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534谁的天下10

攻约梁山 534谁的天下10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大火如此顺利的发生,事先竟然没丝毫迹象,这里面暗示的东西太多了,太可怕了。

心腹狗腿子高俅,赵佶此时都未必再敢信任.....

如此,童贯讨伐梁山失败就不算什么了,再大的损失,赵佶也只会选择原谅且更重用童贯。

机遇在眼前,赵佶必定在皇宫中惊恐不安眼巴巴盼着,童贯不再停留,立即赶去京城救驾。

.................

那一晚的皇宫大火烧得也的确惊心动魄。

火,过半夜人睡得最死时着的,在当晚的天气和宫殿环境一切良好到不可能走火的情况下却起了,起得突然、意外而诡异,烧的专门是赵桓的寝宫,别的宫殿一点事没有,而且这火在有人发现和惊恐呐喊大声报警时似乎瞬间就火大到整个宫殿都烧起来了,瞬间就烧得烈火熊熊冲天而起,威势惊人,转瞬就能烤得人根本无法靠近,即,从报警走水了起,火势就大得已不可扑灭了,宫里的赵桓和伺夜的两太监在此期间始终没有动静,毫无挣扎呼救和试图逃出宫的迹象...种种迹象都证明了是有人刻意在纵火,是有预谋有组织能悄然周密布置好的,专门针对赵桓的。

实际上,赵桓在起火前就已经死在龙床上了,正是被两伺夜宦官趁着赵桓睡着了时合力杀死的,不过,这两宦官也火化在大火中.....他们杀了皇帝,以为得功,却在亢奋的偷偷把事先准备好的两具宦官尸体准备伪装成烧毁在大火中的他们自己时,被来送尸体配合并接他们悄悄出宫的人突袭暗算轻松干掉了,灭口,成了真正陪葬品。送的所谓尸体却是两个伪装死宦官的大活人.....

随后,两“尸体”宦官和两送“尸体”的人隐在宫中给赵桓和两伺夜宦官悄悄浇上火油,并且把宫殿内也洒上一些火油,然后是宫殿外.....火是从宫内起的,点的正是赵桓等三具尸体。完事了,四个神秘人转身消失在茫茫黑夜笼罩下的皇宫中,等到再出现时就是奋勇救火的大内御林军了......

完美。

可是,这只是阴谋者自己满意的精心策划组织并成功发动的一场完美政治犯罪......他们想合理弄死赵桓,也自信的认为绝对能轻松漂亮地弄掉愚蠢幼稚却开始皇帝似自大残暴强硬的赵桓,事实结果却是太自以为是,太一厢情愿了。赵桓没有真死掉......

死的那个是他的替身。

连经常轮班伺夜的宦官都认不出假,不知道有这个存在的那种完美替身。

当然,这不是蠢笨的赵桓能玩出来并能玩好的把戏,是那位隐在宫中的老太监布置的......

老太监能准备得这么周密完美一直没人发现,这也得力于赵桓本身的客观条件。

赵桓懦弱蠢笨,好欺负,但他原本是个柔弱善良的皇太子,就象他的皇后生母那样仁善大度,说白了是个好孩子,在尊贵体面实际却是卑微宫女宦官都敢随意耍弄欺负他的复杂残酷太子成长生涯中,他的尊贵身份却是这遭遇就格外让人同情......人世间也总有富有同情心的人,整体形象是阴毒的宦官中也不例外。

太子宫的宦官有人同情赵桓,甚至为太子遭遇愤愤不平,总设法捍卫赵桓的太子尊严,努力照顾好赵桓。赵桓能活到当上帝王,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这种宦官长期的十几二十多年的努力保护。当然,代替他生母抚养他长大的无子郑皇后也功不可没,并且是主因。

赵桓不聪明,却不是傻子.....小孩子也知道谁对他好谁对他坏.....缺乏依靠和安全感的他在长大过程中自然会极力亲近和收用那种宦官,身边也就有了对他忠心耿耿的几个可靠心腹宦官伴当,当了皇帝后,这几个官宦也自动水涨船高,升级成了负责赵桓宫中一切的大宦官,秘密配合那位宫中祖宗级老太监准备了替身,并且能掩藏好暗中养着.....宫妃宫女被海盗敲诈去了或被太监了而清心寡欲专心修仙的赵佶遣散出宫了,宫中空出了大量闲置的宫殿,也有条件掩藏替身......

