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94节捏着东方所有种族命运的少年

攻约梁山 第94节捏着东方所有种族命运的少年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谭稹的表现,不知内情的还以为他是赵岳或沧赵家族精心培养出来的专门安插在皇宫的超级间谍,实际却是和沧赵半点关系也没有,和赵岳更一千杆子也打不着。

他此刻超水平卖力忽悠全是为了阉人那种狭隘扭曲心的斗气,只为打击踩倒耿南仲,报心中私恨,尽管他是遵循了赵佶不想多事的心思,实际却根本不顾事实如何,也不关心这么说可能误导皇帝对赵公廉判断而产生祸及江山的灾难后果。

但,赵桓听进去了,真听进心里去了。

”莫忘初心“四个字是当年赵公廉对当时还很年幼的他说过的,郑重其事提醒了他,从此一直深刻在他心底,并且随着他慢慢长大而逐渐多了他自己对这四个字的理解,也有了更多在凶险宫斗中逼出来的感悟与应对策略......

他咬牙坚持了自己悟的初心:全力当一个懂事听话的太子;虔诚孝顺父皇的儿子;日夜思念和伤感已故皇后亲妈的最无辜最可怜皇子.......

父皇赵佶对他的资质显然极不满意,不认为他是个适合将来接大位掌大宋江山的合格太子,多次起了念头想果断换掉他,另立贤能,当然,所谓贤能实际是爱屋及乌另立宠妃所生的皇子当太子,但念在对贤德却被他活活气死了的早故结发妻子皇后的一点暗藏心底的愧疚心,念着自负是杰出艺术家文人圣德君子皇帝该有的仁慈心,以及被可怜无助的太子常常可怜跪拜哭诉哀求他看在已故母后的情份上帮帮他......太子虽愚钝而事实上却如此孝顺懂事老实听话好操控,再加上郑皇后无子,不得不把赵桓当亲子来保着太子位以间接保住她自己的皇后位而出力,赵佶每次都会自动打消掉换掉他的念头。

熬太子这么多年,孤独无助无能的赵桓实际就是靠莫忘初心这四个字默默坚持到今天的。

他,成功了。

由此,赵公廉无疑是山一样压在他心头的阴影,却也是无人可比拟的偶像恩人。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畏惧甚至极恨赵公廉,但也很感激。

那时,他在宫中太弱小,年幼,没妈管,爹不在意他,宫中有人成千上万,却没有一个人真心关心他真心待他好,更没有一个人愿意帮他保护他愿意为他去死,就连分配给他专属于他的太监宫女内传纵然命运和他紧密连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却也不向着他,不忠于他,敢下套搞事嘲笑作弄他甚至勾结外人帮着宫中那些一心想除掉他这个太子的势力整治他.......这时赵公廉出现了,山一样压来,却是在宫中唯一能逗他开心,让他感觉找到了一点安全可靠,无形中也扭转了他的被动凶险局面,保护了他安慰了他,并鼓起他的士气坚持活着,好好活着,一定咬牙坚持活到登基那一天的——人......

当然,时移世移,情况不同了,他能听进去,最主要是他极害怕赵公廉造反,愿意听到赵公廉是忠臣不是在嘲笑并反对他做皇帝。尽管他虽蠢也很明白:赵公廉即使百分之百是忠臣,那忠的也是他父皇,认可和拥戴的是他那聪慧过人而才华横溢,又对赵公廉有知遇之恩的他父皇,而不是他。赵公廉的奏折怎么着也有贬低他而追捧他父皇的马屁意味.......而他父皇也肯定会喜欢看到赵公廉奏折中的这种心思或者说是政治倾向。

他父皇不会因赵公廉对他的无礼而对赵公廉起了怒意.......事实也没有。他父皇特意要奏折看了,知道了奏折中的大不敬内容,却始终什么也没做,没任何惩罚赵公廉的指示。

而现在,听了谭稹的大忽悠,此刻再回想那份奏折,赵桓冷静再一想,也感觉赵公廉可能是忧国忧民焦虑冲动所致,对他并无恶意,而且相反,是对他这个新皇帝有所期待,要不然又何必在奏折结尾特意加上莫忘实心四个字做结束语?

不论怎样,赵公廉没逆反心,不会造反就好。

...........

