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462风暴涡中的欧阳珣,上

攻约梁山 462风暴涡中的欧阳珣,上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李景率军突袭,悄然除掉了知州钱歪嘴,以及贬来边区历练实干报国之能之心,却与钱歪嘴早秘密协商好了随时准备叛国投辽的本城几个原本是朝中体面学士御使的无耻官僚,杀掉了这些早该死了或当虚伪君子忠臣才子得意太久的首要人物,毁掉床弩这种不能落入辽军之手的重武器,然后押着那些今晚以奖励英勇作战为名聚起来扣着的民及家眷,悄悄弃城而去,按欧阳太尉的密令,去了东边的冀州防区,与那的禁军汇合。

带不走的官粮,和火药一样实际并没多少,与箭枝等增强辽军的东西,有断后的骑兵在大部队去远了几个时辰后,纵火全烧了,然后在被哄骗抛弃的官府人、士绅、民等行行色色的首鼠两端者察觉大火而惊呼时,上马出城飞快而去。

等辽军发现宁晋城这边不对头急忙赶来查看时,天已经亮了,李景以及李景奉命要救走的军与民早已去得远了,追赶不上了。而辽军寄予厚望的宁晋城中,即便是没有被宋军弃城逃走时特意烧毁,也没有多少粮食等物资可搜刮。

抛弃在城中的这些人,心里盘算着不行就投降辽国,却也不会傻乎乎把家产全积在城中等着辽军必然地搜刮走,都是老边民,对付辽寇很有经验,不缺这点谋生智慧,早把粮食钱财什么的辽军会贪婪掠走的东西大多偷偷摸摸藏到山中了,虽然在城中待着,有心准备投降,却也准备好了一旦风头不对就赶紧弃城逃跑,钻入山中准备好的避灾点生活,直到战争结束,或是当了辽国顺民,却另有藏匿的家产,在辽国统治搜刮下仍能过事实上的粮食吃不完的逍遥悠然好日子。

盘算得很好,却有更高级的猎食者在后。

他们藏匿在城外的财产,被欧阳珣密令的人手盯着收走了,充作了涌来西北的大军需要大量消耗的军粮军饷衣服用品等,这些首鼠两端的人就算有机会逃走山中也没藏匿的财产可享受了,得饿死冻死在荒野深山中。

每当民族有外患大难时,朝廷都会千方百计鼓励,甚至不择手段绑架强迫万众不得不忠诚不得不奋勇抵御外侮。欧阳珣却就是要告诉被抛弃在宁晋城中的人,告诉全天下人,国家不会强迫你忠诚,民族不强迫你为民族流血牺牲,你不是想投降外敌吗?好阿。降吧。不叫你亲身饱尝亡国奴亡族奴的悲惨滋味,你总忘记历史惨痛教训,总有儒教腐化形成的对野蛮异族的纯真幼稚幻想,还总以为国家民族尊严利益与你无关,甚至是能趁机拿来坑拿来卖的.....

卖吧,卖吧,我看你们能卖来什么下场.......

即使你是外国人了,而且在外国很是得意生活着,你在鄙视抛弃甚至专门帮助外国祸害你的祖国民族中,但凡有点见识有点脑子,你也得心底巴望着自己的民族是强大不倒的。母族强大,你才算个人。母族越是强大,你当着忠诚外国的好公民才会越被重视,才能保住你各种手段得到的财富,才能有点真正的社会地位,否则,你算个什么东西,当叛徒的资格都没有......

弱国劣等种族的来者,流浪狗,甚至丧家犬而已,也敢奢望在异族的天下当人上人?

你长得丑却想得美。

燕云的汉人能混成辽国的高官甚至宰相,那是他背后的汉文明先进政权也是大国。辽国需要汉人对付汉民族政权......

你可不要那么蠢,以为是你特别能耐,在异族中也照样能混得高贵......

想想黑或中7东吧。难道他们真是低劣不堪的种族才被西方歧视打压的?

