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201节这一声公明哥哥

攻约梁山 第201节这一声公明哥哥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弟兄们请想啊,我宋江有什么他可图的?钱?人家不在乎。我和他又没仇。我和任何江湖人物都没有任何仇(只有恩义和赢得的好名声)。穆老大因何要害我?”

“退一步说,若他真有心算计害我,却有必要如此费周折吗?”

“咱们都看见这的情况。这的人哪把杀过路人当个事啊。想收拾我宋江,他们只管直接上手就是了。还用穆老大费口舌和心思操作?“

这么一说,杨适他们三人一想还真是。

若是穆家兄弟心怀鬼胎,那之前和马雄他们的争斗,穆春只需要冷眼旁观不干涉就得了,哪用折腾出这么多事。况且以穆家兄弟的势力,就是硬干,就凭他们几个的能耐又岂能挡得住?除了死在这,沉尸江底喂王八,无人知无人问......不可能有别的结果。这怕是宋江怕伤他们自尊而没说出口的.......

宋江又说:”兄弟们都有大事在身,山上需要兄弟们坐镇和带兵,岂可把时间多耗费在如今无所事事的宋江身上?久留在外也很危险。还是早些回去为上。晁天王也可早些放心。若说担心,宋江也只担心兄弟们回程的危险。“

看宋江心意已决。杨适他们也不再坚持护送到底,带着宋江拜托的对晁盖的感谢和问候,决定还是早早回去交差,也不在此摸不着底的酒店贪图一时舒服歇息了,当天立即离开这返回山东为妙。

宋江做出了决定,但坚决不要穆老大的赠与,怎奈穆弘话已出口就得作数,实际是让宋江一伙相信他真没恶意,不稀罕宋江一伙担忧的钱财,让宋江安心,让杨适他们也可放心而去。宋江推辞不得,只得收下.......转手却全给了杨适他们。

”这些钱不是让兄弟们带回二龙山归公顶天王所赠的一千贯的,是给弟兄们自己路上花用的。弟兄们护送宋江,一路多辛苦危险,宋江心中感激,无以为报,此情记在心里。至于天王那。我和天王自有情义,感情自不必说,得另算,不在此列。“

杨适、刘无忌本是京城富家子,如今全是穷光蛋,当初仓皇弃家逃到柴进庄,没钱,上了二龙山当强盗头子,二龙山没正经破州府打过仗发大财,他们自然也没分到多少钱,又好酒肉穿着......在二龙山上的酒店商店买这买那的花销大,哪存得住钱呐,猛一下子有了这笔钱,那日子就宽裕多了.......二人对宋江的大方体贴和会来事,不禁大为感激和欣赏,追随心越发热切真诚。

江洵是蛇角岭十三太保之一,强盗了不少日子,在当时还极富裕的大宋到处抢大户,分得不少钱财,不太缺钱,但能有意外的大收获,自然也高兴。谁还会嫌弃自己钱多啊。自然也对宋江越发有好感。

剩下的二龙山喽罗水手就更不用说了,大感此行有回报,没白辛苦和冒险,也心向宋江。

及时雨宋江用钱和大方再次轻易收买了人心。

他和二龙山兄弟郑重道别,然后带着王四和两不知是倒霉还是幸运的公差上了穆弘的船。

马雄和张魁这两个坏蛋看着这一切,心里极不舒服,但好事转眼也到他们头上了。穆弘招呼他俩也上船同行。

”你们的船小,太颠簸更太慢。“穆弘说:”及时雨贵客在此,你俩身为江州的头面人物怎可不坐陪?“

马、张二人闻言大喜,兴冲冲地交待一番手下,赶紧上船了。

他们不是看重能和所谓的及时雨宋江相处建立起了解和交情。他们兴奋是从中看到了利益。只要陪好了宋江,穆老大满意了,肯定会多照顾他们一些货物赊欠上的生意。穆老大的心一倾一点,他们就能空手套白狼发了,而且跟穆老大想亲近却总亲近不上的关系就近了,以后的路子岂不是更顺.......

