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364历史终究改变了

攻约梁山 364历史终究改变了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李棁玩脱了。

他正是此次刺杀案的幕后阴谋家,却想贼喊捉贼把朝廷对案件的注意力以及仇恨全引向大家都愿意认定的梁山。

刺杀原因无它,他当着宋官却是认了辽国为主子,当初在密州时惊骇看到海盗制造的惨相后果,他敏锐看到了宋王朝灭亡的前景,于是就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积极谋求了另外的富贵出路。

他最想选择的自然是当时在宋人眼里异常强大的辽国......他判断强大的辽国会吞并了弱宋一统中国.......

这次冒险刺杀,李棁算计好了一切,可惜以弓箭偷袭行刺居然也能失败了,只能在刘韐和宗泽离京后再着手突袭。

手下死士有被活捉的,他完全不在意。

因为杀手是外宅辽国奸细养的,根本不知他才是幕后的真正主使。就算杀手招供背叛了辽国,事也绝牵扯不到他头上。

可是,监控京城的不止有朝廷势力,还有更隐秘强大的梁山情报系统。

时迁经常到李棁家”做客“溜达,早察知李棁的汉奸卖国贼真面目。

这次刺杀,杨林把李棁的嘴脸通过周游的联络人透露给了周游。周游抓到了代李棁训养死士的那些长期潜伏京畿伪装宋人的契丹间谍,一切就OK了,在李棁上班时,奉愤怒之极似乎要吃人的赵佶父子两皇帝的命令直接封门秘密抄了李棁的家,找到了时迁提到的密室,搜出了李棁明为宋臣暗为辽臣的汉奸铁证......赵桓在灭国危机与极度惊恐中似乎突然变得聪明果断了许多,早知道了真相,居然没宣扬暴露,而是装作无知的照旧上朝,冷眼旁观,看戏.......此时终于发了威......

李棁的下场就不用说了。

同时栽进去的还有三个大员。

其中两个居然是枢密院军机十二房中重要两房的主管。

这个危害就大了,好比中央军委、总参什么的存在了通敌叛国专门帮助外国对付宋国军事的高级干部,而且还是两个,级别远没尚书丞高,其危害性却一点不小于李棁这个汉奸尚书丞,属于赵岳标准内必须及早清除掉的宋朝廷内鬼。

实际上这两房军事主官彼此不知底,和李棁也没任何间谍同谋,都是辽国重视的最高级间谍,三方并不通气,各干各的,就是防止万一哪一个不慎暴露了或不得不为了某个重大原因而放弃位置叛逃撤走会牵连到其他汉奸也跟着暴露了。

这一次沧北事变,这两枢密院卖国贼也各有算盘,不约而同一直静静潜伏,并没有着急采取任何行动,毫无破绽,也自以为安全。但他们不知自己早已上了梁山黑名单,是赵岳必早早杀掉的大害,这次顺手就被弄了。

周游就以李棁案硬扯上二鬼,把两内鬼也抓了。

周游主管清剿奸细,赵佶父子对工作太出色的周游倍加信任,周游奉圣命,侦缉、抓捕、审问、看押,全一手掌握,整治二鬼用的全是手下精干亲信力量,这些手下说干就干,没人疑虑周老大是怎么知道二鬼真面目的,周游就有栽脏的极大便利.......以李棁手下供认的名议硬把二鬼扯进刺杀案,秘密突袭抄家,又真搜出了密室和通辽证据,二鬼也就死定了。

至于真相到底是怎样的,谁会在意二鬼到底是不是李棁同党、是不是李棁手下供认才暴露牵扯出来的呢。

真是卖国贼,这一点就够了。

根本没人过问一句二鬼是怎么抓到的、会不会冤枉了。在这个风口浪尖,躲都怕躲不及,谁敢主动往这事上凑........

但就有聪明人在这个关口上偏偏不知死活,还敢跳出来。

这就是那第三个被牵扯进去的官员,是位观文殿大学士,宋代各种大学士身份中唯一列入从二品的高级大佬。

北宋的学士名目繁多:观文殿大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这些学士是干什么的呢?管理图书、资料.....皇帝的参谋。

这位观文殿大学士(相级才有这种职称资格待遇),并非真通辽,或许内心也盘算过叛国却至少目前并没汉奸行为。他跟着栽进去了却是政治立场、政治态度错误而倒霉的。

李棁罪证确凿,无法巧辩脱罪,也是诛连九族的下场。

这家伙一看不但自己的命要没了,再亨不得他最爱的可不惜一切来获取的荣华富贵了,而且要族灭,连给他收尸和香火祭拜的后人都不会有,他吓得瘫软在地,当场屎尿齐流却竭斯底理不顾一切的大吼:“圣上对士大夫太残暴,此非圣君所为,也违背了祖制圣训.......”