无非是他们背后没有一个强大不可战胜甚至不可轻辱的伟大民族或强悍难惹的国家。

这个道理很简单。可是就是有太多人不知道或有意无视了。

赵岳本就是要利用宋代的这场太惨烈的大战兵灾好好给儒腐天真国人上一课。欧阳珣实际是在执行这种思想。

自宋亡起,中华再不能是为国为民的人前赴后继英勇悲壮委屈之极的战死了,不爱国不忠民族和祖宗的却不但不用上前线战斗遭罪牺牲,能在后方安全悠哉活着,而且还能活得很愉快,甚至专门吃占着本应用于前线爱国者的钱粮,专门拖后腿,坑着肯流血牺牲的,享受着忠义者慨然悲壮浴血以命换来的成果,很得意,笑得太开心.....事后还被原谅并成了贵宾

爱国的,不如坑国的,更不如卖国的。肯牺牲奉献的,不如不肯的.....这也太打击人了。

这样的民族,它岂能有未来.....

人的一生,在太多时候其实只有一个选择,就得咬牙瞪眼拼上去,可是,太多人面对枯燥辛苦,尤其是遇到危难险阻时总以为自己有很多选择,比如退,比如逃避.....总想取巧图省事走捷径.......由个人到民族国家,大道理也是相似的。取巧,退让,逃避。退一次,没什么,族众能理解,甚至认为国家这样做得对。退两次,损失更大了,更没脸了,日子更通过了,族众就会惊愕不满,怎么又退?退三次,民族心中的那口气就泄了,不在乎什么国家民族了......

..............................

辽军死了近万人,搜刮了俘虏藏匿山中的财富点却也没得到什么,在弄不到急需的粮食等战争物资,极度失望羞恼下,宁晋城这些首鼠两端苟且愿意当辽国顺民的人的下场,你可想而知.......没被辽军一怒屠城全杀光了,已经是幸运了。

...............

耶律余睹穷尽手段搜刮了好抢的所有地方,弄到的粮食总共也没多少,与期望的相差太大。

他越发明白了点什么,不禁冷笑。

欧阳珣,你想在赵州和我决战。那就来吧。本王满足你.....弄到的粮食不多,却也够吃一个月的了。有一个月时间,我大辽上军勇士足以摧毁你欧阳珣的大军。你若不死,会看到我是如何率领大军南下比势如破竹还容易,你会再看到沿途宋军宋官民是怎样争相箪食壶浆喜迎我大辽王师的......直到宋国迅猛灭亡。

高大坚固到不可撼动的汴梁城,呵呵,会是你宋人用命为我大辽攻下的......

为了避免落入被三面夹击的被动与后路随时可能被断的莫测凶险中,耶律余睹没逞强继续南进,果断率军卷着粮食等,押着抓到的宋人,退到了北边那个死鬼王忠进家统治的如今空无一人的镇子那,在镇上设立起舒服方便安全待着的中军,当然也把最珍贵的粮食等放在镇堡中严加保护,北靠辽军把守的鸠关,背后是坚壁清野的真定府,与北方连成一片茫茫无人区,有三万增援来的辽军在威胁着真定城,真定守军不敢出城野战就出不来.....如此,辽军的粮道与后路就无忧了,然后摆开了驻守此地等着与逼来的宋军决战的阵式。

正北上的欧阳珣也丝毫没犹豫,命令从赵州左右逼来的两路大军和他本部汇聚,在离辽军那个镇东南面约二十里的一个此前也积极投降辽军却接受了惨痛教训的镇子处立下中军与军粮物资屯积地,落下兵马。

耶律余睹此时,不算围困真定府城的那三万兵力,还有近十一万大军,其中,他南下带来的骑兵与从宋军那弄到的战马变出的骑兵,总共只有七千骑多点,神秘消失损失的赤狗儿所部五千好战马让他尤其心疼......此番南征,两国还没怎么打,他部下的辽军就已经折了两万多人马。是宋军容易建造的太高大的水泥坚城与火药优势让辽军吃了大亏。

耶律余睹心中苦涩:老天也太照顾南朝人了。玩火药,宋国也远比辽国有优势......

