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541谁的天下17

攻约梁山 541谁的天下17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策划宫变者,知道纪安邦的厉害,但不知纪安邦到底能把御马营新兵在短短时间内整训成什么样以及能不能收住军心。他们也不怕纪安邦能破坏掉宫变。因为御马营在宫外驻扎,宫变时进不去大内,救不了赵佶,事实却是失算了.....

这场阴谋策划得很周密,可惜,正应了那句话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最喜欢晚上没事就到京官家逛逛的时迁在多处窃听印证到了消息。远在梁山的赵岳就知道了,秘谍司的周游就知道了,大太监谭稹就知道了,和那位老太监偷偷摸摸商量着怎么办?要不要现在就告诉太上皇,商量的结果是不告诉。怕消息不那么准或有变。提前说了,只怕非但不是大功,反而打草惊蛇引发大祸。等,等到宫变暴出来了,保住赵佶性命,那才是妥妥大功。

宫中一切不变,照常。但宫外的御马营得早有准备。纪安邦知道了。

这时候,纪安邦不但半点不傻,反而精明得厉害,稳当得很,没忧虑着急地去报告赵佶早做准备,计划悄然准备得极周密。在这种关键时刻,他也不糊涂,计划只和一同出生入死的最铁最能放心的兄弟风会商议,对他感觉投缘的沙志仁和冕以信没露出半点风声。

策划者更没料到的是,多年拉拢检验出来的老禁军走狗将中竟然有在这最关键时刻背叛的,却不是怎么也喂不熟的白眼狼,而是赵岳的人,早年刻意安排进禁军的卧底。

大内禁卫是五千一百人多点,分两班轮值。每班又分为老皇城与艮岳宫两部。其中值守艮岳宫的将士比老皇城那边多些,是一千四百多点人,因为老皇城那只有赵桓住。韩重宝带兵闯宫时,留下了近五百人把守宫门,防止御马营的人察觉不对闯进宫来。留守的将之一正是那卧底。

卧底很轻松地利用寒春夜暖身的热酒把留守宫门的人从将到兵全毒死了。搞宫变这么大的事却喝酒,也是为将士们打气壮胆。人喝得稍晕乎乎的胆子才最大,牛气什么也不在乎,最敢干。

卧底打开了宫门,悄悄放入了纪安邦部,然后就消失在黑夜中,从此再也不见了。纪安邦只以为此人是秘谍司安插在禁军中的卧底,是谭稹安排的人,自然也不以为意,不关心此人去哪。

这时候,御马营的将士还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这么做贼一样步行偷偷摸摸入宫到底是干什么,有人不禁猜测,难道是要造反弑君?这特么好刺激呀.....却都依令而行......纪安邦带领他们的时间虽然太短暂,这些将士却都服纪安邦,太能打了,还那么体贴关心将士,绝对好老大,值得追随,尤其是在这摸不着头脑的年头。

这就是盖世无双纪安邦的魅力。

造反想弑君的大内禁卫万没料到这个,毫无防备,兵力也远不如御马营的,还没有弓箭,自然就倒霉了。纪安邦根本不管韩重宝狡辩什么,挥手把禁卫全杀了个干净,只留下韩重宝和几个知道内情的勋贵子弟好审问。

原以为韩重宝就是个京城最常见的那种浮猾无耻勋贵纨绔子弟嘴炮货,审问时都不用上刑,刀子一亮,他就会吓得屁滚尿流全招了,没想到这货还有几分骨气,嘴还挺硬,一口咬死自己带兵就是来护驾的,打死不承认是要宫变弑君,咆哮挣扎叫嚷着我是忠臣,我是开国勋贵之后,我勋贵是和皇家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亲人般关系,这天下谁都可能背叛君王,我怎么会呢.....

争辩得有力,说得真特么有道理,逃过杀劫刚恢复了点正常的赵佶和诸年长懂事的皇子,以及几个后妃竟然都倾向于相信了这番鬼话.....或许真是杀错了呐.....赵佶的心态其实是希望这只是个意外的误会,巴望着事实是勋贵真没造反想杀掉他换个人坐庄....勋贵的势力太大了,他畏惧.....

