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236节就是邪门,下

攻约梁山 第236节就是邪门,下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赵岳催命一样的催促转移和收割粮食,这种不懂天时,不惜人力,不通人情的作法让民壮和僧犯都嘲笑不已。当然是心里暗暗的嘲笑和埋怨。对需要依赖的沧赵家族,对这位命好的二公子大少爷,众人可不敢有丝毫公然嘲讽或对抗情绪流露。

赵岳的名声很复杂,有慈悲极大方的一面,也有凶悍极冷酷强硬的更出名恶名。

赵岳长年在梁山,有慈悲也体现不到老家这边,所以在老家等地传的恶名显得更突出。河北东路这的人可谓皆畏之。

赵老二的严厉命令违抗不了。

另外,众人,包括僧人也想早早完成抢收走人,所以,干活的实际效率更高了。

时间飞逝,夏收面临收工,可天气依然晴朗,天上连云彩都不多,风也难觅,干热,毫无阴雨来临或多雨迹象。

至此,夏收的民壮还剩下不到七千人,僧人也运走了一万多。

剩下的麦子只民壮收割也只需要两天左右,这时候沧北传来了赵公廉的命令,令朱仝押解僧人返回沧北参加那边的抢收。朱仝也觉得这边不需要僧人助战了,禀告赵岳要带队回去。

谁知,到了没什么可忧虑洪水暴雨对夏收和人员威胁的时候了,赵岳却不是松口气放了心,反而显得似乎更心神不宁更焦虑了。一听朱仝要回去,赵岳立即电报要求大哥留僧人一气把这边的麦子全抢收完再撤回沧北不迟。

朱仝很不理解。

李助也纳闷儿:哪边的麦子收不是收哇?反正都是咱们的……沧北是去年五十万僧人播种的冬小麦,如今只有三十万僧人抢收,少的僧人还是能干也比较肯干的二十万人,那边的夏收也开始进入旺季,任务更重更急吧?何必只顾抢收这边的这点…….

但,赵公廉的回复几乎是立即就电传过来了,给朱仝的命令只四个字:唯吾弟令。

一切都听我弟弟的。

朱仝接了命令自然没有异议,立即照办,赶紧传令准备走的僧人在这边接着干完。

电报的另一部分是赵公廉叮嘱弟弟万万要照顾好祖母随时撤离,也要弟弟万万注意自身安全,不要自恃艺高就胆大在洪灾中冒什么险……..

看来,赵公廉是完全相信赵岳的天灾预言,面对的态度很严肃郑重很谨慎,没有丝毫自以为是不以为然的儿戏。

赵岳催命一样催促快收快转运。

他整晚监工并第二天顶着毒辣的太阳和困倦继续骑马亲自到处巡察催促鼓舞满身疲惫也满肚子不解甚至怨愤的民壮和僧人。

有近四万僧人一起努力,麦子只不到半上午就收拾完了,并且把刚收割的尚未脱粒的全搬到了赵庄最近的麦场。

剩下的活就是脱粒和晾晒了。没多少麦子了。真没多少活了。

赵岳让僧人美美吃了顿饱饭,留下一些着实疲惫不堪的立即运走,剩下的僧众不得歇息,让朱仝当天上午立即带队返回沧北,并且还特意坚持让全体僧人和将士都得带上蓑衣…….

这大热的天,这晴朗几无云也无风的天,也无朝霞不出门的预示有雨的朝霞等下雨迹象,最近几天内它要是能下大雨就有鬼了,连小雨淋漓或麦收时经常会遇到的短暂天晴雨只怕都不会有。

而从这到沧北的乾宁军防区有接应不过是一百多里地,返回的路上快些走,很快就能到了那,路上根本不会遇到暴雨阻碍,赵岳一本正经强迫每个人都带件没用的蓑衣上路是什么鬼?

僧众们瞅着赵岳的眼神无比古怪:赵老二莫不是以前遭受了什么刺激,脑子不大对,现在犯病疯魔了吧?

但带队主将朱仝没有异议,并且毫不犹豫传下命令。下面只能照办。

不少僧人不禁又想:“也不知是不是这边没活了,也快没人了,用不着蓑衣了,如板车一样留在这边只会废弃烂掉浪费了,赵老二就把这家家有的和丢下的大量不值钱的蓑衣丢给沧北用,却就象拿洪灾为借口催促俺们拼命抢夏收一样,又以路上防雨的好心为借口,就势让俺们把草编的这些防雨破烂顺便带走,让俺们这些够倒霉了的僧人再多负担,不体谅俺们的劳累和虔诚付出…….”

