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354节深谋远虑赵家兄弟

攻约梁山 第354节深谋远虑赵家兄弟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那小校听到质问皱眉冷冷道:“你是在质疑我们侯爷的信誉?还是自觉背后隐藏着某种强大势力有资格在这耍横?”

他按刀厉喝:“少他娘的费话。老实执行命令。否则休怪我按军令处置你们。”

吕师囊在江南九神的安慰下好不容易才忍下这口气,命令部下把随身钱囊打开,一字排开摆在地上,任由边军检查。

边军搜查很仔细,也很快,却是把带有黄金的东西和有契丹贵族所用标志的都挑了出来,对钱囊中所装的其它无标记的珠宝玉石,再珍贵也不多瞧一眼。这让江南九神等不禁诧异不解。

看样子,人家真不是想侵夺了我们的宝贝。这到底是怎么个意思?

那小校一挥手道:“行了。”

招手命令一个虞侯,“你带他们去城外的客栈换衣服。记住,任何带有辽人标记的东西都不能让他们有。”

虞侯肃然应诺,招手过来一队边军,对吕师囊道:“请吧。”

这时候吕师囊也明白过来。

大宋有规定,民间不允许拥有黄金,藏匿都是罪过。只是黄金这玩艺人人爱,也难以真正查禁,私有私藏的民间人士大有人在。官府查禁也不严,只要不是较大量黄金出现,没人较真管你。久而久之,很多人就忽视了朝廷的这个规定。

清州边军搜走黄金真就是执行王法所定。

否则,若为夺财,那些专门随身带着的珍贵东珠宝石更值钱,边军为何不拿走?

理解了。

可理解归理解,心里仍然不舒服,感觉有说不出的别扭。

但哪里的官爷不爱钱?

也只能轻叹口气。

吕师囊也不敢再生事向边军讨要被没收的马驮着的那些银子铜钱人参等财物了,省得真激怒了已经不耐烦了的边军,惹得人家火一起把他们这些好不容易从虎口得生的教中骨干力量一股脑斩杀在这,省心了事。

再一想,谁不喜欢钱?

号称四大皆空的出家人照样是见钱眼开。你若是没势又没钱。问个签,那些所谓的高僧也不会搭理你。

我们自己也爱钱财啊。

清州边军不趁机把我们清除,没就势剥夺光我们北上搏取来的最珍贵收获,不是节操高不爱财。只是文成侯治军严而已。

那些财物就当是劳动边军出关救我们的命的报偿吧。

用钱换命,怎么换都值得。

能换到命,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了。侥幸得生,再强求太多就是愚蠢了。

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关的摩教教众此刻还惊魂未定,格外能体会到生命的宝贵。所以能想得开。。

吕师囊强打起笑脸问那虞侯:“敢问大人,这换回汉人衣服,我们自己来不行吗?”

虞侯奇怪地看了吕师囊一眼道:“自然可以。”

然后不再理睬吕师囊,径直带着那小队边军在前面引路。

777个摩教成员只好背着钱袋默默跟着步行出了金锁关,满腹狐疑地走向远处的一家大型客栈。

城墙上。

轮值金锁关的韩世忠摘下罩面盔,眼望着这伙摩教成员渐行渐远,对站在身边同样盯着摩教成员的井木犴赦思文道:“哼,方腊这伙逆贼真当大宋官员都是瞎子聋子,真当自己掩藏得够深够隐秘,没人知道他们是蓄谋已久想造反的?真当侯爷不管战马流向。任逆贼壮大?”

赦思文闻言不禁笑了。

在这个特殊时期,他这个清州军训练总教头此次是专门代侯爷巡查清州边关,查点各处安防军纪和马贩子情况的,此次只是凑巧赶上了摩教抢掠团伙返回。

作为跟久了文成侯的军中老将,他和韩世忠这些侯爷的骨干心腹大将一样很清楚侯爷的边关开放政策的真正目的。

以合理手段为沧北四军装配起战马,为大宋增添战马,这都只是目的中的一个明面的方面。

侯爷的这个计划在主持沧州军政时就和弟弟商量讨论过,有预先之谋。搞边关马政和通商开放,变相鼓励民间势力贩马,以此对付辽国问责。手段简单,也密奏大内,事先得到了皇帝认可在沧北得以试行,实际却所谋广泛。

