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5节黑了心的

攻约梁山 第5节黑了心的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李纲把扣在西路三边主官手中不得参战的骑兵全部调归自己统一指挥。

他是在刘韐的抗辽策略建议下,加上和宗泽张叔夜的商量并得到认可支持如此做的。东路三边的支持并不是口头上的,把骑兵也抽调来中山参战。东三边如今各有五千骑,都抽了三千,共计九千去支持李纲。其中张叔夜还特意派他骁勇沉稳的长子张伯奋带队去。三边都只留下两千骑兵守本辖区,监视和蒙蔽糊弄白沟河对岸威胁东路的辽军。

如此,李纲就有了三万多骑兵在手。

此时,中山府边塞因为节度使莫俦、都统孙培芝漠视不理就盼着辽军破关杀死副将陈淬及势力而已陷入兵残弹尽、城说破就随时会在辽军越发亢奋疯狂猛攻下破了的最危急关头。

李纲带骑兵大军突然出现在战场,凶猛杀过来。

由于河北边关区除了军城军寨周围以外就全是无人区,也由于西路三边主官的恶意不作为,任边关陷入死地而不救,辽军早就获知了西路军的内斗情况,知道这是西路那些主官宋狗习惯地热衷先内斗争权想借刀杀人,不会有人来救边关的,边关破了,宋狗们想除掉的人死了,也照样不会出兵来夺回边关,这种官必怕死不敢冒险来和辽军打野战,辽军尽可放心地打宋边关,所以并未重视宋军主城兵力动向,这使得李纲调的骑兵能从无人区悄悄飞快集中到中山。

李纲骑兵大军突然出现,真正杀了辽军个措手不及。打边关的五万辽军被凶猛的三万宋骑兵一齐杀出冲得七零八落崩溃而逃,可怜辽军现在是以步军为主,人哪跑得过马.....死尸铺了一路。

中山边塞之危一战得到解决,随后,增援的中山步军就来了,不再缺兵缺粮缺守城力量。

李纲入关查看了守城军惨状。看到主将陈淬幸运还活着而且也没重伤却满脸乌黑战火气憔悴疲惫不堪之极的凄惨,李纲心中大震,难受的同时心中窜涌的是大恨。

那些只顾官斗和私利的狗东西真是该千刀万剐!宦官阉贼全屠了,是杀对了。可惜不能真那么肆无忌惮地把文武主官狗东西也杀鸡一样当场处决了.....他好生安抚了残存边军,命令赶紧救治伤员,做好吃的,换守军下去好生洗漱休息吃得饱又香,然后睡个好觉......

他能对奋勇边军做的也就这些了。

心中激愤郁闷难平,他立即写奏折向朝廷汇报惨状和英勇忠诚事实,揭示此次抵抗辽军为何会陷入如此被动危急中,阐述了屠尽执法宦官的理由。那些阉狗不顾皇家主子的江山和性命安危,只顾在边关耍皇权淫威凶横霸道捞好处,丧尽皇家颜面,加重皇家失去军心,该死。不立即杀光了惩罚,边军心中有恨,就不会肯奋勇出力保国。再留着那些阉狗,只怕边军会反......

又弹劾西路三边文武主官,能力有限,上任至今既不了解边军,不了解辽军,也没尽心报效国家和皇恩,贪图权势安逸享乐热衷内斗,格外贪生怕死,不敢和辽军交锋,建议朝廷惩罚......

李纲在刘韐的影响下,也明白自己这么上报弹劾那些人是没用的。

朝廷、包括皇帝就爱高明官场伪君子混混马屁狗官奸贼,就信这些官员表演的有节操有才干和忠君爱国,对奋勇长年守边的人反而不了解不敢信,不肯重用给予守边大权。

曾懋等人在朝中关系户的帮助下,会因守边不利而受到朝廷斥责,但不会因此丢官罢职调走,更不会因此问罪。大宋已经烂透了,完了。

李纲心中愤闷焦虑之极,知道指望不上朝廷,就想着自己把辽国对宋之害打掉,急于把辽国打老实了,由此开始冲动乱起心思,想着领骑兵杀入辽国腹地搞大破坏,象曹文诏那样利用骑兵优势重创辽军经济民生,把战火灾害让辽国承受,如此震慑辽国再不敢对宋逞强。

