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538谁的天下14

攻约梁山 538谁的天下14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赵廉早注意到纪安邦,却并不帮他能回来见到皇帝说点什么......

孤独的纪安邦在西北只是多了个千里迢迢来西北参军的战友,后来的铁兄弟,那人叫风会,长得丑猛,也是天生神力,使的也是大刀,和纪安邦投缘,投军时说慕名而来专门要求纪安邦收他当个亲兵,勇武过人,心又诚,已经习惯了独来独往单打独斗的孤独纪安邦就答应了,从此在西北这个极度残酷凶险复杂的地方相互照应着....

这时期,赵廉和纪安邦之间有个鲜明对比的影像历史记录。

赵廉中状元留京,很快就混成了皇帝的贴心心腹宠臣小秘书,很快的在宫中行走就如在自个家一样没什么不自在的,因为从皇帝后妃到皇子公主宦官宫女(不包括宫中禁卫)几乎没有不喜欢他的。他的长相,人品,才气,博闻广识,心灵手巧,聪慧机警幽默,开朗大气,为人做事的洒脱大方周到婉转灵活或死板原则坚定.....刚柔相济气质风度.....皆能让人禁不住心一亮,他能带给从至尊帝后到最卑微的宦官宫女快乐希望及实际好处,相伴带来的还有一种叫踏实感的东西。

在赵岳的处心积虑影响下,赵廉的出色毋庸置疑。他也确实是个有大胸襟大爱心的人.....

当年,赵廉在宫中的受欢迎能达到什么程度呢?

那时还都小的小皇子小公主看到赵廉都会小眼睛顿时就亮了,跑过来叫着抱抱讲故事要好玩的,争着要抱抱,不抱就大哭闹腾不肯走,跟班宦官嬷嬷顾忌森严的规矩却拦都拦不住,赵廉也胆大真敢抱....当时已是大孩子守规矩的赵桓心里也很想象弟弟妹妹那样被赵廉笑呵呵抱抱。赵佶也不管,还和后妃们笑呵呵地看着赵廉被一帮小家伙缠得手足无措头疼尴尬样,幸灾乐祸的......这些小家伙们,尤其是公主们也没白喜爱亲近赵廉,绝大多数后妃们也没白喜欢赵廉,后来,她们都被各种方式弄到了海盗国,虽然成了平民,却逃脱了国破家亡的最悲惨历史遭遇,而且在海盗国的小日子过得充实安宁自在稳定甚至幸福快乐.....赵廉不是独夫君王。赵岳也非真冷酷....

此时,纪安邦在唯一的亲兵兼兄弟风会的陪伴下奋战疆场,杀得西夏军闻风丧胆。

赵廉到京郊县当大宋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上县县令,到奇葩的管两上县却仍是官号县令,变相搞以农牧业为主的经济改革时,纪安邦在校卫亲兵风会的陪伴下奋战疆场杀得西夏军闻风丧胆....

赵廉政绩卓著调回去当皇帝的高级秘书,人尊称其为小相,连真正的宰相老大蔡京都不得不屈尊巴结时,纪安邦在亲兵将军风会的陪伴下越发奋勇浴血疆场,杀得......

少年赵岳陪母亲入京,凶横嚣张鞭打城门军,又大相国寺把副相家的公子搞成太监,初次扬名天下,赵廉护弟大战朝堂全胜时,纪安邦还是在大将亲兵风会陪伴下发狂奋勇疆场,杀得......

有赵廉的消息刺激着鞭策着,盖世无双纪安邦越发无双.....

赵廉不合官场常例地离京出任了老家的知府,成为大宋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边关重镇兼经济重镇的最高长官时,纪安邦终于不再奋勇疆场了,不是他终于开窍了不儒腐了,而是他父亲过世了,回家守孝。盖世无双纪安邦,品德无瑕疵。他是大孝子,对没能好好孝敬父母深感有愧......

风会毅然决然辞去了数年用性命硬拼出来的军职,拒绝了西军将门私下里多次的高价挽留,继续当纪安邦的亲兵铁兄弟,陪着纪安邦返回家乡,感动得不知何为泪水的铁汉子纪安邦热泪长流......这才是真正的兄弟,必须要生死与共珍重一辈子的情谊......

