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442殇,1

攻约梁山 442殇,1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沧北的边防哨卡不是这时代原本应该有的样式,改造成了历史验证了确实有优点的小鬼子搞过的炮楼式。

这种小哨卡多建在山丘高地上,全是石头水泥砌就,不是圆筒形,都是高高细细的方形,分两层,下层是仓库与厨房火炕,上层也住人,有射击和瞭望口,门是开在上层的,用梯子进出人和物资,顶层就是个城墙上一样的有半人多高掩体和射击垛口的瞭望兼防御阵地,由碉堡上层的梯子从顶口打开的盖板可上去......这种结构,敌人想破远离地面的门攻进就太难了。堡垒里有大量箭,还有火药这种手段,里面守军只一伙十一个人,却是辽军百人甚至千人猛攻也未必能容易拿下。

要不怎么说赵廉对宋王朝的影响太大了,对辽国等外敌的危害太大了。

宋国的边防哨卡都跟着沧北学,如今都是这种碉堡式,包括去年才刚刚回归了宋国的霸州边防这也已经修成了这样。所用水泥自然是赵庄及时提供的。

想不动声色地摸炮楼捉到舌头审问沧北情报,只有爬上碉堡顶从顶上入口摸进去。这就是耶律得重派五雄鹰来的原因。

五个家伙趁夜轻松越过冰封白沟河,来到了河边一所哨卡处。

碉堡中有灯光火把亮证明有人在值守,这很自然。五人不以为意,悄然摸到,避开二层的瞭望口,隐在黑暗中,分头一齐飞索而上,当真快如猿猴而无声无息,只靠双手飞快爬到了顶上,悄悄蹲在城垛上稍缓了缓,听听动静,确认里面的守军没什么察觉,又观察了一下顶板铺着的厚厚积雪,显然守军很久没上来了,安全,五人这才得意的都一笑,一齐轻身跳下......

这一下去,坏喽。

五人大致一齐陡然暴发出控制不住的凄厉惨叫......积雪覆盖下竟然藏匿着锋利钉板,即使五鹰穿着厚皮底的好皮靴也轻易扎透了大口子,钉尖直透到脚背......五人轻功好,跳下极轻盈,但只他们的体重就足以让他们结实扎在钉子上。总之不下则已,一下去就必定中招,武功再高也没跑......除非是赵岳那样穿的是铁底靴子。

五人有两人在脚部剧痛中不由自主扑倒下去,这一扑更糟了,脚被三棱大钉撅裂更惨痛了不说,身体也砸拍在钉板上,双手本能会试图支撑,当然支撑不住,也拍在钉上,如此钉在板上,哪还能活命。

幸福者是扎中心脏转瞬死掉,少活受罪了。

另三个人没倒下,下城垛时一只手还把着墙顶以减轻落下时的冲击动静,这并没让他们逃脱或减轻钉板之厄,但剧痛下意识中,把城墙的手一用劲上窜,这时候人的力量大得出奇,暴发的是潜能,三人幸运的以单手之力就窜离了钉板,可是这情况下人用劲没个数,完全是本能行为,劲用得太大了,人窜上城垛去了却窜过头了,飞过了城垛一头栽下碉堡.......

失控掉下城堡,人轻功再妙身手再厉害也没用,水泥光滑的墙面无处借力,但区区两层高,普通人摔下去,不是大头冲地也不至于摔死,何况这三人一身高强武艺,结果却是扑通三声,又是凄厉之极惨叫,然后很快就虚弱无声寂然了。

原来,碉堡周围,除了门那面留有窄窄的进出道方便车进东西以外,剩下的全都铺着数丈宽的石头地面。这地面是特意设计的,大大小小的石头用水泥凝结成一片片不打碎就难以搬开的大家伙嵌在地里,锋利的尖朝上,就是道石头尖刀阵,这玩艺阻挡骑兵最好使,但阻挡敌人步兵大举凶猛进攻碉堡也效果着实妙,得用尸体堆平了才方便踏过。

五鹰事先就知道有这玩艺在,摸进来时黑灯瞎火的看不清,又不能点火把照亮道路,却心中有备,这阻碍难不倒他们,四肢着地趴着小心翼翼一点点摸索着爬了过来到得碉堡墙边,如此,脚都不会崴着,但,此时掉下来就没招了,只能再遭遇石头扎一遍,只跌在石头上也跌废了,何况重重摔石尖上.......