他起这个念头也是有自负。

他是文帅之家的子弟,从当守边文帅的父亲那学到过军事知识,对战争、战场也算有一定的了解,他感觉自己也有文帅之才,能够领骑兵在辽国完成破坏和威慑。中山边塞的大战轻易胜利,杀得五万辽国精锐差点儿全军覆没,让他认为辽军不济已不足为惧,这也增强了他的信心。

说白了就是,他也犯了这个时代的宋士大夫的老毛病,总感觉自己是智慧化身的全才,上马能治军打仗,下马能治理好国家,是国家民族最重要的支柱。他虽然不象一般士大夫那样瞧不起武夫和作用,但,说重视也重视不到哪去,也把武夫当刀使,下意识认为武夫没脑子没智慧,只有文帅领着当刀使才能打胜仗。他出身文帅之家,又刚轻胜了一场,让他越发自负。

李纲就没想过自己到底有没有曹文诏的军事才干,心急国事与不由自主的自大,他也抛弃了刘韐、宗泽等给他量身打造的抗击和瓦解辽军此次侵略的策略,一拍脑袋就自己决定了冒进。

但,杀入辽国腹地大破坏之策却遭到了西路三边骑兵主将的一致反对。

李纲大怒,感觉自己的军事才华被小看了,不但没能听进去,反而越发坚定了主意。尔等竟然认为我李纲不行?我可是文帅家子弟,从小就学会了军事......我打给你们看看,让你心服口服....可是,他没想到东路的骑兵将领也不支持他,不肯听他这种冒进的命令.......

刘韐的大将贾琼说:“辽国上次吃过大亏,岂能无备?这次再去,必陷进辽国。”

宗泽大将阎中立说:“俺是个粗人,说不好,但感觉辽军这次是精心准备开得战。杀入辽国,在边境附近转转,凭骑兵速度,凶险应该不大,但深入进去,怕是进去容易,出来就.....”

张叔夜大将孔彥威坚决反对道:“大人此策不可行。现在不是曹将军杀入那次的条件了。上次杀进去,遍地是成熟的庄稼可随处取食,人马都不缺吃的,军粮无忧,可自由游击,不必为抢到食物和辽国人硬战被拖住了。现在盛夏时节,庄稼全是苗,就算马有吃的,人吃什么?靠硬抢?那就必然失去自由机动能力,必会陷入辽军的算计中。”

东西两路将领一片反对的理由,可是李纲听不进去。

他急于此战彻底解决辽国对宋国的灭国威胁,心里下意识涌起的是文官惊艳之才在国家民族灭亡的最危急关头爆发无边智慧勇气担当,力挽乾坤,拯救江山于既倒......不负读书人生平壮志,青史留美名,荣耀子孙恩泽后人.....这是儒教士大夫思想精神的通病,理想追求虽好,却是自视太高,自不量力,不真会军事却自大轻狂而任性强为。也不想想漫长历史上出过几个文人战才。

要历史上的抗金东京保卫战中,李纲犯的就是这个病,结果一战轻易葬送了几十万禁军.......此时,他也陷在某种情绪中,失了自知之明,大怒斥责众将是畏战不肯拼死为君王和国家效力。

同志们呐,我们是骑兵啊,辽军缺马,岂能陷得住我们?我们有三万之众的骑兵大军呐,所到处摧枯拉朽,辽军拿什么能挡住我们?

我们杀入辽国腹地,怎么可能有进无出?必能重创辽国矣

张伯奋眼见李纲走火入魔了一样疯狂坚持,而众将被李纲骂得无语而瞅着李纲眼泛轻蔑甚至厌恶之色,无疑是心中暗骂:又特么一个自觉文武皆大才的坑军队文官蠢货。你特么自大找死,别强拉着我们呀。有本事你自己去啊......张伯奋想起父亲的叮嘱,连忙站出来缓解了一下李纲与众将之间冒起的对立,轻声问李纲:“大人,河北边骑是卫国的最后强军力量。敢问,若是万一和大人美妙设想的不一样,大军进去后折损惨重,甚至大量战马落入辽军之手,请问怎么办?”

李纲啊,你别那么自信,别那么一厢情愿,行不行?

万一冒进失败了,宋国就完了。这风险和责任,你李纲能胆得起吗?那时,别说威耀当代,青史留美名,恩泽你后代了,你就是全家全族赔罪死绝了也弥补不了罪责,背着恒久骂名吧。

张伯奋的话声音极轻,轻到几乎只有李纲自己能听到,却如炸雷般响在李纲耳边和脑海里。李纲浑身一个哆嗦,脸色变了,愤怒没有了,理智总算回来了......他最怕的是奋勇为国却到最后却是葬送了国家毁掉了民族和神圣祖地,在历史上成为反面典型的笑柄,死了几千年了还被当例子嘲笑教育人.......

