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441节老路新局,中

攻约梁山 第441节老路新局,中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公孙胜又对万俟大年道:“不瞒兄弟,我一直关注着你,听说了你家遭到恶霸贪官迫害,老人和未过门妻子遭难,家破人亡,甚是悲愤,也听说了你孤身一人杀官除霸报仇得手,想找到你入伙有个安稳落脚地。我二龙山也添员大将。咱们兄弟共同努力推翻这黑暗不公世道。可你为逃避官府悬赏追捕藏匿了起来,贫道一直无法找到。如今能来相聚,贫道不胜之喜。”

公孙胜的话九成真,一成是为接应万俟大年上山落脚得晁盖信任而编造的。

晁盖吴用对公孙胜自然是百分之百信任,听到这,哦,原来是杀过官的逃犯,那就不可能是朝廷秘练的谍探,也不会是官府收买的绿林凶强败类。

大头巾官老爷们最怕死,最畏惧最恨敢报复杀官的暴徒,为杀一儆百威胁警告刁民不得对官员行凶,维护官爷集体的威严和身家性命,官府可不会管杀官者本身有什么冤屈反抗报复是出于多么悲愤无奈,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万俟大年允许其戴罪立功。

朝廷为维护法度尊严与统治秩序,打击反抗统治者,也决不会让敢杀官的暴民凶徒有逍遥法外机会。别说是个人,就是团伙强盗山贼,朝廷也是能剿灭就尽量剿灭,原则不宽恕。

至于以前有杀人放火受招安的事例,那是出于剿灭无力,为江山稳固政治考量才妥协。

来人可靠。二龙山是真的添了员干将。

晁盖大喜。吴用也高兴。

刘唐过去拍着万俟大年的肩膀喜道:“兄弟,你放心,以后在二龙山,你就是我的兄弟。咱们肩并肩一起杀贪官污吏,斩地主恶霸,除暴安良,杀个快活,过个快活。”

晁盖点头,转而又想起某事,诧异道:“大年兄弟,你姓万俟,为何投山却报名叫万大年?若是直接报上真姓名,公孙贤弟听闻也能认定是你,会早做安排,省却多少事。”

万俟大年苦笑了一声道:“俺让师傅失望,连父母亲人都保不住,逃难中又为活下去不得以做些鸡鸣狗盗的下作事,丢尽师门与祖宗的脸,还有何面目承继祖姓?”

“再者,俺现在才知道俺这姓氏来源于胡姓。胡人如野兽,更是我汉人死敌仇人。万俟二字不要也罢。省得一联想到可恶的胡人就浑身不舒服,觉得自己似乎也是肮脏野兽。”

吴用点头,很是理解。

这位兄弟来投山只怕也是怀了凭真本事出头的小心思,不想白受公孙胜的恩惠。

晁盖则想到万俟大年为逃避追捕,肯定要隐姓埋名,避难当中简化姓氏再正常不过了。

对寻常人来说,抛弃祖姓是大逆不道有违伦常的事。但对江湖人,尤其是绿林人来说,更名改姓是很寻常的事。否则犯下事,却坚持公然说老子叫李逵,老子就是杀了谁谁的那个李逵,这样的人哪还有自如行走江湖的命在,早被官府或仇家弄死了。

就是很多占山为王的强盗也很多用的是假名。这既是掩藏真实身份来历,便于自保和行事的需要,也是避免牵连家族受难招灾的必要常用方法。

这时代可不是一人犯罪一人当讲人权法制公平的时代,是论罪能诛连九族的残暴封建王朝统治时期。有三亲四友七大姑八大姨的家庭是社会主流。一人犯事,牵连无辜亲朋一大群倒霉,那才叫灭绝人性罪孽深重。自己也容易被官府或仇家拿住把柄威胁逼迫就范。

万俟大年,嗯,现在叫万大年既本领高强又可靠,又是公孙胜很铁的旧友熟人,自然而然也是二龙山核心领导层的贴心人,晁盖自然要重用,想安排万大年领一部人马同时兼任全军的弓箭总教头。再入宝珠寺就坐,亲亲热热上酒说话,这意思就直接说了出来。