他妄图以宋太祖制定的宽待士大夫、优荣读书人的祖制国策争取到只贬官或罢官发配不杀头从而得以活命。

他临死前的疯狂呐喊争取,深深触动了当时能在场的五品及以上的要职士大夫的心。

最近几年,朝廷对士大夫确实是杀伐过重了。

从数年前开始,太上皇不止残杀犯罪官员,而且动不动就是杀罪官全族,尤其是这回,简直是杀士大夫家如杀鸡,居然诛连的是九族,这,这完全违背了太祖制定的立国国策原则,等于完全抛弃了大宋立国根本。

士大夫们很想一拥而上以坚持祖制的强大理由反对君王如此残暴肆意杀害士大夫,极想把过去享受的士大夫特权优荣再全找回来,可是心中有这个冲动,他们却不傻,没冲上去闹。时机不对。这时候闹就等于为该死的卖国贼李棁开脱.......

但唯独这位观文殿大学士不惧。

他站出来了,因为没叛国行为,自觉一身青白,是赫赫有名的清流领袖,满天下读书人敬仰,朝野举足轻重,不怕自己也会牵连进汉奸案中,坦荡荡理直气壮批评了赵桓:你要遵守立国的祖制.......刑不上士大夫、士大夫纵有通敌叛国罪行也不能杀,贬官、罢官、发配充军而已........

口才极妙,文采斐然,有理有据,为公所想,忧国忧民.......归根结底强调的是:大宋是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皇帝啊,这天下不是你皇家一家的天下,事不是你君王一个人就能说了算的,你是君王,是至尊皇帝,却不是你想杀就杀想剐就能剐谁的,任何大事,你都得和我(们)士大夫友好商量着来,否则我(们)就不拥戴支持你做皇帝.......

他是在为士大夫集团争取享有的特权,也是在为自己争取特权。

毕竟,当官的,尤其是当大官的,谁的屁股也不干净。若是祖制不在了,皇帝问罪就能随意杀士大夫,万一轮到自己哪一天也栽了获罪了呢?他可不想自己事发了获罪就没命甚至没家族可活,想争回过去的那一套,有罪?丢官而已,总有命可活,而且说不定时机一到又能体体面面被请回到朝堂傲岸为官做宰,又能富贵荣华的尽情享受下去......

他太自负自己的身份名望了。

在这个当口,别人不敢他敢跳出来,是想赢得众臣的好感,进一步树立威望,心中估计过最坏的结果,无非最多被皇帝训斥几句而已。何况训斥都未必会有。赵桓?蠢货儿皇帝而已,既无那胆气怼他这样的重臣,也无口才教训说服他.......

可是,懦弱没主见也没脾气的儿皇帝赵桓此时却偏偏有了帝王的凶威霸气果敢。

李棁等汉奸卖国贼要掘掉宋王朝的根,要毁掉皇家的至尊与富贵荣华,要赵桓由皇帝至尊沦落到辽寇蛮子随意虐待屠杀掉的刀下鬼,想要命........这种事轮到谁身上,是个人也得急眼了。

兔子急了还咬人呐,何况是帝王。

赵桓再懦弱无能没胆子他也会凶残发狂.......他只是蠢笨些而已,又不是真傻子,为了江山和活命什么不敢干?

赵桓如临死前反扑的亡命徒一样红着眼死死盯着这位观文殿大学士,霍然起身:倚老卖老的老东西,这个时候,你敢跳出来说这个?你,忠君爱国?你,正直君子清臣爱国爱民领袖?你,敢为李棁这等危害大宋巨大的大恶开脱罪责说情?这就是你坚持的政治立场、政治正确?原来,在你心目中,背叛大宋不算什么了不得的重罪,大宋倒了也不算什么大事。你只重视你自己的士大夫特权,其它的统统都是小事。辽国吞并了大宋,吞了就吞了呗。只要士大夫特权在就行。叛国也不应该杀.......怪不得,边关有难,十万火急,你却不象现在这么有担当有勇气出头,与你完全不相干一样,悠然旁观。怪不得每次国家有大灾大难急需要人奋勇顶上去解决了它,你这个观文殿大学士却总是无动于衷,只嘴上漂亮话推给别人.......

赵桓越想越恼火,如斗牛场上完全激怒的公牛一样鼻孔喷张呼哧呼哧喘粗气,心中杀机越来越强烈不可控制.......

这时候,站殿值班太监谭稹突然开口了。

“大学士啊大学士,就等隐藏得最深的汉奸你如何表演巨贼角色呐,你一向热衷沽名钓誉,终于忍不住跳出来了。”

有了谭稹及时递上来的叛国罪名,赵桓趁机发彪......

这位大学士大佬倒霉了,当场扒了官服,摁倒在地.......辩解无用。

敢顶着风口上,在最需要表明政治正确的时候敢歪着坚持,这是为官从政最大的忌讳,他不倒霉谁倒霉?

大宋王朝再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它也是君权至尊独裁的时代,敢顶风挑战君权,这是君王万万不能容忍的.......

大学士头被镇殿武士摁得头顶地上吃灰却仍然铿锵愤然大喝:“昏君,这是无凭无据肆意构陷正直大臣。这是违背祖制肆意虐待士大夫.......老臣无罪。老臣不服。天下读书人也不服.......”

