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649意外的惨烈大败

攻约梁山 649意外的惨烈大败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一连三天持续猛攻,禁军老痞的表现不好,却也算正常,确实不是没本事,也曾突然暴发出凶猛战斗力,杀上过城头,只是这股劲头太短暂,转瞬就被赶下了城头,没能撼动贼军防守。

然后,就在六部打算按步就班继续用老禁军和贼军对耗时,第三天夜里突然就出事了.......

禁军......反了,

是童贯或者说是朝廷强行安置在六部军的而且这的战场的近三万禁军从上到下一齐全反了。

这个一齐齐到什么程度呢?

近三万之众,只有极个别的将领和极小部分兵卒还知道顾虑在京的家眷不想反,这样的人在六处全部加起来总共也不过百人,就是这么少,而且不论伪装没伪装也愿反都被盯着先杀掉了。

这些禁军老痞子有人迟早会闹事背叛朝廷,这对六部的军首长而言并不是意外。

但,包括王禀辛兴宗在内,他们万万没料到竟然是这么个反叛法。

各军的非京禁军将领、大小军官和普通士兵,万万没想到这些京城来的受朝廷恩养和忠君爱国教育最久待遇最优厚,本应该对朝廷的归属感应该最强的老禁军竟然会不堪到这程度.......

京畿禁军将领和条件比较好的军官,在京畿几乎都有家眷呐,不少的还是爹娘等亲属也在京同住一起享受京城的种种优越体面方便......

而普通的士兵们久受最繁华糜烂的京城环境恶劣影响,浑浑噩噩中也极度热衷于及时行乐吃喝嫖赌......象官老爷们一样尽可能的追求腐败放纵的快乐,没有自制力,尤其控制不住宋代最流行最兴盛的赌和嫖.......到手的钱粮,比如军饷或平常敲诈百姓什么的得到的收入都挥霍干净了,混一天算一天,快活一天算一天,只管眼前自在快活,不管以后......在军人等同于刺配的犯罪的极端轻贱军人的宋王朝,高级将领尚且没什么比较有信心的生命前途保障,品级高却连低级文官甚至有点实权的文吏的脚丫子都不如,常常被训三孙子一样的遭到当众刁难呵斥.....普通军人也确实没有什么未来....当兵根本攒不下钱来,京城居大不易,经济条件不允许,在京畿的名声又太臭,京畿人又最虚荣浮华轻狂最鄙夷丘八,方方面面因素决定了禁军将士在京城当再久的兵也不可能娶到老婆成个家,但,总还是有知道过日子并且有自制力能攒钱和租房娶个女人凑合成个家的。

可是,这些将领军官和士兵也照样反了,而且往往造反情绪更激烈,更积极奋勇。

这些人被宋王朝太宽松糜烂的官场腐蚀影响被士大夫读书人为首引导的肆意糟贱,早烂透了,品行太不堪,贪鄙狡诈无赖无耻,太怕苦怕死,根本不配当兵,根本打不了仗,这也就罢了。谁能料到他们竟然烂到连至亲的亲人都不顾了,天良丧尽,竟然做了畜生都不如的无耻事。

王禀等六部进剿官军的主要将领承认自己确实是在成心消耗这些禁军,以减轻自己带兵无法根除也无法甩掉的大负担大8麻烦,确实是根本不拿这些禁军的命当回事,根本不在乎其死活,但,话说回来了,这些心思只是藏在心里,丝毫没流露在表面,以免触怒这些本就对国家根本没什么忠义心的烂东西惹出事端,这些禁军根本不知道主官们对自己竟然是这副冷酷心肠。

还有,专门用这些京畿来的禁军攻城,仅仅就这件事本身也没什么说不过去的。

毕竟,前面已经由其它将士浴血攻城大战了二十多天了,期间也死伤了近万之众了,现在应该休整休整了,禁军如今从后方调来了,接替其它将士主担负起攻城任务,这有什么不应该的?

不论将士原出身是什么和从哪调来的,现在,在六部的将士身份都是一样的,都是山西或河南西北边境的地方驻军,代州来的边军已不是边军了,京畿来的禁军事实上也不是禁军了。大家都是一样的兵,怎么就别的兵可以拼死攻城,而京畿来的原禁军就不可以了?

