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656实力决定一切

攻约梁山 656实力决定一切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有官员素质太不堪,看何栗要倒霉竟然欢乐出声来。

这声一出,突兀,但也意外的打破了殿中的尴尬僵局,顿时众臣都活了,都变成了嗡嗡.......

外战这种事,关键时刻还得看童贯。

童贯重重咳嗽一声压制了一下嗡嗡嘤嘤,尽量把声音放得沉稳有力却又温和有礼,再问:“尊使,你这次出使我大宋到底目的何在?现在何不说说清楚?免得猜测出误会。”

使臣也活了,又看了看童贯,礼貌地微点头:“本使节来是有两件事要和宋国交涉。”

他一开口,嗡嗡难止的大殿顿时变得清静到几乎针可落闻。

从上面的赵佶到下面的大小官,又都竖起了耳朵凝神倾听着。这就是弱国的本能反应。

使节仍是那平缓淡淡的说话节奏和调调,缓缓竖起一根指头:“第一。某恳请宋皇陛下把投靠我国的那些骑兵的在京家眷交给本使节能够带回国去。”

“那总共也没有多少人。大宋是儒教上国,最讲究上国的慈悲宽仁博爱和国际友情风度礼仪。请展示出圣人门徒君子人性道德光辉,体谅那些人渴望家人团圆的心,放他们一条生路。”

这话一提,大殿顿时刮起风暴一样又是一片嗡嗡......包括赵佶在内都不同意。

放了那些叛国逆贼的家眷?

这怎么可能呢。

放了,让他们团圆了,然后就能再无顾忌地反咬大宋?

大理王,你当我们傻么?

再者,若是就这么宽恕了叛国让这些家眷就这么轻松脱离了惩罚,其它军队知道了还不得肆无忌惮起来有样学样敢弃下家眷径直自己先轻松安全地叛国去西南找定位置?反正宋国不敢杀害,只能老实把他们的家眷交给大理国,而且还得保障这些家眷的安全到达.......

那样的话,宋国可真是自寻死路转眼就军队叛尽而自动亡了。

北宋末这帮亡国统治者干不了别的大事,却最擅长拿把柄捏人质做文章,怎么肯答应这个。

反对。

坚决反对。

众多大臣跳出来激烈抗议大力反对。

他们这一刻是不怕得罪大理使节的。

心里的小账都算得贼清楚:捏住人质才能有话语权,才能趁机提要求。比如借谈判间暗示和要挟大理使臣愿意接受自己家去大理当官生活或答应日后危急时给条西南的体面退路。

这机会可太难得。错过就没了。

黑瘦的使臣又站着“冬眠”了。

童贯心中极不安,连忙喝止了众臣疯狗一样的吵闹,又急问:“尊使,请问这第二呢?”

使臣却闭眼不应,直到大殿自动迅速恢复了宁静这才在童贯极度压抑的羞恼中开口了。

“第二点自然是建立在第一点基础上。”

说着,这位始终态度平和有礼的使臣,一双小眼睛骤然放射出灼灼光芒:“区区几个家眷都不肯给,还说什么两国邦交友谊?不给,那只好我们自己来取。战端一开须怪不得我国。”

是你们留不住人的,也是你们不仁不义不肯成全这点小事维护我们两国友谊的。那么,打你有什么不对的?

使节,不,大理国终于露出凶恶锋芒,宋朝廷上下俱都心惊肉跳的一惊,心道:果然......

有宋臣惊急失态大叫:“你是在挑衅上邦威严想威胁我大宋吗?”

大理使臣瞅了瞅那官员,眼射厉芒,眉毛挑了挑,声音却仍是平淡说了句:“大?宋?”

宋国被你们弄成这熊样了,真要收拾你们只需招呼一声大理愿收宋军,你们还敢妄自称大?

马不知脸长,知道啥意思不?

显然,你们这些满肚子虚伪道德的家伙腐朽糜烂得已经连这句话都不懂了,你们不死谁死?

使臣的两字就让宋朝堂再次陷入之前的尴尬僵硬无声,而且殿中的气氛新添了一种叫沉闷的味道,让人压制憋闷得心慌气短,就象最剧烈的暴风雨来临时的天气那样。

童贯很想大声说:“你大理区区小邦也敢跳窜?你想战,那就来吧。看我上邦怎么教你做人......”

