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415节搞笑的高丽中

攻约梁山 第415节搞笑的高丽中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当年,高丽王国得知海盗强占了济州岛,立即调遣本国最强大的水军主力去消灭狂妄海盗夺回海岛,结果却是别说人,就是只船桨都没漂回,整只船队从此再无音讯,消失得莫名其妙。

当时,高丽满朝文武得知这一消息,第一时间不是惊骇而是诧异不解和阴谋论的猜测。

这是由王国乾坤颠倒的政治现实情况造成的。

这一时期的高丽国主王俣是个儿皇帝。

他是当今高丽最大的外戚权臣李资谦的外孙兼女婿,能登上王位是李资谦保护扶持的,当时是个孩子,这么多年过去了,即使王俣已经长大,有能力治国理政了,但朝政大权早已被李家牢牢掌握在手。

李资谦在高丽的官位相当于大宋的辅宰相管教约束国王的太师,身份既是国王的外祖父岳父也相当于太上皇,和辫子朝历史上的权臣多尔衮类似,言行代表国王,威风不可一世。

李资谦的胞弟李资谅也担任着要职重权,同时负责打理家族的事务,当然主要是钱财方面。

李资谦的堂弟李资德通武有些军事才华,同样是高丽权臣,担任上柱国同知枢密院事,也就是高丽国的全军总司令,控制高丽军权。

李家其他子弟和党羽也都安插在朝中内外要职,帮助上下把持权力。

同时,李家还勾结掌握重兵的高丽名将,西京平壤城和仁川兵马使拓俊京引为外援。

高丽的军政大权都握在李家手中,国主王俣是在李资谦的呵斥教训中长大的,意志薄弱,胆小柔顺,这样的主在李家面前哪能直起腰来?哪有志气心机能力象辫子朝的康麻子皇帝那样暗中蓄力对抗李家并伺机夺回统治权?

他只能继续当空名国主,当得还很平和惬意。

大权旁落导致的结果必然是谋朝篡位。

李家的野心,在高丽属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李资谦却没有司马昭的狠辣果断和能力,对夺位一直犹豫不决。

高丽群臣都一直在暗暗猜测李家会在什么时候搞政变。这时候济州岛突然丢失了。带水军去征伐海盗的恰恰正是李家的一个主要武将子弟,统领着王国的海上主要水军力量一去不回。

是海盗强大狡诈,水军中计全军覆没了,还是这本就是个李家设计的圈套,李家以此占领了济州岛作为养兵屯积势力之地,到时好更有力地难夺位或万一失利也有退路?

高丽官员暗中猜测不已,议论纷纷。

李家听到这风声,当时很不屑。

我家要政变夺权,还用额外费那心思占领个荒岛养势或当退路?高丽早已是我家说了算,国王只是个傀儡而已,还不是我家想什么时候让他让位滚蛋,他就得什么时候滚蛋称臣?

国主王俣也听说了传闻,害怕被李家使计弄死,这时候都自觉准备主动退位让贤了。

也不知李家当时是怎么想的,居然没有顺势上位,为证明清白,或者他们心里对突然袭来的这股未知的海上势力也好奇并心怀忌惮,积极响应某些和李家不对付的朝臣的建议查明水军消失的真相,由各方势力参与组成调查小组,数次派侦察船去查济州岛到底怎么回事,却都有去无回。

调查的结果,什么真实情况也没捞着。对李家阴谋的猜测也就无法消除,甚至更成为怀疑对象。因为高丽群臣和各地豪强实在想不出还有哪股实力能把强大的高丽水军杀得片板不回,还能把岛守得那么严实。

南边死敌倭国倒是野心勃勃,一直想侵吞济州岛拓展生存空间,但抢了几次,倭兵倒是骁勇凶狠,但战船太不堪,缺乏大船运兵和海战,不是高丽的对手,小破船每次都船毁人栽海里敬了海神,收获的只有更深的敌对仇恨和不甘心。