回去的一路上,纪安邦惊讶发现大宋民间竟然变得如此富裕了,竟然贫民百姓家也能有数头牛羊,鸡鸭猪什么的都不算什么了,也惊骇看到了一处处官吏士绅公差,包括军队系统,是如何的贪婪凶横....声色犬马,拼命醉生梦死纵情腐/败,民不缺食却民怨日益沸腾,天下盗贼丛生.....

他深深的震撼、不解.....聪慧过人又文雅仁慈的皇帝怎么能由着这些狗东西如此胡闹.....他没意识到,这天下是皇帝的,却更是贵族和以士大夫为首的官僚士绅读书人的......

他也开始佩服起赵廉真治国奇才也,沧赵家族真绝世名门也。

这才是士大夫应该有的能力和品德。这才是豪门大家应该有的济世安民能力慈悲担当情怀和形象。绝世儒家文明下的大宋,官员和豪族应该是这样才对......怎能一边说着忠君爱国、君子节操......一边却目无君王拼命坑国害民愚民暴民,无恶不作,无耻无下限,甚至凶残到没人性呢.....

被西北偏远铁血苦寒愚昧恶劣环境风胡风一齐发力吹傻了的纪安邦心中充满了痛苦失望。

急匆匆回到家,家中也变了,经商更有余钱了,他没白当官为国出生入死,他家不用纳税,本应该是一切完美都挺好的结局,可惜精明健壮的父亲却意外地这么早就......再也不在了....

慈祥仁善大气的母亲看到数年没能见到一眼的宝贝儿子高大更雄壮成熟了却也漆黑憔悴得很.....母子抱头大哭。

纪安邦陷入更深的自责中.....竭尽了全力奋战在西北,却没能把党项人和宋的关系扭转半点,连西夏对宋国的凶威和勒索都没能挫掉半点,对父母双亲也没能尽到为人子必须尽到的孝道,奋斗了数年,实际是什么也没做到,空忙一场,真是废物,还有脸和赵廉相比......羞耻,该死。

纪安邦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专心在家守孝和照顾好母亲,却不久又遭遇到更大的刺激,陷入更大的茫然不解:海盗日益猖狂。宋人却成千万地宁愿选择跑去投靠谁也没有亲眼见到过到底是不是传闻的真那么美好的海盗国,却不愿意留在以儒佛教仁慈博爱文明笼罩下的大宋祖地故土.....

大宋是如此的富裕繁盛喜人,可是:

田虎的伪晋国起来了。

王庆的伪楚国也立了。

晁盖的二龙山也闹起来了。

江南盛地也不安稳......

这是怎么了?

是世人疯了,还是我疯了?

他忧君,忧国,忧民,忧母亲,忧乡亲.......每天对母亲都是从容不迫乖巧安宁细心....一脸的知足满足相,内心则如烈火烹油般煎熬。

赵廉治理和防守沧州,政绩不出人意料的卓著,很快调任了沧北,又成为了大宋历史上最年轻的统管边境三个重镇军事的长官,而且干得明显轻松自在,胜任绰绰有余,威慑得一向对宋国强势蛮横惯了的辽国也不敢再轻犯,谁也不能说他太年轻担不起....再次证明了真绝世奇才也。

随后,情况又急剧变化。

赵佶最寄予厚望的宠臣赵廉突然间就莫名其妙失宠了。天下第一强州沧州,被名士能臣郑居中上任后几下子就搞垮了.....沧赵破产了。大宋那如烈火烹油般的经济发展盛况也随之陷入停滞不前,倒退,很快开始掉进崩溃.....赵廉由柱国能臣、皇帝的心腹宠臣,天下人心目中下一任的最年轻却必然是最杰出的宰相继承人,突然就成了皇帝最忌惮的人官员最想干掉的人...纪安邦被这急速转变的万花筒一样的世事巨变搞得晕头转向,心惊,心悸,心痛,心恨,恨朝中及天下出现那么多治国无能却坑国害人特能耐的奸臣,也恨赵廉不忠义,竟然和君王、朝廷较劲对抗....