退一步说,就算京畿来的兵仍然是中央禁军部队,既然调来这里了,那也应该担负起剿贼任务。中央禁军也是兵啊。是兵就得担起打仗义务,这有什么好说的?这需要解释什么?

而且,本应该是,越是中央禁军就越应该积极主动英勇奋战担负起战争大任......你中央禁军驻扎在生活最好的京畿,享受着最高的君王重视和军队待遇,那么就应该在战场有最好的表现,体现出中央军的不一般与存在价值,证明自己,做个表率给地方军看看,这是应有的尊严、荣誉.....

结果呢?

这些中央来的军队不但样样不如地方杂牌军,

纯粹是狗屁不如,存在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是大祸害大7麻烦,不但没起到好作用,反而带来了所有人所能犯的歪风邪气,影响恶劣之极,导致地方部队军心异变,战斗力大降.......就这已经是该死了,现在仅仅才打了三天,才三天呐,离二十多天苦战差那么远,各部主官还没怎么强逼着硬拼命猛攻城呢,就是怕逼得太紧了这些东西会愤恨而造反,结果仍这么快就反了......

王禀他们完全没预料到这个突变,被反叛的京军痞子们狡诈地深夜里突然一齐造反给完全打了个措手不及......这已经足够可怕了。

象王禀部太原军的遭遇更可怕。

因为,童贯强行安置在这边的三万京军,其中就有一万分在太原军,另一万在辛兴宗总领的山西西南与河南西北的诸州诸军的军中。

谁叫这两部中能打兵最多,被童贯强行抽走的好兵与补进来的烂禁军也最多......

剩下一万分散在辽州、隆德府、泽州、绛州,四地。

其中,有防辽任务的辽州驻军最多,被强行安置的烂禁军自然也是四地中最多的。

王禀的太原军由两万变成四万人马,但能抽调去打田虎的最多只可三万。

太原军的主要任务是防辽,打田虎,那只是地理位置原因造成的闲时顺便的任务。

王禀为剿田虎总指挥,那是他军事能力军中威望在这边最高,能者多劳,他又出身于童贯的嫡系部队胜捷军,属于童贯的嫡系大将,在朝廷和皇帝眼中属于忠诚可靠的,童贯主掌枢密院,王禀就必然是剿总。

王禀留了一万兵力留守太原,对不可信靠不住的而且在他心中鄙夷厌恶之极恨不能一下全弄死了才干净省心的烂禁军这一万人,他自然不会也不敢留在太原做守军,全部都调来打田虎了。

也就是说,全部参战的三万太原军中就有一万是烂禁军。

现在的情况是,

最先参战的那两万比较可用的军队,在前面的攻城战中折损了三千多,剩下一万六多点,让王禀大为心疼。烂禁军却在三天的攻城战中就死伤了近两千......仅仅三天啊,本不应该损这么多的,根本原因正是战场上越怕死就越容易死。

在战场,尤其是在攻城战时,你消极怠战,三心二意,东盼西顾,犹犹豫豫,磨磨蹭蹭,甚至乌龟一样慢,不是凝神积极应战尽量快动作,城上的弓弩箭等防御力量自然最容易打到你,而且会重点盯着打这样的.....你越弱越怕死,对手就越是会热衷欺负你有信心打败你,并且通过打这样的不堪者对手最容易引发对手军的全面溃败......这不是多高深的兵法学问,这是人的本能。

要命的是,

一万六千军被八千多烂禁军造反,兵力对比上没有太大优势,又是内讧,被处心积虑猛烈反噬个猝不及防,从睡梦中仓促而起,茫然不知所措,还以为是梦话梦游什么的大喊大闹引发的军中并不稀奇的营啸,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烂禁军集体叛乱,这才慌忙应战......这时候整个军营已陷入彻底大乱,忠诚的兵一时连谁敌谁我都分不清,黑夜中只知到处是混乱一片乱杀乱斗......

这已经直接导致营破大败了。

这时候,田豹领着骑兵步兵共近三万人马趁机打来了.......原来,烂禁军在最后一次暴发猛攻杀上了城头是出于阴谋,那时已经决定全体反了,杀上城头是和田豹商量投降与破太原军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以王禀身经百战的卓越领军之能,也只有惨败而逃的份,能做的只是比庸将指挥少折损些人马而已......