话说遭遇国难,他们虽是颇有实力的地痞黑帮,但灾难太大,势无可挡,又平常作恶太多,在民间臭名极响,极招人恨,在那铺天盖地的杀贪官杀恶霸狂潮中生怕被疯狂的百姓清算........仓皇无措间匆匆弃家逃走,结果和天下其它大户一样也成了穷光蛋,如今太需要钱了,吃喝赌钱享乐,养手下兄弟收拢人心保持势力,哪一样不需要钱?也没钱做走私生意。海盗是不会对他们这样的搞赊欠的。他们没那走私关系。一切只能靠有本事的穆老大,否则他们也不会对穆家兄弟如此恭敬老实。穆家兄弟势大,他们再长本事也搞不过,心里很是畏惧,但也不至于顾不上怎么也是一派老大的脸面如此奴颜卑膝听话.......都是生活逼的,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大船西去,虽无千古风流佳话,但心有所谋毅然决然上船冒险的宋江不但过得舒服惬意,吃好喝好睡好......江上航行几日一扫南下的一路颠簸冒险造成的紧张疲惫,精神大好,并且凭呼保义及时雨惯有的手段欣喜地终于赢得了沉稳的穆老大的信服心折认可,穆弘终于肯称他一声公明哥哥了。

宋江嘴上说不敢当,内心则狂喜.......招服穆氏兄弟这股强大势力有望啊.......

还有的必然收获就是,马雄和张魁这两个大坏蛋对宋江也熟络亲近起来,有了发自心底的真正仰慕和尊重之情,虽然离认宋江为“带头大哥”、精神领袖还差得远,这两人并非真讲义气的坏蛋品性也不可能真的对区区流配犯宋江产生效忠追随心......水浒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其中各种品行不堪,反社会甚至反人类的罪大恶极坏蛋都有,但却有个统一的特点,那就是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都信奉“盗亦有道”、义气为先,都讲义气,情义在上,兄弟生死共相随,前赴后继无背叛,也就是对千古流传的江湖义气有追求,对绿林黑道的最基本游戏规则和传统有尊重和信守,反的杀的是人们痛恨却无可奈何的贪官污吏豪强恶霸.......腐败朝廷,所以虽恶却是人们愿意认可甚至称赞一声的义气好汉。这一点就是李俊、穆弘等团伙实际上和马雄张魁同为江州恶霸地痞,之间却有根本区别的原因,后者是唯利是图无恶不作只求自己痛快如意的真正恶匪、该死的歹徒,前者却可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被称颂为好汉甚至正义英雄。但,对宋江目前而言,这已经足够了。

在船上这片小小天地中,大家朝夕相处,抬头见,低头也见,又有穆弘船上提供的美味天天吃着,小酒顿顿喝着......宋江即使不擅长交际,也无意结交,却和马、张的关系不亲近起来都不可能。三者间的这层酒肉兄弟哥们关系和一定程度的情义信任是初步建立了.......宋江对马张二人有了可适当利用的基础,至少在江州的日子不会受这两帮恶鬼祸害了。

这一切转变当然是穆家兄弟有意控制安排和促成的。

公明哥哥,是有意叫的。一切都是策划好的,照剧本演好就OK。

穆氏兄弟显然不是有天份的好演员,他们的个性也注定了也不擅长演戏,若是换到后世,指定连最差评的酸梅奖都拿不到,但以有心算无心,以知己知彼算懵懂全无知也无备.........他们完全不需要多高的演技就能达到目的,豪气直爽甚至鲁莽冲动本色演出,少说多看多笑多劝吃好喝好,不说漏嘴就可以了。

以马刘二恶眼下的经济窘迫状况,想照旧吃香的喝辣的,想继续在江州拥有势力不小的稳定帮众活得威风体面,目前只能完全依赖穆弘照顾生意和不凶横踩灭了他们,穆老大都尊敬的叫宋江哥哥了,他们岂敢不赶紧跟着更恭敬地这么叫?