负责押解的沧北军骑兵都习惯了严格执行命令,又严厉喝令检查催促照办,僧众们就只能按下心思照办。

其实也没什么拖累不方便的。

主要是一种情绪。

反正还得拖着这边不用了的大量板车到沧北用,还得拉着脱粒机、锅灶,以及一些路上要吃用的粮菜什么的,蓑衣丢板车上顺便拉着就得,也不添重。

还有,当初被朝廷匆匆凶暴驱赶到沧北,僧犯们除了随身背着的破烂被褥衣服,其它东西什么也没有,蓑衣这种东西更不会具备,去年秋收间遇到下雨就遭老罪了,现在把这些现成的蓑衣带回去,夏收期间却是不怕遭遇风雨再干遭罪了,破烂也是需要的得用的东西,不用自己费劲编制了,那么,赵老二发疯强令必须带的防雨布和蓑衣带着就带着吧……

如此也算是想通了,气顺了不少。

僧人们匆匆装好车,一个个光头顶着遮阳草帽,把板车拉得拉推得推,浩浩荡荡离开赵庄,紧急向沧北挺进。

剩下的民壮觉得可以稍歇口气懒一懒了,却也是不能,得用赵庄发明的并推广到天下的人工操作却好用的小型脱粒机全力抢脱粒…..

赵岳不管民壮们终于忍不住的抱怨,一边催促脱粒,一边照样把稍晒了晒的麦子就装船运走,同时继续优先随粮食转移相对体弱不堪劳累的成批民壮……..

柴进好奇地问赵岳:“我相信有特大洪灾,但需要这么急吗?我看这天,三五日之内,甚至十天八天之内也不会有暴雨。”

他以及柴家庄的所有部属前几天就转移来赵庄了,去年海盗抢劫后剩下的总共不到六百户当时没撤走的部属人口这回大多也已转移走了,剩下的都是心腹庄丁保镖家仆和相关愿意继续留守做贡献的一些家属等人,都住到了赵岳他妈的娘家——走空了的张庄,也叫神庙庄那,由柴进的年轻二管家负责指挥着参与抢收河东的地。

柴进和老管家则住在赵庄,和赵岳扎一头,陪赵岳的祖母说些笑话逗乐给老太太解解闷,算是代夏收时更需要高度警戒守边而无法回来的好友赵公廉尽尽孝道。

去年,整个瀛州(河间府)和沧州直接遭到海盗洗劫,连高阳关路大量边军都被海盗卷走了;河间府被破,太守兼高阳关路防御使及本府相关高级烂官都被杀空了;沧州官府也被海盗敲诈一空,知府郑居中吓得、穷得直哭;百姓,合乎海盗接收标准的人家以及其它人家无辜的妇孺也席卷一空,两州总共也没剩下多少人......在这种严重遭灾情况下,柴进庄想掩饰海盗身份继续潜伏沧州,自然也不能保持得那么好......庄堡也得破,人口也得大量消失,妇孺等该撤走的全就势撤走了。

灾后平安后,郑居中曾经专门带兵过来查看了一下柴家庄。

他当时穷疯了,朝廷也不待见他,皇帝赵佶厌恶了他,别说整垮了沧赵就调他离开,高升中央,也别说不调离开而赏赐金银珠宝好好安慰他的功劳苦劳了,就是正经的军粮都不肯充足供应,若不是还有边塞四千沧州军必须好好安抚着守边,沧州官府只怕会被朝廷故意不理不肯供应军粮,让郑居中等若不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就得活活饿死。

郑居中红着眼到处想法抢粮抢菜过冬,但还没发疯到失去理智把辖区内的残存柴进庄也抢了。

柴家不是什么得罪不得的当朝权贵,但特殊的政治地位还是让郑居中这种士大夫有顾忌,他不敢象对待寻常大户那样随便就抢了甚至趁混乱屠杀了,把血案罪责赖在海盗头上。

他很清楚赵宋王朝的伪善,更清楚赵佶是何等虚荣爱面子。

柴进不算什么,死了就死了,蝼蚁一样。但柴家是赵宋抢了柴家政权为体现仁义收买天下人心而特意树立的一块招牌,这块体现善待前皇室子孙的招牌不能倒了,从开国宋祖到如今都一直传承了下来,尽管朝中早不把柴家当回事了,也不管柴家以民身独自在凶险的边关谋生是死是活,甚至已经忘了其存在,但对柴家后人免一定的地税和劳役的规矩一直是沧州官府要遵守的。柴家不惹事。官府也从不擅自去招惹柴家。这是柴进敢收留投上门的罪犯逃犯好汉的根本原因。

