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336难题轻松解决

攻约梁山 336难题轻松解决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老刘引导皇帝发话,轻易推翻了诸国奸对李纲的攻击嘲讽问罪。但让朝廷恼怒的根本问题并没解决。

刘韐看了看面色格外阴沉的白时中,微笑道:“至于李纲申请的大笔援助。国家财政紧张,朝廷确实有困难,但白司使也不必在李纲的事上发愁发怒迁怪李纲。这事好解决。老夫在想一个问题,登莱二州.......有必要划为两州吗?”

满朝君臣猛然听到这话都不禁一愣,随即又都眼睛一亮,就连蠢笨的赵桓都瞬间听明白了些。

对啊。

可以把两州并为一州啊。

莱州缺的是房子,而不是钱粮,眼下隆冬转眼就会降临,莱州就算有了钱,如此仓促间也来不及在隆冬来临前建好那么多需要的房屋,可是,北边的登州有的是闲房子啊,只要人往登州暂时一迁......如此一来,莱州的大难题不就解决了?

如此一并州,这个新州的地盘大是大了点,但人口并不多得无法接受为一州。

毕竟莱州只是个人口小州。

此外,这里面的优点却是不少。

比如驻军问题。

莱州若仍然单独为一州,那么就只能继续少驻军,否则就养不起,仍然是千把兵力驻守,就算重建了,也仍然抵挡不了二龙山贼寇的再次凶残恶毒抢掠祸害。

建难,毁易啊。

建设怎么可能比得上贼寇轻轻松松来随意纵火毁灭那么轻松那么快呢?而且强盗可以玩突袭毁灭,防不胜防。谁能经得住强盗反复肆意祸害啊,堂堂国家之力它也承受不起啊,没见大宋被田虎王庆和晁盖诸贼祸害得财政多难国家多穷......

登州驻军较多,可是事实证明三千人马也根本抵挡不住势大嚣张的贼寇。

青州周边地区,兖州、淄博府原淄州博州灾后合并为一府滨州,都是特意驻军五千并配备良将领兵坐镇以防范二龙山攻掠扩张地盘,可就是这样也照样对贼寇犯境抢掠无可奈何.......防守是被动的。强盗,谁知他什么时候来抢,抢又抢哪里......强盗完全掌握灵活主动权,想什么时候抢就能什么时候,想抢哪就能抢那,就算当地驻军骁勇善战能克敌,强盗也能自如的趁虚而入......当地官府不可能把整个辖区全守得风雨不透,只能是仓促应对,疲于应对......强盗跨区突然远征,登莱各自的那点兵力哪能阻止贼寇在乡野肆意烧杀抢掠祸害.......二州合并后却是有能力多配备些驻军了,如此一来,驻军并没有多增加多少,但守卫本州的兵力势力却大大增强了,就比较有能力打打敢来的贼寇了。至少可保州城可以不失......

还有哇,这样也省了养一州官员的负担,新州可以多向朝廷交纳赋税了,此时,登州的官场被贼寇宋江凶残屠杀几乎一空,朝廷却也不用费心安排新人员补充去了。那地方被贼寇时刻威胁着,也没人愿意去赴任,让谁去就是个大难题,朝廷也省了发愁调哪个人去倒霉顶凶险了........越想,其中的好处就越多。

好,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哎呀呀,还得是柱国级的能臣老臣啊!

你看看,这不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什么麻烦就这么一句话就没有了?

当三司使当得几乎天天一上班就想自杀的白时中,脸上终于不那么沉重阴冷了,默默向微笑的刘韐点头示意领情了.......

兵部是负责地方驻军问题的。

兵部侍郎欧阳珣立即娴熟自然的出来站台助攻。

他对赵桓说:“陛下。老刘大人当真是老成谋国啊。”

赞扬了老刘一句,赢得了皇帝的很是认可。赵桓很爱听对老刘的赞扬......因为老刘认可了他这个皇帝,赵桓心喜,而且逻辑上讲,赞扬认可了老刘,也等于认可赞扬了他这个皇帝。老刘英明,那,自然不会认错了赵桓当皇帝的资格......

欧阳珣站出来,自然不是为了突出老刘让人嫉恨老刘,也不是仅仅为间接讨皇帝欢心。

他想说的是驻军问题。

“陛下、诸位大人。登莱地区的中心在莱州城。新州不如就叫莱州府好了。”

这话赢得了一片赞同。

登州城在登莱地区最北边临海临通海的登州河,出海很方便,以前的王朝设此州,有个很重要的海防原因,防半岛棒子国、倭寇或其它什么海上势力化海盗犯山东,到了大宋王朝也一样,但很显然现在没这个必要了......