却不知,这一叫就被勾上魂了......地狱鬼使狞笑着立即随意大笔一挥把他们和宋江划上关系,勾在了一块儿。马雄和张魁他们在江州的好日子很快混到头了。他们最终会发现宋江的瘟疫效应之害之可怕,到了那时再想撇清关系摆脱,想不认公明哥哥这层关系,却有理说不清,怎么也逃脱不了了.......以他们那智商水平终是得认命的追随,跟着宋江一路走到黑......

........................................

无利害冲突,相处好了却有利益好处的条件下,小酒自然越喝越畅快,越喝越近乎。

等到船队临近江州城时,马雄和张魁叫宋江公明哥哥已经叫得极顺口了,已经不需要为刻意讨好穆弘而不情不愿别扭地叫了。你看看三人在船头迎风破浪,指天说地,豪情满怀......相互抚背搭肩的亲热劲,看马雄张魁跟在宋江身边那一口一个公明哥哥,似乎随时准备为宋江慷慨赴死的自然架式........背后的穆弘和弟弟无声地相视一笑.......都轻轻舒了口气.....

..........................................

“公明哥哥,再往前就是江州城了。穆弘却是不能陪哥哥到底了。就在此作别吧。”

满心喜悦的宋江猛一听这个顿时一愣,心里很失望。

他还想乘此大船由(小弟)穆弘陪着威风凛凛降临江州这片陌生的热土呢.......但随即却是满脸理解的笑,“兄弟盛情已经让宋江大感有愧了,怎敢劳烦兄弟送我直到江州操劳?”

穆弘没解释原因。马、张二人却是积极。

马雄代为解释道:“公明哥哥有所不知啊。穆老大和穆二爷在这浔阳江两岸,尤其是在这江州城是绝对吃得开的。沿江官府都得给十足十的面子。民间提起穆氏英雄谁不得这样?”说着一挑大拇个,“就是那些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傲慢士大夫官老爷对穆老大想不敬着也得敬着甚至讨好着护着,都得赞一声穆家兄弟是真好汉真有本事。可是,咱们干的是走私买卖,大宋需要咱们走私来食盐什么的,官府也需要穆老大帮他们弄到(海盗的)货物从中获取利益发财,尤其现在大宋穷了,当官的都这么穷困艰难没钱捞没钱享受的时候,只是,实际是一回事,王法国策又是另一回事了,走私到底是犯法砍头的行当,穆老大和俺们这些人身上总难免有通海盗嫌疑,这种事就看官府怎么看官老们怎么想了。官老爷们若是心思一歪”马雄说着给了宋江一个你懂的的眼神,“所以,穆老大和穆二爷从来不进江州城,不踏入江州城附近的地面一步。”

宋江恍然大悟,但随即却有了新的不解,也是从一开始就久有的疑问:天下那么多走私豪商,只这浔阳江两岸,走私生意做的大的也不会少了,为何唯独穆弘兄弟如此突出如此有威势?威势之盛,竟然连沿岸官府的知府知州这样的地方大吏都得给面子?是不是这穆弘真就是海盗,只是以宋人商贩身份在宋国活动,所以官府忌惮不敢招惹?

一想到他想拉拢收用的穆弘是海盗,是他收用不得的而且内心不屑并仇视的敌对一方的人,宋江就心一沉.........

