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556天要灭绝赵岳家?

攻约梁山 556天要灭绝赵岳家?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吏部尚书这老家伙据实道来,分析得有条有理头头是道,扎实可信。

众臣都被吸引住了,无不静心听着。

不少的听得频频点头赞同。

在众臣心里,嗯,包括赵佶,让人眼馋的梁山财富是包括山上与水中这一体的。要是整干了梁山泊,等于是把满水泊的异常丰富美味并且能源源不断的水产财富也全毁了,这怎么可以.....

赵岳死不死的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独占的那些财富....以干涸梁山泊的代价消灭赵岳之策绝不可取。就算能做到也绝不能答应这么干。否则,这么费心巴力地收拾赵岳有什么意义?

赵佶也听得投入,欣慰中笑问:“填、堵,果然不可行。老爱卿,快说说你破解梁山的妙策。”

老尚书摸摸打理得漂亮的胡须,缓缓却铿锵有力道:“大禹治水,堵不如疏。这也可套用到大野泊上。”

众臣一听,太多的人不禁皱起眉,显然没听明白:疏?这哪跟哪啊?怎么疏?把那条流出大野泊的大河再加深加宽加大流出?还是加开更多的流出河道,以此加速流失泊水?堵、填、改道河流,皆不行,梁山强贼不会坐视不管,这疏通,梁山贼就会放任朝廷施为了?这不又回到了同一问题上....再说了,梁山泊就是个超大号的蓄水池,流入流出是种平衡,流出破坏了多少平衡,就会有多少水及时补充进来,始终会维持那水平。疏通加大了流出,相应的,注入的水也会跟着加大,水泊还是那样。这,完全没用嘛。

但,也有几个隐隐约约猜到了老尚书的盘算,一个个的眼睛不禁越来越亮......高哇!

老尚书果然高,扫一眼迷茫的众多官员和沉稳不露声色的蔡京等,又瞅瞅同样脸有不解正琢磨的赵佶,一笑接着说,所谓疏,不是疏通加大流出,而是加大注入。

话至此,不明白的仍是满脸糊涂,而且瞅着老尚书越发疑惑:加大注入?那不是让本就浩瀚的梁山泊区域更大水更深,水泊天堑更难渡了?

却也有官员已经领悟过来了,情不自禁赞叹出声:“老大人之策妙啊!”

赵佶一瞅是大司成,拜门下侍郎、翰林学士赵野。

赵野连忙出班认罪道:“圣上恕罪,臣只是一时情起,非藐视皇威喧闹朝堂。“

赵佶没怪罪他,急于知道真相,径直催促:“赵爱卿既失声赞叹,那你来说说妙在哪。”

老尚书瞅瞅赵野,脸露慈和鼓励的微笑,意思是你代老夫解释让皇帝明白吧。好一副提携爱惜后辈栋梁的名臣气度。

赵野自然配合,向老尚书回报个谦逊又知恩感激的笑意,只这娴熟自然的一手,证明也是个官场戏精级的高手,火候就算一时还及不上吏部尚书老贼那影帝级的表演功力,也差不哪去。

如此露脸的机会,赵野当仁不让,接话按自己猜测地解释。

所谓疏,是与堵配套的。

疏的是注入。堵的是流出。

注入梁山泊的较大河道就有十几条,广泛分布在梁山泊周围。想在梁山人盯着专门干扰破坏的情况下全堵上,那太难了。

但是,流出梁山泊的河道只有这唯一的一条。其它的小河小溪流都没有。

这条通海大河向东南经过的区域却是地势比梁山这高的山区。大河只是占了流经处的洼处才能形成。若是择周围都是高处的河道洼地堵上了,河水也就堵在了那,别无低处可流了,并且能封死梁山人事急时逃往海上的通道。只堵一点,这样也很容易做到。梁山泊没了这条宣泄渠道,注入再加大,水泊必然水势上涨。也不必涨多少,只要淹没梁山外滩就可以了。

梁山就那么大点山区,三个外滩,尤其是最大的金海滩对梁山的意义无比重要。从薛弼那次侦察梁山得到的情报可知,梁山养马、屯军练兵,甚至种菜,显然全靠外滩。若是水涨淹了外滩,梁山人马就只能龟缩到山上去。山上却有那么多动物,数万兵力和战马再挤上去,可想而知后果会怎样,别说菜了,就是草也不够吃的,梁山人还想缩在安全的水泊天堑中悠然生活发展,那根本不可能,只能时时冒险出来弄草弄菜.....求生,朝廷就有机会歼灭......最有利的是,梁山三个外滩全都是比水面高不了几许的地势低处,梁山泊水多些时就能大片淹没在水中,疏通加大注入量,水面一涨,三个外滩很容易就没了。梁山人辛劳种植在那的牧草蔬菜全得完蛋......