就是这么懦弱苟且。习惯了....就不是收拾赵岳家那样任性胆大敢干,没别的,就是干.....

勋贵将门等贵族的势力也确实是大。

开国之初的大将石守信、张令铎、王审琦,张光翰,赵彦微,韩重赟,李继勋,韩令坤,王仲德,潘美,杨业,呼延家,慕容延钊,王全斌,张琼,史珪,石汉卿,张美,李处耘,王彦升,曹彬,郑恩......哦,还有个开平王高怀德。且不说这些人家的后代。

就是后来几朝封的勋贵也贼多......

宋王朝和爵位难封的明朝不一样,一代代宋皇那叫个大方,虽然国势不可抑制地发展成文日益贵重,武迅速下降到是下三滥的贱货,但这不耽误宋皇大封武将。

反正那爵位也不值钱,钱财锦绵美色实物都大方给了,也不差虚的这个,大方给个能名传历史的贵族好名位增加其人其家体面,就能哄得能打的武夫丘八们用心爱君忠君为国,何乐而不为.....若不是士大夫们不想看到武臣太一代代荣耀得意而极力反对,还不知会滥封到何等程度。

宋皇对有用的武臣如此,对其它类的人也常常大方得惊人(当然这不包括牛马草民。历代统治者再大方,他也绝不会对普罗大众仁慈大方真给)。

比如对有功的文臣或退休或死亡的士大夫家,那也叫个恩荣大方,从名到实利大赏本人不说,还福及其后代,这叫萌恩,稍有点能耐的给官坐,实在草包祸害的封勋也可白吃国禄感激皇恩浩荡.....历史评价颇高被称为宋王朝中兴之主的仁善皇帝宋仁宗,却更是个滥封滥赏的主,那叫个真大方,动不动就是封赏满门,甭管他是纨绔祸害还是吃奶的还远不知长大后到底会是个什么东西的幼儿,都照封不误,这还不算,甚至连那家的叔伯兄弟侄子外甥.....一族族的封赏,对官员如此,对皇族那些人自然更会仁慈大方地照顾.....宋王朝的三冗问题极其严重且无法解决,数次改革皆惨败告终,这本身就是宋皇假仁义滥大方搞出来,却又搞改革想改变,这不是天大笑话嘛

皇帝赐恩大方爽了,受封赏的家族也美了,满朝对皇帝一片赞颂,真仁义圣君也!皇帝美名自然传天下当代也美传历史,天下的普罗大众,即草民却哭了,是古怪的在赞叹皇帝是真仁慈大方的好皇帝的心态中却难过甚至绝望地哭的。

因为,所有的负担全是压加在百姓头上的。

国家多一个勋贵,草民就多负担一个人的不劳而获挥霍享乐,国家多一家一族得封赏,百姓就多了几十几百甚至几千人得势凶横霸道威风作恶却高高在上体面的不劳而获纵情挥霍享乐....

赋税负担加重不说,还有更恶劣对百姓更可怕的连带效应,比如田地没了,矿产茶园店铺等营生被抢了或被合法入股而变相由独立自主的老板成了挂老板名老实为贵族家发财的打工仔....

要命的是,活命的根本没了,赋税却并没随之消失,还得交,甚至更重了.....

既得利益集团自然夸说大方的皇帝好,他们是社会精英或普通大众总被代表的社会代表,世事他们说了算,舆论权掌握在他们手中,他们是读书有文化的,历史由他们书写.....宋仁宗的美名,宋王朝的美名,就这么来了,以至于后世现代人也不禁向往那个(官员读书人)的天堂王朝时代。官员史家文人(读书人)大为赞叹,羡慕不已,恨中国不是宋代那样对待自己....也是社会代表,操纵舆论引导大众观念.....普罗大众又不是研究历史的,能辨别什么?自然不少的也跟着瞎向往天堂般的宋代,至少一提到宋代,嘴上说的也是对这个王朝的种种好的承认。