万大年却不好意思地摇头拒绝说他虽然跟师傅学过些兵法却不擅长领军带兵,因在深山长大,寂寞惯了,不太会说话,也不喜欢多话,喜欢清静,教弓箭可以,但希望能和公孙胜住一起也学学修身养性,愿为天王身边一小卒,平常随头领吩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打仗有需要,天王尽管安排就是,这兵就不要安排带了。

他上山主要是为保护晁盖安全防止暗算的,附带着帮公孙胜李忠等控制二龙山走势,带的什么兵啊。要带兵,在沧赵北军干,那多带劲。次也可在清州军或梁山干个痛快。

晁盖吴用听了拒绝却不恼反喜。

这兄弟是和公孙先生相似的对权力名位没有野心的心静实在人啊。

跟公孙先生住一起,不住外边独立方便自处地,那就是在二龙山三巨头所居的宝珠寺住,更亲近。甘当天王身边听令小卒,不求头领座次,这表示认准了天王追随,更妥妥的是贴心人。

公孙胜也趁机表示大年兄弟确实性子不适合带兵治军,天王哥哥暂且不急着安排具体事。

中午招集山寨头领认识万大年师徒,设宴招待后,公孙胜安排万大年杨保师徒去好生休息一番,他私下对晁盖吴用说:“大年兄弟在深山孤僻惯了,回家务农才稍好了些,但估计在逃难时东躲西藏的少与人交流,又恢复了沉默寡言旧性子。这兄弟嘴紧,人机灵,本事高强,以贫道之见,天王哥哥不妨观察一下,若是喜欢,就收在身边当个贴身侍卫,以后出行或上阵杀敌,二位哥哥身边有大年兄弟紧跟着,也多层保障。”

晁盖吴用不反对收万大年当心腹贴身保镖。

但晁盖自负本领,刀法好,力量强横,他少有敌手,又有宝贝内甲护身,上阵不惧任何强敌与危险,不需要万大年贴身保护,表示大年多保护军师就好。

公孙胜皱眉道:“哥哥的本事自然强,但战场乱纷纷,冷箭暗器防不胜防。哥哥不擅长使箭,对弓箭威胁也不敏感,还是不要大意的好。大年箭法非常了得,日后随时可见识到,对弓箭也不是一般的敏锐。有他在天王身边帮着防备冷箭刺杀,正弥补了天王防御中的唯一漏洞。”

自古以来不知多少英雄豪杰不是死在正面较量中,而是死在暗算或流矢之下。

公孙胜心里话:若不是为防备天王你被冷箭之类的暗算掉。二公子岂会专门安排大年兄弟来二龙山当强盗?人家在沧赵军当神箭营之类的领军大将岂不痛快威风前途更好?

吴用琢磨了一会儿,心里有责怪公孙胜轻视他安全之嫌,却也想得通,符合赞同道:“公孙先生所言有理。学生不上阵杀敌。敌人也不会对没有武力威胁的人在战场重点算计打击。我的危险反而小些。而天王哥哥不同。既是不世猛将,又是山寨之主,正是敌人目标所在。防御不可有疏漏。天王哥哥还是依了公孙先生的建议为上。这样也收拢了大年兄弟的心。一合两利,岂不是皆大欢喜之事?”

晁盖这才同意了,但实际上自信没人能轻易暗算得了他,并没有真听进去二人的话。

他愿意让万大年跟在身边,一是喜欢心正的恶汉猛士,二却是如此方便切磋探讨刀法武艺,起了兴致,有感悟,随时随地可以练练。不必象以前那样得等练兵或出外抢掠办事的兄弟得空才能耍个痛快。

公孙胜太了解晁盖,自和赵岳探讨后,对晁盖的优点缺点认识得越清晰明了。

他看得出晁盖的自负,但没再多罗嗦劝戒。不吃亏,多说了也没用。

把万大年按预定计划安排在晁盖身边,达到保护目的就行了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赵岳在沧州并没有多关心万大年在二龙山的情况。

晁盖收不收万大年当贴身侍卫,这并不重要。只要万大年在二龙山就能盯着保护上。

赵岳诧异的是宋江在蛇角岭为何这么长时间没动静。

这个水浒枭雄是在蛇角岭遇到灾难出事被那些品性不良的“兄弟”或造反军官玩死了,还是遇到了什么麻烦或筹划了什么,时机未到,才窝在蛇角岭一直不动弹?

