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10节改造杂谈5

攻约梁山 第10节改造杂谈5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赵岳批准和下令招降收纳挑选剩下的六万骑兵禁军,首先也是用于大西北改造计划。

这些禁军集中在大散关,由临时主将王念经领导快速整训,随即就开始了计划好的西进。

六万之众骑兵用着自己原有的战马武器,在大理仅仅三千军监控下浩浩荡荡上路,随行有大量骡马车,拉着无人区途中需要的军粮干菜等,但运的更多的却是分门别类各种草种树种等。大军在进军路上顺便要在预先勘查规划好的地点种下种子,先初步改造一下沿途的这些荒凉到既缺乏绿意也极少能看到动物出没的陕西地,进军目标是辽皇统治区西部的西辽侵吞的原回鹘国。

宋国叛逃狂潮仅仅过去两年,天下已经发生了太多巨大变化。

单说金国,如今已不是那个几万人口寥寥兵力的部落小国,招纳了众多北方蛮族后已经有上百万人口,并且利用小冰川气候影响越来越严酷,冬天越来越长而酷寒无法承受,能伸手打猎的东北山林地区的动物也诡异越来越少,食物日益短缺不得不出林依赖金国得到食物并学习耕种,被金国就势扼住命脉控制住了,以及不断对辽战争,逐步瓦解了一个个独立性极强的部族势力,初步消化了这些原本不肯认金国或根本不是女真族的势力,成为了一个较大而稳定的国家。

百万人口的国家,相较人口论百万数的宋国根本不算什么。宋国只京畿地区也不止百万人口。相较东辽的底子也不算什么。辽国悲惨被三分,但为辽国主体的东辽仍有七八百万人口。

但是,人口多在战争能力上并不是关键因素。

农耕民族打不过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干不过更野蛮更骁勇善战的渔猎民族。

这是个规律。

金国成了上百万人口的国家,在这个冷兵器时代是个极可怕的事。它聚集的是东北亚原始森林原始海岛中最野蛮最强壮矫健最擅射和搏斗,也是最不怕死最凶残的那些部落族群人口。

女真本就骁勇凶残可怕之极,如今又拥有了众多类似的人口,弥补了人口底蕴的短板,其势已成,若是搁历史原来那个情况,金国已经是铁铁的东方霸主。辽国、宋国、大理国、还有西夏和半岛棒子国、倭国,都只会是菜,只有在金军屠刀下瑟瑟发抖等待灭亡的份。

当然,若无赵岳对历史的干预,金国也不可能有如今的上百万人口的国势。

辽国分裂,人心不稳势力也大减,之所以由萧干耶律大石统领军队仍能顽强抵挡住金军一波波疯狂进攻和重点突破,在于金国吞并的那些野人虽然强悍骁勇却还不大会打仗,更在于火药的出现。辽国火药技术和制造能力不如宋国,却比野人金国强多了,国大资源足,文明先进.......底子厚。有技术,或许这是辽国向宋国学儒学文雅风流轻狂放荡......从儒教文明唯一收获的好处。

火药在战争中的有效利用,真正开始体现和证明了一件事:战争,拼的是综合国力。

军队挥刀子射箭最能打不再是直接决定战争胜负与国家是生存还是毁灭的因素。

你再野蛮不怕死能打,火药轰隆隆炸过去,也只有血肉飞溅成残尸甚至大军惨败的份。火药的应用,辽军又主要是守城守寨守山关卡打防御战,野战很少,这让金军很吃亏,打得艰难。

金辽战争胶着。各有优势,各有胜负。金军一次次凶猛打来,又一次次无奈退走......

似乎,老牌帝国辽国与嫩嫩小鲜肉金国之间的这场生死之争,到底谁生谁得死还是个疑问。

但,即使没有海盗国的操纵,辽国也必定灭亡。

在非科技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没有核武,没有导弹,没有无人机.......打仗拼的还是人的素质,谁的军队更忠诚敢拼,谁的军队更不怕死更愿意奉献牺牲,谁才是主导战争的。

人的因素在任何时代都是要紧的。

懦弱不堪太怕死,真打仗了就吓得脑子昏蒙空白一片,甚至干脆抛下计算机......导弹车......跑了,科技再发达,武器再先进又有什么用呢?等着被敌人炸毁甚至轻松收取利用了的摆设而已。

