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143节无所适从

攻约梁山 第143节无所适从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其实周侗并未远离京城,就隐居在河南一山村。

可是那山村太偏僻了,在深山中不说,还只十几户猎户人家在那住。习武打猎到是极方便。外人想打探到周侗就难如上天了。

再说了,周侗隐居在此就是想安安静静过悠然日子,不招耀,半点不露昔日身份,就当地的村民也不知自己的邻居居然是天下第一武术名家。外人又哪查去?

赵岳都找得死心了。

再者他也没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多耗费在周侗身上。周侗对沧赵集团而言也就是个最好的军校武术教头和引导全国人形成习武强身健身习惯和传统的大才,并不是多至关迫切重要,也不是必不可缺的高手,时间一长了也就抛到一边不管了。

此外,赵岳也有盘算。

就不信了,等把宋王朝炸翻天了,世事大变,就比如今年的人口大抢掠和叛逃,隐居不知在什么犄角旮旯中的周侗却能还无动于衷炸不出来......

也真炸出来了。

周侗对自己梦想的事业心灰意冷,不问世事了,只把教导武松当个解闷,但后来赵公廉预言北方将有巨变,女真蛮子也真就造反了,而且只区区最贫困潦倒的小族真就能打得庞大的辽国.......周侗渐渐开始意识到赵公廉能强势崛起绝不是幸进和偶然,而是人家有真正的远超常人的大才,有惊人的远见和预见能力,也有捍卫国家民族尊严权力的壮志雄心和能力。

说不定真会有那么一天,女真小族灭了辽国吞并了北方势力,杀来宋国,给中原大地再次带来灭绝种族的大灾......

毕竟,看看宋王朝这越来越不象话的统治,简直就是在瞎搞,在拿江山社稷和天下万民众生性命前途当儿戏,政治腐败,军队也腐朽没落,这么搞下去,国家哪有能力对抗凶强贪婪的异族?哪能挡得住吞并了辽国的强悍势力入侵?

表面繁荣强盛的大宋王朝却连区区造反的田虎王庆这等草寇都剿灭不了啊,任其裂土建国称王,更何况对外.......

老英雄人老,英雄心英雄气在。

以他的个性是决不允许异族蛮子在中国猖狂作恶.....由此触动和感悟,也是有了迫切的危机感使命感,他又打起了精神头,原本打算出山再当当昔日的差使,至少教出一些人才来,到时候也能有人为国出力杀敌,抵御住外敌入侵,可惜,时过境迁,已经陷入全面腐烂的朝廷,是个官就只关心结党营私争权夺利,在动荡复杂的政局中忙着巩固和加强自己的权力地位都常常失措落灾,谁还有心思关照他这样的没用的武夫老头子。派去东京行走的贴身老仆兼弟子白去了东京。

没人建议朝廷请周侗,周侗也就没了出山发挥爱国壮志的门路,只能叹气继续在山窝里窝下去,眼睁睁看着宋王朝向深渊越滑越深。而今年骤然暴发的灾难,让周侗惊得目瞪口呆,怒发冲冠却又望洋兴叹,无可奈何,越发心灰意冷。

他能怎么办?

他只是一个人,一个老头子而已,武功再高再奋勇不惜牺牲又能把海盗这样的一个国家怎样?

个人的力量对上群体、国家就太渺小了,根本不够看,强要对抗,不是不自量力,而是连蚂蚁都算不上。

再者,他面对的是天下汹汹叛逃的万民和宋王朝的军队,是天下人对宋王朝统治失望死心了却对凶残海盗建立的国家生起强烈希望和投靠心的整体大势,这种人心思变人心所向的大势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不是海盗势力在宋国全面行凶逼迫的结果,这样的世事动态潮流,别说是周侗一个人,就是大宋王朝也束手无策,只能惊恐瞪眼缩头干看着......

