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682风云激荡

攻约梁山 682风云激荡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赵佶不能怪纪安邦和风会没收住军心是因为二人毕竟入朝当官和接管部队的时间太短了,再忠诚再有能力也无法和曹文诏秦良弼等大将对军队的影响力相比。

临时入官场并且突然空降的干部,在军中没有自己的嫡系力量,没有根基呀。

纪安邦的事归根结底也得怪赵佶自己头上。

是赵佶自己不喜欢梗直没趣的纪安邦,在当时国家富裕强盛之极不想再用纪安邦这样的,把这员功臣干将有意遗忘并长期窝在了乡下。实在没人可用了,性命危险中急眼了才又想起......

赵佶向来不肯承认是自己的错,但自己怎么可能骗得了自己,也清楚确实是自己的错导致纪安邦和风会这样的忠勇强将出来得太晚在军中没有根基。

此外,他也不敢随意问罪风会。

他已经没什么忠诚的大才可用了,为了自己的江山宝座和项上人头,他必须体谅关怀好纪安邦和风会这对结义兄弟。

就在赵佶被两万骑兵随时会造反祸乱京城吓得要死时,又一封急报到了朝会上。

有地方官也紧急报来,说:秦良弼等马军司和步骑军将领汇聚在他那休整着不动,说是在这等着皇帝的处罚到来好认罪伏法,实际怕是另有心思,怕是在等着看朝廷对他们这些失军犯了大罪却是忠贞之臣良将的人到底会如何处置。只怕若是朝廷、皇帝对他们冷酷对待,这些人也会毅然叛国而去,至少是不伺候朝廷了,决不会真的在这老实等着朝廷惩罚甚至处死他们......

这个急报对赵佶当真是如五雷轰顶。

他也知道秦良弼忠诚能干并且肯干,他还想着利用秦良弼给他卖命呢,这次贬下秦良弼只不过是想彻底瓦解曹文诏时代对马军司的影响。

他想着打压挫磨得秦良弼懂事了更老实了再启用。

要是秦良弼这样的也跑了,嗯,他安插在马军的心腹以及高俅的人竟然也有叛国的可能,赵佶的心就真惊得凉透了.......哪还有真忠诚可靠的人才?所谓的心腹也同样并非忠诚可靠。

在惊恐慌乱中,聪明脑筋转的就是快的赵佶也转瞬就想通了。

都是为了荣华富贵权势利益而已。

臣子们,任何人忠君爱国都只是因为这样能富贵得意。

若是皇帝不给满意还刻意打压惩罚让其活得耻辱艰难甚至性命随时难保,谁还肯忠君?又不是脑子坏掉了分不清好歹不知死活.......

这么简单的道理,帝王谁不明白。

赵佶只是只顾着耍任性痛快一时把这个道理给忘了,现在才又想起来。

他的心多少安定了点。

不就是想通过忠君爱国获得荣华富贵好处吗?

这个简单。

朕就大方给你们,也就不怕你们失望愤恨也叛国而去了,还是得捏在朕手心给朕卖命......

天子,金口玉言,说出的话不容更改,否则出尔反尔必大失威信。

但此刻,赵佶哪还顾得上这个,稍一耽误,怕是骑兵就等得不耐烦而造反了......在历史上,他为了保命连老婆闺女都强行全部孝敬给女真当妓泄兽欲用了,在此只需要推翻自己前面说的话又算个鸟事,他立即自我打脸毫不羞耻地重新任命了马军司的诸项人事安排。

