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391京城改制

攻约梁山 391京城改制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为进一步节省中央财政开支,为加强集权管理和提高中央决策和办事效率,为了配套支持地方的改制,当然也是为了吸引京畿官场的注意力,让急于窥知朝廷改制意图的人把绞尽脑汁拼命钻营打探的劲和手段转移,中央机构也在改革。

往日那些充当大国奢靡体面,于国没什么大用,甚至根本没用,只是塞满了官吏白吃钱粮加重国难的部门全裁掉了。

就算是于国家似乎极重要,万万缺不得,在六部地位最高的礼部如今也等同废除了。

还在上班的包括礼部尚书在内,总共也不过是十个八个人,也就是留点懂礼制的骨干,用于国家庆典祭祀、皇帝登基死亡等必须有懂行的大事,管管教育或负责可能有的外交。

宋国已经不是过去的富裕牛气天朝上国了,没实力也没资格再摆谱和浪费了,一切得以节省开支,务实把钱粮用在刀刃上,加强要紧官员忠心,加强军队的忠心和战斗力,保障国家能在内乱和辽国入侵的双重压力下生存下去为第一原则。

欧阳珣说得对,

国难当头,先别管正统朝廷应有的全套机构配置了,现在必须大力精简中央机构,削减衙门和官吏皂役,把忠心能干的人才充实到要紧部门中,加强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中央权威......田虎的伪晋国、王庆的伪楚国这种草台班子反贼政权,机构只有经济与军事两部门,而且文官极少,不也运转得很好?人家还越搞越强大了呢。这就是集中力量的优势。朝廷正统,机构全套,有什么用?只是大义之名而已,于实利作用寥寥,只会牵扯太多,精力和力量分散,使正统陷于劣势。正统的全套,反而不如逆贼草台班子灵活有威力。眼下,国家必须立即进入战时机制,一切以打赢辽国为主......

到国家说亡就亡了的这一步了,若是还放不下虚荣空架子,还敢奢靡摆谱重脸面任性玩虚的,那就束手等死吧。

所以,赵佶等急眼了,也顾不得这个那个的了,耳根子也不软了,果断下了狠心。

没什么大的实权,只作为牵制枢密院军权的兵部,这次直接裁撤了,所有职能和精干人员并入枢密院。

枢密院内部机构、职权范围划分和人员也大力裁撤调整了。

比如十二房中的:河西房(掌行陕西路、麟、府、丰、岚、石、隰州、保德军吏卒,西界边防、蕃官),西军和蕃官等同于没有了;广西房,广西早没人烟了;还有民兵房,所掌行三路保甲、弓箭手早随着叛逃潮自动瓦解消失了,可是,这几房机构却一直老样子存在着。枢密院有很多官吏无所事事,白吃钱粮,还争权闹事拖军务后腿坑国......童贯等军事大佬整天忙着朝堂激烈内斗,勾心斗角,揣测圣意......耍权谋私,对本院多余机构以及人浮于事视而不见,完全忘了调整。

宋王朝统治的腐朽混乱由此可见一斑,岂有不亡之理......

军权合并后,

兵部尚书石肤成了知枢密院事,也就是常务副总,是随时能顶掉枢密使童贯的人,由原本的正三品权六曹尚书一下子成了正二品大员。

文官唐恪为同知枢密院事,也是正二品,枢密院第三把手。

还有个从二品的签枢密院事,多是文官兼职。

这些人实际上全是枢密院副使。

副使不止一个,是好几个,显然如今实际是无定额,看情况而定,区别在是不是“常委”,石肤、唐恪无疑是“常委”,签枢密院事以及级别仅仅是从五品的枢密都承旨其实都是非常委,开会要通知,来了有座有发言权的。

正二品的太尉:高俅和欧阳珣,也是枢密院副使,常委,但有具体管的军队,和其他常委又有不同。

高俅仍然管着殿前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包括在金明池训练的三万水兵禁军,仍是三衙降为两衙后的那个重权太尉。

欧阳珣仍然是直管着侍卫亲军马军司的一衙太尉,管全国地方军的兵部唯一侍郎的大权职位没有了,在枢密院的权势地位实际也暴降了,他原本是事实上的常务副,这下只是名列常委,被石肤顶掉了职权,也被唐恪和高俅都压了一头。

朝廷却有充分而且富有人情味的理由安抚糊弄欧阳。

石肤是你老上司,年纪比你大,资格也比你老,官场的背景关系底蕴比你雄厚太多了,你俩关系又那么好,他总不能位在你之下吧?若是在你之下,不说你俩的关系难处甚至自然破裂翻脸会对你立身官场很不利,也会对朝廷眼下的抗辽大局严重不利,只说平日相处,你俩平常在枢密院办公见面,也很别扭尴尬不是?

