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316孙立不是林冲,也不是武松,中

攻约梁山 316孙立不是林冲,也不是武松,中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兵部尚书石扶对没油水反而是麻烦的事向来是不管的,有个好侍朗助手在,都是欧阳珣处理就行了。

这时候,三司使兼总督转运使还是权邦彥。

登州这点事,欧阳珣和权邦彥两人一合计就行了,报了朝廷一声,说了声如何处理,然后就下文。

登州请求的钱粮很快调拨发去。

吴知州以及那帮子烂官烂将的心愿顺利如愿了。

孙立被定罪为罢官、杖脊十、发配孟州。

孟州牢城营如今扮演的角色职能和以往不同了,不再是不用充军边关送死的次等险恶发配地。

因为,象沧州牢城营这样的充军发配地,在边关地区已经没有了。沧州成了无官府地区,就不说了。西军地盘和西边那的都是发配来直接充军。北边关其它地区也是连百姓都几乎没有了,谁愿意在辽贼随时会杀来的凶险之地生活啊,何况还得承受凶野驻军的祸害,尤其是边塞那一带,除了驻军城与边塞军人官府,就没别人了,吃菜都得军队自己种,牢城营又哪能在那样的环境站住脚。朝廷又不是钱粮多得不在乎长途费劲巨耗运输供应那的驻军与官府还得供应不必要的牢城营........

孟州牢城营就取代了昔日沧州牢狱的地位,担负着收押山东河南等地强横阔怕只能用于边关打仗的罪犯的职能,边关哪缺兵,到时候就发一批罪犯顶过去。

欧阳珣如此判决孙立,自是有深意,在配合赵岳的计划。

登州没得到将领补充。第一将马栋为新都监,当时听刘庆指挥放箭的武艺较高的将领顶替了第一将职缺,没白表现好。烂将却是没盼到朝廷夸奖,反遭遇严厉申斥.....再敢玩忽职守弃城而逃,定斩不饶.....别当朝廷和兵部真不知情是傻子好糊弄.......

吴知州接了朝廷回复,不禁抹了把冷汗,心中琢磨着,兵部居然能知道这的详情.......好阔怕。

兵部侍郎欧阳,听说是个很厉害的人物,果然是不好欺蒙耍弄的,以后可得小心着点,别惹怒了他落他手.......这么批复,看来欧阳还是给士大夫面子的,给本官留了情面,否则.......

孙立郁闷回城后还在那一边收拢溃军一边琢磨如何更好地整顿军队,心中恨恨定要好好教训肆意弃城逃跑的将领,打军棍是轻的,必要时必须杀几个证军法立威,否则下次.....可惜,这些人还一个也没回来,不知逃哪去了,或许是已死在山贼洗劫乡下,甚至干脆弃节投降了......不对。那些将领就没有节操,何谈弃节?投降,入伙当山贼才符合他们的本性........

就在他心里杀机腾腾耐心等待那些人回返时,他被召到知州衙门商量事,他急忙去了,谁知却是逮捕定罪.......

爷爷不顾生死几乎以一己之力奋勇杀贼,居然反而有罪?而且是全州唯一有罪的?那些妄顾职责,贪生怕死,一力未出,一箭未放,只顾弃城逃跑的所有文武不忠不义之徒反而没罪?反而是代表朝廷代表纲纪定我罪欣赏我有罪的?

孙立蒙了.......怒了........

这说明他对官场的幼稚......

大宋王朝,武将有功,奋勇忠心战死沙场,甚至有力挽狂澜大功,结果却是无功反而有大罪的,他孙立不是第一人,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都只是官场游戏中士大夫们打压武夫以及军中真正的权贵们争权夺利推罪揽功......利用的牺牲品。

他只是个出身卑贱而且在朝中无依无靠的草根武官,只是个利用的工具罢了,不算人,怎么用全在某些人的一念间。宋王朝对官员的仁慈宽容只是对士大夫与皇帝需要当忠犬用的勋贵而已,柔和优荣厚待的官场气氛以及所谓富裕宽松的统治氛围很能迷惑官与民——所有人,就连后世的太多人也喜欢宋王朝,迷恋宋王朝的富裕宽松,但问罪武夫冤杀武官,宋王朝从来没手软过一丝一毫,无论是君王还是士大夫都没把武官当个正经人对待,就连身为武官的勋贵也是如此心态。

可怜孙立还把自己当成了个人物,总觉得国家危难,他这样的有本事的将领终于有出头之日了,就会得到尊重重用,一有机会,腾云直上,荣华富贵光宗耀祖,小事尔。

他不是个例,更不是特例。

此时在京城任禁军重将并且呕心沥血干得劲劲的邓宗弼、辛从忠、陶震霆、张应雷就是如此。宋江也是一样的迷恋宋王朝这种优荣宽松政治氛围的,感觉自己有了势力,纵然是贼寇也会招安得重用,他还是个文人,比武官更自信而热切......