孙傅,仍然是马帅。

老儿,你必须给朕干着。

秦良弼,升任副都指挥使,即马军司副帅,稳住欲叛乱的骑兵的心,也收回秦良弼的心。

但,赵佶在下面的安排中又抑制不住本性的耍起花招。

命捧日军主将风会兼任马军司都虞侯,用风会来牵制甚至是打压秦良弼,并准备好了在机会合适了的时候就用风会取代秦良弼。

赵佶对秦良弼本无恶感,甚至印象相当不错,但这下子,他对秦良弼也有了成见了。

风会,在马军中已经通过抗辽战争与在日常中的工作生活竖立了过人勇武与威信,只是在将士信任和追随方面还有待加强。等时日稍久了,能超过秦良弼的威信了,就可以动手了。

不止如此,赵佶还改回了马军司老军制,把马军司单纯变成了个军事管理衙门,本司直属不再有大将和大军,秦良弼手下就是些功能性职差官员和办事员,另外有五百衙门亲军卫队。

而风会的只有将没有兵的空壳子捧日军则配备兵力多达到八千之众,几乎占了步骑合流后的新马军司三万骑兵中的三分之一。

这八千兵力中有原本的骑兵,有新并入的步骑,所有兵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精锐。

这是欺负秦良弼等不在京城的便利空当下手搞的。

没叛国的参战诸将中,只有党世英党世雄哥俩直接快马回京了,积极活动免罪并且还能得便宜。他们是高俅最依重的心腹大将,高俅肯定全力保他们。

其它人就没这个自信了,即便是赵佶亲自安插的那些人也不敢轻易回京。

赵佶就是以此让呆在外边不肯回京领罪的这些将领先吃个哑巴亏,也是让风会趁机牢牢执马军牛耳。同时,他又安排了个自己的人担任马军司副都虞侯,加上捧日军都虞侯共同牵制风会。

剩下的人事任命,赵佶一时也不知怎么操作才好,就交给孙傅具体考虑好做了建议再说。

这也是安抚还在满脸不愿意接任的孙傅:你看,朕把组建大权交给你了,就象当初交给欧阳珣一样,你可以从全军中再次挑选合意的人才用,朕如此信任你,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对马军司下属的诸卫军的主要将领人选都能建议,甚至能说了就算,秦良弼又正是马军副帅,孙傅自然就高兴了,终于愿意接手马军司帅权,并对天子发誓定要搞出个样子来。

赵佶也是这些日子里折腾得要死了一样的累了,见孙傅有了积极性,索性也懒得再多事了。

也果然,一改口宣布秦良弼升任为副帅,风会为都虞侯,皇帝和高俅的那些烂人都下台了,马军司骑兵的心情就爽了,熄了火气,罢了不行就干脆反了的凶恶心思。军心恢复安定。

孙傅心中早有数,动作很快。提供的名单当天就交上去了。

按孙傅的推荐,马军司新的诸卫将军无论人品怎样,都是通马战而且血性未泯还能打的,原来由皇帝安排的那些会做官却不能干事的所谓忠诚可靠的人才,统统涮去了主副将位置,甚至干脆赶出了马军司,由朝廷另行安排,只有那些本事不大却还肯实心干点正事的定为了正副都虞侯的职缺,方便皇帝监控马军.....,赵佶阅后,和童贯稍商量了一下,略作了调整就同意了方案。

不同意也不行啊。否则,呆在外边的秦良弼等马军真正人才未必肯回来。

赵佶冷静下来后也真草鸡了,再不敢只听信高俅的,这回连叫来高俅参与商量都索性不了。

这也是安抚童贯。

童贯对他这个皇帝最信重高俅,也冷了心,肚子里的愤闷意见也大着呐......

新的任命传到秦良弼等人那。这些将领果然舒了口气,听候召唤立即和传旨太监回了京,向皇帝认罪并感恩.......快活地走上新岗位。

早早跑回京的党世英党世雄哥俩就郁闷了。

他们屁没捞着,该干嘛干嘛去。

这让他们猛懂了个道理,时代变了,一切由残酷的现实逼着做相应决定,安排谁当什么官谁享受荣华富贵的事,皇帝至尊说话也未必好使了,何况是区区高俅。高太尉也靠不住了......