大海是海盗国的大海,想防也防不住。

大宋举倾国之力也架不住海盗一击,小小登州又有什么屁用,防谁啊?海盗不稀得灭宋王朝而已,否则......登州城的海防地位也就没以前的作用没设置必要了,又太偏,不方便统御整个新州。二龙山强盗再来,也不方便及时出兵阻击进犯.......

好。并州后就叫莱州府。

很有漫长历史的登州就这么的取消了,永远消失在历史进展中......

“陛下,自去年冬天登州城意外被一小伙强贼轻易破了起,臣惊奇下就一直关注着登州,得以迅速详细搞清登州城三次轻易沦陷的内情。这个,老刘大人从兵部了解到了,前面已经表述得很清楚了。罪在吴知荣和通判等官僚带头逃跑,溃烂了军心士气。有大罪的还有那些烂将。身为武官,不负守城守疆神圣之责,妄顾圣恩国恩。那些将士平常轻松悠闲白吃白享受国家供养还听话象那么回事,可是一打仗就只顾逃跑,不理睬指挥........都重罪该罚......不重罚不足以为天下戒。”

一说这个,欧阳珣是真正得到了全体官员的大力赞同支持。

这是说到大家的心声上了。

享受国家耗费无数钱粮供养,不用辛劳干活纳税,披军服,威风凛凛管人管事,不用当被肆意欺凌的卑贱泥腿子,可是用到打仗了,居然就逃了,毫无心理压力顾忌的轻松跑了,弃领导生死于不顾,法不责众?泥码的,这怎么能行。要是天下的兵都有样学样,那老子这官当得哪有安全感?脑袋哪能安稳?没用,国家还养这些兵干什么?不能惯个毛病.....

从君王到众臣皆愤愤然。

满朝同仇敌忾。满天下的官吏同样最惊恐忧虑这个,也是同仇敌忾........

于是就安欧阳珣的主张。登州还在的普通将士全部罚为苦力,刺配分散押去各地矿场当矿工苦力。只知逃跑却在贼寇刀下幸运活了命的将佐,全部贬为边军小卒,发配到河北西路军各地军中,专门安置在守边塞巡逻边境........

欧阳珣处罚将佐这一条建议,众臣都心中大叫一声:好毒的主意。

但也都大叫,好啊。

都臣附议臣附议的大力赞同支持。

到了大宋这时期,军中将佐,除了极少数是纯靠关系混军旅当官享受俸禄和发财的,比如高高在上负责牵制兵权和监军的勋贵子弟皇室历来的亲信狗腿子,比如孟州张都监和张团练这种,个人武力是渣的废物,其他的人怎么也是有些武力本事的才能立足军中为官,没点真本事,震不住人,土匪一样的杂编官兵岂会鸟他?土匪官兵们坏主意,恶毒手段多着呐,是官怎么啦?是官,兵就不能整治教训他了?虐不死坑不死他......登州这些烂将佐品行不堪,却也是有武艺能打能杀的,全弄到边塞为小兵......就是让这些人去面对辽军斥侯游骑神出鬼没的攻击突袭抢掠........而送死。这些烂将佐还不得不认命,否则正好验证何谓军法无情、何谓边关风太硬太险恶残酷。

还有,这些人知道差使太凶险,不愿意干也不敢逃跑,敢逃往内地,有鲜明的刺配印记很好鉴别,且不说在逃过河北西路边关到内地间那距离不算短的无人区时会被巡逻辖区的边军发现和截杀,就算没拦截也没饿死途中,能幸运逃到内地有人的地方,也会很快被抓捕.......全国各地有了大批的异族奴隶用也仍然紧缺苦力,尤其是寻常百姓,都在那瞪大眼审视着过往的每一个陌生人,无不想着幸运抓到逃罪当自家奴隶用或是卖钱或是报官得赏,就象伟人说的,这是人民战争,密如天网,威力无穷......这些将佐罪人有武艺,不是一般人能对付了的,可是也对付不了官与民共同积极构成的密密麻麻大网,早一点晚一点落网死掉或精疲力竭垂头丧气去各地当苦力而已。还不能叛逃辽国.......

叛逃到辽国这种事,他们不傻是不会干的。

归了辽国,下场只会更惨,肯定是强编军中,仍然得冒险打仗,前线抗最可怕的野兽金军当炮灰的干活.......这些家伙弃城而逃,连知州上官都不顾,自然全是自私之极最惜命的家伙,哪会叛逃辽国当异族手下最下贱最惨的奴隶兵受虐送死.....

