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672晴天霹雳

攻约梁山 672晴天霹雳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曹夫人一行成功逃离了京城,顺河飞快而去,和亲兵丫环都不禁欢容满面心神激荡。

尤其是曹夫人激动得几乎恨不能肋生双翅立马飞向帝*国的家。

那里有又是好久未见了的爹娘亲人,更有她近几日日思夜想快想疯了的孩儿。他们两口子可不是宋朝廷知道的那样可怜的没有后人。儿子闺女都有呢。是三孩子,一儿两女。

儿子是老大,和赵公廉的长子同岁,同学死党,上中学。大闺女比赵公廉的长女小一岁,今年过夏就上中学。小闺女就小了,还在学前班,不过入秋也开始上学了。

儿子和长女的个性都随爹,即使是长在以身作则教育有方的王府,并且有最优秀的同伴榜样时刻影响着,可是仍然有些顽劣,小不点时候就熊孩子特征明显,让曹夫人不禁头疼。

小闺女却是安安静静的性格,伶俐听话可爱,小天使一样,在襁褓中就极少哭闹折腾大人,特喜欢笑,总格格的.....两口子有了前面两个反面例子的教训,对小闺女就爱得不得了,却也是很小就以病故为名送走了,由帝国那边更安全更好的抚养教育。两口子也方便无牵无挂轻松地在这边做事。曹夫人此时想着小闺女还那么小,想着她的可爱,就禁不住热泪长流。

三个孩子都养在王府,和沧赵家族及亲戚的那些孩子生活在一起,吃住什么的都一样......不是她或曹家没人照顾孩子。曹文诏家爹娘皆在,而且是兄弟姐妹五个。曹夫人家却是人丁不旺,就她一个独生闺女。作为老赵庄人,两方家都不差钱,都领养了好几个孤儿。双方父母的身体也都可以,甚至不错。三孩子养在王府仅仅是考虑王府的教育条件更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毕竟,赵岳的父母姐姐嫂子的见识涵养等素质远不是曹夫人夫妇两家的亲人能比的,尤其是赵岳的神一样的女友也在王府......当然,这也是恩典,是对父母都为国奋斗在异国它乡的孩子的格外照顾。还有,两口子都是赵岳最早的那几批出色学生。曹文诏更是赵岳当统帅用的心腹大将。

在宋潜伏这么多年,曹夫人尽管每年都会找机会回去看看孩子们,和孩子们相处相处,免得孩子们把自己的亲爹娘当成了陌生人,但这显然是远远无法满足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疼爱与思念。

如今,一家人终于能团聚了,

终于能随时关怀孩子尽到母亲的责任和快乐,她怎能不激动。

急着回去还有个极重要的原因是,这种团聚陪伴孩子的日子不会有太久。

帝国计划的西征很快就会到来,

目前北南两部大军正在抓紧时间整合与适应性训练。到时候,曹文诏必然是首战的骑兵重将,代表西府赵王赵岳的势力参与西征并建功证明自己。

海盗帝国没有太子这一职位。赵廉赵岳哥俩都不是太子,或者都是太子,就象金国那样。中国的传统是,东为大,或北为尊。赵公廉是长子老大,在王府中自己的家自然是在爹娘及祖母老人居处的东边。赵岳自己的住处,也就是他女友在王府日常的住处在西边。所以,国人习惯上就以东府赵王代指赵公廉。西府赵王就是说的赵岳。

而曹夫人到时候也会出征,

倒不是去打仗,也不是去当随战管理军医后勤什么的管理者,是负责接收和安排抓和招收的符合帝国收纳标准的人,工匠畜牧医药动植物识别技术人才等异族各种学者。

国家利用这些学者记录那些古老的语言等文化遗产,加拼音注意和汉语意思,为人文研究和考古等提供条件。后人就不必因为语言变化或相关的事物消失而只能靠分析猜测......这很重要。赵岳很重视这方面,对人类起源极有兴趣,对会消失的人文这方面都做了尽可能周详的备案。

对曹文诏两口子来说,西征开始后都会忙得很,不知得打多久忙多久呢,三十左右岁也正是拼搏干事的最好年纪,回去后,两口子还要开眼及进修......新国与宋国这边完全是两个世界,科技力量推动下发展太快,正是日新月异,必须好好逛逛好好学习学习,太多新东西新知识了,不抓紧时间努力就会落伍成无知跟不上时代的,那么,眼下,两口子自然极珍惜和孩子的相处时间。

曹府人逃脱了。黄鹤一去不复返......