张魁没看出宋江的心思,但说的却正好是解除宋江疑惑失望的,“公明哥哥还有所不知啊。别的地不说,只说这浔阳江两岸,那走私的多了去了。咱们穆老大干这个不是最早的,但却是干得最出色的,如今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随着张魁的话,宋江渐渐明白了:穆家是江州大地主,真正的大地主,大到不止在本庄有势力,在镇上也照样是一跺脚,地就三颤的那种大土豪,在县上也照样有威势,不是他宋家那样........有钱呐,也有可靠的庄丁人手,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一转入走私行当,起步虽然晚,但上手就是开大的,一下子就成了海盗眼中的大客户。穆弘兄弟俩又武力高强,手下人手又厉害,既精明又能打,走私这种风险最大的行当就能干起来并迅速站稳了根脚,又极讲信义......海盗做贸易不同于其它人,不是只管卖出去,收到钱,其它就不管了,分销商们如何处理货物也是海盗关心的.......

比如说食盐,在各地批发零售是有预定的价格限制的,在海边卖十文,往里边些卖二十文,更远的运费什么的负担更大的就可以卖三十文......但走私商们基本都是唯利是图的冒险分子,干这种危险行当都是急功近利,只恨不能走私一趟就发个狠的,只在乎眼前最快捞个够,不在乎以后,哪管什么自身口碑形象不形象、长久不长久的,就象改开中的中国太多企业一样......哪会管社会影响恶劣不恶劣的,哪会在乎海盗定的希望的大致售价规则和海盗做贸易的美好形象竖立和维护?

走私商们在各自的当地如果卖不上高价,他们还会恶意串通,联手控制货源,操控市场,抬高价格谋取暴利呢,何况海盗的货物都是大宋社会最需要的甚至是万万缺不得的,根本不愁卖。放着高价不卖,他们岂会听海盗希望的?

但,穆家兄弟不如此。

他们遵守海盗的贸易规则,从一开始就坚持把控自己下家的合理销售.......讲信义,而海盗贸易最重视的就是商务信义,这一点和他们凶残抢劫风格完全不同。

走私商们拿着现钱来采购,这不是海盗关注的,都得现钱来交易,否则哪凉快你滚哪去。财大气粗,购货大手笔,这也不是海盗关注的。因为海盗货物从不愁卖,不在乎你买的多是少。穆氏兄弟的坚持,无疑入了海盗的眼。诚实守信,独树一枝,自然能得到海盗的重视、赞赏和专门的扶持关照.......穆氏生意想不做大都难.........

良商淘汰劣商。穆氏走私团伙必然的很快成了浔阳江地域的绝对老大。别人再财大气粗,再和海盗贸易打交道的久,混得熟,都没用。别人买不到手的货物,穆氏能。别人能买到的,穆氏总能抢先一步得到,先赚了,别人才能轮到进货.......

穆氏坚持信誉原则的不懈努力,作用和威力在国难后更突现出来。

灾后,连皇帝都穷得一逼不是,曾经大发横财攒下金山银山家底的走私豪强们都被狂潮洗劫得干净,没死在灾乱中就已经是命大烧了高香祖宗保佑了,成了乞丐一样的豪宅中穷光蛋,没的挥霍享受,一个个的肥头大耳很快就消退成了干枯猴精,上火,愁也能愁个他们半死,再想走私发财,哪来的钱进货呀,只能干瞪眼。穆氏在灾难狂潮中无可能例外的同样遭劫,但却仍能继续走私......他们是极少数的海盗认可的宋国商家,没钱进货不要紧,只要信誉在,就能在向不赊欠的海盗这赊到货物,先卖后结海盗货款。

如今的浔阳江两岸官府更得仰仗穆氏集团帮忙搞到走私货赚钱,否则就没戏可唱。

但也因此,穆氏处在风口浪尖上。民间都得追捧着逐利,却并非不凶险。而官府,虽然穆氏一向出手大方,打点的连傲慢牛逼之极的蔡京的儿子——江州知府蔡九都一向赏识、关照、维护扶持......和穆氏兄弟很讲交情,很给穆氏面子,但穆氏兄弟仍然不敢踏入城区一步,而且行踪不定,外人,谁也不知道他们兄弟到底在哪落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