东辽人愚昧无知自然不懂这个,看自己国家的军队还能和金军有来有往的胶着打着,就还怀有希望。远远跑到宁夏这逃避金军的辽皇耶律延禧,更抱有幻想,还幻想着圣威回归的那天。

统治中心以及人口势力主要在新疆西域那边的西辽却对辽金之争不抱乐观态度了。

这边的统治者已意识到,金国已经壮大野蛮强大到不可制。东辽必亡。虚弱混乱的宋国也必亡。在宁夏苟安的辽皇耶律延禧部更没有活下来的可能。

天下的情况大变了,若是还按着西辽当初闹分裂建立独立政权时设想的那样,等东边的打残了,抗不住了,西辽趁机出兵强吞东边的辽国势力,夺取权力,统一辽国势力,依仗西辽的野蛮骁勇凶残不怕死不下于金军而且兵力比金军庞大的部下多族奴隶野人军消灭金国,那就会成为无视了残酷事实变化的大笑话,得到的会是也陷入惨败,不但不能夺取东部权力统一辽国,更不可能轻松吞并宋国,而且会在忙碌对付这件事必然引发辽国内讧时被金军趁机击灭辽国。

最让人担忧的是,西辽是契丹人的天下,契丹人却不是西辽的主力人口,尽管也是西辽大族,但,人口与兵力数量远不如统治下的其它种族的人口与可用兵力的总和。

还有,西辽统治者自己心里清楚,部下本族契丹军并不真强悍能打,至少是不如其它蛮子族奴隶军能打,契丹本族军强的只是武器战马、军事训练和饮食强身方面的待遇,加上大辽国对西域野人诸族长久以来形成的威慑力,这才使契丹人能坐稳统治者族群的地位,保障西辽政权。

这要是领着奴隶蛮子们到东边打仗,在和东边统治者争夺权力的过程中,让诸族蛮子军意外看到东辽军,也就是契丹人军队原来根本不能打,甚至不堪一击,进而意识到原来辽国已经虚弱懦弱成了这熊样快完蛋了,后面的事就不用费心去设想了。指定是蛮子们轻蔑契丹人,暴发出长久以来被欺压奴役的怨恨戾气轰然反叛,不但不是辽国的军力战斗支撑,反而成了助推辽亡的......

原来的计划已不可取。插手东辽必然导致西辽也得跟着灭亡。

那么,策略就得立即改变.......

加上西辽统治者一有了独立政权后,头上没了管束,本就糜烂腐朽了,这下越发放纵沉迷腐败享乐,文武都贪图安逸,再不愿意奔波吃苦,更不愿意迢迢万里出兵跨茫茫无人区甚至无野兽区戈壁远征去东部打仗冒险,上上下下的只想待在离东部灭国之灾太远的西域悠然快活着,于是西辽统治者商量后“果断”放弃了拯救祖庭地的广大祖人和回归东部掌权重兴辽国的打算。

管你死逑去。我和我的家人活得安逸富贵快活就好。

放手,再不顾东部的死活了,但西辽自身的最大隐患也得赶紧解决。

必须想方设法把东部的广大契丹人口弄到西辽来,增强契丹本族的势力,压制住其它族......

西辽当初吞并回鹘地,专门在河西走廊西部,离辽皇部不远却也不近的地方保留了一部孤悬在外的地盘和势力,由此,西辽帝下令要求这的统治者就近抓紧吸纳东部的契丹人来西辽。

以上这些西辽的见识以及应变措施,自然是被西辽王和西辽权贵奉为高参实际却是海盗间谍的那个学者促成的。不然,凭西辽这些只知权势富贵安逸腐败享乐的蠢猪蛮子哪能有这脑子。

河西走廊这边的西辽势力也积极执行了命令,两边同时着手,一边就近去引诱辽皇部的契丹人,一边去比较遥远的东部蛊惑引诱。

干得不可谓不勤勉没高招,蛊惑有威力,可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东辽部也好,辽皇部也罢,契丹人,在无知而浑浑噩噩与祈祷辽国能打败金国重回强大统一的幻想中被蛊惑,能有脑子猛然意识到辽国完了怎么也顶不住金军的,心确实慌了,急于找活路,不少人开始想方设法摆脱官府控制管理,钻空子带家人卷财逃走,逃奔的方向却往往不是西辽很笃定的河西这,竟然是南下穿无人区,逃到大理国在大散关、峡州、归州的控制区。