赵桓二思了半天,最终到底也没敢盲从耿南仲的千番保证没事而下旨抓捕赵岳。

经谭稹一分析吓唬,懦弱胆小怕死之极的赵桓的犹犹豫豫没个主意的特点没了,无论耿南仲怎么劝也不敢听了。

他极惧赵公廉造反,更怕沧赵和辽国勾结一起对付宋国,在惊恐未去,没想明白之前,他什么也不敢对赵二做。

谭稹煞费苦心,如愿完胜了耿南仲,这是第一次在皇帝面前能压过老耿,不容易呀,太不容易了,他还懂得胜不骄,强忍着冲空的得意矜持地看着失败的耿南仲那满脸的窝火不甘心......心情如五月天喝了碗蜜,那叫个甜,那叫个倍爽......

耿南仲气得憋得要发狂,却无可奈何。

他一向得益于赵桓天性的懦弱没担当,现在也失利在这,根本扭转不了,只得恨恨放弃劝说,抓捕作罢,但回去后越想越窝囊,越想越恨,身边一特招的儒生侍从见他如此愤怒难平又没个主意,就讨好出了馊主意,一番耳语,耿南仲正百爪挠心一样难受,一听建议,顿时眼睛一亮,转眼有了更完善的一个对付赵岳,嗯,准确说是克制和挟迫赵公廉的点子。

赵岳自然不知道掩藏在深宫的这场精彩内斗,做梦也不会想到宫中特产的又一个大阴人居然‘竭尽全力’帮了他。

此时他已经到了东城区,来到了昔日的文成侯府前。

自离开北城后,他就一改慢悠悠缓马而行悠闲游览京城的架式,无视京城严禁纵马的限令快马奔行。

东城区是很多达官贵人聚居的地方,京中不少衙门也在此处,把守禁军更多,巡逻也更加严密,但却再没人阻拦他京城纵马,沿途遇到了无数拨巡逻禁军都没上前喝阻,都是远远看到五骑奔来,居然立马就避瘟疫一样避开了,就算拐藏不到别处,至少也躲到街边,空出当中的大道,权当没看见这一行人的违禁奔行,自然也就更没禁军为此捉拿赵岳问罪了。

这一路也再没人跳出来玩刺杀或正义执法什么的搞事,

似乎满京城藏着的歹人和不知多少各式居心叵测的坏蛋,突然间都消失了,似乎东京突然变成了无害无恶的天堂。

五骑行进也就异常通达顺利快速,不多时就达到目的地。

赵岳快马而去的居然是昔日他大哥在京城居住生活的府邸,这大大出乎京中所有人意料。

沧赵家已经没人住那了。那也不属于沧赵了,已经卖掉了,虽然至今也没人住那,就那么一直闲置空着,但却是朝廷的财产,传闻当时还是皇宫内孥收购的,应该属于皇帝所有。

重要的是,如今沧赵家族和朝廷是对立的,几乎是造反要爆发大战了,赵公廉或沧赵家的人不可能再回京住那,那么,赵老二来这干什么?他这是什么意思什么目的.......

有心的,看热闹的,凡知道赵岳到了昔日侯府的人无不伸长了脖子留心这里,心中满满的好奇,一时间京城各处议论纷纷........

太多人诧异不解。

但,有人一听闻或一亲眼看到,顿时那脸拉了下来,满眼闪烁着阴冷凶狠或失望。但,也有人骤然得报,却顿时如释重负般长长松口气,随即又或眯眼或背着手盘算起什么,比如蔡京,比如童贯,比如赵佶......

更有人得知后,居然高兴到喜出望外,失态到当场哈哈大笑起来,很奇怪.......比如正窝了一肚子火无处发泄又恨极沧赵满族不灭的耿南仲.......

小小草民少年赵岳入京后的一举一动牵动了太多人的心,到了京城昔日大哥的家这一突兀举动更是瞬间引得包括太上皇赵佶在内的无数达官贵人以及满京城上上下下的各色人等瞩目.......

其实,到了此刻,宋王朝全天下的人但凡是个有点见识有点脑子的都明白:这位尚且无法确定到底是不是沧赵家的那位纨绔老二的孩子,此行进京的结果,已经在无形中决定着大宋王朝的命运.......

这孩子如果在京城顺顺利利,和朝廷和谐达成了什么,那,大宋王朝趟过眼下的,国家极度虚弱混乱加辽军虎视眈眈肆意敲诈并极可能趁机南侵,这种最可怕的双重压力下构成的巨大危机,就多了不少成功的把握。

反之,朝廷对沧赵彻底翻脸了,双方闹崩了,这孩子在京城落难了甚至死掉了,那么,大宋上百年江山就极可能进入完蛋的快速倒计时,至少至少会爆发大规模内战,让本就万分艰难的宋王朝雪上加霜........