马军司是禁军最重要的部门,随着全国的好战马全汇聚到马军司,你欧阳的兵威权势暴长,比枢密使童贯的兵权威势也不惶多让啊。高俅算什么?他岂敢和你争锋?

最重要的是,你太疲惫了,身体很不好,目前主持着最首要的改制大事,此事后,主持抗辽大战也得多靠你,你不能太累了,不能多压担子给你,决不能让枢密院的日常琐事烦着你累着你,朝廷削你的军权其实是在爱护你,你得理解......

吧啦吧啦,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朝廷能随口说出一万个。

实际呢,朝廷已经积极准备好了抛弃欧阳珣。

并且,赵佶父子心中已经定好接替欧阳管理马军司的人选了,正是同知枢密院事的唐恪。

欧阳珣为强推改制,当日在宫中等同直言批评赵桓就是个愚蠢会灭国的不合格皇帝,以此强烈刺激逼迫。走投无路的赵桓和赵佶最终接受了建议,现在也逐步能看到改制的大好处,但欧阳的赤胆忠心牺牲以及大功都没用,这对父子感觉尊严面皮大损,已心恶之,不但没了往日的欣赏,而且象对当年的赵廉一样已很难容下欧阳珣了,目前哄着利用而已。

欧阳珣对赵佶父子以及那些奸贼的龌龊心思,他心里门清,却装傻不会说破,照旧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忙碌。

收马和改制自然不会受到影响。

这是欧阳珣在宋国最后必须完成的工作。期间再拉拉何栗。其它的事都不算什么。完成了就可以着机抽身而去了......

中央机构改革也波及到了向来是稳坐钓鱼台的高傲御使言官头上。

别看宋王朝穷困窘迫成这样了,朝廷却仍然养着大量的御使,但到了今天,终于不得不动动这些官员了.....不用干实务,不担治国实际责任与压力,整天轻轻松松悠然自在得很,清高得很,狂妄得很,利用监察权行私舞弊,动不动就用一张利嘴捕风捉影甚至强编罪责咬这个弹劾那个,完全成了利用职权谋私利和帮助同党打击报复对头的犀利工具,不断掀起官场是非,打横炮,拖后腿,有实权肯干实事的都不好,就他们这些不干实事也不肯干事的以及一丘之貉的同党好,破坏正常甚至紧迫的公务,加剧朝堂内斗凶险复杂风波,干涉、左右甚至破坏君王的正确判断与决策,没正面意义,只起反作用,极大加重国家灾难和灭国危机,却是一副忠君爱国、操守高洁、对国对民极负责任的君子清流形象,清的烦得赵佶父子也受不了了,终于下决心裁减这些只会空谈坏事的群体,只留下几个顺眼的负责每天吃苦巡察京城治安,为巡城御使,有实干才的调入其他部门,其余的全部调出京城到边关和内地战区军中干实务兼监察工作,实际是挂那教训磨练着。

以后,御使的监察职能由吸纳了大量宦官扩编成的皇城司负责,等于是由皇帝直接监控京畿官员、军队和天下。

同时,还裁撤了没治国实务职责的大学士、学士、这种学士那种学士。

朝廷收藏的无数图书典籍.......包括皇家依仗,全都被海盗敲诈去成了博物馆文物之类的了,京城在这方面已经没什么可管理的了,还留着这些管理者学士干吗?养着高傲悠然享福白吃空耗钱粮吗?国家的钱粮多得没处花吗?朝廷是有义务在国难中也得白养活这些人活得轻松潇洒的爹?

这些学士,有句句不离儒教教条的保守顽固者;有表面君子内里无耻私心重的;有一肚子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才华或飘飘在上狂傲而不通实务甚至不讲实际的;有靠关系混成学士的;更有甚者是私通外国的卖国贼......太多人不用具体治国操劳,没有压力,说话不负责任,凭自己一厢情愿的见识和私心肆意引导皇帝,敢信口开河,瞎参谋国家大事......亡国祸害。

如今,国家迫切需要的是实干人才,不需要研究儒家学问的,也养不起只做所谓学问不干事的官。

学士从此都得有治国实务职能和经历。

有公认大才的在中央本就担任着实务官,也是皇帝的高参,(大)学士只是附加的荣誉,自然留任京城。其他学士原则上全部外放地方官,抓经济教育民生,磨练干才效忠朝廷。改制会杀掉撤掉很多地方官,这些学士正好顶上职缺。

兵部、枢密院等所裁减的大量官吏,怎么也是处理全国事的有见识者,也充实到地方顶空缺,尤其充实到战区。

.......................