还有赵桓长得太普通,形象太大众,极似的替身容易找到。他要是长得象赵岳那样高大英武....浑身的生机活力,浑身的耀眼特点,那,愁死人也不可能找到替身.....

赵桓天生胆小,很怕死,在赵岳推动的异于历史的宋王朝风波惊险动荡中,他当着太子就不断受到惊吓,更不指望自己能当上帝王,也更没有安全感,他总感觉自己活不到真正长大那一天,疑心病警戒心也有了,并且在不断加强,结果却意外地不但当上了皇帝,而且是比历史那时间点提前了十年,但这和历史上一样不是幸运,只是更早更年少就开始代他父亲背黑锅,当了皇帝反而更加惊惧不安,生怕多情实无情的赵佶随时废掉他,越发忧虑小命而戒心更重,所以,他常常不在寝宫过夜,替身代替他,他由亲信伴当陪着秘密在别处睡,而且这样还不断换地方......

当着皇帝,娶不到合适的老婆,没肉吃,睡个觉都得东躲西藏,这皇帝当得......

但,皇帝当得再没意思也得努力把住位子当下去,否则,下场只怕就是能安心睡个长眠觉。

那种觉,谁也不想睡。

巧合的是,大火这一晚,赵桓不但又躲出去了,而且就宿在离他寝宫不远的地方。

瞬间就化为熊熊的大火惊醒了他和伺卫他过夜的心腹伴当。藏在那宫中偷窥,他们被那大火都惊呆了.....

大火从寝宫内烧出来,几转眼间,整座宫殿就化为冲天火炬。

火势引来了乱糟糟涌来的救火者。

这些救火的人,有宦官是真急眼了,春天大晚上的还挺冷的,这些宦官却只披着单薄的内衣甚至光着脚就奔过来了,在拼命弄水灭火,有宦官紧张积极参与灭火却只是在装相,出工不出力。涌来的大量宿卫御林军才应该是灭火主力,可是这些人的表现就更明显不在乎了,嘴上叫唤得响亮,动静弄得挺大,显得忠心皇家而焦急积极,实际只是在那乱叫乱窜随便弄点水意思意思。

这些现象叫赵桓等借着冲天大火照得明亮看得清清楚楚,再傻也知道这是有人成心想杀.....

主仆几个人吓得死死闭嘴,连喘气都不敢大点,一直默默隐藏在那座宫殿,不敢有一点动静......

赵佶住的修仙艮岳宫是在皇宫边上扩建的大型新区,也属于皇宫大内,却和老禁宫是两块区域,中间隔着高大的老宫墙,有宫门相连两区,但照样有宫中宿卫把守。赵桓住老禁宫,管着老宫的一切。赵佶主宰着艮岳宫区。父子俩互不干涉,平常各过各的日子,就像百姓分家一样。

老区的房子着火了,动静闹得那么大,新区这边也被惊动了。

赵佶在睡梦中被惊醒,睁眼一瞅就是屋外火红明亮刺眼的一片,大晚上的红亮太吓人......玻璃窗户就是这么透亮得好。他先是迷登着愣了一会儿,随即就惊骇警觉呼一下子窜起身子,惊问:“发生了何事?”

就在龙床边的值夜宦官连忙道:“官家,是那边宫殿走水了。”

“哦。”

赵佶一听是那边不是这边着火了,威胁不到他的安全,顿时就放心了,但听着那边传来的隔着屋子都是那么响亮嘈杂吓人动静,他的变态疑心病不禁大发,心中不安,干脆起来了......

这火着得不小哇!

看看把这边都照得这么亮....怎么会起这么大的火?烧的是哪......

就在赵佶聪明过人的脑袋疑虑重重,匆匆着衣下床想出宫亲眼看看时,那位老太监出现了,别看岁数那么大了,却走路如猫般悄无声息而且迅捷,转瞬就到了赵佶面前躬腰一拱手,“官家不要动。事情不对头。”

赵佶正疑心大起,心中警铃响起,一听老太监从容镇定却低沉的话,他心中的警铃更响得吓人了,把他自己吓得眼睛一跳一眯,惊声问:“有人敢对宫中搞事?”

老太监点头道:“烧的是皇帝的寝宫。瞬间就烧得无法扑灭。”

“啊?”