宁愿投奔陌生大理国为奴,也不投奔同族西辽为主,这让西辽震惊而措手不及,极不理解。

从地理、路程等困难程度方面客观地讲,东辽人逃到河西也确实太难,太远了,选择走草原西去,没什么正经路,一路无人区,得不到任何便利,而且面临时刻的野狼害,若选择从原本的宋国领土那去,有正经路方便拉车走,但野兽更多,而且还有西迁的折家军卡在那,更凶险......

往南逃,也是无人区,环境这还被绿化了,到处牧草茂盛,树林也一片片起来了,这一路上的毒蛇野狼更多更危险,想逃到大散关等地也不近,但大多数逃离辽国的人家还是坚定选择了南下........原因太简单了,大理国是海盗国的属国,安全,发达,而且南部温暖富饶宜生存.......

在契丹人眼里,西域,那是什么?

沙漠、戈壁、荒滩,风化的魔鬼城,干旱太缺水,凄厉的风呼啸着,吹人身上刀一样刮,尘土漫天,太干冷,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赌命,千里万里迢迢跑去那受罪,那不是有病吗?

宁做富人家的狗,不作穷人家的主子啊。

何况,大理国是最有名的佛国,那的人应该很仁慈.......契丹人也信佛......

当然,也有不少的契丹人忠诚本族,怀着幻想选择投西辽去当主人阶级。只是东辽这边的真能成功逃去是少数,成群结伙的也纷纷悲惨倒在遥远艰难、什么帮助也得不到的路上。

辽皇这离回鹘地近便,还有西辽军暗中接应,结伙往往就能成功逃去。可是,这叛逃情况很快就引起辽皇部的注意。

辽皇大怒:你西部军背叛了朕,不肯服从和帮助朕也就罢了。你们有战马骑兵优势,朕奈何不了你们,只能强忍这口气,相安无事就好,现在竟然敢引诱拉走我的人?你敢害死朕.......

辽皇部官员也不是草包的什么也不行,立即加强了人口控制,也很方便控制,现在也是农耕村镇集中生活,不再是松散不可控的游牧......逃走了一些人,但风波动荡被遏制了。同时,辽皇军还摆出要讨伐回鹘地西辽势力的阵式,也不缺兵力,当初跑这的本就有十几万可用兵,随后又吞并了从高原上被海盗国赶下来的教士、愚昧迷信以死追随的教徒,以及高原腐朽凶残统治者及相关势力,钱粮财富什么的好处没得到多少,但人口一下了增长了一倍,有二百多万上下了。

这些侥幸逃脱的宗教士和政权者共同构成的高原统治者,当初仓促逃离高原,来得及带走的财富不多,下到青海甘肃等地又遭到大理海盗军定点埋伏专门截杀高原贵族.....能剩下的粮食就更少了,在活物都没几只的苍凉无边荒原上落脚的话,只会先后全得饿死,再者寒冬很快降临,没屋子没帐篷,冻也冻死了,无奈投奔了辽皇,身边还有的财宝全奉献了辽皇......和辽皇达成协议,跟来的部众成了辽民,由辽皇的人统治。残存的贵族后来被辽军悄悄杀尽。当然,少数高僧成了座上客。辽皇信佛,精神空虚不安,在那个时候尤其需要高僧点化.......继续共同愚弄吸血民众。

辽皇势力大增,给西军五残部以及河西回鹘地的西辽军都带来了压力。

回鹘地西辽军不想和辽皇大军开战,辽皇这的契丹人又被辽皇控制住了无法西逃。回鹘西辽只得作罢,改为专门引诱和等候东辽来的.......等来等去也没接到多少,反而察觉辽皇阴谋想打来强吞这的还有的几十万回鹘人,以及战马钱粮等财富。辽皇还有野心......

此地的存在已经没什么意义,再等下去只会拖入东部的麻烦甚至凶险中,于是决定全体撤离。夏收有了足够的粮食后,等天气凉爽了些,就退往西域得西辽统治区......

王念经带着六万刚降的禁军西进,正是要消灭西辽在河西的驻军,截下回鹘等人口和财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