周侗即使远在深山也亲眼目睹了何为人心叛离的大势:山村中这十几户人家也参与了叛逃,举家跑得只剩下了两家。

这两家其中之一是个断子绝孙的光棍老猎户,没想了,属于活一天算一天,死了就完的,习惯了山村,故土难离,不想死在海外埋骨异乡,就愿意孤独山林老死打猎死等死法,所以不为潮流所动。

另一户则是王八蛋一家,老头老婆都不是个东西,有五个儿子却都不是什么好鸟,周侗刚迁来时,这家人还想欺负敲诈敲诈,被武松教训了才老实了的,属于海盗不要的,强去了海外怕是会被捉为开矿什么的苦力奴隶的这一类人。而且,这家人灾后也不在这居住了,世态稍一安稳就急三火四搬出了山村,跑外边抢占无主田地房产店铺过财主好日子去了。

一场滔天风波,本就太小的山村结果只剩下周侗和那孤独老猎户两家,在深山环绕,野兽咆哮中,那份凄凉心冷......

灾后,周侗曾经出去走了走,所到之处看到的人稀荒凉景象,触目惊心,一股寒气直窜心头......

大宋王朝真要完了。都不用北方游牧蛮子打来,这帮子统治者就能把国家折腾散架了......

周侗满心的悲哀与无奈。

直到这个时候,他看看伴他出行的英气勃发勤快的武松才有了一些庆幸。幸好当年默许了这鲁莽桀骜爱逞能的小子在武馆随便偷学武艺,幸好当年隐居时默许这小子跟来了,幸好这几个闲得慌教导了这小子一身本事,否则到了如今的地步,他周侗英雄一世居然连个能指望一下为国为民出点力的弟子都没有,也连个传承他一身艺业的人没有.......

随后,他返回山村,正式收武松为关门弟子,要武松发誓生平绝不做有违人性有违师嘱的事,正经把压箱底的绝学都一一细心传授了。武松这么多年追随,早已打好了一切底子,也太熟悉周侗的武功的套路,也是一学就会......

然后,周侗就打发武松出山了。要武松先帮武大安顿个家,一切安顿好了就动身北上边关从军卫国,代他多杀些敢入侵的蛮子.......

就这么着,武松兄弟俩才回到老家。

周侗对赵公廉在国难后搞出的愤然辞职、要挟朝廷要挟皇帝低头服软和间接道歉.....直到兵逼沧州府城摆出造反姿态等一系列不忠、无君无父行为是极看不上的,也不理解贤德能干的文成侯为何成了这个样子。

他知道朝廷、皇帝对赵公廉对沧赵家族太不公,但他不认为这是沧赵家族对抗朝廷的理由。朝廷再有错,沧赵家族再有大功再有天大委屈,那也不应该威逼甚至想造君王的反,不应该对君王不忠......忠君是周侗心中的底线,也可以说是原则信仰。君王再浑蛋再有罪过,你也不能敌视君王而造反。有能力就应该帮助君王改正错误.......否则就是该死的逆贼国贼。

这也是周侗这一类人的世界观政治观.......儒教洗脑还是有作用的,愚弄毒害的是周侗这样的好人。

君王是牲畜,周侗这类人还无限敬仰爱慕着君王,甘愿被驱使着去死去无谓的牺牲。

可悲的是,真正左右国家政治和命运的官僚统治者,尤其是士大夫们却整体上不是周侗这样的人,不受儒教迂腐毒害左右,深知儒教暗藏深处的核心唯一个大字——利。无论做什么坚持什么都是为了个利字,结伙绑架政治绑架万众谋他们这个阶层群体的利同时也必然能谋到满足自家的利,总之是唯利是图尔,一切都是为了权力富贵家族繁衍,哪管它什么国家民族........谁坐了天下就给谁当官,蛮子占领统治了中原,那就投靠和效忠蛮子......没什么困惑难解的,没什么纠结的。