李纲再细想众将反对的意见,这才感觉有理,冒进入辽国确实太冒险,失败后果无法承受。

终于,他熄了轻狂念头,又转回了宗泽刘韐张叔夜议定的给他的抗敌战略,只在边境游走,不断突入辽国杀抢,如此可进可退,不会深陷辽国,还能祸害辽国抢到财物,逼辽国低头.......

后来,李纲才知道,这回主持侵略宋国的人不是耶律余睹,而是萧干。他惊出一身冷汗来

北院大王萧干,执政和打仗之才皆是辽国出类拔萃的。现在的辽国就靠着他和耶律大石分守两地才能挡住金军一次比一次凶猛的进攻。

金军不耐热,习惯,天热了就不打仗了,回家夏收夏种和休整,等酷热过去了再次开战。萧干正是趁着这个空当南下主持伐宋,并且精心准备了对付宋骑和夺大量战马的计划。李纲若是狂妄任性坚持杀进去,正好落入辽国圈套,三万骑兵必定有去无回,宋国就凉了......

萧干数次以败战示弱引诱李纲狂起犯错冒进,李纲也被引诱得心动,但众将齐心坚决不肯杀入辽国深处,李纲又害怕成了亡国罪人,总算没中圈套。

萧干计划失败,缺战马应对三万之众宋骑兵在边境不断灵活游击祸害,辽国有准备也承受不起这种损失,又看到宋国内乱竟然能平息了,灭宋机会已经失去,只得罢战,再起两国友谊。

这次的大战教训深深教育了李纲。

还年轻而自大气盛的李纲终于成熟起来,向精研军事并成为真懂打仗的人才方向转变。

他成功瓦解了辽国的进攻,这也为他赢得了军事方面的美名与信誉。

赵佶和朝廷狂喜下认可了李纲的能力。

在宋王朝无人可用,国家又虚弱到说灭就会灭了的恶劣形势下,李纲得到朝廷重用,他说的话也好使了,赵佶和朝廷愿意听一听和信一信了。

凶暴屠杀执法宦官的事,赵佶原谅了李纲,调查后也意识到执法宦官竟然会背叛他这个皇主子的重用和信任,很是羞恼心惊,令大太监谭稹精心挑选可靠宦官重组河北边关的执法团,并且任命李纲为河北边防总督察,监察管控宦官和所有北边军文武主官,防止再出现这次的内祸。

但,就象刘韐对李纲预言的那样,朝廷也果然没追究西路三边主官的罪责,还好言安抚了。

如此,边关诸贼还是被压制,不敢耍手段报复支持李纲的那些众将,也不敢再肆意安逸在城中腐化享乐和心怀不轨玩拥兵自重。骑兵主要配备在边塞一线使用,有效稳固了边防。

这个结果虽属美好,却让李纲深受震动,深刻意识到大宋王朝的腐烂已经烂到了骨髓里,灭亡是定局,早一天晚一天而已。

神仙也改变不了宋亡结局。我李纲只是个凡人,更不可能......

李纲终于思想开始剧烈改变,不再愚忠宋王朝,转为寻找其它的捍卫祖国领土的出路。

这时候,刘韐突然于夜间重病暴亡。

等李纲惊骇急急赶去刘府时,老刘已经入棺......朝廷很大方地给了刘韐很高得荣誉,盖棺定论谥文正,实际是对曹文诏一样以空名糊弄天下人,实际好处不肯给。死了,没用了,而且留给朝廷大个麻烦,蓟州边防无人能担主持。赵佶和朝中诸奸臣在心里或私下议论时大骂:需要你刘韐效命守边关呢,你竟然死了,不尽这个作用了,可恶.......

刘韐子刘子翬,被朝廷打发扶棺回老家(自谋生路),说是当地官府会照顾,实际哪会有。

刘子翬听着圣旨中说得那么好听,心中冷笑,在李纲和众将送行下满面悲凄照顾母亲,扶棺离开了边城,南下却是转去了赵岳老家,刘韐却是活的,正等在这,一家人就此从宋国脱身。

从此,河北边军的事就由柴进负责了。

朝廷无人可用,就按李纲建议把东路三边调整为两边,增强各边兵力,由宗泽张叔夜统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