惨叫声惊着了碉堡里的宋军。

有人偷袭,而且还成功悄然摸到了顶上。板盖只是厚木板的,很容易破坏掉闯下来。危险降临。

但他们没着急忙慌地上梯子打开顶板到顶上查看,先静静地观察听听动静,确认了不是敌人大量来袭,然后即使听到顶上有人不断呻吟惨叫还活着,他们也不管,该睡觉睡觉该值班值班,天亮后再说.......

耶律得重在约定的时间内没见到五鹰回来复命。负责接应的辽军又听到了白沟河对岸那深夜能传出极远的渗人惨叫。五鹰失败了,而且有去无回,无疑。耶律得重很失望,但随即就把注意力转到另一手上,等待已潜入过境的斥侯。

辽军斥侯一听去沧北侦察,再骁勇机灵自信侦察本事也不禁会头皮发麻。

河那边,过去了就太危险了,生存和侦察都太难了,尤其是在这冻死人的季节。

沧北靠近辽境这边至少二十里内除了驻军就没有人。宋国太靠近辽境的地区,长期以来深受辽寇肆意入侵烧杀抢掠之害,原本就人烟稀少。沧北这也一样,这二十里范围内,在过去沧北有百姓的时候也只是零星点住户,要么是三五家一起的山野猎户,一有危险就躲进了山里,要么就是田地肥沃住户多点却合力建成的避难防抢村堡,而且常常离驻军近。后来,五十多万僧犯来了,除了安置在边防城关中和驻军住着负责城外种菜和协守的,也没安排在这一带,都在南面内地村落居住和屯田。这些零星的虽小却水泥石头建的极高极坚固的村堡自然全部荒芜废弃了,凄凉寂静地孤立在边境荒野中,但却不是辽国斥侯潜入后能利用来防寒避眼的落脚好去处,反而是他们最忌讳的地方,见到了就赶紧绕开。

所有的村堡,城门和家家户户的门全都没有了,欢迎路过的人随便进来,却如同一个个张着大嘴等着人主动进来好吃掉的怪物。经过的辽人感觉里面没人,可进去落脚沾点便宜,实际里面却往往藏着巡逻落脚在此休息或刻意埋伏的宋斥侯军......更可怕难防的是,屋子里常常有因地置宜因陋就简设置的各种机关,赵廉撤走前,这些机关全撤下了,但留下了信息指点,紧急来接防的宋军又把这些机关第一时间内恢复了,只有斥侯才知道门道,往边关运粮草物资的车队一般都是当天一口气越过这二十里区域赶到目的地,有斥侯随队可指点,也是不到万不得已是决不会借村堡避雨什么的落脚.......

过去,辽军斥侯在这方面吃过太多亏,亏惨了,因为中了算计就往往是这一队三五个人的探子全军覆没了,至少是残废了回不去了,等死,以自身的惨痛教训知道了村堡的危险秘密却也不能把它透露回去,后来者会再稀里糊涂中.....

这一回,耶律得重派遣的两人一组的数十组斥侯,广泛散开,从信安军到蓟州一齐摸进去,照样很轻易很顺利地越过了冰封白沟河,胆战心惊进入沧北境内,避开了边防哨卡和城关,深入,然后就开始倒霉了,就算精明够谨慎机警坚决不入村堡避寒歇息,只坚强在野外荒僻处走,防止被发现踪迹,那也得忍受北方冬季尚未过去的冰雪酷寒折磨和野兽袭击。

所有的探子会惊奇发现,这一路二十里竟然没察觉有巡逻骑兵或斥侯埋伏。

抓舌头问明情况,不用深入冒险,能尽早轻松回去报告,就不可能了。

实际上这些耶律得重专门挑选的最精干探子即便看到了巡逻队或斥侯人极少,偷袭,有机可乘抓到俘虏活口,他们也不敢动手。

以前辽军就屡屡吃过这方面的大亏,

觉得有便宜可沾,凶猛动手了,实际却是沧北军的一种圈套,专门引诱人上钩暴露出来。负责引诱的人手是高手,难对付不说。巡逻队或斥侯队都配备着一种报警烟火弹,简单快速到一拉就在天上炸了,悄然跟在附近的人马或附近的驻军立即就围了过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若不是圈套,宋军就会是至少几十人的巡逻队伍出现,或者是一伙十人及以上不等的斥侯队,绝不会是三两人一起。因为这是在宋境自己的防区内,不用象在敌区那样需要以人少隐藏踪迹。

