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380赵岳的又一大招,2

攻约梁山 380赵岳的又一大招,2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陛下,如今辽国,包括金国都极苦于缺马。他们被海盗洗劫得太狠了,不但缺少良马,再不象过去那样能高傲的向我们炫耀不把良马当回事了,而且寻常的战马也紧缺,简直死一匹就少一匹。就算是拉车耕地的驽马量怕是也比不得我国了。他们原本擅长训化和利用野马,也原本可以从草原杂胡或西域那得到无数战马补充,可是这两条途径也断了。“

”西域怕是成了事实独立的西辽,在不断加强自身势力,不但负责镇遏漠北的西北招讨司洗劫了阴卜各部以及南下越冬的北海杂胡后迁去了西辽,连北卫上京的乌古敌烈司主力也洗劫了草原杂胡叛逃去了西域。西辽有很多战马牛羊,却不肯强助辽皇和燕王耶律淳这边,就是远远旁观着,让东边这和金军血拼,无疑是想最终收渔翁之利。“

”草原杂胡的财富,不用说了,全便宜了海盗。“

”草原原本有的大量野马如今也没了。去年辽国大旱,动物无法在草原生存,能跑远的都迁移了,随着西夏故地那也陷入干旱,事实上,动物最终都被迫汇聚到我国西北广大的无人区那了,被海盗利用冬天越南下越暖和的气候威力加诱惑以及大河结冰的跨越便利,不知以什么手段居然能引到蜀中去,无疑成了大理国孝敬海盗的野味贡品项目。“

”如今,草原和我大西北据说老虎豹子等都不见了,更别说黄羊野马野牛等动物了。剩,也只剩下些在深山中不知迁移而滞留的野猪、繁殖最快到处有的兔子,还有狐狸、山鸡等,以及蜀中专门阻击消灭追逐迁移的猎物群也想涌入蜀中的野狼群而杀戮残存的狼。我大西北以及万里草原荒漠今年即便是风调雨顺,牧草丰盛,最利于动物繁衍生息,也空了,没人也没那些往日常见的动物了。金辽两国从那获取战马以及牲畜的可能就彻底断了,只能另想办法。辽国自然把主意打到我国这。就有人只为私利,不顾国家生存利益,千方百计收集好马走私辽国,帮助辽国恢复战马大国地位对付我国。这些人里面自然缺不了本应该忠诚大宋的官员。没有这些官员的帮忙至少是默许,马怎么可能收集起来越境流到辽国.......“

这个丑事一揭破,还是少年,血气方刚正是冲动年纪的赵桓不禁震惊得跳起来,愤恨怒喝:”该杀的卖国贼!“

宋人宋官把马积极弄给辽国壮大战马实力和繁殖基础,不论是单纯只为谋利还是暗中投靠了辽国,这都是在最强力有效帮辽国要他赵桓早点国灭身死啊,他再蠢再二又如何能不惊怒?如何能忍受这种出卖?

必须严查走私马匹者!

抓住了,不分是官是民,全就地绞死,不,应该全自挖坑活埋了,就象沧赵家震慑敢侵犯赵庄的那些宵小一样.......怕就怕根本抓不过来,甚至地方会极力阻挠,朝廷旨意只是一纸空文,没法抓,马匹走私堵不住。

欧阳说的对,唯有赶快全收上来,让那些狗贼胆再大再有本事也没得走私。

把好马全收上来,战区不能收上来的,必须严格标记记账控制住,看来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于是,关于收马的事,赵桓破天荒的不再习惯的犹豫不决,当即拍板同意了,并且愤恨焦急说得赶快收。说不定就在说话间这点空当,又有大批的战马流到辽国去了,让辽国的南侵灭宋和骑兵突袭京城更有了势力,这太阔怕了........

关于收马的具体操作,自然不会是欧阳上面对皇帝简单陈述的那样,有详细的策划,细分了相关的很多事项。比如,中央不要的普通军马也得收了重新整顿安排。地方上青壮优良的骡马也得多收些归京畿,至少能增强京畿的运输耕种能力和马匹繁衍能力。这些相关具体内容就涉及到欧阳主张的另一策:收地方军权。

所谓收地方军权,实际是借个名义变相搞军政分家、文武分治。

也涉及到皇宫的太监问题。

海盗大敲诈后,皇宫的妃子宫女空得只剩下几个如赵构他妈韦妃这样的没被海盗勒索走的生了儿子的老妃和不多的恶毒老宫女,宫中的五六千宦官却继续存在着,没女主子伺候,没事务可管理,宫中也没多少活可干,太多宦官无所事事,天天徒耗钱粮,也是本就日益困难的国家财政的一项极沉重负担,而且闲极必生事,宦官生理残缺原因本就容易心理扭曲......已事实成了皇宫巨大的隐患。眼睛只朝天看的高贵赵佶父子自然注意不到这个卑贱群体,赵岳得为他们考虑了。