淮西这。

没了怕死又自私任性甚至居心叵测暗通外国的文官的肆意牵制指挥甚至故意瞎指挥,有皇帝的代表——宦官撑腰,手下的兵马也多了,权力相应大了很多,负责围剿王庆的主将杨惟中,以及相关各州府改制调整后的主将重将武官们大多乐了,对自己的前途空前看好起来,作战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剪掉了祸害兵的普通将士的作战热情也能相对高了些。

京城陆续收到战马和精锐骑兵;江淮大地的改制有波折,杀了不少或狂妄对抗朝廷或枉法犯罪或心怀不轨的官员,却总体算很顺利,南部改制算是初步成功了,朝廷也终于乐了,紧悬着的心慢慢放下,控制天下和抵抗辽国入侵的信心随着战马的迅猛增加而迅猛暴长......

从赵佶父子君王到知道内情的文武重臣,都不禁打心眼里赞叹欧阳珣的决策之英明正确与超人魄力,这真是个某些方面的能力不比奇才赵廉差甚至有过之的能臣、大忠臣(傻子)......但现在改制并没完,还不敢太乐观,也不必感激欧阳的忠义热血奉献担当......欧阳珣得罪了全天下的官员,又耗尽了心血,有病在身,疲惫虚弱不堪,身体甚至生命怕是撑不多久了,才智也用尽了,以后不大可能再有什么对稳固宋立国有利的高招了,没大用了,朝廷自然利用完就抛弃......

赵佶父子以及文武重臣们是决不会承担改制骂名与政治风险的,事后必定把欧阳推出去顶着天下官员的怒火仇视,自己装好人......欧阳珣在宋王朝的命运已经注定。赵佶父子最盼着的是欧阳有病而虚弱不堪再驱使利用一把会自然死掉.....

.........................

至此,京畿官员知道了朝廷在地方收了些战马和人手,却仍然不知地方改制的事,冰雪严冬极大限制了消息流通。

还有,回归的骑兵都隔离在单独骑兵营。遣送边关屯田戍边的那些人渣犯罪,由负责接应的禁军或整顿后的地方军直接就押走了,根本不会来京畿。而京畿所在的河南以及靠近京城近的山东南部地区,收马和改制工作还没展开,是朝廷按欧阳计划刻意不动手,争取多蒙一会是一会.....

与江淮相比,山西与河北西路才是收马和改制的重点。

这两个地区的问题太严重了,早就是不得不狠手大整顿的地区。

只说一点,这往辽国走私马匹异常猖獗。

回头先看山西边关。

这里是叛逃潮和海盗席卷西军波及的双重灾难下的地区,人口少,牲畜绝迹,连普通骡马也没得剩。

灾后,残存的西军五部实际已成了独立的地方军阀,为宋王朝抵御迁移到西夏故地的辽皇部百万之众、从高原仓皇下来的被蜀军把守山口与交通要道截掠得只剩下活命口粮的众多凶残邪恶土司部众势力与邪教分子及即使被扒皮为鼓,被抽骨为鼓锤也仍然迷信追随的信众。朝廷已经指挥不动了,却得承认西军合法地位并继续给西军供应所缺的物资。

晋西加陕甘宁广大地区成了辽阔的无人区,只有西军残存五部缩在五城孤零零存在着。恐怖旱灾后,草原杂胡也没了,草原大型动物都跑了,如今动物在北方草原荒漠都极少见了。多种因素下,被人类长久持续破坏着的黄土高原终于得到了喘息机会,虽然无人种植树木绿化,却有赵岳家数年来悄然种植散播的各种生命力强悍的牧草慢慢积累终于焕发出力量,人一空,草地顿时就繁盛起来,植被展现出规模,开始有效改变这里的可怕地质退化。随黄河刮走的水土流失虽然不能扭转,但原本到处都是的可怕光秃秃黄土山、越来越陷入荒漠化的大地慢慢披上了绿装......

妙书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