辽军探子在这二十里无人区这一关有的苦头吃......命大的能继续深入,这就靠近宋军边防重镇一带了,骑兵巡逻队斥侯队骤然就多了起来,而且每队人手都是二三十人,交叉密集巡逻。东路四万战马都在新三边,平均到每部就是上万战马,反正有的是战马可用,出去巡逻封锁还能抓紧时间顺便训练加强骑兵的能力。战马也需要每天溜溜跑一跑。

如此不算,辽军探子一路潜入没撞到的宋斥侯步军也出现了,专门埋伏在辽军潜入最可能走的骑兵不方便巡逻到的荒僻处........辽探子注定要悲催。

可怕的沧北军是走了,可是令辽军望而生畏的森严强大可怕的防范封锁之能却没就此在沧北消失。

宿元景很鄙视赵廉不会当官混官场,料到赵廉没好下场,却佩服赵廉的治军守边之能,不得不佩服,也不得不跟着认真学习沧北的治军守边经验。

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只是个说嘴的士大夫文人,在朝中务务虚指导应付军事事还没大问题,可是在边关负责具体的军事战备这就不行了。他根本就不懂怎么具体治军守边打仗,也没胆子领军上战场,不懂,只为了自己的性命和仕途也得赶紧学别人。赵廉就在附近,是现成的最好的老师。于是,河间府的兵就是照着沧北军的模式调整和训练的。

比如,沧北高度重视斥侯,专门建立了庞大的斥侯军骑步水兵。河间府军队也同样有庞大的斥侯军。

新三边军队是抽调的河间府最精锐的将士为班底组建的,也就有了现成的斥侯大军底子。张叔夜治边也跟着早已证明了效果的赵廉治军法来。宗泽他们来治边后,第一件事抓就是斥侯队的组建增强训练,加强封锁沧北事变消息泄露。由此,沧北新三边的斥侯,能力且不说,只说人手势力不仅不比赵廉的沧北军小,而且更大了,因为兵本就多了太多。

如今的宋军虽然是各种坏蛋,却是玩黑道的为主,打仗不在行,战场对付辽军没大有经验,但玩类似黑道行为的斥侯埋伏杀人算计人却不是弱项,早前就做多了习惯了类似的凶事,反而是天生会一样的强项。

辽国探子又遭殃了.......中了算计偷袭的感觉赵廉和沧北军没了这事纯是瞎说。

因为现在遭遇的沧北斥侯军仍是那么阴险凶恶嗜杀而强大可怕。

若说察觉有什么不同,就是宋斥侯脸上的金印有异,不是他们熟习畏惧的武僧犯脸上的那种印记,不少的标着京字样,似乎沧北军真的变了,暗示着沧北真不是赵廉时代了,可这事也说不准。赵廉管的沧北也不是不能增兵加新人不是.......

但总有高手或运气好的辽斥侯能逃脱死亡封锁,得以继续深入去偷窥终于到达的以前就知道的僧犯居住的村落地带。不可能抓宋军审问,也不可能混进宋军城去搞情报,连靠近有僧人居住的城池附近区域都只是自投罗网。唯一能查证沧北到底事变没事变的途径就只能是查看沧北到底还有多少僧人,从侧面判断。

然后,这些幸运的探子就高兴了。

他们发现,原本应该到处满满住着僧犯的僧人村一片片全是空的。沧北乡野一片死寂,只在驻军的城池周围的村落中远远能看到有炊烟,有模糊的感觉应该是光头寒酸僧人的身影出没。

至此,探子们还是不敢确定什么。

万一僧人集中到更南边的乾守军和沧州去了呢。万一这又是魔鬼赵廉引诱辽国开战的一个圈套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