赵佶又是个最愿意信任宦官——皇帝家奴这个群体的皇帝,用童贯领军,甚至能当枢密使,就是最好的例子。

由此,欧阳(赵岳)主张今后不再由不通军事却自负才智爱瞎指挥的文官管当地军队,改由可靠的宦官到地方主管军队并就地监察官府运作,军队方面也就等于朝廷直管着地方军,调遣地方军时就不必再看惯得有胆子和朝廷较劲的文官愿意不愿意了,就象赵佶当政早已施行的派太监监管全国各地的税赋、瓷器纺织茶叶生产以及开矿等事宜那样。

但,监察官府、主管军队,却不是以往通常的那种监军:一个高高飘在上面当官爷享受着的大太监加三五个贴身伺候大太监兼跑腿的小宦官及仆从打手。是十几二十个宦官组团在一地,名面是一个作主的,暗里却是其它宦官和为首的那位太监同样有独立的秘奏权和对当地军政的监管权——赵岳想玩的另一种民主及群众监督举报。

这些宦官,在朝廷身份上统一都列入皇城司补充为对外公开行事的秘谍成员,加强因秘谍逃归了海盗太多而导致的人手严重不足无力监控天下.......

赵岳的盘算是打造一个类似明朝厂卫那样的群体,帮宋王朝控紧天下,不至于地方失控,王朝容易倒。

不要小看宦官这个群体。

能在皇宫生存下来的,几乎个个是人精,争权耍权斗心眼的能耐半点不弱于饱读诗书的文官,更有眼力劲更钻。

而且随着早年拼音字典的迅猛惠及,到如今十几年快二十年了,太多宦官在入宫前就识字,有的甚至颇有才学,有文化能胜任监管事。就是和明代厂卫比缺乏武力,当然,有武力也没用。地方真造反,岂是区区监管者能武力镇压了的。

能代朝廷直接盯紧地方就行了。

这些宦官在当地还有具体的官方身份和衙门,正是宋王朝最重要的监察体系之一:主管司法和监管当地司法的提刑衙门。

在叛逃潮中,有司法之便,容易积累罪孽,容易招民怨最多的地方部门之一提刑衙门,自然是重灾区,遭殃惨重。狂扫天下的大潮中,提刑衙门中有良知操守的官吏衙役主动或被动去海盗国了,其它的或死或逃散,衙门瘫痪了,废了。

如今,地方的提刑衙门早失去了监控当地司法的职能。

在提刑衙门当官充大小主事老爷的全是当地太守、通判、判官等要员的亲戚朋党家奴什么的关系户,很多的狗屁不懂,甚至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却成了高贵的官吏在理直气壮享受国家的俸禄和权威,玩司法,协助地方官方便行私谋利。

若不是如今的百姓几乎全是刁民甚至凶徒,村村地地的人实际全是一个个类似地痞黑帮的自发组织,而且民心轻蔑朝廷,敢和官斗,不好惹,一个不慎就很容易引发大规模民变,还不知这些所谓的提刑官老爷们会怎样以司法权猖狂作孽.......

宦官们下到地方就是要顶掉这些理所当然白耗国家钱粮还傲慢肆意祸害着国家的蛀虫,斩断地方官的私利司法臂膀,代朝廷直接掌握地方司法与监管,并且权力扩大到监控官府与军队的一切,也就是顶掉了通判的职能。通判这一职务废除。因为根本不能起到代朝廷制约太守的职责,全在沆瀣一气拼命腐7败。

少了这些通判官以及利益群体,又能省下一大笔财政开支和国耗。

宦官的品行能比饱学道德大义有事业与名声追求的士大夫正?

这不是问题的关键。

关键是,宦官太多是那位深藏皇宫的海盗间谍老太监的徒子徒孙,这些徒子徒孙明面归总管太监兼秘谍头子谭稹领导,心里自然服从的是这位同样深得皇家信重的资深老太监靠山的心思,虽然宫中没几个宦官知道老太监的间谍秘密身份,徒子徒孙们外派后,却无形中自然服从和贯彻的是赵岳对宋王朝的意志.......