没得逃,活也没得选,剩下的只有老实巡逻边境守边塞,为了生存,再不肯打仗尽责,也得拿出全部武艺能耐和辽军斗......有本事对抗辽军斥侯游骑这样的精兵,正得其用,能有效杀伤辽军悍卒......战死了,消耗掉了也不用心疼......

...............................

朝廷调了三千禁军补充莱州府兵力。

这也是欧阳珣主张的。

用他的话说,朝廷养这么多禁军干什么?钱粮多得没处花了,还是怎么着?

兵在精,不在多。

若是能练出象沧北军那样的精锐,大宋有十万禁军也足以镇国了,还愁灭不了田虎王庆诸贼寇?还愁威慑不了各地老实服从中央?练不了沧北军那样的劲旅,那也不用四十万啊,集中力量能整训好三十万禁军也足够用了。兵少点,有精力抓,有能力养好。有年年白白耗费在那十万汉子身上的钱粮,干点什么不好......朝廷至少能宽裕些不是.......

理是这么个理,但这个主张最初遭到了从赵桓到众臣的一致质疑和反对。

都怕死啊。

大宋的皇帝和中央官员虚浮风流懦弱之极,一方面鄙视轻贱军人,极力贬低军队和武夫,另一方面却高度依赖军队保身家性命安全,很矛盾,却干得那么理所当然,如今?更依赖军队了,就怕危急时军队不够用的不能保障他们的性命财产,只盼着京畿驻军越多越好,也就是国家穷了,养不起再多的兵,而且全国也没合适的人挑出来充实禁军队伍了,都是坏蛋,弄那么多来京畿为军,难以控制,怕不是保障而是大祸.......否则恨不能养个三两百万驻京军才敢稍安稳放心些。

国难前,因恐惧海盗打来,京畿八十万禁军就是这么来的,原本京畿是没这么多禁军的,加上全国各地的要塞或边关驻扎的禁军总共才八十万左右.......是高俅急朝廷所急,忧皇帝与众臣所忧,“爱国奋发”淘汰养废的京畿将士,从全国挑选身体素质出众或战场磨砺出来的青壮入京重新整训扩编而成,结果却........如今京军只有四十万,已经少得不能再少了,哪够用的?再遇到事了,哪能保得住京畿安全?国家再困难也得养着.......不对,不是四十万了,如今只剩下三十五万了。

那五万最凶悍能打最不老实最难管最容易成京畿隐患大祸的兵已经调河北东路充实边关,让宿元景和张叔夜头痛怎么管怎么用了,京军空缺还没来得及从全国军民中抽选补充.......都这样了,你欧阳珣居然还嫌弃京畿兵多,还要大减?

乱哄哄好一番反对。

但,白时中突然跳出来了,赞同欧阳珣。

他当这个赵佶强行安排的三司使,每天面对络绎不绝伸手来要钱粮的,他可不想为国急怒愁死。减兵?好哇好哇,若真能减少十万高待遇的禁军的消耗,那他就轻松多了,至少能松快点喘口气了。

他盼着赶快减,立马......大力支持欧阳。

他的理由也很强大。

养那么多禁军防谁呀?

防海盗?

...........你们别搞笑了好不好?

海盗要是搞事想攻掠京畿,四十万?就那些缺乏忠勇的黑社会和老军痞重编成的军队?一千万也不顶用啊。强如辽国,猛恶如金军和西夏,海盗也玩似的说收拾就收拾说灭就灭了,宋国?害!别想了,想了都是沮丧,都是泪......

那还防谁呢?

辽国?

被赵廉一巴掌拍趴下了,也意识到大宋的厉害,担忧宋金南北夹击......也不敢轻易南侵,威胁不到京城这。

其它的外敌......有吗?

高丽、交趾、倭国,大理国,应该是全被海盗干趴下了,就算没灭国也只苟延残喘,象大宋一样在老实向海盗交纳贡奉特产,还能维持着朝廷存在就已经不错了,哪有能力来和大宋叫板?自身的沉重负担和麻烦还顾不过来呢......

大宋,现在人少财薄,国力暴减到不堪了,却也仍然是大国,是大宋,不是尔蛮夷小国能斗得了的。

剩下的就是国内的贼寇威胁了。

可诸贼再凶强它也打不到京畿这来。

敢来,能来,三十万大军也足够教训得他们晓得什么叫大宋京城,什么叫朝廷的威严.......

三十万京军足够多了。

把多出来的禁军裁减充实边关或散在地方为厢军,省钱粮,少京畿隐患风险,也能加强地方平稳。地方稳定了,朝廷也就稳定了。京畿还需要那么多驻军干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