吏部尚书此策最妙的是,此时正是冰化的春汛高锋期。黄河上游冰雪全部消融,滔滔黄河水势大涨,浩浩荡荡流经山东,经疏通好的河道极便利地向梁山泊汹涌一灌......嘿嘿哈哈.....

赵佶和满朝众臣不禁露出畅快笑容,仿佛看到了梁山人、尤其是那些当了叛贼的官兵在猝不及防下是如何狼狈悲惨卷没在突然吞噬来的大水中的。玩好了,绝对能一举淹死很多逆贼。

这招得在夜晚施行。

得把作为决口的河段在夜晚彻底疏通,如此,梁山人缩在泊中看不到水位上涨,只顾自大而悠然地在那生活,不出去侦察也就很可能不知疏通事,大晚上睡梦中稀里糊涂就做了鱼虾之食.....那凶残小儿赵岳以及部下不是最喜欢用人肥水泊吗?这下也让他们自己尝尝那滋味......

这样对付梁山还有个好处是,梁山泊水域必然扩大了,能更有利生活在那的水货生息繁衍.....掌权的大家就能享受更多的美味和利益....

满朝人亢奋了,激动活跃地开始积极建议献策,七嘴八舌完善此策的各项细节,比如如何封锁水泊防止梁山人外出办事或侦察而获知了消息有了准备。又比如如何调集人力最快疏通......

张邦昌这次不当万年老二了,似乎接受赵佶警告,吸取了教训,不再甘当事后诸葛亮做没意义的马后炮那种智慧之臣,愿意积极主动挑头做事了。

他欣喜地说:“如今我朝的辽国之患已息。外无忧患。内,田虎王庆二贼也怕了朝廷强硬真推行三光之策,不敢再肆意嚣张,这段时间都没敢再乱动,都老实缩在既占地盘一心耕种过日子。我大军正积极整训准备征剿中,没出动再剿也能威慑得二贼不敢再扩张外侵。此二贼之患虽没有铲除,却也再无力扩大祸乱,终会被我大军歼灭干净。山东二龙山贼寇野心虽大,却势力沿弱,终不成事,占不了州府,只能缩在山上凭地势险要对抗朝廷大军耍耍嘴上猖狂,对朝廷的危害能力也有限。只要用兵困住就能饿死满山强盗。如此,朝廷只剩下一个隐患——梁山。此水淹之策一出。梁山养不住那些兵马,人心离散背叛可预见,也只有死路一条。重点步步逼住,很快就能消除这股隐患。国家就能好好松口气了。国朝存在的不少问题也能就此得到解决......”

他的话赢得了众多大臣的赞同。

就连何栗在暗暗感叹沧赵不幸与欣喜国家多了份安稳利中也感觉这次梁山是完蛋完定了。

区区一隅之地终究是无法和一国之力相抗衡的。

强如已占据了数州府的田虎王庆尚且抗不住钱粮人马势力强无数倍的朝廷,何况是区区弹丸大的梁山那点实力。

沧赵,终归得尽灭在国家之手。

这怪赵岳敌视朝廷而且太强硬不肯让出半点好处让朝廷能分享到,触犯了众怒,让满朝官员都恨他都想消灭他......沧赵家族这结局是早已注定的。如今就算赵岳肯让步也一切无法挽回了.....

当然,何栗忠的是君王和国家,对赵岳必死、沧赵家族灭绝并不在意,只是良知感叹一下而已,所以对这个歹毒计策完全赞同,不会反对,更不会有心悄悄通知或提醒梁山。

而众臣受张邦昌唱的喜歌刺激,看到皇帝赵佶很愿意听,也纷纷跳出来大唱世界和平了、天下太平了。宋国如今存在的那点隐患灾难都不算什么,等朝廷稍一积蓄实力就能一发解决了.....