但,嘴唇蠕动了一下,他终归什么也没(敢)反击出来。只那老脸阴沉得可怕还有痉挛。

他心里明白,若两国真开战了,很可能宋国转眼就自己亡了,那时只怕宋军会争相投降,包括上下文官.......到那时,他这样的必须依赖宋政权才有富贵体面的人结局还不如一条丧家犬。

眼下必须得忍,

就象以往对辽国西夏的污辱挑衅那样强忍着,万不可展示凶暴强硬激发冲突。

忍,忍,忍,忍着忍着就成缩头老乌龟,呃,不。是就成圣成佛了......要大度宽容,不必和得志的小人计较,这是圣人强调的道德修养,我辈应该好好理解遵守.......

国与国之间的纷争,有的忍是为了有个稳定空间时间奋发努力去弊除弱成优做强。

象历史上的宋国的忍忍忍,却只是懦弱苟且无耻牺牲国家民族利益尊严去换取统治者自身的悠然放纵糜烂富贵平安好日子,是越忍越是会加剧放纵糜烂,醉生梦死,而不是知耻而奋勇,只会加速玩亡国家。这其中极力满足统治者这种腐败心理需求的典型代表正是后世史评极高为典范大君子的司马光。

赵岳当年还在幼时曾经对家人笑谈说过:司马光,传言小时候机智砸缸救人,还有据说汉高祖一样斩白蛇,那可称是机智英勇砸破害人的牢笼和规矩,他长大了,成名到成了世人推崇的楷模大君子顶级大才子,成了救世主一样的光辉灼目人物,似乎司马不出,天下必亡,在天下巴望下,他却做了裱糊匠,最强硬坚定到凶残霸道睚眦必报唯我独尊程度,全力修补维护起牢笼.......

司马光确实是混世的最强典范,确实厉害,大成功保护了宋统治者沉醉的糜烂特权生活......

世间,隐性祸害民族进步最大,最可恶的人莫过于这种名炫史册的君子......

现在呢,司马光早体面的没了,他当年竭尽全力维护的他所爱的一切老规矩老传统以及享受这一切的人及后人却终究遭到瓦解清算.....当年有多狂霸快活得意,如今就会有多悲惨绝望。

就象此刻,宋国还没倒呢,这帮统治者还能得瑟几天,却从赵佶到下面就已经快吓死了。

平凡的被宋君宋臣都忍不住瞧不起的大理使节终于露出峥嵘。

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宝座上的赵佶的极度鄙夷,更不屑掩饰对宋臣的轻蔑和幸灾乐祸心。就象赵岳说过的,我们是引领科技时代的最强者。我们有权践踏一切陈腐者。我们应该享受这快乐。

就象钟相或赵岳当初闯东京以一人之威就震慑住了宋国满朝一样,大理使臣也做到了,很平淡温和很轻松就做到了,因为宋王朝到了现在越发人心背离虚弱不堪一击了,统治者更心虚了。

在憋得宋朝廷难受之极好一会儿后,使臣才又温和开口了。

“我国无意侵略宋国。希望宋国看在两国长久以来的和平友谊上成全我国这点要求。”

引活了宋君臣后,使臣顿了顿却又严肃起来:“希望你们能明白一件事,不要给我国那些好战的将军抓到开战的借口。你们不要逼我王在被动下下定开战决心。和平富贵多好,对不对?”

说完这些,他冲赵佶拱拱手:”该说的,我想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我,不急着回国。你们可以慢慢考虑答应还是不答应。我王是很通情达理的。希望结果如何全是你们自己的选择。”

说完,他转向就走了,不屑对宋皇礼貌说一声告辞,以此无礼委婉展示着大理国的强硬。

这时,一直作哑巴的张邦昌突然开声了,冲大理使臣大叫:“不侵略我国,这只怕不是你大理国不想,而是我们的大东亚上邦主国不允许你们侵犯我国疆土,你们不敢不听话吧?”

