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226节我发誓

攻约梁山 第226节我发誓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对待国敌象春天般温暖包容,对待民众象秋风扫落叶般无情无视。一个国家腐朽要灭亡了,整个社会从官吏到依托强权生存的快活的那些人,基本面上就会无意中按这种信条行事。

大宋朝一直惯着大辽。到了道君赵佶这一代越苟且,越惯着大辽,对百姓却越苛薄。

大宋朝廷对里通外国的奸臣,嘴上说得咬牙切齿痛恨,骨子里其实不以为然,并不较真。

也就是说,宋臣太多人并不真把叛国当成一等重罪。对私通辽国的,尤其如此。

因为宋辽‘和平’相处,是‘兄弟’甚至是‘父子’般关系,当然大辽一直是兄是父。大辽在大宋东京设有“使馆”使节,是最高贵最嚣张跋扈的贵宾,当街杀人都不算事。大宋不少重要官员和大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是同族有亲,有的是有共同‘爱好’友谊,比如‘诗词书画’,有的是有生意往来,交往中有意无意向辽友出卖情报自然是应有之意,不是稀罕事。而为了维持这种和平,在宋辽生冲突时,朝廷也需要里通外国者做中间人进行沟通斡旋。

弱宋的苟且无耻也只有辫子朝能与之比丑。

在这种氛围下就会出现一些独特现象。

比如一个汉人家族分成两部分或者多部,分别在不同国家生存,表示效忠所在的国家,敌对别国,却能得到该国至高统治者的信任甚至重用。

这是有历史渊源的,是汉人地区的统治因各种原因分裂,出现割据和战乱,逼得豪门大家族不得不把成员拆开,利于分别在不同地方求生以延续家族血脉,根本原因是门阀兴盛时期产生的重家族繁衍生息轻国家存亡观念的延续。

例如,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家族就是这样。

他在刘备的蜀汉政权中展。他的兄弟却在和蜀汉敌对的魏曹吴孙担任高官尽心竭力。

汉起的重家族轻国家观念到了隋唐得到进一步展壮大,后面经历五胡乱华五代十国政权割据。把幸存的豪门大族分裂到各地居住生存。大宋统一了中原也没改变这种状况。

赵岳铲除掉的强大敌对家族——昔日沧州崔家就是例子。

崔家一支在大宋展,以深厚的底蕴雄居沧州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强横不可一世。另一支却在大宋最强大最畏惧的敌人——大辽扎根,紧抱契丹权贵大腿。活得也强势滋润。

但身为汉人,却能在契丹人的天下混得位高权重的,推郭家。

郭家在大辽国的政治地位远不是崔家能相比的。

崔家成员不过是在燕地政界谋求到低微或佐官之类的官职权力,在契丹人严握权力的军界更难插手高职大权。家族也就是能在乡里耍威风称王称霸,欺压辽属汉人百姓。

而辽国郭氏家族却在军政两界都能混出名堂。尤其难得的是在军界能登上高位,在道君时期以前的最鼎盛时期甚至能掌握云地的主要军权,其所部是寇掠大宋边境的主力。郭家一代代军中子弟两手沾满大宋汉人的鲜血,以对大宋汉人的冷酷残暴换取了契丹人的信任看重。

郭家是大族,当初因历史原因拆散,根在中原,主力虽然生活在辽属燕云地区,但在大宋仍然有不少亲族。和崔家一样,表面看双方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联系。实际上却是两方呼应,心向更强势凶狠的大辽,在大宋积极谋夺财富利益,出卖大宋,支援讨好契丹人。

郭大年就姓郭,本名却不是俗气的大年二字,而是俊雄二字,正是郭家在大宋的子弟。

他在燕云地区学成本事,潜回在大宋的家,两年后化名参军入伍。靠着本事和家族提供的金钱贿赂上官很快混出头,摆脱了遭罪又危险的兵卒身份,当上了副都头,就以这个不高却最利于掩饰身份和窃取情报的官职潜伏在清州军中向辽边防军提供情报。

这一干就是十几年。他从一个活力四射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熬到中年,为大辽立功无数,也为郭氏家族赢得契丹权贵的赏识信用。

这次赵公廉出行巡边给他提供了立大功的机会。

他想蒙骗赵公廉,毒死整只卫队,为大辽国除掉心腹大患。

计划得到了辽边防军的大力支持。

郭大年,确切的说叫郭俊雄利用自己统率横山寨的身份。带着七八个心腹部下,也就是跟他出城迎接赵公廉的那几个宋兵,轻易毒死了三百多守军中的二百四五十人,只有副都头当时巡守城关,意外地没有象往常那样和郭俊雄这个一把手一同喝酒进餐,和值班将士逃过毒杀。

但郭俊雄要伪装辽军暗算赵公廉,自然绝不会放过他。

配合郭俊雄计划的辽军这时纵马杀来。

副都头不知其故,大呼迎敌,开弓射弩阻击骑兵。不想城堡北门被郭俊雄的亲随打开。辽军铁骑杀入,和郭俊雄一起围攻副都头和剩下的守军将士。

这点宋兵哪能是近千辽军铁骑的对手?

副都头这才知道郭大年是潜藏在军中的奸细,猜知其谋,怒不可遏又无可奈何,当机立断带部下突围,抢到马的骑马拼命向关南冲,没马的奔跑钻入山中隐藏躲避追杀,两部分都是为了争取有人能逃走把消息成功送到巡边的大帅那,让大帅有了防备,及时反应,尽早铲除大患。

可惜,此来的是辽军精锐,马术精湛,箭法高强,战斗力强悍。

钻山的宋军被辽军很快追上围剿了干净。

副都头和杀死辽军抢到马的二十几个好手都没能逃脱,被杀死在关南路上,怀恨在心,怨气冲天,死不瞑目。他们若在天有灵,会知道他们的血终究给大帅提醒预警了,能含笑九泉。

赵公廉搞清了真相,尽管早猜到了三百多守军的悲惨下场,此刻仍然不禁怒火中烧。

一个人到底要凶残到什么程度才能忍心把朝夕相处,甚至相识相处十几年的忠心部下或战友一把毒杀?

“郭大年,你叫大年也好,俊雄也罢,就算你的家族效忠的是辽狗,应该为契丹人效力,可大宋并未亏待你在宋境的家人,横山关守军也和你无冤无仇,你为蒙骗刺杀我,必须对付守军,也没必要把他们全毒杀。难道用迷药达不到目的?你,你还有人性吗?”

“人性?”

郭大年冷笑一声,不屑地问:“赵侯爷是带兵大将,居然对我提对敌时要讲人性?”

赵公廉死盯着郭大年,缓缓点头道:“我懂了。很好,得谢谢你提醒。你郭家崔家,以及那些汉奸家族,我赵公廉保证有一天会让他们生不如死偿还累累血债。”(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