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164节这就是战争,上

攻约梁山 第164节这就是战争,上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客观上,这个世界的渤海国比历史上的也确实弱了不少。

主要因素是,历史上在辽东生活的并且不管愿意不愿意也被席卷加入了反辽的大量和渤海人同为奴隶族的苦悲汉人,以及渤海人建国本该拥有的本族能工巧匠,各种干活小能手,和大量辽国发配在此地服刑从事开矿冶炼制造等等劳苦下贱工作的包括契丹罪犯在内的杂七杂八有手艺有技术经验的各族人手,几乎全被海盗这几年逐步抢干净了,尤其是少了贫苦不惜命,为在渤海人统治下立功搏出头想过好日子的敢战汉人为兵,几乎纯渤海人组成的渤海军战斗力大降,完颜阿骨打压根没放眼里,别说是八万渤海军,就是八十万,完颜阿骨打和金国大将们也丝毫不憷,自信照样能杀鸡屠狗一样击溃。

几十万辽皇亲统的辽军都不是只十几分之一人手的女真对手,何况是无骨墙头草的渤海杂种军队.......必不堪一击。

说起来很好笑,辽国人瞧不起汊人,辽国人眼里的下贱杂种奴隶渤海人居然也瞧不起汉人,和米国国情太类似,渤海人就好比是辽国的黑.......但生产建设却主要依靠汉人,这不算什么,很正常,汉人嘛好统治好欺负,踹一百脚也踹不出个屁来,胆小,勤劳忍耐心灵手巧....信奉中庸仁义忠诚顺从忍让........属于脑子坏掉了的傻子族,就知道低头老实干活当牛马,到了西元二十一世纪,中国人也是全世界最好用的苦力人手,但,蛮子打仗居然也高度依赖汊人,这就奇怪了,对不对?

汉人能干却不能打仗啊,要不然怎么会身为宋代世界绝对的第一大族却总被肆意侵略,一再搞老实忍辱赔款.......野蛮的游牧民族契丹人,以及下贱却刁钻自负不安分不老实的渤海人,都是能打的,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的,事实上似乎也是这样,所以下贱的渤海人才敢也瞧不起汉人,理所当然把汊人视为比渤海人更卑贱的种族欺负着,实际上却是,历史上渤海人造反辽国成功,当时主要依赖的是汉人打恶仗啃下辽东辽人势力的硬骨头,渤海人才最终顺利一举占领了辽东。

历史上的后来就更有意思了,

渤海人也是依赖汉人兵力抗住了辽军随即发动的凶狠平叛报复,也依赖汉人兵力抵抗金国吞并......金国打渤海国是先吃了败仗,打了好几次大仗,最后才在首山一举歼灭了高永昌部。

辽国也是自己人不行,不得不组建了汉人为军,号难军,抵抗金军侵略,并且多次打胜了,总算挫了挫金国无往不胜的锐气和自大狂妄,平叛渤海人造反时,主要依赖的兵力也是汉军,只是平叛没成功,因为辽国太虐待不信任汉军.......

可在有赵岳在的宋代,汉人辛劳卑贱创造物质财富还得替人冒死打仗的便宜,辽国和渤海人都沾不到了。如今的宋国境外北方总共也没几个汉人存在,再也没有好利用的汉人族群为他们卖命了,蛮子们一切就只能靠自己了。

渤海人在金军协助下造反夺了辽东,傲慢的辽国自然恼羞成怒:最卑贱的杂种也敢造反对我大辽国龇牙?渤海杂种,你当自己也是野兽般可怕的女真哪........不狠狠教训怎么行?

否则连无骨的墙头草族都能踩辽国能肆意挑衅大辽国的威严,那,其它的杂胡还不都得胆子大了有样学样反了?

想立即组织兵力平叛报复渤海人,咬牙切齿要狠狠杀......可是......没了汉人兵力可用,又加上海盗连年以贸易和武力花样百出的祸害,辽国陷入贫困,沧北宋军又利用辽东契丹人内迁造成的混乱玩新马政在辽国的粮草军备基地燕云地区搞事,金国也在虎视眈眈时刻威胁着.......时节也不对,很快冬天了,阴差阳错的,辽国根本就没能很快发动平叛,一拖,劲也就泄了,随后第二年,面对有海盗参与搅动的从未见识过的复杂混乱凶险莫测局面,辽国几乎摸不着头脑,也许根本就没信心只凭自己人的力量能平叛得了有金军支持的渤海杂种逆贼,腐朽末日王朝就是这样,也许根本就没胆气真去报复........再后来就忙着分兵游击战收拾金国了,战果也可喜,满心以为杀得女真不成气候不敢得瑟了,没了金国有效支持,小小杂种渤海人逆贼政权还不是我大辽天朝上国想什么时候灭掉就能随手掐死的.......结果却是天下形势大变.......

