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663曹文诏阵亡

攻约梁山 663曹文诏阵亡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杨进这一伙人多,心齐,个人武力也高,而且装备最好,刀枪弓箭都不缺,比其它贼寇闯山的能力强太多,这使他们在凶险深山中生存的能力好了不少,更有能力在深山活下来。

能从骑兵绕山封堵加步骑入山追杀的困境中逃脱,有个更关键的自然因素:连绵大雨。

此时是梅雨季节,河南淮河南常常是阴雨连绵。

大雨给入山追击增加了太多麻烦凶险,步骑畏难不前,入山贼寇有了喘息时机。骑兵在大雨中追踪和封堵也极困难。强行冒雨行动很容易让人马都得病,这给了贼寇钻出包围的机会。

另一处战场。

河南这边,丁进部和淮南这边几乎一模一样的惨败,也是不顾一切的疯狂钻深山付出惨重代价,丁进一伙也同样在山中饿得半死后却成功逃脱了。

好容易聚起来的浩大势力就这么让朝廷大军轻松一战就彻底打垮了......这个结果太让二进难以接受,,这却还远不是最惨最令他们无法接受的。

曹文诏出手,这两股贼寇都最深刻领教了什么叫名将、勋贵草包与名将到底差多老远。

这一战,二进也事先留了后手,也是早有计谋早有准备,而且上次经历了一回成功,往西撤的路也熟了,怎么在撤退中利用地理设伏,怎么下套,方案比上次更周全更有把握。

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自己败得竟然连逃到临得很近的湖北或西北无人区的机会都没有。

曹文诏并没费太大心思就能把二贼残众牢牢封堵在了战场附近这片区域。

梅雨季天气阴晴不定,尽管动不动就下雨甚至连绵不尽,但官兵搜山还在坚定持续进行。

二进都一样的带着几百亲信残部在山中惊恐逃窜,都一样被追、饿和深山凶险逼急眼到快发疯了,坚持了仅仅几天就抗不住了,终于不得不一咬牙往真正的大山中钻去。

杨进只能就近钻进了黄山山脉。

丁进只能就近钻进大别山。

此时的黄山也道观寺庙等建筑不少,却不再是风景名胜旅游观光盛地。

宋国,僧,没了,山庙全荒废了。山道士也几乎绝迹了,架不住争香火的众多僧人没了人少了山野就自动荒芜向原始,草木藤萝疯长,曾经的宗教盛地也照样很快恍若幽密鬼蜮一般阴森荒凉,山中毒蛇野兽又迅猛增多,在山中生活就是找死,道士在山中站不住脚,道观也就荒废了。

山中,野兽没了人的侵害打扰更加自由繁盛,反过来进一步把大山变得幽深诡秘可怕。

河南大别山,那更不用说了。

那曾经是抗日打小鬼子的好地方。小鬼子当时的强大凶悍狡猾也难奈何这座山.....

在曹文诏的剿匪总决策下,已张狂风光了两次的二进黯然承认技不如人,穷途末路了,和各自的残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之下被逼无奈冒冒然猛闯入这样的深山大泽中,后果可想而知。

面对幽秘凶险的大山和追剿的困难,曹文诏郎心似铁,仍然半点儿不肯放过,为鼓动骑兵士气和带动(逼)步骑将领们与他争功无形打压他,他甚至亲自入山侦察和追剿。

其实,他并非真要就此剿灭杨进这样的流寇,并未真较劲绞杀,否则即便大雨阻碍,山中的杨进部这些造反坚定分子骨干分子、重罪孽分子也得团灭了。即便杨进本人狡诈强悍命大能逃出封锁的战场附近山区,那身边也剩不几个人甚至只剩下他一人,光杆司令活着也没戏可唱了。

杨进,颇有点乱世枭雄味,算得末世难得人才。这样强悍有脑子的家伙活着作用才大。

田虎、王庆,这两方势力虽然立国作大做强了,现在威势正盛,实际已暮气沉沉,也就那样了,只能影响推动那么固定一小片地方的人习惯战争善于战争。

二龙山团伙,还未成象样气候,势力还急需大发展,却已经露出官气暮气........

北宋末的历史进程还得靠杨进这样的能折腾的人物去到处搅,到处强逼,到处引导.......