赵佶惊骇失声。

他太聪明了,从老太监最简短的话语中秒懂了老太监想表达的深层意思。

有人想烧死赵桓。

赵桓是个没实权的儿皇帝,却是他赵佶所立的,敢烧杀赵桓,这本身就意思着有人敢不把皇帝当回事,不在乎他的至尊皇权权威,烧死赵桓就是在直接挑战他这个至尊,是在以行凶杀皇帝的嚣张强硬方式严厉警告他,甚至未必不是连他也一块算计进去一并弄掉.....

赵佶秒懂的还有:这火能轻松烧这么大,说明宫中宿卫,嗯,至少是领班的那些值夜勋贵将门中有人参与了此事。

就算这火不是勋贵直接指使人放的,也必定是默默配合纵容了别人.....

勋贵也不可靠了。值班艮岳宫的勋贵将门难道就可靠?难道就不会有人参与谋逆弑君......

这一惊可非同小可。

以前这几年经历的那些灾难虽然更大更惊人,直接危及到大宋江山,但却不是发生在赵佶这,这一回却是就发生在眼前,能直接危及到赵佶的人身安全,这叫赵佶如何能不吓得要死。

就在这时,殿外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涌进来,又听到有人在大声暴喝道:“宫中有变,众将士速随本将护卫太上皇。”

随即就是宫卫军的齐声响应以及军队一齐奔过来的杂乱沉重瘆人脚步声......

赵佶猛听到这个强有力的威武忠诚喝令和齐声响应却不但没感觉有御林军紧赶过来护卫他安全而可以放心,反而惊得更大一声啊,吓得脸色惨白,站都站不住了,一屁股又跌坐回了龙床.....

因为他知道,正是当班宿卫如此表现才恰恰说明不正常。

否则,那将领绝不会如此大声下令,御林军也绝不会如此大声回应,不,不对,是绝不敢如此大声下什么命令.....宫中有森严的规矩。惊吓到皇帝,这种事本身即死罪。

果然,这边的值班勋贵也有人参与了宫变。这边也不安全了。赵佶也是阴谋的目标......

入宫的杂乱脚步声转瞬到了赵佶眼前,吓得赵佶以为逆贼冲进来了,孩子般想闭眼逃避现实,却在闭眼前一瞬间看到的却是韦贤妃(南宋赵构他妈)等几个有儿子且不年轻了而没被海盗勒索走的寥寥几个妃子以及在这边居住的那些皇子,一个个皆惊惶满面的,披头散发衣不整,甚至光着脚......表现好点的只有九皇子赵构,虽然也吓得慌张极怕死却至少还能在赵佶面前懂得努力保持镇定从容......与众不同,至少是比那些各有特色却同一本质懦弱废物表现哥哥们强多了。

赵佶以为宫变死亡即在眼前,无心留意皇子们在危及时刻的表现,却还是无意中看到了赵构的不同。

何况,其它皇子们全都一个样的吓得鹌鹑一样只顾缩头哆嗦,只顾哭嚎乱叫想依靠父皇保护,只有赵构还能站在赵佶身边大声道:“父皇,儿臣会保护父皇。儿臣喜欢书法也喜欢习武射箭,儿臣天生有力量,能保护父皇。乱贼若敢作乱,儿臣会杀死他们。儿臣会挡在父皇前面.....”

赵构的这些话说得断断续续,显然心中也是慌得一批,并非说的这样勇敢有孝心能担当,这些话怕也不是他自己临场有感发挥的,甚至不是赵构自己能想到的,是他妈韦妃教的,但矮子里拔大个,废物里面挑将军,他怎么也比其它皇子强多了,是个另类,表现得独特而唯一抢眼。

其它皇子,教也表演不出来这个,全都吓傻了,全都只顾惊恐依望着赵佶或宫外发抖.....

当然,赵佶这样的皇帝父亲可不会因为有儿子勇敢有孝心就欣慰满足而安心不少。

他关心留意的只是外面越来越近越来越沉重清晰的宿卫军脚步声,只顾惊恐盯着宫门方向,等待叛军凶恶猖狂闯进宫......此刻,儿子再勇敢再孝顺又顶屁用?又保不住我皇权与性命.....

...........没喝酒却睡过头了断更了昨天,真是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