有打败高丽水军实力的只有大宋。只是抢岛的绝不会是大宋。那么只能是李家耍的阴谋诡计。

但济州岛落入强大的外势力之手,李家自己是可以确定的,却对外解释不清。

黄泥落裤裆,不是屎也是了。

人人都知道李家图谋不轨有心夺位,李家对此事是百口莫辩,感觉很委屈。

想调兵再伐济州岛,一为及早清除王国身侧隐患,二为证明李家清白,但国家却有心无力。

损失的水军兵力好说。

半岛国家嘛,渔民众多,能当水兵打海战的人不缺,但战船是大问题。

此前那一伐,把王国最好最强大的海船几乎都派去了,结果根毛未回,再打无船可用。

随后就是和大宋官员一样,死神的镰刀都对准脖子了,却仍然热衷专心内斗扯皮。

高丽国库掌握在李家之手,年年被掏空并大量负债,没钱打制战船。

大型战船,高丽限于技术,想造自己也造不了,只能向这时候航海技术最强大先进的大宋高价求购。这更需要钱。

李家有的是钱。

库房里钱财堆积如山,进得汹涌,出的极少,长久不用不动,银子都长毛了,珠宝都蒙尘暗淡了。但费不少心思才贪进肚子里的钱财,李家岂会再拿出来贴补国家。

深受大宋影响的高丽官员也大讲儒家主张的忠君爱国君子之道,但同样是嘴炮伪君子一片,当官就是为了有权威风享受,不会说我有钱,要尽忠报国,愿意拿家的钱为购战船出把力。

即使有那么一两个真君子真一心为国的官,那指定是穷光蛋,想出钱也没几个大子。

有钱的官员富豪都不肯出钱,都是一路货色,张三不用说李四,李四不用说张三。

现搜刮百姓凑钱又不是一时半会能刮足的。

要知道高丽王朝处处学习汉人,国家体制和大宋极相似,也设有东京西京南京,却是个半封建半奴隶制国家,而且历史原因造成的,中央集权很弱,地方势力强大。

随着外戚李家结党营私,主掌的政权这么多年来越来越腐化贪婪,并让党羽共同受益以便勾结得更紧密团结,唆使党羽手下的奴婢也参与剥削搜刮百姓,共同疯狂霸占土地,夺人财物。

地方的地主豪强更不是好鸟,行事更肆无忌惮,对百姓凶暴残忍,尽极所能地剥削压制抢夺,常有骇人听闻事生。

政权腐化,必然产生另一共生现象——地痞流氓恶霸黑帮活跃猖獗。

朝廷和民间这两股黑暗势力共同祸害百姓,并紧密勾结在一起,各展方便用的所长,相互利用。

这造成拥有财富和土地的自由民和无根无靠商人大量失地破产,沦落为无业游民,进而绝大多数身不由己落入奴隶阶层,其他则醒悟怎么做人狠成了黑帮成员。于是高丽国奴隶极多,难民如潮,自由民越来越少。

奴隶的一切,包括小命都属于权贵豪强的。

搜刮奴隶就是要权贵们自己掏钱,自然不能那么做。

地痞黑帮是同伙既得利益者,是掌权者需要利用的便利工具和得力打手。对这个人群,权贵们也不能搜刮逼迫。

剩下的那点自由民在守着那点土地和小买卖苟延残喘地活着,能有多大财力?

税赋都收到很多年以后了,榨干了骨头,短时间内也不可能从这点纳税人身上搞到大量购置海船的钱。

向大宋急购战船的事扯来扯去,很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结果很搞笑。

因此事件,保王派和李家相互更猜忌,斗得更激烈凶险。在极度紧张险恶的政治环境中,没哪个真有政治影响力或实权的官员能有闲分神专心琢磨剿灭海盗夺回岛屿及早消除隐患。

济州岛丢失,但这些年来,高丽统治阶层,无论中央还是地方,保王党还是李派,小日子却普遍过得格外滋润,担心和提防的来自海上的侵略威胁并没有到来,一次也没有。

似乎济州岛和盘踞其上的海盗在这个世上根本不曾存在过,高丽统治者的顾忌担忧似乎只是个杞人忧天的可笑梦魇。

济州岛上的海盗到底是什么样?

不知道。

海盗为什么在高丽本土附近连露面试探进攻登6抢掠都没有过?