威名赫赫的沧赵家族pk大宋王朝,仓促以一隅之力pk一国,昔日相知相得的一对君臣佳话变成君臣反目成仇相知相斗的大戏,这种史无前例的精彩戏码让满有天下穷极无聊的太多人期待上演,求过过眼福,求大脑震荡,求的就是那种心跳的刺激.......太想看看擅能创造奇迹的沧赵在这场大内战中到底能不能又创造出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传奇战迹,但在大呼过瘾的同时也要承受奇迹大内战带来的可怕灾难后果:刀兵四起,烽火连天,田虎王庆晁盖等反王反贼趁机发力,还有暗藏的天下不知多少野心家暴徒歹徒再趁机捣乱......人命如草芥.......

宋王朝经此一战,即便不会应声轰然倒塌,也必定越发奄奄一息,不死也离死不远了,再想度过危难,得到喘息之机并奋发努力获得复兴,让江山得以继续长久传承下去,那必定全是做梦。

满天下的无知者,朝廷中的自大者,都不相信赵公廉在太仓促间能凭着沧北那些人手就能战胜朝廷夺取江山,不认为沧赵和朝廷开战会是最后的胜利者.......大宋王朝善待天下人,政治经济政策是历朝历代空前宽松的,百年养仕更是极得人心,政权根基还是很雄厚的,决不是仓促崛起仅仅十几年的哪个家族能轻易推翻的.......沧赵虽神奇,也照样不行。

而知兵的童贯见识太广的老贼蔡京等极少数人却内心里清楚:大宋王朝的根已经烂掉了,哪还有什么极得人心,你放眼看看,如今的天下还有几个好人?还有几个念着宋王朝好的良善者?沧赵打败朝廷的可能性不是没有,而是极大。

只是,若沧赵和朝廷开战,那最终得利的九成九不会是沧赵,沧赵注定坐不了江山。

得利的只会是辽国或南边那个虽弱虽小却对大宋一直不服也不肯老实的南越小政权。

沧赵在大战后,即便没衰弱到兵微将寡不堪一击,被辽国趁机灭掉,也只会是大宋四分五裂后一下子冒出来的众多诸侯中的一员罢了。

大大小小的众诸侯也不用得意,包括闹得早而势大的田虎王庆在内,都是苟延残喘猖狂取乱得了一时之利,不用笑得太大声,或迟或早都得被游牧蛮子消灭或威逼着投降而吞并了,到得那时,五胡乱华的惨象会再次历史重现,汉人能否再次度过种族大危机不被胡人灭种,那就难说了。

胡人虽野蛮愚昧无知却也是懂历史的。

草原上的各族蛮子们至今也还在念念不忘祖宗们当年的五胡乱华盛事,无法忘记那种大利与胡人无限的得意荣耀嚣张快活......占据中华宝地舒服生存,不用再忍受北方祖地那无尽荒漠的风沙苦寒贫穷.......并随意吊打欺压奴役盘剥屠杀自负是先进文明种族的骄傲汉人,拿汉人当两脚羊杀吃,吃不完就随便杀了丢弃.......那可是快活四百年啊,可惜啊,没了,汉人又起来了,好怀念......经历了那次霸占中原却没能趁机灭掉汉人,再有机会,胡人岂会不全力彻底灭绝汉人族群?

蔡京和童贯等人才不相信赵公廉以及家族品德高就决不会当大宋的反臣逆贼。

他们这种深知政治本质与官员所谓忠君爱国本质是什么的老鸟,半点也不儒腐,更不会幼稚,很清楚政治利益才是唯一的。赵公廉会不会反宋,品行志向与感情因素可能作用,但最终取决于沧赵集团能不能从中获取到想要的政治利益。赵公廉眼下对朝廷摆出的咄咄逼人,所为的一切正是为了政治利益保障。赵老二进京的目的也只能是为了这个。

赵公廉若优先选择不反,那也仅仅是因为顾虑到一反会造成的上面所述的种种可怕后果。

反了,宋王朝固然完蛋了,窝囊气出了,却很可能会失去得更多,汉人亡国灭种的历史后果,沧赵万万承受不起。

这是童贯和蔡京等人有点把握沧赵不会真反了的根本依据。而不是耿南仲那种分析与自负心态。

当然,事情就怕万一。

若朝廷就是不知死地硬逼,那沧赵为了活路,也就顾不得这个那个了,先反了再说。

所以,无论是谁,无论愿意不愿意承认,宋室江山的命运甚至包括汉人的命运在内的整个东方人的命运此时都等同于捏在了沧赵家的这个少年手里。

这个少年若是执意仇视宋王朝,不肯妥协,向家族传达了朝廷必须灭亡,沧赵才能生存下去的信号,那一切就完蛋了.......而大陆和海外的所有异族则会全都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