实际上,所谓富裕宽松自由仁和的大宋王朝时代,穷得裤子都快穿不上的不是多,是很多。你若敢对朝廷对官府对官差或是对乡下的地主士绅(村长)之流的说点什么不满,结果会不止是大耳刮子抽你个半死,不止是凶暴牛逼地抓你在监狱里体验生活。因一点小事、一句话或仅仅只是流露了一点抱怨敌视的眼神,就把你抓牢里整死或加派劳役什么的变相逼死你弄死你,这种事太寻常了,寻常到让你麻木不觉其政治制度社会生活规则等是何其凶残不公甚至是没人性......你若是生在那个时代,在你当上官得了势之前,你就不要把自己当个人看。公平?自由?尊严?权力?你想什么呐....太平洋对岸那个所谓的天堂国度,公平自由人权也只是一小撮人的....看看仅仅一场疾病考验就暴露出的种种无耻嘴脸和社会真相....现代文明社会尚且如此,何况是古代宋.....

.................

总之,宋王朝的包括勋贵将门在内的特权贵族着实不少。

京城更是贵族聚集地,光是大大小小的勋贵将门家的人就是满城都能遇到。

要命的是,这些人家不止是当官掌权混吃国家粮的,很多的正是管军的。京畿禁军正是由勋贵将门以及新贵高俅之流的人执掌的。勋贵造反,意味着京城军队会转身成了收拾皇家的力量。

这,你叫赵佶这样的皇帝如何能不吓得要死?如何能不生苟且心,产生幻想不敢面对现实。

可惜,残酷的事实不是闭眼苟且就能化为虚无的。

天真的玩唯心主义要不得。

韩重宝为了保存家族并且还心有幻想:宫中失手了不要紧,还有同伙掌握的京中大军呐,会来救我,我还有救,皇帝满门还是得死绝,我却死不了,赵佶他不敢这么利索杀掉我,我只要耍赖拖着时间就能得救了,而且家族会在新朝格外富贵威风....他死硬不肯承认弑君大罪,可惜,其它几个被抓的中小勋贵家子弟却都是废物,不止极怕死,还一点吃不得痛苦,没用毒打上刑几下就先后都招了,承认了确实是由韩重宝带头趁机弑君......已选好了能随意摆布的其它皇族子弟为新皇......他们限于身份,知道的不多,但仅仅招供出来的这些信息已经足够吓倒赵佶。

“怎么办呐怎么办?”

“这可如何是好哇.....”

............

赵佶吓得瘫倒在龙床上一个劲得哆嗦着喃喃自语。

他仿佛看到了禁军大军在众多勋贵将门子弟的统领下轻易杀入皇宫把他踩在地上杀鸡一样....

老太监隐讳地极度鄙视了赵佶以及包括之前表现勇敢的赵构在内的诸年长皇子一眼:你们皆是如此懦弱废物,却敢任性荒唐......现在你们倒是至尊胆大任性给我看看呐......

想想那沧赵家族,从历代先祖,到这一代家长赵大有,到文成侯,到少年赵岳,包括那女娃闺女赵明月,哪一个不是胆子正敢对凶顽异族蛮子的野蛮嚣张凌厉兵锋奋勇冲上去的。那些从最艰难凶险的战争年代挺过来的老太太们就更不用说了,当年都是敢挺刀枪男人一样打辽寇的.....

宋皇家和沧赵家,在勇烈敢当能当上,完全没法比。这天下怎么可能不落到沧赵.....

眼前只是一时的宫中安全了,凶险未除,还有许多决定命运的大事要做,老太监肩负着赵岳拜托的艰巨使命,此时也没工夫多感慨。他赶紧向谭稹使了个眼色,还隐蔽地踹了谭稹一脚:蠢货,看什么热闹呐?瞎跟着赵佶难过什么呐?该你争表现了,还不赶紧的.....

谭稹从惊恐悲伤慌乱.....的氛围中回了神,连忙道:“官家,事急矣,此时可不是慌乱退缩的时候,事情得进一步搞清楚了。看看到底有多少勋贵在背叛,更得知道此次事件到底是谁主持策划的,到底都有谁参与了。搞清了这个,官家就能做出相应的英明对策。这些情况,恰巧奴婢事先有所了解,只是难知详情,当时也无法确定是不是真会发生这么糟糕的事,不敢胡乱上奏,怕惊着官家,也惊动了那些狗贼准备得更周全。官家赶紧传召知道得更周详的周游觐见上报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