当时,他强按震惊与怒火,迅速冷静下来,组织可靠力量以军中怎么节约用如今也所剩不多了的火药武器轰炸加骑兵开路冲锋突破了田豹大军猖狂到疯了一样的凶猛阻击和围堵,并同样以火药的恐怖威力和弓弩兵断后打阻击遏制田豹骑兵,引残兵败将成功突围并甩开了追兵而去。

这一败实在损失惨重,

战死或失踪的将士众多不说,储存在军营的大量箭枝、抛石机全部落入敌军之手。只丢了全部粮食就要命了。往太原回归的路上全被田虎清成了无人区,别说沿途抢粮,就是菜地都没菜剩下,溃败的大军只能吃野菜吃草充饥,这样下去,回家的几百里的路,饿也能饿个全军覆没。

这种绝境时候最能考验统帅在将士们心中的威望到底有多高和抚军渡难关的能力。

王禀将军在此时也显示了在历史上证明过的惊人坚韧不屈意志和强悍的临难应变能力。

他在为折损了大量宝贵将士的悲痛中并不慌张,显得越发坚毅从容镇定,并且有卓越军事能力,组织力量打了两次精彩的防守反击,两次都是和儿子王荀亲自带兵并且都是奋勇冲锋在最前头,极大鼓舞了将士们的勇气,重创了田豹军的嚣张气焰,成功遏制了贼军的猖狂追击。最重要的是,通过两次阻击战夺得了粮食等食物,解决了最要命的吃饭问题,让军队能挺回去。

吃了两次大亏,本就凶狂莽,缺脑汁的田豹狂怒,发狠挥重兵猛追。

王禀又亲自带队用骑兵断后,以骑兵不断的游击偷袭或猛然扑上去硬战死战,以卓越的战斗指挥才能和非凡和骁勇顽强能打不断阻击和破坏掉田豹军追击,成功保障了大军主力的回撤。

等到在太原军迅速来接应的强力增援下终于撤到了宋军实际控制区城池内暂时安全了终于能松口气好好吃饱饭安心睡觉休整休整了,王禀看着这样重的惨败还能有一万多大军在,他原本应该高兴的,却是突然落泪了,这么一个真真正正的钢铁一样的汉子竟然大哭不止......

他为在兵变中遇难的将士难过,更为损失的骑兵难过。

太原军是宋国西北最重要地的驻防部队,在军事战略地位上的重要性还远在代州之上。

代州广武军突悬西北角,主要的军事意义实际是牵制辽国不能任意向南边的宋国的西北无人区拓展。而太原的战略意义在于是中原地区的屏障,在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和其它蛮夷南下袭扰的战略配置上尤显重要,直接关系到宋国整个北方的存亡,比代州更决不能有失。

正是太原的战略地理位置对宋国太重要了,所以,在当年赵廉反复强调其重要性并不择手段全力推动下终于说服了皇帝和朝廷众大臣,又恢复了太原城应有的军事地位,并且是在太原城的历史老位置上重建了格外高大坚固的太原新城......这种重建,在有了建筑利器水泥后,很容易。

喜欢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宋国在开国之初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赵二统,伐北汉政权,因痛恨太原城坚难攻,又忌惮高欢、李渊及五代时三主起自太原的历史,认定太原是出真龙天子的“龙城”,不利于他的统治,因此下令焚毁太原晋阳古城,又选新址平晋县再建新的太原城.......新太原城建得简直是狗屁......就不多说了,在生活便利与防御价值上也远不及老城区。

赵光义赵二统当皇帝就是这么可笑。

宋王朝立国就是这么小家子气,与天下一统的大国应有的气势磅礴气概完全不沾边......

赵廉用强大的口才与实际财力支持强推恢复了老太原城,让宋国在西北最要地有了最坚固的城池屏障,年富力强的西军名将兼童贯的嫡系大将王禀因此得以荣升此地为兵马都副总管,主管太原军事,但也因此城太坚固太险要而一直设兵不多。

即便是灾后太原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了一百倍一万倍,朝廷也没在太原增多少兵......皇帝赵佶和他的二统祖宗一样猜忌太原是龙城,而且更迷信更猜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