他太固执了,仍然无法开窍,哪怕风会忍不住了会抱怨几句朝廷和君王太特么操蛋。

随后,又一个恶运突兀降临了。

他母亲忧思成疾也去逝了。

他的无微不至孝顺无法抹去母亲对早逝丈夫的思念和哀痛。知子莫若母。他的内心焦虑不安却伪装平静安宁知足也瞒不过太慈爱他也太了解他的母亲的那双眼睛。

他母亲无法从丈夫早逝的打击中摆脱出来,也不知道该怎么打开孩子的心结让儿子能找到人生那条正确的路,她是个虔诚的儒教信徒,自己都看不明想不通,也不听劝,所以干脆死了。

这个打击差点儿要了纪安邦的命。

纪安邦长这么大就几乎没生过病,出生就强壮得象老虎,西北战场受伤也从没能让他在床上老实躺着,这次却倒下了,重病不起,连续数月,瘦得只剩下把高大的骨头架子。多亏了老管家和风会尽心竭力地照顾才捡了条命回来,然后,纪安邦就入山避居,一心为父母戴孝守墓......

山中守灵地虽然不算深山,纪安邦却等于和外界长期隔绝了,与山中日益繁盛的野兽为伍。山中日用有家中供应,存在山中的粮食盐巴衣服.....样样充足得很,菜自己种,是锻炼,是自我惩罚,也是解闷,总之生活不用发愁,还有风会陪着并负责出山代他处理家中那些繁琐的事务。

他不知道这段时期恰恰正是大宋王朝发生动荡最激烈最迅猛最关键的时期。

在他不知不觉中,海盗之灾突然降临到宋王朝。

赵庄被辽军和海盗双重攻击,几乎满庄灭绝。高俅和几个勋贵大将军在追剿海盗的过程中齐心合力把几十万禁军青壮好汉子一把“送给”了海盗国,再次潇洒浮浪自大地自废武功.....赵岳在马不停蹄奔忙着到处搞事,也为家中灭火。叛逃洗地狂潮开启.....赵佶这时候却不顾赵廉还在强力镇守着河北边关守护着大宋政权这种江山宝座的迫切关键需要,竟然敢起了杀心,任性想杀掉赵廉......朝中官员不顾国家将亡的凶险,热衷于趁机搞死赵岳家.....京中发生文成侯府拍卖事件.....京城暴露出不知不觉间早成了歹徒窝....大相国寺事件.....道君灭佛.......闹得那个起劲那么热闹,闹得一地鸡毛,把宋王朝雪上加霜,不愧是历史上最有名最可笑的耻辱朝代......好不容易挺过了洗地狂潮,.君臣又想得瑟折腾,却又是海盗强悍一力扫四国,灭了西夏,抢干净了辽国和宋国西北,也抢劫敲诈了金国。待在京畿安全富贵地还敢任性的赵佶和官员们这回尝到了直接加在了自己头上的凶险。海盗对京畿直接实施大敲诈,各种贵人们全成了穷光蛋,只没了酒色财气没丧命没成生不如死的残废,这已经是万分幸运了。君王贵族大臣们再也潇洒不起来了,这下是真急眼了,却不是幡然悔悟开始奋发努力治国爱民,而是越发贪婪急切地坑国坑民捞钱抓紧时间腐/败享乐。

等纪安邦从出山办事却很快匆匆回来的风会那得知了叛逃狂潮灾难时,灾难已过,他惊骇地终于肯离山回家看看了。

等跑到能看到他家所在的村庄的山坡上时,不用进村近看,他就已经呆了......

他家这个村虽然是偏僻山村,却水利便利,土地平整开阔,良田着实不少,人口上万。他家是唯一的地主,也自然是村长和官府的保正,体恤村民,打击地痞.....又守着山水打猎放牧捕鱼,村中无恶人,一向生活得友爱平静安宁,有宋王朝难得的乡下快乐之地氛围,而现在村中却不见半个人影,除了房子等搬不走的东西,一切都变得空荡荡的.....他家也一样人、财、物皆无。

纪安邦不知家中人和村民是叛逃了还是不幸死在狂潮中了,心惊,心悸,和风会狂奔回村子,满村找了个遍,仍然是什么也没发现,最后在他的卧室发现了本书,书中夹着张纸条,写着:少爷,老汉认识到是你错了,你对宋王朝讲忠君爱国是错的。宋王朝太苟且太虚假太烂了,早就烂透了,不值得你忠诚守护,可惜你不听劝。谁说,你跟谁急眼。老汉想带家人和乡亲们去过真正的好日子,自由、公平,有前途有真正保障的日子,也跟着风潮投去海盗国了,无奈只好对不起少爷。就让老汉先去那探探路,在那先给少爷置办点家底。你而立之年了却还没成亲,不能在你这一代断了纪家的香火也断了家底。你对国对君王尽忠,对家族也要尽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