高俅本极有把握,却左等右等就是没等来得手的回报。

他看看时间,觉得不妙,立即安排人去追查,结果搜了半天在那处树林中找到了尸体。曹夫人一行哪去了,毫无踪迹。

高俅大吃一惊.......自然不会把这糟糕结果老实报告给赵佶。

拖着,什么也不说。

高俅清楚,他不说,赵佶也绝不会问,

皇帝会以为高爱卿已经做好了,身为帝王自然不会多问那些肮脏血腥的勾当。那有失身份。拖着,赵佶很快就会忘了此事,也就不用做什么交待了。

如此,高俅也能静观后续会有什么事端,再灵活想法针对。

曹夫人那么点势力却能在十几个死士高手杀手的伏击下不死。高俅对此事极重视,很担心。他仔细一想就认定,不可能是大理国干的。

大理使臣只带了五十骑入宋,来京途中又一直被宋官府死盯着,不可能还有另外的人手潜在京城这。那五十骑又全在京城中呆着,没人出城。那么只有一个可能,曹家狡诈,在京不止仅仅七个亲兵人手。曹夫人狡猾,早早安排了另外的人手在城外负责接应.....真是大意小看了......

铁憨憨老黄牛也不是缺心眼没防人心的......

啧,又失算了,

后悔怎么没多派几波人手去追杀。

不是大理国的势力保护了曹夫人,曹家并没勾结大理国,这让高俅多少松口气。

随即,高俅就不用总担心皇帝会知道他无能又搞砸了......

噩耗,惊天大噩耗骤然来了。

赵佶在得知曹文诏阵亡就迫不及待罢免了何栗的马军司帅权,高俅又成了得意三衙太尉,此旨意第一时间由两路太监快马赶去河南淮南两地追剿流寇的军中,把骑兵指挥权并入高俅的心腹大将爪牙党世英党世雄之手,马军司骑兵和步军骑兵由党氏兄弟统一指挥,所谓方便集中力量剿灭残寇,也严令党氏兄弟此次务必铲除丁进杨进这二进逆首,彻底解决由二贼创领的流寇大患。

这些都是在去曹文诏家传旨追封前就完成的,展现了宋王朝政务最罕见的高效。

如此安排后,赵佶如释重负地放下了心,

感觉马军司兵力终于掌握在自己手中了,妥了,这下再不用担心国家最强大的兵种——马军成了某人篡位取代宋王朝的势力。曹文诏真是死得好,死得太是时候了,死得真知趣.......赵佶肚里一直是这么个心思,他怎么可能痛惜曹文诏阵亡。

先说离京城最近的河南秦良弼部骑兵这。

秦良弼、本路兵马监军太监、得了通知匆匆由附近步骑营亢奋急赶来接旨的党世雄,还有马军司在这边的归秦良弼统一指挥的本司大将、下属各卫卫将军、卫副将及大将,一齐按礼制规矩严肃恭敬听了传旨太监用阉人那特异的嗓音抑扬顿挫宣读了旨意。

两太监以及掌了大权的党世雄,原本还暗暗担心马军司诸将会一听旨意就会炸了会反对.....

这种担心不是没重大缘由。

骑兵,这时代的骄子,向来瞧不起步军。

宋王朝当时惧于辽国一举灭亡宋国的巨大压力,为了保卫京城的迫切需要,急眼间就由欧阳珣组建和领导马军司,势力太强大了,不止是战马对步军的天然优势,还有将领是当时宋京军将领中最堪用的那些人,兵则是当骑兵最能打的,可以说欧阳珣把宋朝廷镇国禁军和内地地方军骑兵的精华几乎全抽走了,马军司的兵如何能不对步军骄傲?

还有,马军司当时的兵力有十几万之众,占了禁军总兵力近乎一半,就是没有战马优势,马军司部队也能欺负住包括保卫皇宫的殿前司在内的所有步军部队,骑兵如何能看得起步兵?