孙立的本事岂是衙门军卒玩突袭就能逮捕的。

恼怒交加中,孙立几下子就把敢扑上来捉他的人全打飞了,仗剑冷笑环视着周围一圈对他虎视眈眈官兵衙役,怒极不屑喝道:“就你们这些杂碎也想拿我?登州谁能拦得住我?不怕死的赶紧上。”

登州官场没有不知孙立本事的。孙立一发威,在场官兵衙役无不畏惧退缩,无一人敢逞强上前,都生怕功没捞着,反成了孙立的剑下亡魂最先丢了小命。

孙立又怒视在桌案后正惊惧发抖不知如何是好的知州吴知荣,怒喝:“吴大人为何蒙骗于我?我孙立奋勇抗贼无功反而有罪是何道理?我两次护你满门性命逃脱杀戮,你这意思是我做错了?就不应该救你,让你满门在第一次就该死掉?”

吴知荣惊惧又羞恼,但也听出点机会,赶忙装作委屈、悲愤、无奈样,叫道:“孙将军,你休要误会冤枉本官。本官是饱读圣贤书的读书人,是堂堂一州之尊士大夫,岂能不知恩义廉耻恩将仇报?”

孙立冷静了一下,仍怒喝:“那到底是出了何事?为什么要捉我?”

吴知荣满脸委屈郁闷地拿起朝廷的批复扬了扬,感叹道:“这是朝廷的命令,非本官之意啊!本官和通判把此次灾祸急急上报朝廷,向朝廷请罪,为你和敢战的忠臣勇士表功,提醒朝廷防范二龙山贼寇已祸大,顺便请求钱粮支援,不然,城中空了,本州也惨遭洗劫,没钱没粮,我等岂不得饿死?谁知钱粮拨得快,孙将军你却被问罪。本官不解怎么会这样,赶紧又派人上京为你辩解询问,得到的回答是将军为本州将主却治军不利又冒失出战,致使城池轻易失陷,该负罪责。”

他又扬了扬那批复,无奈道:“就是这个回复。不信,将军你自己看看。”

孙立不是林冲,警惕得很,并不大信吴知荣的话,亲眼看过批复,上面确实写着那问罪缘由,并没提及他贪生怕死才丢了城池,等于没否认他曾为国保城奋勇杀贼,也等于间接证明了吴知州似乎确实为他表过功,他这才脸色好看了点。

吴知荣趁机道:“这事.......也是怪本官天真了些,本以为国难当头正是用人之时,将军,大才也,朝廷看在将军忠勇过人上能宽恕失城罪过,唉!却是想错了。仍然定罪。不过,这也能看出朝廷对将军的善意与宽容来,甚至这里面还暗含着对将军的期待。否则就决不会是如此处置。应该是罢官押解京城问罪斩首,宣威天下,以儆效尤。”

这话糊弄住了孙立。

孙立正满腹对朝廷的怨愤,不甘心真老实束手就擒当了贼配犯去孟州牢城那鬼地方任人作践,悍然反抗逮捕,杀官造反,他却又不想,反了,凭本事和对本州官兵的威慑力肯定能杀出城去逃走,可是成了朝廷重点通缉的重犯又能去哪呢?

他无处可去,也没任何帮手.......颇有些本事了的兄弟孙新夫妇,精明有主见的小舅子乐和,对了,还有勇猛淳朴义气可靠的珍宝兄弟,本是最好的帮手,可是都不在了,在去年冬那次城破大案中,先后都不知哪去了。

珍宝兄弟极可能是越狱潜逃了,怕是已死在别处哪里,总之不知所踪。

在城外的兄弟一家,还有在兄弟家那玩耍的妻子以及小舅子乐和怕是都已死在城破那天的混乱中........店都烧了,那只剩下烧毁的数十具尸骨,有小孩的........指定是在强盗抢劫中因有武艺奋起反抗而全部罹难了.......