丁进,也一样。

秦良弼不会真算计死丁进一伙。

丁进,不作死积极送死,或不那么歹命,就不会真死在围剿中。

秦良弼和曹文诏一样也总会设法放他条生路。

高俅的心腹干将,或者说是赵佶也比较信任并专门同意派来监控牵制曹文诏秦良弼的党氏兄弟,他们自然不知道监控的对象肚里竟然另有主意。

党世英的工作重点在监防曹文诏,剿匪才是顺便的工作。

以他的市侩精明和努力也发现不了任何异常,却被曹文诏以大宋第一国公之尊的身份亲自冒险钻山追剿给逼得不得不放下早已养成的官僚享受习气和雨季懈怠心。

步骑是独立作战,曹文诏完全干涉不到,联合作战只能给些建议要步骑配合完成。党世英自己就是老大,却得振奋起精神,以身作则带动起没了激情不肯动了的步骑,也加强了闯山围剿。

他,或冒酷暑或冒梅雨在黄山中转悠,停在山中寺庙道观中歇着,只是作作带头勤勇闯山追剿样子,就这点生活不便与难受却已经让他叫苦不迭了,甚至咒骂起曹文诏穷鬼扑街仔该死。

你说你那么积极奋勇干什么?

你特么已经是顶级国公富贵了,你不自重尊贵也就罢啦,亲自上阵,你还能搏个封王不成?

杨进势力已经完蛋了。侥幸还活着的那么点贼寇只是苟延残喘,而且必定吓破胆了,以后还能折腾出什么大浪来?

就算这点漏网之鱼还能折腾成大势,那时再来剿呗。

流寇形式的流民而已,太容易收拾了。

打这种仗没危险,却有大功立,还能顺便发——大——财.....贼寇抢的全归了我们。朝廷时不时的就需要我们这些将军剿流寇。皇帝得重视我们。文官不敢轻贱我们,还这政治大好处。那样的日子那才叫个真的尊贵体面舒坦.......你这么死心眼儿的猛杀。杀没了,以后有我们武官好日子过?蠢呐!就特么一当老黄牛使着闷头干活的料。咋会有这么傻缺的?看着也不缺心眼呀......

党世英在那恶毒咒骂着,同时也有点儿疑惑不解。

这时,似乎山神显灵了,党世英的诅咒应验了。曹文诏突然出事了,在爬山追踪中遭遇贼寇伏击,雨天视线不明,山体又太滑,混战中,曹文诏失足跌下上百丈的悬崖。

同时滑跌出悬崖的还有曹文诏的一个老亲兵.....曹文诏总共就七个亲兵,此次出征,留四个看家,带了三个,剩下两个没误落山崖的杀死伏击者,等到好不容易才在崖下找到了曹文诏二人尸体,高空落下摔的加野兽啃食的,尸体残缺的已经完全认不出是谁,靠的是物件特征认定。

马军司将士得知噩耗,大惊。

有卫将军或大将惊骇后甚至失声大哭。普通将士不少的也落泪,更多的是沮丧悲观起来.....

在梅雨季深山中,想把尸体带出山去,那太难了。

强壮小伙,什么负累也不带,就那么轻装走,进山出山也是极困难甚至极凶险的事。

只一个地面太滑就足够令人畏惧了,

在山上滑倒了,轻则跌伤,一个不留神就是滚下山崖......

另外,天气湿热,尸体很难保存,飞快腐烂不说,还最易引发瘟疫......想收敛尸体最郑重隆重送回京,不成。最好的方法只能就地火化。把骨灰带出山送回京.......

一代名将刚展露了点绝世风姿就这么快谢幕了.......

两悲伤亲兵带着骨灰快马回京。

比他们更快回京的是报信兵。骑兵和步骑两方报信的都有,报告的对象不同。

曹文诏意外失事。本应该很高兴自己咒骂威力的党世英却也并没真高兴得起来,得报时一样是惊骇,然后,似乎有那么一点点开心,应该说是有点幸灾乐祸,但,随即却是忧虑涌上心头。

作为太了解高俅以及石肤等顶级军贵是多么草包废物的人,党世英对曹文诏这么意外轻易没了不禁很快联想到一个极重要的问题:能镇住辽国的镇国强者死了,这是上天在暗示着什么?