赵岳心里话了:赵佶赵桓,你们无能管理不好宋国,很容易把王朝玩倒了。那,我当无形的皇帝代你们父子管理国家好了。由我用你朝廷的势力间接控制天下,风雨飘摇中的宋国才能挺过需要挺的这段日子。

加强宦官权力,削弱文官的权势,在操守上,宦官也比文官有些客观优势。

宦官没后代。经历了叛逃潮,人口户籍全乱了,很多北方人迁到了江南。内地人迁到了沿海。宦官就算有亲人族人,如今八成也联系不上了,贪污太多钱给谁?又没金银财宝可捞,能捞的全是不方便隐藏卷走的沉重铜钱,在朝廷严密审查转任或调回皇宫的配套手段下,这些宦官贪腐的心会进一步削弱,到了地方掌权肯定会贪,却不会比文官更糟糕。

另一优势是,到了王朝末世,文人会批发无耻,文官会成批的无骨,与此相比,依赖皇权的宦官更忠诚君王。

北宋末历史上,金军杀到京城,宋朝廷惊急照令各地官府赴京勤王,圣旨下了无数,结果却只有个张叔夜来。控制地方军队,嘴上一贯声称忠君爱国大义节操的文官都在只顾私心盘算,心安理得冷酷安全的旁观皇帝朝廷陷入危难死亡。

这个世界的宋王朝,若是和历史上一样的号召勤王,会有多少地方文官会(敢)带兵来?

赵岳敢说,肯定是......0。

不要高看儒教社会氛围以及相关大义教导出来的人的节操素质。

不要有任何幻想。

别说是宋国这剩下的全是王八蛋,就算那些节操素质好的成了海盗国公民的官仍在,勤王时也照样不会积极勇敢。

国家灭亡时,就不要指望那些士大夫了。

否则得到的只会是震惊和伤心。

儒教士大夫,包括读书人,整体上就没生那个带兵救国征战疆场的胆子。尽管重视虚名,总是嘴上叫嚣追求的是我辈读书人大丈夫生当整顿乾坤,力挽狂澜,挽江山于既倒,救生民于水火......嘴炮,说说而已,无胆,私心太重太精明现实。

相对的,管军太监却会有勤王积极性,会有不少的太监催促逼迫当地主将去勤王。

因为他们完全依赖朝廷依赖皇帝,陛下安稳,大宋不倒,他们才能有好日子过。否则,他们只不过是乱世中最凄惨无助的蝼蚁,比最卑贱的草民都不如。

由宦官在地方代朝廷抓军事训练,监控和引导将领忠心朝廷,没有文官禁止和扯后腿,地方将领愿勤王的也会多些。

至于宦官管着地方司法权却不懂律法,不会查案子,这不是问题,可以学习,而且手下有人会啊。

总有提刑衙门或地方其它司法人员在叛逃潮中能幸存下来,可以顶上具体办案业务。这种人幸存得还不少。当时,在海盗的指引下,叛逃潮有意宽松多放过了司法人员,狠狠教训了却并没大杀。除非是罪大恶极名声响太该死的,必杀。

怎么要这类刑案老手老实放弃勾结配合地方官和宦官领导作对,也容易。

军政一分家,军队的地位无形中就高了。文官的权力和威势就小了。军队为摆脱开宋以来文官肆意愚弄轻贱控制利用武夫的局面,为了上达天听升官,加上,宦官代朝廷直管军队,也不再是过去的监军那样有权瞎左右军队的战事等大事,怎么打仗剿匪维持地方治安怎么治军全是军队自己的事。宦官们管的是军队忠心朝廷服从中央调遣,日常具体管的是军中的军法和将士的思想工作,这一点相当于各级政委。各地配备那么多太监可不是安排在地方上白吃干饭为皇宫节省开支同时耍权捞钱污辱将领当祸害的,是要深入官府、民间和军队基层了解情况处理问题的,尽管对军队的监管严了,将领们的权力却比文官统领时大多了,更有威严,自在多了,为了这个,军队也会积极支持代表皇权和朝廷的宦官们,争取朝廷的这一新的治军举措能形成好现象,能形成定制,不要朝廷一看效果不好,失望了,又有文官集团疯狂反对,又恢复旧制。

有当地军队可用,且有强力支持,提刑衙门录用的刑案人员岂敢勾结文官和宦官领导们肆意作对?

除非他想早点死在心眼格外小的宦官及军队暴力下。

赵岳想从多个控制目标来间接帮宋王朝能挺下去。

用赵佶愿意信任和使用的宦官群体取代文官的治军权,必须实现,但显然没那么容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