痛苦的只有周侗这样的真正信守儒家精神却不知儒教和儒家不是一个东西的人。

周侗对赵公廉和沧赵家族产生了成见,但也没愤而行什么忠君悍然去沧州那边行刺之类的事,没出干匹夫之怒的所谓忠君爱国壮举,不是他没想过这么干,更不是顾虑性命担心赵不旯对付的行刺无法成功白赔上性命,而是不能。

赵公廉怒视朝廷,怨恨君王,显然是打算从此不再听朝廷随意招呼了,却到底也没悍然反叛彻底和朝廷决裂,只是争取了一切自己说了算的近乎独立的军阀地位,仍然承认是大宋一分子,最重要的是守在边关,威胁着抵挡了辽国随时可能的大举入侵,保障了宋王朝能安稳下来,直接关系到内地万众的生死荣辱,赵公廉不能死,杀不得。沧赵家族不能再出事。不能再刺激沧赵家族已经愤怒压抑到极点的敏感神经了.......

周侗老英雄纵然有万丈爱国情怀和为国侠气也对沧赵家族发作不得。另外也是心里有些同情沧赵,由己及沧赵家族的遭遇而悲哀。都一样是能人,都一样只想为国出力输出壮志抱负,弄来弄去,转来转去却是士林领袖皇帝宠臣贵族和他这样的卑贱武夫一样得不到公平对待,得不到尽情施展才华实现壮志的机会,都一样憋屈没落,下场.........

沧赵的下场只怕还没他周侗好呢。

他周侗再不济也能悠然老死山林。而沧赵家族,有势力,是一个军事集团,能左右局势,不是他这样的只能无奈叹气的一个人,但最终的结局只怕........身在局中身不由己啊,可不是想脱身而去就能脱的,现在越是强悍,越是对宋辽多方举足轻重,后面只怕越是四面皆敌,身陷泥潭而无法自拔......沧赵满门最终若是能落得个死有全尸怕是已经是奇迹了.......

周侗不懂政治,但怎么也是在京城官场游历过的,对陷入政治漩涡的家族可能有的下场多少还是看得明白的。

这些情况是柴进在盛情款待和诚心结纳武松的过程中,从心生感激的喝多了酒又冲动了的武松口中了解到的.......

赵岳一得到消息,立即命令梁山间谍头子朱贵赶紧派得力人手去清河县把武大郎解救出来。

自进入正经文明王朝后,除了个别朝代个别昏君外,国家根本就没有杀人偷盗.....与政治无关的案件,抓不到案犯就拿其亲人顶罪的法律。但官本位人治的社会,什么荒唐事是官府干不出来的?

有权,随便找个理由或借口就能肆意行事。

赵岳可以想见武松杀人潜逃了,当地官府逮不到凶犯,那么凶犯唯一的亲人武大郎会遭遇什么官方非法行为。

只一个及时扣押案犯亲人防止也逃走和追询逃犯去向的借口,当地县衙就有足够的理由捉了武大郎下狱整治........在这个官府可肆意枉法的混乱时期就更不用说了。拿武大郎顶罪杀头都不是不可能出现的事。

事实也正如此。

武大郎进了大牢。家里的财产,那匹周侗送的老骡子、被褥,武松不肯带走而特意留给哥哥的钱,知道大宋的铁匠怕是没几个了,想在老家买口锅都未必能有而特意提前在山村自制的铁锅.......一切抓武大同时趁机抄家发财的衙役能看得上的东西全抢走了。显然,县衙这帮子东西就没想过给武家留活路。武家居住的这处房子又成了无主而空荡荡的所在。

朱贵派的人飞快去了清河县。

为首者独自去了县衙找知县要人。这合理合法。县衙拿案犯的哥顶罪,这不合法。

而那知县一听来人是什么梁山泊的,想了一下才明白原来是文成侯的弟弟那的人,面对来人的有礼却无形的咄咄逼人,顿时怒了,一翻白眼:梁山泊是个什么东西!文成侯如今成了人人喊打的彻底在朝廷失势的人了,你当他的威势还能干涉到本县啊?赵公廉都不算什么了,下场只有倒霉。他弟弟又算个屁。那小恶人纨绔的人也敢在本县面前嚣张?本官是县太爷,这我说了算。你若敢造次,本县连你也拿了收拾........也叫那纨绔败家子晓得自己的身份知道本县的厉害.......