这样一来却是便宜了渤海人,得以喘息组建起较正规的国家政权和军队,并准备好了迎接战争的粮草军备基础。

也就是说,渤海人从造反到立国后都没打过象样的战争,当时就是靠人多而投机群起一齐作乱疯狂围攻零散各地人太少又猝不及防的辽主子才夺得了辽东,没女真人那样是硬生生打出了士气和自信,根本没有打正经大战的经验和见识,并不确切了解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能耐,但高永昌等造反成就的新贵却和女真统治者一样感觉天意是在照顾自己,开始迷信相信自己是天命气运在身的时代宠儿,要不然怎么会那么巧呢接二连三一次次全都是最有利于渤海人的事件发生,闹得辽国根本就没心劲和力气收拾渤海人,金国也虚弱不堪了......可见气运在我,自然无往不利,弱小不是问题,有险不足惧,幸运者遇难可呈祥,敌人都会失败倒下,无论怎样,活下来的,胜利的总会是我,说不定在这个混乱时代最终一跃成为东方新霸主的正是我大渤海国,辽国腐朽没落已成过去式,而雄强一时的愚昧无知女真蛮子也仅仅只是大力削弱辽国根基为我大渤海国前期义务打下霸主基础的牺牲品.........越琢磨就越觉得正是这么回事也就越乐观开心,野心和胆子也盲目越大,由此就可爱的狂妄自信起来,金军虽强,他们也不太当回事了,也确实看到了金国太多不利的地方,有信心对付金军.......

只是,到了真面对金军了,高永昌把七万大军如此设置,无形中显示了高永昌心底仍是心虚,或者说是怕死,并非他之前自我良好感觉的和对部下大力夸耀鼓吹的那样自信可无畏。

换作是金军将领是绝不会如此布阵的。

金军主将绝不会把精锐主力守在身边用于保护自己,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配置,哪最需要,精锐就调哪。

金军大人物也有个特点,打仗时从不戴铁头盔,常常是就那么光着脑袋,天太冷也至多戴个皮帽子,有不少的将领甚至不愿穿铁甲加强保护自己,就一身轻便皮甲........和其它军队的将领完全不一样。其它军队的当官的,无论是辽是宋还是......无论官大官小,都是恨不能用世上最坚固有效的保护用品把自己裹起来包严实了上战场,就这样还总感觉不够。

包括女真领袖、尊贵的国主完颜阿骨打在内,金军大人物在战场上还有个特点,

总是站在军阵最前面,开战时也往往带头迎着箭雨甚至可怕的床弩奋勇冲锋,而不是象辽宋......的指挥官那样,无论官大官小都是尽量缩在后面由层层将士遮挡保护着,生怕遭了冷箭什么的,开战了也是喊着“弟兄们给我冲啊”,自己在后面指挥监督凶狠催促着部下去冲去送死。

金军大人物们的这些作派正是时代战争佼子、天下新雄主必备的军人特色。

曾经的那支英勇无比的赤色队伍能解救极度贫穷落后的苦难中国,能打得飞机大炮......先进武器武装到牙齿的以米国为首的联军不得不服软......正是有这种精神和特点。

金军大人物的作派在客观上也有利于战场争锋,不仅仅只是以此展示自己骁勇不怕死精神来鼓舞将士们的勇气和誓死追随。

不戴铁头盔,没东西遮着耳朵负累着脑袋,感官自然更清晰,反应更灵敏,躲闪更灵活,就算有冷箭偷袭也能及时听到察觉到,你戴着厚厚的铁头盔捂着耳朵在人山人海嘈杂混乱的战场上能听到什么?能准确判断什么?

金将不愿着铁甲也有这个道理。

铁甲虽好却也不是真能保护住人的,照样得被箭射穿枪捅透......而且笨重无比,既大量消耗体力马力也极大削弱了身手的灵活。

想保护自己,杀死对手,尤其是想以弱胜强抗得住长时间厮杀消耗,打到最后仍有比敌人充沛的体力马力和更灵活身手坚持到拖垮敌人的力量士气,彻底击溃敌人的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负担最轻,身手最灵活,能始终保持最快的进攻进攻进攻......