不得而知。

甚至本土附近岛屿上的人也从未见过这伙神秘海盗,连出海的渔民都从未被抢过。以至于百姓对海盗传闻当是笑话,或是当狗官们玩的又一个不知为的什么的阴谋把戏。

净吓唬人。

当官的就怕我们草民的日子能过得稍安生无忧些咋的?

可恶。

高丽百姓心中充满了越来越深的怨念。

实际上,沧赵海军占据济州岛后,并不是没计划抢掠高丽和倭国,但被赵岳阻止了。

在赵岳的计划里,济州就是个单纯的军事基地,在此养马养军。

如此,岛上需要的食品物资就需要外部支援。

开始时,岛上人少,马少,靠岛上土著的产出,加上沧州和南海那边输送物资,还能支撑住,但兵马一壮大到十万几十万人,岛上不种粮食,光靠海上长途运输耗费就太大了,负担过重,也不稳妥不方便不及时。粮食还得就近搞。

在北方,善于耕种的异族就只有高丽和倭国了。

当初,赵岳的师傅从南美洲带回了花生玉米辣椒等物种,自己种植食用。当时东方世界只有赵岳一人知道这些作物的宝贵经济和食用价值,因而赵庄极度重视,在自己的地上种植并逐步繁衍起规模。

赵公廉当官后,利用在皇帝身边的便利鼓动皇帝推广玉米种植,希望改善大宋粮食产量和食品结构,让百姓少饿肚子更健壮,国家更能从中受益良多。

但,这美好愿望和看似很简单的事,真要施行,却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当时朝廷对这种异域新作物是否适应大宋广泛种植普遍抱着所谓保守稳妥观念,实际是已经形成的暮气沉沉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事找事操心那么多干嘛的官僚堕性不作为作派,又牵扯到税赋调整等实际麻烦和统治阶层在农业商业方面的利益纠葛,结果以民以食为天,不得不慎之又慎的冠冕堂皇理由拒绝了大面积试种。

在皇家田庄仅有的一点试种,因为无要员真重视关心,种植者轻漫又不懂怎么种植好玉米,试种实验成果极不理想。玉米在大宋的推行可想而知。

当时对大宋还抱有一丝幻想的赵公廉由此进一步死了心,但和弟弟赵岳心有新理想新目标,并未放弃,随后在外放担任京郊县令时,好不容易说服了皇帝允许他亲自试验推广,并且获得了巨大丰收,朝廷看到铁的事实,玉米这才有了逐步推广展权。

搞笑的是,在玉米种子紧缺,大宋自己都不够用,绝大多数宋人还没尝到玉米是啥滋味的情况下,西夏大辽,以及与大宋往来较密切的高丽的玉米种植已经快展起来,丰富了国民食物,国家实力进一步更强。

这自然是汉统治者古往今来习惯了并坚持不懈的傻/逼行为和贪鄙卖国求利奴狗性行为共同效力的结果。

宋统治者对大辽畏之如虎,对西夏恨之入骨又极为忌惮无奈,有了玉米这个高产作物法宝,朝廷知道要保持这种优势,尽量保密不让两敌国获得种子,却对“恭顺”又不具有威胁的高丽小国一如既往挥天/朝大国的慷慨虚荣风范。

皇帝赵佶被进见的高丽使者捧得开心得意,对其所求高傲大度地一摆手,赏了高丽不少玉米种子。

他认为大辽也同样侵欺高丽,高丽和大宋一样仇恨敌视大辽,绝不会把玉米这种强国好东西献给大辽。高丽有了高产玉米能更强盛些,也好更有力地对抗大辽。

大宋官员大多也捧着随着皇帝这么认为,赞颂皇帝英明圣德,恩泽海外苍生。有反对的杂音也被嘲笑无视了。

高丽用一张嘴,只凭几句让大宋统治者听着得意顺耳的好话,又一次轻松从汉人这里获得了丰厚赏赐,有了大收获,却一如既往耍生存不二秘法的忘恩负义两面三刀手段,暗地里转头就把大宋卖了,玉米种子流入大辽。(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