侯爷主政沧州时。利用老家的强大支持和优势,以整顿吏治整训军武严厉打击土豪劣绅恶霸为手段,不断调换人员,把沧州军政紧抓在手里,把中基层势力和乡村领袖几乎都换成了沧赵集团外围的成员,属县更是从县令到衙役都是自己人。

因此。代皇帝实行监视的军中勋贵如统制官石符练,以及忠于朝廷的沧漕要员等缺乏广泛耳目和消息来源,只对眼皮子底下的事清楚些,又眼皮子朝上,习惯紧盯上面的动态,对远离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大老爷的基层事和睁眼瞎差不多。

侯爷利用这一点,让情报网李助的商贸护卫队在北方各地广泛隐讳委婉地宣传沧州是如何富裕,钱是如何好赚,百姓的生活是如何安宁幸福,不断吸引人来此打工创业举家迁来。

和沧赵商务打交道的各地商家为让家中生意更好,在吹虚沧赵商品如何如何好时,也无意中宣传了沧州的美好,进一步扩大了沧州的吸引力,导致更多有胆子敢闯,或迫于生存不得不拼命寻求它路的百姓来到沧州寻找出路。南方的迁移者却是涌向了有闲置地的东海边。

沧州有了源源不断的人口补充,有县乡和官府中基层公务人员暗中相助掩饰或者习惯了人口流动而无视人口变化,赵庄得以不断把上门寻找工作的家庭悄然大量移民海外。

勤恳耐劳耐苦战的西北人,却是沧赵集团吸引来移民走的重点中的重点。

西北贫瘠的土地难以让广大的人口吃饱饭,人口缓慢地流失,西北官府不以为意,却一点点释放出贫困户占有的可怜土地,让缺地可种的人能多些地,渐渐缓解着西北人的生存窘迫。

而沧赵集团却从中得到了爱大汉民族,有远比内地人强烈得多的卫国激情荣誉感和战斗勇气的大量西北人,海外政权有了更强大稳固的民众基础。南北两军也有了能战的铁骨。

沧赵集团需要更多的西北人支撑强国脊梁,间接回报西北人民为大汉民族这么多年付出的巨大牺牲,战略目标也是在统一后要大量空置西北地区,让其自然恢复生态环境。计划要继续大量吸引走西北人移民。

如今。沧州却是落在郑居中领导的一伙腐烂军官军痞的监视控制下,不方便大量移民。

赵公廉通过军队扮马贼入辽国抢掠,光明正大地加强了和沧北其它三军州的主管和骨干将领的利益联系,进一步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利害关系后,终于收服了这三个军州。为移民撕开了沧北的通道。

沧赵集团在各地的势力又转而宣传沧北的好处。

但,下面的众多官吏不是沧赵集团的人。赵侯爷在这也没有老家赵庄在当地的根基和影响控制力,无法象在沧州那样把这些官吏大量换成自己人。大量移民难以瞒天过海。

为掩饰人口流动中大量外来人口消失,军民共建的大型连锁客栈就出现了。

通过这一手,赵侯爷巧妙地把当地军政官吏乡间有钱的有力的等方方面面的势力串起来和军队拧成一股绳,共享边关开放形成的巨大人员流动商业兴隆带来的可观好处,也自然而然形成共同维护沧北四军州拥护州府领导的局面。

利国利己的事,谁会不拥护?

哪怕是和朝中权贵勾结,暗中对抗赵公廉的当地官员也不会在这事上搞事断自己的财路。

开放形成的巨大流动人口很快就麻痹搞蒙了当地人的神经。利益吸引了当地‘有闲人’的注意力。四军州又不断地搞调军整军栽军补入民间招收的好汉,军队往来不断。进一步弄混局面。

神机军师主持的分散截留移民走的人口也就没人能觉察。

每天大量人口人来人往的,谁知道外来者去哪了?谁会注意?