他骂得没错,嚣张得也没错,上百年的宽容、不杀士大夫政治传统早把这些人惯坏了,他就敢如此当众喝骂君王。

可惜他不是知道历史的赵岳,也看不到南宋政治的是如何荒唐的,不知道有个罪名叫“莫须有”,不知道就算是能直接决定王朝兴衰荣辱命运的那种柱国大将,也照样罪证莫须有说杀就杀了,何况是他这样简直是公然支持士大夫叛国,而且是于保宋室江山根本没用的官员。他本应该知道的,此时没有岳飞之冤,却有赵廉、沧赵家族的悲惨事例已在眼前。

赵桓也没,也是再愤恨冲动也不敢嚣张公开以莫须有罪名收拾观文殿大学士这样的影响力巨大的士大夫。无罪?不服?那就让你有罪,让你百口莫辩,不服也得服。

迅速死了闭嘴了,再不能卖弄巧舌如簧辩解证明什么了,那就是叛国该死的,该被全天下人唾弃的。

栽上该杀的罪名,在这个时候,那太容易了。

随便往叛国通辽案上一牵扯,编织一下罪证就行了。反正这一切都是秘谍司单独操控的,是皇权说了算。

根本不用赵桓和谭稹现指使,秘谍头子周游出场后立马就能随机应变举证出这位牛逼大学士伪忠叛国的铁证来。

有举报者。

指证这位大学士叛国是辽国潜伏大宋朝堂的最高级间谍的,正是大学士家的人:大义灭亲的儿子、绝对的亲信——管家以及死士保镖头子等,有数人共同对天发誓指证大学士是表里不一的伪君子忠臣,是绝对的狡诈大汉奸大卖国贼。

人证有。

物证更有。

秘谍司抓了那么多卖国贼,想弄点伪造点叛国通辽证据,编织罪名栽脏哪个皇帝想收拾的官员,哪还不容易。

这确实是陷害非叛国事实的无辜者,却不是陷害忠良。

宋王朝养了太多这种学士那种大学士、这个君子大儒大才官那个大儒君子清流官——白享丰厚国孥不干事,更不用负责任的高官,却是皇帝最信任的幕僚高参,皇帝决策的国家大事都是根据这些人的建议来的,一天天无形中放纵了士大夫特权越发超然国家利害之上。歌功颂德糊弄得皇帝稀里糊涂自大美滋滋在宫中醉生梦死,架空了皇权,偏偏赵佶还自以为帝王心术玩得高妙无比,国家的一切皆在掌握中,实际上是根本没人听他的,当金军杀来时,群臣根本不鸟皇权威严,我是宋臣但我就不听你皇帝的,怎么着,赵佶愤恨之极却无可奈何,到了这时候就是狠起心想杀也杀不了想杀的士大夫了,他的皇权威严早不知不觉丧失了,再有金军灭国之势一加成,皇权威严就彻底没有了。士大夫们反对抗金,皇帝就算有勇气想抗却就是布置不了,士大夫们想逼着赵佶父子皇帝出城投降金军送死,赵佶父子就得乖乖听话被强架着去.......

这位观文殿大学士之流,表面是无辜的,甚至历史评价还是忠臣好官,宋王朝却就是毁在这帮人的自私与自以为是。杀了他们哪一个也不冤。包括刘韐。

刘韐若不是成了海盗,开了眼界,有了新思想,支持和享受士大夫超然特权,也会是不知不觉毁灭宋王朝的大学士。

而此时的北宋王朝和历史上已有很大不同。

有赵岳不断搞事,刺激逼迫得赵佶惊骇发狂很早就开始重罚甚至诛杀士大夫,无形中反而增强了皇权威严.......若是这时候金军或辽军杀到了京城,士大夫们仍然集体当投降派,就算不想听话也绝不敢历史上那样嚣张怼皇权。皇权想杀就能杀得动士大夫。士大夫们绝不敢强架着皇帝出城投降送死,否则先会被皇权屠杀.......

敢顶着皇帝急眼了的沸腾怒火杀机跳出来的超级大学士也转瞬押出去成了刀下鬼,这吓坏了满朝的士大夫们。

和李棁私交甚好的显漠阁直学士陈邦光不禁擦了把额头冷汗,幸亏自己没跳出来取巧为李棁开脱罪责。

他也是叛国已暗中投靠了辽国的奸贼之一,只是和李棁默契有预谋,没行动,他的职位也不重要,不是赵岳必须现在就早除掉的人,他才侥幸还能伪装大宋忠臣安全站在朝堂上,但他已是周游黑名单上的人,会被秘谍盯着随时揪出来........

知枢密院事,中书侍郎唐恪和观文殿大学士交好,之前也想站出来支持大学士一把,为大家争回士大夫特权,这时候更是惊得一身冷汗。

适才,他只差一点点就跳出来了,这一跳却就会必然成为可耻叛国贼,皇帝鼎盛怒火杀机下的主动找死者。

....................

今天是漂亮懂事的宝贝闺女的生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