还有,太强大的马军司独立出来了,不再归三衙太尉高俅统一管理。

欧阳珣的能力和为官品质皆远远超过了军事草包小人高俅,年纪也比高俅年轻太多,才三十多岁,正可谓风华正茂,又是当时还是太上皇的赵佶及当时的皇帝赵桓的最依重,自然是威势无两前途无量,在朝的权势地位也完全碾压住了高俅,在枢密院领导中排第三,实际却是仅仅在枢密使童贯之下的第一人,有什么重大事,童贯也得专门和欧阳珣先好好商议,不敢轻慢了。

由此,眼望着高俅无能把事总会干砸了而失宠了,尤其是在国家太危难凶险说倒真就可能随时倒了的这个时代,朝廷需要和必须依重的是治国强军的真正人才,高俅这样的军务官僚混混废物更显得障眼没用了,再想象恢复起过去那样的权势熏天是不可能了。

而欧阳珣则是眼看着用不几年就必然能取代老迈退休的童贯成为大宋军方第一人的人。

马军将领又几乎全是由欧阳珣慧眼识人才重人才,一力从窝在高俅手下原本不受重视也没出头之日就是混日子的中低级军官选拔到马军提升起来赏识关照重用的,他们自然对欧阳珣有极大的感激心,追随前程远大欧阳珣的心坚定,欧阳珣和高俅因军权而天然不对付,甚至是死对头,这些马军将领们向着欧阳珣,同时必然的对轻贱自己的原老大高俅就有了厌恶甚至仇视之意。

马军将领和高俅的那些心腹步军将领自然也不对付甚至是仇敌。

双方往日没少争锋冲突,仇隙可不潜。

在这种种前情下,马军将领因害怕被小人高俅重新主宰了马军以闻名的小人行径从事报复,必然的会对朝廷又把马军司并入草包烂官小人高俅麾下统一管理极其不满,甚至会闹兵变坚决反对,对由高俅的心腹狗腿子党世雄统一指挥马军等于掌握了马军将领的命运必然强烈抗拒。

这些事,尊贵如在天上一样的皇帝赵佶不清楚,两太监却多少清楚。

党世雄是最受马军司将领鄙夷甚至冲突过而结怨最深的,他自然最清楚。

他们怎么可能不担心甚至害怕马军将领反抗。

谁知,旨意宣读后,马军众将虽然神情各异,有惊骇的,有惊愕不解的,有皱眉的,有木然的,也有脸现冷笑的.....却也仅仅是一阵小声议论小小骚动后就没反应了,竟然老实接受了。

两太监和党世雄大松一口气。

党世雄,和高俅一样也是小人品性,不禁洋洋得意浑身轻飘飘起来......还是得跟对主啊。大宋王朝,你敬仰追随正直有才,比如欧阳珣或曹文诏那样的人岂能有长久好日子过。只有高太尉这样的心黑手辣最会玩的人才会是屹立政坛不倒的高人好主子,腐败为官才能富贵长久......某真聪明,和哥哥跟对了太尉......你瞧,这不高尉又起来了,老子也重抖威风了,而欧阳珣那些人今安在?一个个的不是死了就是狼狈逃离京城,在朝廷根本站不住脚,哪有富贵长久?如今就算没病死也是不知躲到什么僻壤荒山窝着吃草去了......

马军司这些傻瓜,呵呵,当初以为抱上欧阳珣的大腿就抱对了主子,竟敢和太尉大人作对.....现在怎样?不止欧阳珣靠不住,曹文诏更靠不住,尔等还全落入老子手里了。老子就能收拾你....都虞侯秦良弼到是个识相的,最得意时也从未和太尉的人冲突过,对太尉一向尊敬客气.....这个人有才也有脑子,会做人,还可用,在接下来的剿匪作战中不妨好好用一用,给他个机会.....

秦良弼也确实会做人,旨意完事后立即热情设宴要用野味好好款待天使,这其中当然包括监军太监以及党世雄。

对秦良弼的懂事,传旨太监很满意。

几个人聚在秦良弼的帅帐中先避暑闲聊着,说说笑笑,悠然等着厨子精心烹饪好野味......

正聊得开心,突然,秦良弼的亲兵仓皇跑进来报告:“大人。坏事了。大军跑啦——”

晴天霹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