这些话,知县没说出口,但来人是朱贵手下的间谍头目,那眼力劲不是一般,看出来了,却什么也没说,遭遇了白眼就径直“老实”退走了。

知县不是原来的知县。原来的知县以及县丞等在国难中被叛逃的军民活活打死了。这位是京中子弟太学生得缺官良机一跃当了官混上清河知县的。他活了三十多年一直生活在京城,不了解地方事,更不了解梁山泊在民间意味着什么,所以才敢如此骄横傲慢自得......

结果,梁山来人走后片刻间,就有两个刺客大白天的公然闯入后衙,把正在后衙悠然自得的知县乱刀一通砍。知县惊恐惨叫,全身不知被剁了多少刀,最后只剩下一张肥脸完好无损却惊恐痛苦扭曲得渗人。

凶手杀了知县,出后衙,没翻墙而去,而是从县衙大堂出来,个个一身血,对紧急聚来的衙役的威胁呐喊恐吓围堵,眼睛都不眨一下,似乎听不见也说不了话,似乎是聋哑残疾者,却武力凶残,又杀了几个敢上来捉拿的不长眼衙役,吓得其它衙役轰然而逃,然后大摇大摆离去。

片刻后,梁山来人又来要武大了。

县衙的人再无一人敢得瑟。不止是怕了刚发生的血腥事。剩下的这些衙役几乎都是本地曾经的地痞恶棍,都知道梁山泊小霸王的厉害,也听说了梁山泊有数千能挥刀杀人的聋哑人......不是本地的不知道的几乎都在不知死活的堵截中死了。今天发生的可怕事,那两个凶手必是梁山人,梁山这人显然也没有遮掩的意思,只怕凶手正是那样的聋哑残疾却照样能杀人的可怕存在。传言得到证实。这些衙役哪还敢再仗着官府这点身份为虎作伥......

县丞也不是本地的,却不是京城人,而是从别处裁撤的县调过来的。

他久在地方,虽然当官地是远离山东的,对梁山并不是很了解,但也久闻小霸王的厉害,却是不傻,战战兢兢地被见了梁山来人,老实听着要人要求,再一听来人说:这年头当官,活不明白的,就不必活着了。贵县知县既然不懂怎么做事,那就换个会做事的当知县得了。这简直就是直接承认了是凶手指使者。县丞更吓尿了,更积极配合了,亲自带着去了牢房弄出了武大。

武大郎自然被整治的很惨,但幸运的是却也没伤筋动骨造成残废,也就是皮肉伤。这不是监牢这帮子习惯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经历了国难怕了,不那么凶恶了,而是武大朗长得.....太那什么,以至于他们都懒得使那些歹毒手段。若是换个武松那样的好汉,或是长得玉树临风招人嫉恨的。这些家伙才会有兴趣狠狠折磨。折磨武大这样,特么的没快感啊。也就是随意殴打和嘲笑羞辱......当个小乐子而已。武大长得惨,却不想因此而幸运了一把。

梁山来人看到武大之惨之狼狈,眉头皱起,瞥着县丞淡淡道:“大郎无辜,县丞大人,你是不是懂得该怎么做啊?”

县丞当然懂得怎么做,又是代表县衙向武大赔罪,又是明步地让牢子自抽大嘴巴子,并且凑了几百贯钱赔给武大......这才得以过关。

到了此时,大宋王朝从上到下,从官到民,从周侗这样的义士到无良者,都会渐渐感觉到生存和行事规则变了,无所适从。不知该怎么当官做民当义士了,已提前品尝到了国破家亡会有的可怕滋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