离开了,很正常。

不离开,留下了,可能与当地人争利,那当地人反而不乐意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是有心注意,也摸不着头脑,抓不着头绪。想抓,你也得有那个势力。

如此整个沧北形成了一个比沧州更巨大更隐秘的移民通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赵公廉主政沧州的几年,把依朝廷政策栽撤的厢军留下亲信将领和骨干,其余人悄然移民了,又不断整军。名正言顺地把不堪用不一心的将领调到边关锻炼其实是变相整死,提拔追随者,只剩下石符练等少数不一心也不能随便弄死的高级军官,牢牢控制收服了军心,等朝廷支持赵公廉离开沧州老家,批准沧州军和清州军等额换防。又把团结凝聚在自己身边的禁军全部带走,其家族也在郑居中到来前全部从沧州移民走。

剩下无法整治收服的禁军甩给了石符练用于镇守沧州边关。

军中将士是不能随便回家探亲的。带走的沧州军寄回家的军饷由赵公廉专门设置的后勤部负责送,其实是汇聚到赵庄。那边的亲人从新国当地领取等额的钱,后勤部再时不时弄些军属回信应付将士而已。将士不知自己的亲人已经在海外。

赵侯爷用所带的事实上是自己的军队的沧州军,震慑清州,完成了剔除清州不堪禁军和将领,由朝中奸佞为监视对付赵庄间接相助,把栽下的主要将领军队踢到了沧州,再依仗原沧州军进行整军。

然后在皇帝派来监视的勋贵子弟,统制官高继光信服与极力配合下,赵公廉借搞马繁荣边关经济,以军队扮马贼形式,把进一步鉴定为无法收用不一心的军中将领骨干头目编入马贼军强弄到辽国牺牲或除掉,却以牺牲在巡守边关为合理名义上报朝廷,迅完成了对军队的彻底控制,并把马贼军家属用各种手段移民。

至此,带来的原沧州军已经可以功成身退了。

为保守军队扮马贼打劫辽国的秘密,也为了后续的手段,这些将士是单独立营训练的。

沧北四军州的马贼军两万人在完成吞并田虎北上的精锐和在辽国趁火打劫的任务后,考验了忠心也锻炼出来了战斗力,赵公廉为防止朝廷随时换掉自己,借往朝廷送马送反贼俘虏报喜的名义,把这部军队和原沧州军,连同抢掠的马匹财物武器装备田虎的部下,直接从边关打到海边一并装上船。

这也是为了进一步封锁秘密。

沧赵海军从未抢掠过沧北。

沧北人,包括军队不知海盗的厉害,在朝廷有意隐瞒江淮水军覆没的丑闻下,也不知大宋已经没有象样的战船运输船了,还以为来接自己的船是大宋的运输船。

沧州军也不会怀疑到他们深深信赖的赵侯爷原来才是大宋最大的反贼会蒙他们。

都稀里糊涂上了船,在船上好吃好喝一通好睡后,稀里糊涂地去了济州岛,后编入沧赵北军的马步军中,这时他们才知道自己的亲人原来已经幸福生活在新国,无人抱怨侯爷原来也骗人,个个振奋。

缺失的将士并不上报。

四军州把辖区民间早准备好的预备役精锐和各地慕名相继来投军的人编进去,继续借朝廷力量来训练自己的军队,训练可用了,鉴定可靠了,再一批批转移走,将士壮大沧赵军,其家属充实新国人口。

赵公廉和部下的班子玩这一手已经很熟。

就象过去在沧州做的那样,主动来投的人,不管你是真好汉义士,还是有心人安排的奸细,统统继续单独立营整训,并以万一战死方便联络其家属抚恤为名,详细登录家庭住址亲人情况,自有电台往沧赵情报网暗中去核实。

这也是为方便日后把这些鉴定为可靠的将士的家族移民。

假的就是假的。奸细经此一核实,大多就会露馅,就会被蒙倒随商船顺便丢去倭国显本事。

总之是休想再返回大6。

藏得深,查不出来也不要紧。战争会检验出一切。

缺失的人员也不着急补足,慢慢吸收各地来的自愿投军者。

赵公廉威名和信义皆赫赫,前途无量,谁跟着他谁家有好日子过有奔头,大宋如此多人口,如此多没机会出头的,民间想凭武力建军功,踊跃来报名从军的好汉一汇集在沧北这点地方可是不少,不愁积不齐这点人手。

有新国大军随时可调用牵制辽军,沧北四军州也不怕边关兵力不足造成的空虚。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