就在赵佶鸡儿整净耽误工夫时,天下起义风潮已成似乎能卷天的大势。

起义先行者:没角牛杨进和丁进窜出山区,亢奋地到处鼓吹号称自己骁勇杀灭了官军骑兵,没死的骑兵都吓跑了,吓得不敢效劳宋国和他们作对了,都去投靠大理国了......告诉天下,朝廷已经没有骑兵力量震慑天下了,大家尽可放心地闹起来,痛快快地杀抢地主富商狗大户和不差钱的贪官污吏吧,该我们百姓尽情享受了.......这一回不用强卷了,各自都很快鼓动起十几万凶徒。

就在二进造反的河南淮南等地,又有民间豪杰王再兴、李贵、王大郎等各拥兵几万作乱。

一直安静的大江南也开始闹腾出动静了。

一个叫吕正的人在湖南,本就是绿林强盗的李昱在江西,这两股势力也在大作乱,很快成为大江南令人尤其是令官闻风丧胆的巨盗。嘉兴有贼寇徐明,安徽有严州妖贼缪罗也在闹。

这几个人其实是摩尼教的势力或盟友似的外围势力。

方腊集团是在以此试探海盗的态度。

摩尼教这些人急于造反称王当官亨富贵荣华过官老爷那种痛快腐败日子都想疯了......

史斌、曹兴农、张遇,则祸乱河北山西,也很快卷起数万之众,成为北方的巨盗。

一时间,只有山东这还没出现这种流寇式大祸害出现,可能是有二龙山强盗在的缘故。

各地官府的告急文书如雪片一样飞向朝廷,大量的县镇官府遭到屠杀抢空,大量的田地庄稼遭到破坏。这么闹下去,只导致宋国粮食大量减产就能直接要了宋王朝的命。

赵佶在皇宫中也吓得瑟瑟发抖,终于完全忘了任性了,急召重臣商议对策。

还什么对策?

赶紧调兵镇压吧。关键是要怎么用兵、要用多少兵剿贼才合适。

地方军,就不用想了。各州府能守住自己的城池,监控着自己的辖区不闹起来就是好的。边军?那不能动。北边军此时更要防范辽军,因为夏季,金军要避暑就会停战不打了。辽军就能腾出手来......而且听说了宋军骑兵势力暴降,只怕立马又有了吞并宋国的贪婪心。西边军也要防范大理国。尽管大理说了不会侵宋,就是真侵略开战了,西边军也挡不住,但总要设防着才好。

如此就只能继续用中央禁军出动去各地镇压。

可是,这么多地方这么多股流贼强寇要收拾,禁军出动多了,京城空虚陷入凶险可怎么办?

众大佬们一时都静坐无言。

他们不是没对策,而是不敢承担献策导致的责任。

如此混乱复杂的局面,事不可测,任何好建议也照样极可能出现大意外。出事了就得担罪责。宋官场就这传统,有罪有错都是别人的,自然是出主意的那人的罪过。不干不说的就没罪。

赵佶在江山倾覆与性命难保的危机下,一看众臣又沉默了,他急眼间,闪眼看到身为高级军官也参加了此次会议的秦良弼,原本他心中有了成见,不喜,不屑搭理这丘八匹夫,此时却顾不得了,不禁开口问:“秦将军,你出身边关身经百战,年轻有为,又刚刚奋勇成功打入辽国大胜,又成功追剿过流贼,可称最有见识,你来说说应当怎么解决眼前的这个困局。”

秦良弼很爽快,真敢说。

“陛下,咱们立即出兵再打就是了。臣愿领马军负责剿灭闹得最凶危害最大的河南淮南的流寇。由风会将军领本部捧日军负责河南。臣负责淮南。不成功,臣提头来见。”

赵佶嗯了一声,继续听着。

“江南诸寇,小疾尔,闹不大,可调水军一万五到两万分两部杀去嘉兴和湖南。臣扑灭了淮南反贼,遏制王庆在内的反势,会南下帮助剿灭江南诸寇。如此即可灭之。风将军打完河南,再转去北面克制想趁势杀入河南占便宜并伺机威胁东京城的田虎军。那边本就有三万禁军在据坚城要塞帮助地方军加强防守,再有了八千骑兵,以风将军之能,定能击破田虎的嚣张与野心。”

“河北山西诸寇,太原等军队拘于田虎的威胁,无力抽兵收拾,大名府的军队要防范二龙山强盗也无力用兵。臣建议,抽调河间府的两万军去。河间府有三万边军,而且正闲着没用。”

童贯听着不禁点头称赞了声:“善。”

赵佶这么一听,昏蒙的心也亮堂了不少,轻快之下也大赞秦良弼是良将并勇于承担责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