如今,满大宋实际就这么一个真正厉害顶用的武官了,却刚崛起就折了,才三十刚出头啊.......其它的武大臣,就不算不是草包败家玩,镇国护国也没大用。太多的还不如我党世英呐.....

党世英无疑是联想到了天要亡宋上,否则天不会让宋失去曹文诏。

看来,宋王朝是真没几天日子了,党世英这样的如何能不忧虑......

党世英知道忧虑。朝廷这边可不知道。

赵佶得到消息时正在开朝会。

这几天是好消息不断呐。

刁民逆贼二进聚起那么大的声势却一战就崩溃到大惨败,惨到连贼首二进也差点儿当场阵亡。随即,顽固贼寇又遭到入山追杀重创,死伤无计其数,剩下那点没什么威胁了,说不定也得惨死在深山中,或许不久就会有捷报传来。

这两股突然涌现的浩大贼众就这么烟消云散了,原来只是让朝廷虚惊了一场.......

还有,曹文诏部与禁军步军骑兵共计七万之众一出征,威势之大。田虎王庆二贼当时骤然得知朝廷的五万最精锐骑兵大军投了大理国全没了,统军勋贵大将全死了个干净,他们顿时狂喜,立马迫不及待想闹腾起来,调集军队的动作不断,显然想对朝廷大干一场,却随即又老实安静下来又蜇伏不动了,无疑是惊惧朝廷兵力底气的雄厚强大和出兵之迅猛,害怕自己一闹腾逼急惹怒了朝廷也遭到七万之众骑兵大军的凶猛横扫。

二伪政权那点地盘哪抗得住骑兵雄师的扫荡摧毁......

第三寇,二龙山那边据说也狂喜到想得瑟得瑟出点大动静,却也迅速安静下来老实窝山里。

全国地方官府惊急上报的各地百姓受逆贼二进影响也有蠢蠢欲动迹象,也老实不敢动了。

最让赵佶和众臣兴奋的是,大理国使臣这几天也老实了不少,不那么另类的耍狂妄了,这几天就没敢再提叛军家眷的事。再没闯上朝堂强横提要求,没敢再刁钻蛮横催促。

朝廷在观形势,主要是在等海盗的意思,拖着就是不给,大理使臣就只能老实等着。

无疑,大理使臣意识到,即便大理国收了那五万叛军,也照样比不得大宋军事的雄厚底蕴。大理国若是敢凭着西南那点地盘势力,觉得有那五万骑兵助力就可以压倒大宋,那是自不量力。

这样的形势,你叫赵佶和朝中众贼如何能不高兴到亢奋得意起来。

所以,这几天的京城,原本陷入紧张凝固压抑的气氛又变得松快活泼起来。

京城官场和朝堂气氛更是轻松欢快潇洒自如,就差等到海盗不支持大理国的好消息报来后的庆贺尽情浪起来.......

利好局势下,赵佶变得也异常勤快爱上朝听政。

皇帝心情好。众臣的心情也美妙得很。朝堂议政就立马恢复了老传统。歌功颂德,假话、套话、庄严地搞着阴险挖坑话,废话,屁话.......充斥了朝堂。

众臣一个个风度翩翩,神采飞扬,君子圣徒大才治国名言佳句如宏钟大吕,浩然之气冲空......内容则是在妙言凑趣捧皇帝开心中严肃正经的挖坑阴人大搞最热衷的也最擅长到娴熟无比的争权夺利内斗,但玩得巧妙,玩得几乎不带烟火气,不会扫了皇帝的兴致,玩、斗得朝堂气氛格外热烈有趣。

在这当中,身背道德大污点的何栗自然又“荣幸”地自动成了焦点人物。

谁叫何栗总着急想为国干点正事,不识趣,总发言一次次打断大家进行欢乐朝会呢。

不让我等上朝作秀得痛快并且陪皇帝玩得开心,只这一点就万万容不得你放肆。

你何栗是个朝中毫无朋友毫无助力的孤臣,你有的,多的,只是政治对手和敌人,你在朝中在官场已经很难很凶险了,竟然还敢不知趣,还生怕对手不够多、恨你的不够深......你,江郎才尽了啊,当初怼辽国的惊艳表现,那种才华你没有了,你变得平庸凡凡了,就不重要了,皇帝已经在深深猜忌你,有了废弃你权势之心,至少对你已暗藏很不满,你失宠了......那,不踩你踩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