郑居中很懂这个无形的忌讳,又有士大夫传统的好名,尽管他敢出手坑害沧赵家族、被天下人骂,就是早已不要脸了,却也怕祸害柴家再在历史上添一份骂名。

毕竟,害沧赵,还可以理直气壮是服从皇帝的意图,是为国家安宁团结才削弱强大的沧赵,而害柴家这么个失去皇权的让人同情的边关破落户,这就不好解释了。

历史评价和后人评说,就算有人有心无耻歪曲历史,也没合适的借口能合理帮郑居中掩盖历史的丑恶面目逃脱凶名。

换个角度说,郑居中就算不顾一切就得抢杀了残破的柴家庄以弥补紧缺的钱财粮食等享受,就凭他手下的四千乌烂军队也干不过人家。郑居中当时不是没动过心想露出无耻凶相,但他看到了庄上幸存的六七百汉子那一个个凶煞相,心就怯了,再一想这伙人能在辽寇和海盗的连番屠刀下幸存了下来,岂是没两下子不能打不敢拼命的?

他虚弱得很,也被灾难吓破了胆子,对能威胁到他小命的事可是不敢再恃权任性试试了,不敢多事逼柴庄也造反。

只能努力收敛贪婪无耻,算了。

如今,柴家庄彻底抛弃为废园残堡。去年尽量多种的冬小麦没多少,很快就收完了,随即就收拾干净彻底搬过来了。

赵岳本打算让柴进也就机撤走。但柴进自有打算。

“家仇未报,我怎么能离开?我得留在这一直等到亲眼看到宋王朝如何灭亡,赵宋皇室如何在蛮子屠刀下罹难受苦遭报应。否则,你叫我如何能放得下祖宗遗憾的大恨?如何能安心度过下半生?死了又如何去面对我柴家列祖列宗?”

这理由......太强大。赵岳不好说什么。

柴进认为自己留在这到时候能顶替撤走的沧赵家族操纵沧州和沧北,做些大利于帝国的事。他早有主意,有心立真正的大功,听着也确实可行,显然也是早和赵公廉勾通好了说服了赵公廉同意的。

赵岳知道柴进有时候也是头倔驴而且是头极骄傲的倔驴,认准的事,谁劝也白搭.....他也就不白费口舌再多劝了。

至于柴进的好奇询问,赵岳也没什么好说的。

他还能告诉柴进说洪灾和让我心惊的未知大难仅仅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吗?

所以,回答柴进的是白眼,不屑解释,就和柴进以前同样调侃他时的那样。

柴进就嘿嘿呵呵的笑。

他感觉赵岳这次是错了,起码不用这么着急忙慌的......有心等着逮着这次机会好好调侃一番牛逼哄哄的赵老二。

转眼到了当天的下午两点。

麦子全脱粒完成了,大部分也运走了,都是只仓促晒了一两个小时的。人也同时撤走了大半,现在只剩下不到三千汉子从事收尾,等着下一批正全力赶来的海船。

终于没事可干了。

汉子们在树荫下,在席子搭的遮阳棚下......一个个东倒西歪的舒舒服服歇息着,缓过劲来了,有闲了,感受着没有丝毫风和厚云而格外毒辣辣的大太阳,瞅瞅在烈日暴晒下的麦子,也有闲心了,忍不住闲扯笑话起仍然满脸焦虑的赵岳来。

转眼一个小时过去了,天仍然酷热而清朗无比。

到了这时候,就连最忠心沧赵,觉悟也最高的村长队长等骨干汉子也终于忍不住加入了对赵老二的抱怨、质疑.......

但,就在他们说得有趣而时不时哄笑着越发扯得起劲时,轰隆,一声雷鸣突然就发生了......

这声雷鸣是如此响亮可怕,似乎天都震破了,大地都在震颤,雷声似乎撕裂了苍穹瞬间远传到千里万里外,惊得正扯得开心的汉子们身子猛然剧烈一哆嗦甚至随大地一颤,很多的汉子一下子惊跳起来骇然瞅着仍然晴朗朗的天空.......

不用疑问什么了。

在第一声能摄走人的魂一样的恐怖闷雷后,紧跟着就是数声闷雷在晴朗的苍穹中炸响,声声仍然是那么响得可怕,响得邪乎,大地在连续颤抖,天上一角硬币那么大的雨点猛然劈里啪啦急落下来......

天晴雨来了,这不算多奇怪。

风也起了,似乎有神仙或龙王隐在天上施法,风就那么突兀地平地猛生成刮了起来,简直是瞬间就尘土飞扬,天地陷入了浑沌。毒辣的太阳也在迅速消失,风动云涌......民壮汉子们就瞅见天上不知哪来的阴云从四面八方汹涌而至,片刻就遮蔽了整个天空.........这太邪乎了,后面却有更邪乎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