不提工匠与技术问题,只说火药原料,硝石,辽国还算不缺,可是硫黄就难弄了,大草原虽大得无边一样惊人却没这个啊,也就是从辽东与燕云能搜集些.....宋国却啥也不缺,火药能可劲地造,随便造,只是从赵公廉伐辽展示了火药新应用与在战争中的巨大威力时起,得到启发的宋朝廷才开始重视,却能在这么短短时间内就积累起数量可观的火药包.....而且如今还在更快更多的制造着。

宋国还没有其它敌人,不必象辽国这样好不容易制造出来的火药还得主要用于北抗疯子金军。

两国在这方面的差距越发大了。

此次决战,最顾忌的,击溃宋军军心的最大障碍,就是宋军的火药。

没别的办法,大战混战中就得用命硬填。

欧阳珣领着一帮无忠无义的坏蛋军敢来打野战决战,或许依仗的就是火药优势......骑战?宋军还没资格和辽军较劲。

耶律余睹琢磨着,紧急的眉头渐渐舒展开了,眼中闪烁着冷笑......他显然有了克制火药优势的主意......

欧阳珣此时,部下有京城来的全部步兵禁军,在三光教训田虎时折了一些,但没损失多少,兵力仍接近十二万人,还有骑兵近一万七千,其中有五千是战前就从真定府城那抽调来的边军骑兵。

耶律余睹之所以敢肆无忌惮长驱直入到真定城下,不怕宋军骑兵沿途埋伏游击偷袭或炸冰封取巧轻易祸害辽军过河,就是事先已经从真定知府李崇文一伙那获知了真定的骑兵主力已调走了。

欧阳珣其它的骑兵则是从山东山西河南的地方厢军骑兵在改制时就势抽调的合计一万,加上宁晋城李景带出来的近一千骑兵边军,加上护卫(看押)欧阳珣的那五百李义廷统领的殿前司骑兵,加上其它零星的骑兵。

朝廷不肯把搜集的好战马与欧阳珣已经训练好的禁军精锐骑兵用在西北大战上,正忙着训练急速扩充的骑兵形成战斗力,只顾着用于死守京城保驾保命,连镇守京畿四壁的那四万只能配备普通战马的次等四万骑兵禁军也照样不肯给,欧阳珣无奈,只能从地方州军和西北边军想办法临时硬凑出斗辽军必需的骑兵团,用上宋国如今具有的战马多优势。

否则,就这些坏蛋禁军,没骑兵护着安定着军心,辽军骑兵大队铺天盖地出现,轰隆隆地只一冲一骑射,宋军就必定轰的从中军就散了,直接就完蛋了,还打个屁。

欧阳珣这次被强逼着领军迎战,对朝廷这帮东西,他是既可气可恨又好笑:这到底是帮什么东西啊.....

这可是事关宋辽两国兴衰荣辱甚至是生死存亡的一场大战呐,有划时代的决定意义......辽国出动的战马少,那是无奈。宋国?你们留着战马做菜呀!莫非是好死前大吃一顿?

宋国比起辽国来当真是不缺战马,在可用的战马数量上不说能碾压金辽两国总和,也差不多。

光是京城,今年搜刮好马形成的六万骑兵,其中的一半,那是准备在国内长途奔袭要标配的一人双马,每个将士一匹好马一匹普通战马。配备上大量普通马也是为了骑兵在日常训练中能尽情练,不用担心马,能有足够的训练,最快形成战斗力,同时又能最大减少对好马的折损。盘算的真没错。这就是九万匹了,尽管转手就慷慨“送给了”梁山一万多匹几乎是宋国能有的最好的那些战马,可是,整个京畿驻军的战马还有十多万呐。

此外,地方军,不算属于禁军待遇的边军,如今统计汇总清楚了,也还有数万战马。

宋国如今真不缺战马。

欧阳珣要利用起战马优势打这一仗,却只弄了不到两万战马骑兵来,不是他自信军事才能自负肯定能决胜,也是出于无奈。

一方面是朝廷不信任他,不敢把太多骑兵放他手,还精心安排了人手准备随时接替他的军权:具体领禁军来西北的是当朝最尊贵的勋贵大将军——骠骑大将军,品级在欧阳珣的太尉与副枢密之上。兵都不敢让欧阳离开京城时直接领走。还有哇,赵佶的心腹大太监为监军首领的太监团,负责监控欧阳珣与骠骑大将军,怀揣着圣旨,随时准备把欧阳珣或接替欧阳掌军的骠骑大将军的脑袋砍下......

妙书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