秦一统六国,着甲简陋不堪甚至薄衣赤体的秦军能扫平高度重视并想方设法装配了重甲的六国军,也是这个道理。

而且,正是因为缺乏盔甲保护,才逼得人不得不比敌人更勇猛,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幸运从战场血磨盘活下来。

而这种人人不得不奋勇疯狂冲杀共同构成的排山倒海般整体军队气势,也正是吓住敌人,压倒敌人锐气和信心的一种无形的取胜力量。是心理战因素上的胜利因素。打仗最重的是气势。

还有,古代打仗,都是拼人手的军阵,人山人海,密密麻麻,双方还隔着几百米甚至更远的距离,你若是领军的主将大将,若是站在军阵后面,你能看到什么?能清晰准确观察到敌人敌阵什么?能正确及时判断什么?

只有站在最前面冲在前面才能看得最清,判断最准,最能及时察觉敌人的弱点,临机决断才能最及时最有效........

这是个很复杂很玄妙的战争问题。

当然,金军将领有勇猛悍不畏死的精神是主要的。

他们个个都是白山黑水极度残酷的渔猎......生活磨出来淘汰突现出来的时代强者精英,也有足够自信的武力身手实力和在战场上的自保能力。

换作是辽宋军那些传统老国的被酒色富贵泡软了身心也习惯了金贵自己高高在上指挥别人送死的将领,就算他临场变得忠勇爱国不怕死,上了战场敢轻装领头冒险,结果也只有死得更快而已,不起好作用,反起反作用,主将开战就死了,失去指挥,军队也只会败得更容易也更惨重。所以腐朽了,弱了,就是连锁反应.......怎么也不行了。

....................

在赵岳的眼里,看着强大而自信的高永昌就是个虚张声势色厉内荏的战场小丑。而金军确实是打出来的老道强者。

只一点就能说明问题。

渤海军是提前在山脚下的平原立起早就精心策划好的周密军阵等待金军杀来的。金军是稍后才来的,面对对手既成事实本应该是被动只能选取不利中较有利的站位迎战的。

可高永昌却不是当道大体南北列阵以困阻金军,而是背靠首山大营面北列阵。既然是阻挡南下的敌人就无法占西北风的上风头,那至少完全可以利用就在这里的时间优势尽量争取最起码避开正迎风而战的被动.......冷兵器时代的弓箭是战场开局大杀器和决胜优势,顺风射箭和逆风射箭,那威力和效果天差地别。同样的弓箭射程,上风的人自然能轻易顺风把箭雨射到对手。逆风的人在正常射程内却风稍大就无法射击到敌人,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何况金军蛮子们是游牧渔猎者,射击能力本身就不是渤海人能比的,吃肉的野人也比吃草的奴隶族渤海人更强壮有力,弓力也更强劲,射程更远。

不算弓箭,只顺风冲杀也占尽优势。

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顺风冲杀就是如有天助,浑身轻快得很,不用使劲也成仙御风般飞一样冲过去了。而逆风的,且不说风沙迷眼的忧虑不利影响,若是风大,哪冲得起来呀,不被风刮得混乱倒退就已经是幸运了,哪来的锋芒冲击力。

高永昌和部下参谋智囊及将领不可能连这点常识都不懂。

高永昌怎么也是一代枭雄,但他却仍然如此布阵,只能说明一点,他和他的骨干心腹及将领心底里是非常惧怕金军的,潜意识里对野战打赢金军是没他对将士们国民们吹嘘的那样有必胜信心。近距离背靠山寨大营列阵就是准备战败好方便随时逃跑,撤回大营,依仗堡垒对抗金军。高永昌和主要将领都怕死,生怕南北列阵虽有风向优势,却和山寨拉开了距离,在军队和山寨之间还有了空当,会被金军插入截住退路,败了就逃不回去了,在无遮无挡无可退避的茫茫平原上就得被追杀死,侥幸逃脱了金军屠刀,也得在漫长的无人区活活饿死,至少是半死.......

金军呢,在来的路上远远看到渤海军阵,等到了近前,相应的战阵已经调整好了:步兵为中军前军,女真骑兵和步兵在最后,两千杂胡骑兵分列左右翼,并且一上来就抢先发动进攻了,根本不喊话骂一骂高永昌如何忘恩负义狼心狗肺狼子野心不自量力......辩论点什么,不玩汉家官僚最喜欢玩的战前先跳出个能说会道的宣讲一下自己是正义一方,占点口舌便宜。

金军两翼骑兵野兽般咆哮一声,在金将带头下分头冲向渤海军的两翼,似乎区区一千人马却根本不怕要战的两万对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