这话等于是喊出了宋朝廷上下集体的心声......赵佶等能指望的也只有这个。

可是,他们日盼夜盼,整天眼巴巴盼着海盗的态度传回来,却始终没得到任何回音......去求见海盗大将钟相的那位使节老家伙此刻还在“带病坚持”乘马车冒梅雨泥泞艰难......公费旅游一样悠哉在路上慢腾腾南下呢。宋朝廷想知道钟相对宋和大理两国的态度,还有得等......

所以,张邦昌就耍诈取巧想从大理使节这间接获取到信息。

宋朝廷众臣又活了,又变成嗡嗡,一个个的脸上现出神采来甚至有了嚣张得意,似乎从大理使节宣布无意和大宋开战的说法上已经推测认定出海盗是不允许大理多侵占宋国的态度。

海盗还是想保留着我大宋提供利益,肯定不想让大理吞并江南甚至吞并整个宋国变得强大不好操控......这,肯定的。

换作我们是强大的海盗国,我们也决不会允许番国任何一方坐大。

大理使臣站住了脚步,回身看到一副威威名士权相派的张邦昌,竟然露出一丝笑容。

很礼貌地微笑点头示意,温润的声音再次开口而出:“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右相张邦昌张相吧?

张相果然好气质,真精明,名不虚传。”

“我说过,怎么决定是你们宋国自己的事。这人呐,说是命由天定,其实都是自己选的。张相能这么英明推断,很好,很合理。自由心证,随你怎么想。”

使臣笑着扬长而去。

“哼!此獠在装腔作势耍诈尔,想欺我等蠢笨无知而胆怯。”

又是宋齐愈当先卖弄发了论断。

但,他的卖弄却得到了不少大臣的响应支持。

“对,依老夫看,这厮就是在借势耍诈。哼,西南蛮夷也配和我辈文明上邦玩心眼。”

“没错。肯定是这样。海盗决不会允许西南王坐大。此獠竟敢玩欺诈威胁,可恶,可笑。”

“没错。西南蛮夷太鄙陋无知也敢自大轻狂?”

接着就是一堆的马后炮废话屁话。

这些话,这态度,当着大理使臣的面是决不敢表露出来的。人走了,就有胆子说痛快了。

但,蔡京童贯这等人物却是没心思说这个,更没心思听这等屁话。

得解决问题呀!

到底应该怎么解决这要命的大危机?

说那些废话屁话有什么鸟用?

嘴轻狂痛快了,一时爽,却形成误导,搞不清情况,摆不正态度,只怕转眼就是人头落地阖府死绝,别说再能接着悠哉恣意享受嚣张优渥特权了,张嘴喘息和哔哔的机会也没了.......

赵佶在治国大事上常常荒唐二乎,但在这件事上没昏庸可笑。

他很清楚厉害,畏惧的是若不答应交家眷,大理国就会让那五万骑兵做了伐宋先锋,或者干脆让这可怕的骑兵团也作宋国的流寇势力。

如此就算海盗怪罪,西南王也有合理理由推脱责任。

宋国不肯给家眷,那些宋骑兵为了家人就不听我大理国的,又不认我国了。我大理没攻宋。是那些宋骑兵在报复宋。那是宋国内部事务。是宋国自己家起了武装冲突。不干我事......

只那五万骑兵就足以要了宋国的命了。

那可是宋国最强大的骑兵团.......调更强的边军骑兵来也没用。只怕会合流都成了叛国贼.......

所以,不论海盗是什么态度,宋国都只能低头认怂。

答应交家眷这事,无非能拖拖多少维护点宋国的面子而已。给是必须得给的。

拖着也是等着看看海盗会做出什么决定......说不定就能有转机呢?

宋朝廷就一边继续盛情款待着大理使臣,尽儒教上国对外宾的传统礼仪风范,尽量减轻使臣个人对宋国的反感度,一边则是晾着使臣,玩冷处理,拖着........

大理使臣也果然如所言,竟然真不着急,更不忧虑。

事实上,宋国虽然在得知骑兵叛变的第一时间就封锁了京畿全面搜捕控制了所有叛变者的家眷,却并没有震惊狂怒之中凶狂任性大加酷刑或杀戮.....宋国就是这样,对涉外事件的人就会理智宽容起来不敢象对待国内事件牵扯上的人那样强硬凶暴残忍到动不动就杀人全家甚至全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