就这样。宋王朝刚刚经历了大叛乱差点儿灭亡,却转眼就是欢欣鼓舞天下太平的朝局盛景。

赵佶灰暗的心境变得明媚喜悦,令枢密院等相关部门立即按议定好的计策布置下去,民夫要最快征调到位开工,相关官兵要最快配齐,与官府对梁山人的封锁要尽可能做到周密隐蔽。

此时,济州府因为官兵大量被梁山杀掉,主将王智慧也没了,枢密院紧急调了广济军主将贺刚顶上了济州都监,所缺兵员,朝廷是不可能再从京城禁军抽调的。现在,京军总共才二十万出头,离三十万这个赵佶与朝廷心中的镇京最低兵力底线差老大一截,京军,朝廷感觉自己都远不够用呢,哪还敢再抽出它用,所以,赵佶下旨从宿太尉那抽调几千边军紧急南下充入梁山周边。

插句话,宿太尉现在手头有近五万兵力。

河间府原有近三万兵,抽走一万去了山西.....战辽后,本就各抽调了一万归了西部的河北东路三边又各减了一万兵归了宿太尉直接控制,宋辽和平协议签订后,这三万人彻底划入宿太尉手下,宗泽等边关三文帅手中都只剩下三万兵马。

此所谓平衡,加大高阳关路总指挥宿太尉对三边的威慑牵制力度。

宋朝廷对宗泽等三个忠诚的文官也绝不敢放心大用,有勋贵狗与太监监军团在共同看着也照样无法放下心,生怕这三个忠诚国家却有能有威有脾气的文臣也有了野心.....

此前的白沟河一战,宗泽他们轻易炸死淹死了近十万辽军,不止吓坏了辽国辽军,更惊坏了宋朝廷。这也太能打能杀了,宗泽等三部太可怕了,这还了得?必须大力削兵压制.....

自然,朝廷对河北西路三边同样极不放心,无奈,辽国被东路三边炸怕了,对杀过白沟河毫无胆气和信心,改为重点对付西路三边及西部无人区,即便签订了和平条约也不顶用,辽国照样时不时试探西边,由此西路三边的十几万军力朝廷再不放心也不敢削减调离,只能等等看以后....

对儒雅温顺会当官做人(打仗懦弱无能且苟且极怕死)的宿太尉,朝廷倒是放心,很信任......即便是隐隐约约听说了宿太尉去辽国商量和平谈判时表现极不堪等于是投降了辽国.....

张叔夜、宗泽、刘韐,心中非常愤闷,却也没说什么,只是趁机把看不上的那些兵将进一步挑拣调走。他们认为那些兵不缺本事,但豺狼心性,最适合的是当强盗军,守边卫国不合适....

............

赵佶感觉大事已毕、诸事顺心,自己重新登基亲理朝政,气运也就好了,上天就是这么垂青他这个上仙转世享福的帝王,这时候一个消息紧急报到了朝堂:山东大地震。震中沂州,却波及到周边的所有州府。北边的青州、潍州、淄博府;东边的密州;西边的东昌府、兖州、济州;南边的徐州、淮阳军、海州;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种事本是个大大的坏消息,但,宋朝廷官员却开心地一齐乐了。

赵佶也乐了,而且是大乐,当场差点儿没笑掉下巴的那种乐。

怎么的呢?

梁山泊通往大海的那条大河被地震毁得面目全非,在沂州境内毁灭得最严重最彻底,河道堵塞甚至高起成山丘,根本无人能认出这里竟然曾经存在过一条能通行较大海船的大河。济州府境内出泊河段也牢牢堵塞住,不存在大河了。大河东流沿途沟通的数条大河全部改道甚至也跟着消失了,在别处形成新的山东水系,而且全部与梁山泊不相通.....也就是说,梁山泊唯一的出水口和能去海上的通道,在短短几秒钟的地震中就这么神奇地转瞬化为虚无.....就此彻底没了。

这意味着什么?

这预示着是上天在亲自出手帮宋朝廷收拾赵岳的梁山贼众。正要用民夫悄悄填死那条大河呢,这下好了,既不用大费民力财力心力施工了,也不用愁怎么才能在施工中封锁消息不让梁山人察觉到阴谋。这,这真是太好了,太玄妙了,是绝对的心想天就应承。

这是天要灭绝沧赵家族,是天要沧赵最后一个余孽赵岳死啊。

赵佶的感觉就是:这是朕的气运大福气。这是上天在以此祝贺朕重新正位执政.....朕果然是上仙转世的大能大幸运者。上天果然特别垂青照顾朕......如此天命在身,还有何所惧?何所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