到了今天,出事了就必然只他孤零零一个人独自承受......孙立心中好不苦涩,万分后悔当时没重情义积极全力解救珍宝兄弟,否则就不会发生后续相关的兄弟家那的灭门灾难,可是,世上从无后悔药.......

眼下怎么办?

好不茫然痛苦,却猛听到吴知荣这么说.......朝廷宽容善意?还有朝廷期待?孙立愣了,盯着吴知荣:什么意思?

吴知荣恢复了镇定从容,心中暗笑,面上却郑重道:“孙将军有所不知吧?如今那孟州牢城营成了专门收押往边关充军的罪犯的,也就是说,将军去了那,不是在那服刑遭罪没个尽头,而是随时会开拔入军边关的。将军去了边关,以你之能还愁没出路不能迅速东山再起?

说不定你到了边关,朝廷的旨意已跟着去了直接恢复将军的大将身份。

孟州之行只是一种磨砺,也是要将军担负治军不利罪责,以正国法纲纪.....有过失,总要问罪不是?免得你敢轻慢纲纪,也引起有人有样学样.......

磨磨你的心性,再调往更要紧的边关重用你,这不是不可能的啊。

毕竟国难当头。边关也正需要将军这样的猛将大才......只要将军在服刑期间表现得安稳,对朝廷仍忠心耿耿,无怨无悔,让朝廷看到你的忠义可靠能放手大用......孙将军,本官看你却是经历点挫折教训,然后就是大好前途指日可待的。”

这番分析让孙立真听进去了,也动心了,但还是那句话,他不是林冲,不是轻信好欺骗的,仍半信半疑极警惕。

吴知荣却是已经心中吃定了他,又扬了扬那批复:“孙将军,你看看这定罪,杖脊十,你可曾听说过治军不利失城重罪却只这么轻判肉刑的?打十记脊梁,这对武夫强壮汉子算什么惩罚?和小孩子打几下屁股有什么区别?意思意思惩罚而已。可喜的是,从这点看来,本官为将军表功也没白表。朝廷了解你对朝廷忠心有功才会如此开恩。将军可要想明白了,不要受不了一点委屈磨砺而自误了前程。”

治军无力,失城之罪以前有没有如此轻判的?

扯蛋。自然有。

不但有,而且还有能不但无责罚,反而得朝廷安抚,甚至不丢官,不降级,反升官得赏活得更威风牛气的。

这时代,世事全看关系网。

事情、事实如何,不重要。就看关系网怎样。

别说孙立这样奋勇杀敌却无意中反失了城的,就是根本不负责任,直接跑了,拱手相让,却没一点罪的也不稀奇。

就比如历史上的田师中以及手下大将马进,统领二十几万重兵负责把守长江北岸,南宋高宗赵构指望田师中能抵挡金军守住长江阻止金军过江侵犯京城临安,可是,金军南下,还远没杀到长江这呢,仅仅只是兵锋会必然指向这,田师中、马进就带兵“战略大转移”了,结果金军轻易杀过长江,弄得赵构仓皇逃跑到海上,在船上窝了一年多不敢上岸,险些死在金军刀下,就这罪过,千刀万剐田师中都算便宜了,事实却是田屁事也没有,照样当那得意洋洋的统重兵大官......特权横行时代,什么怪事都有,听说了什么怪事也不必惊奇。以文抑武苟且可笑为能的宋王朝,更是如此。

可是,孙立........信了哄骗。

弃剑放弃抵抗,跪下认罪,除甲,默默挨了打,戴上了大枷,愿意发配.......

吴知荣狡诈,心知孙立在登州的影响力,他还得接着哄骗利用老登州新都监马栋等保护性命,因而抓住了孙立也没翻脸趁机下死手,杖脊都有意让衙役放轻了打.......可怜孙立无亲无友,发配时连个送行的人都没有,直接悲惨上路了,吴知荣为进一步哄骗麻痹孙立老实一直认了发配,还特意令人代为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给孙立准备着路上用,也没逼迫换上草鞋,怕刺激得孙立怒而反悔了又反抗多了麻烦,由此孙立仍能穿着自己的舒适军靴上了路......

负责押解的两差役,无非是李大、王二麻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