披着清官皮为自己和亲族相关人谋利而坑人的官僚,那更是多得数不胜数。

总之,沧赵的富有和才智让有人性良知底线的清官和更多的无耻混账王八蛋官僚全都早看着不顺眼了,忍着难受嫉妒眼红这么些年,如今沧赵终于开始失势,他们终于忍不住不约而同地一齐向沧赵伸手了。

各地矿产的生存已经日趋艰难,很多地方,日常正常生产和运输都难以保证。

在大宋群臣整体打压的这种恶劣形势下,随着沧赵整体战略布局进展,赵岳哥俩一商量,干脆撤走,让当地人瞎玩去。

各地清官贪官恶霸们终于成功挤走了沧赵,迫不及待地刮分了矿场,弄人学着开采。

他们很得意,以为控制了沧赵需要的矿产材料,他们自己用不上,却能逼迫沧赵不得不高价收购,甚至逼迫沧赵不得不交出秘方让大家共享。这意味着财源滚滚来,也能换来升官政绩。这里面暗含的好处太多。

都心照不宣地偷着乐。

哪知道,沧赵一撤走就再没半个人来关注这些矿场和矿产。根本不是贪婪无耻者和清官们幻想的沧赵是在较劲逼他们降价让步再收购。沧赵更没有交出秘方,对清官们继续上书建议皇帝对沧赵施压或好心写信委婉劝告都统统不理睬。

后世的人知道,控制了资源源头就控制了市场。

但垄断行业同样能左右资源控制市场。这个,无论是清官,还是贪官恶霸们都不太懂。

沧赵相关企业用着手头积累的资源,并暂时减少生产和研究消耗,几年内不再从大宋采购。这让算计者们抓瞎了。

花了大钱开采的矿产堆积在那越堆越多,却什么用也没有,成了白送都没人稀得要的垃圾。

这些人除了大骂沧赵太强硬胆大太坑人之外,只能欲哭无泪地关矿赶人。无论清官贪官都不给工钱。

清官是本地财政实力有限,想足额上缴赋税保政绩,就付不起如此巨大数额的工钱,开矿付出的巨大成本还不知从哪里补回来呢,官僚们没从开矿中受益大财尝到甜头,工资和公务费用却先陷入缺钱支付的境地,令当地官员上下好生愁。这可是直接关系到当地官僚整体的眼前切身利益,更事关每个人在朝廷眼中的政绩能力和仕途前程。

工钱?

嘿,不用说了,顾不得了,官府只能昧了良心。

当然,他们仍然理直气壮,仍然觉得自己是爱国爱民的好官。

国家利益至上嘛。

当国家利益和百姓利益产生冲突时,自然得优先维护国家利益。百姓利益得让步做出牺牲。这很应该。没什么不对。

他们也不认为是自己决策错误坑了民。

害民是沧赵家族太自私自利不肯(高价)收购矿工辛辛苦苦开采出来的矿产,也不肯交出使用矿产的秘方,以至矿产全成了废物。罪过全是沧赵的罪过。欠的工钱应该罚沧赵家赔偿并道歉谢罪。皇帝应该施压惩罚,不能总惯着沧赵。

这些官连坑民恶名都不肯背,全推到沧赵身上,不愧疚自己的坑人行为,不死心地仍然企图用皇权硬逼沧赵向他们屈服低头,不断上书叫嚣指责沧赵无君无国不忠。

贪官恶霸们则是压根不想给工钱。

开矿一文没赚着反赔进去一大笔,他们心痛得要命,一时奈何不得沧赵,只恨不能把损失从矿工身上捞回来,哪管矿工死活,还管你什么工钱不工钱。

老实拍拍屁股空手走人已经是你的福气了。敢闹事,弄不死你,正好名正言顺抓起当免费苦力赚钱贴补回损失。

如此一来就坑害了一大批采矿工人,弄得各相关地怨声载道。沧赵在愚民中的形象受损。但大宋更失人心。

如今沧赵在大宋的矿业只剩下海边的龙口煤矿以及福建的一座沿海煤矿。

不过,福建那座矿从来不在沧赵名下,外人也不知和沧赵有关,如今更控制在海盗之手,当地官府根本不敢招惹。

按计划,挂名沧赵的龙口矿也要在这次海盗大规模抢掠沿海之际趁机毁灭关闭了,原来最兴盛时有矿工四五万人之巨,主要是南亚等地的战俘奴隶,北方的战俘放在大宋可能泄露秘密,全放在海外当苦力。本矿奴隶全部割了舌头,脸上盖上矿场标记,当光杆矿工劳作到死完算完。

这些南亚异族矿工和宋人语言不通,不识字不会写字或者至少不会汉字,说不得写不得泄露不了秘密,在和熟悉的南方炎热环境完全不同的北方龙口这种完全陌生也感觉不适应的地方生存,人会本能产生畏惧心,开始时根本不敢逃跑,后来熟悉了当地累得不甘心这样生存下去想逃,有侥幸逃走的,却逃不远就被当地百姓认出来主动抓住押回来。公门中人遇到了更会积极抓送回来。

说白了就是个利益的事。

当地百姓还没移民走的,也从矿场受益菲浅,无论感激不感激,为自身利益也盼着矿场好下去。

当地官府也是如此。

以前,因贪婪或奉朝中沧赵的政敌靠山指示敢向矿场下黑手的官僚,纷纷因各种原因倒霉。一度,龙口县令县丞等主官换得那个频繁。在弄不倒沧赵的情况下,身为当地官僚心里敌视沧赵可以,但盘算着坑害矿场祸害沧赵只会自己先受害。

对封建官僚,以沧赵实力想揪谁小辫子,好点的官,也照样一揪一个准。

有圣人之称的范仲淹都能被弹劾成筛子狼狈下台,何况是北宋末的这些几乎没几个屁股干净的日趋腐烂的官僚。

配合矿场,尽量从中受益才是身为当地官僚的要明智选择。阴谋什么的都得靠后再说。

造成龙口矿危机的不是朝廷或当地官府,而是突然来自西部的一股势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