打人专门去查探。

这时朝中生了一件事,导致沧赵在大宋的政治地位和形势急剧转变。

辽国西夏大理国在大宋东京都设有“大使馆”,表面上是负责加强和方便与大宋沟通,实际和后世一样主要负责的是保护本国人在大宋的利益和刺探情报。

辽国生渤海人造反建国事件,辽军战败,辽人仓皇退出辽东,失去了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第二大粮食生产基地,对辽国造成的打击和损害巨大,直接削弱了辽国的军事装备等制造能力,进一步依赖燕云的田地,粮食供应越紧张。大批量辽东灾民部落南迁,又进一步加剧了燕云的食品和其它生活物资供应压力。

这时候,偏偏又生了宋人浑水摸鱼越境大量盗马事件,短短时间内就形成大量马匹流入宋国,削弱了辽国马背民族对种地汉人的战争优势,直接影响到宋辽两国以后的军事实力对比。

雪上加霜,而且后患无穷。

辽国统治者大怒。

奈何不了有野兽女真支持的渤海逆贼,大辽国却不怕经济达而人却懦弱军事实力不堪的大宋。

辽国和大宋玩斗对峙了几十年,肆意犯境抢掠大宋几十年,对大宋军队战斗力太了解,即使被女真打得狼狈,国家形势不妙,他们也仍然自信收拾教训大宋不是问题。

“大宋西军战斗力不俗,但被西夏缠住了,无暇分身。

大宋北军比西军光是战斗意志就差远了,战斗力自然也差远了,若大辽国起大军南下报复,大宋北军总体上是挡不住的,就算加上部分西军,比如最东边的折家军也不行。”

辽驻京使者在金峦殿上,对皇帝赵佶和满朝文武大臣,直接放言威胁。

他是为报复赵公廉对辽国趁火打劫搞走大量马匹而为。

按辽国以往的作风,就象二战时期的倭寇一样,都是先以军事压迫威胁,再和大宋谈判敲诈勒索好处,大宋若是不能打点他们满意,那就直接挥军犯境大肆抢掠屠杀,既能加强震慑,又能捞到更多好处。

但此刻,辽国统治者,尤其是燕王耶律淳极想调大军一气直接扫了清州,杀掉赵公廉,狠狠报复一番,再狠狠从大宋敲诈剐肉,事实却心怀忌惮,也有些有心无力。

清州军,包括其它沧北军,自赵公廉到任坐镇后,军事实力迅猛变样提升,兵威将猛,敢打,能打,不好对付了。

但这不是耶律淳忌惮的。

令燕王,包括辽皇都开始深为忌惮的是来自海上日益严重的重大威胁。

横海魔王的海盗大军太可恶了,似乎专门在盯着辽国这块肥肉,肯定在辽国安插了得力眼线,只要燕王一对大宋沧北动兵,内地兵力空虚,海盗就闻讯而来,如噬血的鲨鱼化身6地猛虎,窜上6地疯狂抢掠一切,而且战斗力可怕,战术灵活,利用战船之利,欺负辽军水战废物,来得突然而迅猛,等你调动大军反扑,他又如潮水般迅上船走了。

一次次损失巨大,严重加深了大辽的窘境。恨得牙痒痒,却无法可治,无可奈何。

当初赵公廉调任清州。耶律淳还想着这下近了,攻击方便了,总算能挥重兵报复除掉大宋这棵见识非凡,能力了得的年轻政治军事劲敌日后的大敌大患了。

却正是因为海盗的掺和,牵制得燕王无法真正挥重兵攻击清州,让赵公廉得到时间,以铁血手腕迅整练好军队巩固好边防清理掉辖区内诸多山贼强盗间谍和私通辽国的官吏地主豪强等隐患,联合调度其它边防军州,形成了综合防御力,就此坐稳边疆,成为辽国贴身的大患。

眼下,燕王面临南下灾民带来的巨大压力,被灾民折腾得头痛无比,有兵可用却钱粮紧张得要命,根本支持不了重兵对沧北的报复大战。但了解大宋君臣的不堪德性,想玩借刀杀人之计,利用大宋内部对赵公廉的排挤嫉恨,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辽使执行命令,为此在大宋朝堂嚣张挑衅逼迫,挑起事端,傲慢地甩袖子走了,静等好戏上演。

果然,大宋官僚权贵废物应声响应,就势吹起内斗号角,纷纷参奏赵公廉各种罪责不是。(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