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86节莫忘初心2

攻约梁山 第86节莫忘初心2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对自家的熊孩子,当父母的真是头疼,恼怒之时恨不能打死这孽障,但这可能下得去手吗?

赵佶即使是皇帝,即便并不费心管皇子,但也已经深知当爹的那种苦恼心情。

同时他也暗乐:原来仁贤美名传天下的沧赵家也一样出混账啊。

“但是,”

赵公廉又说:“我弟弟,咳是那个样子,但却是长辈们的心头肉,再顽劣,长辈们也不是不喜,反而格外宠爱他。别说我娘把我弟弟珍若性命,生怕有个闪失。就是我那一向管束子孙严厉的亲祖母也同样一反常态,居然是喜欢,不是厌恶,就是发自肺腑地宠爱着,总说孩子淘气点算什么,咱家的孩子又不会真不懂事地去祸害外面,家里有长辈榜样在嘛,再混账又能混账到哪去?不就是闹腾点吗?乡村冷清,闹腾点不是坏事,也是种生活乐子。不愿读书,那就别勉强,长大了能干别的就不是生活的本事了?人是不一样的,各有特色,也会各有所长,强求不得,只要不长歪了,长大了都会有所作为,重要的是心性。庄户人家的孩子也不必强求读那么多书。家中有一个读书当官的要家中操心担忧不已还不够?“

”至于我爹,那也就是火起了随口骂骂我弟弟就完事了。他一向对子女是放羊式管理,不愿意拘着孩子的天性快乐,只在意儿女别长歪成坏蛋,长大了能尽心分担应尽的责任就行了。”

赵佶对这话若有所思。

他喜欢赵公廉他爹这种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他最不喜欢被人拘着性子不准这样不准那样。不准哪样啊?人活一世难道不是为了快乐自在?当皇子时就受够了宫中种种严苛管束。

他也欣赏沧赵老太太的那种宽容通达长辈姿态。

他小时候可没这种长辈宽容宠爱着。宫中的长辈总是要求他必须这样必须那样必须长进必须......他那时已经很乖了,又不是嫡长子,不用努力成才当太子将来当个强大皇帝,可是得到的仍然是父皇的不满意这个长辈那个长辈的苛责。

他没按长辈的要求去努力,只按天性与特长去学习,不也成了一代惊艳奇才,而且有足够能力当个强大皇帝?

“臣家中这种心态与庄户人的身份有关,更与沧州是边区的凶险环境有关。“

”长辈对孩子的期望首先是顺利长大成人。”

“至于微臣,父母长辈们,包括疼爱我一手把我教导带大的亲祖母,虽从小就对我顷要求严厉了些,也知道我能读进去书,却也不是要求我要如何发奋读书考进士当官。“

”长辈们重视的是子女的担当,要求必须勇敢正直仁爱,尤其是在辽寇侵犯时能有勇气奋勇抵抗,保护家人也保护那些需要帮助的乡亲。要的是这份良知这份人性初心。而我也努力去做了,但内心其实是很羡慕弟弟能有个富裕安全多了的环境快乐宽松生活胡闹与成长。陛下也知道,以前,我家虽是地主却很穷,庄上生活不是一般的困难。”

赵佶默然不语,但眼中却是理解的神色,也有些同情。

“臣极喜爱弟弟。”

“我幼时少时没能具备的家中环境,我弟弟赶上了,这里面有我的功劳。我希望他能无忧无虑地快乐享受着这种难得的宽松生活度过童年,不必象我那时总生活在随时可能家破人亡的恐惧中不得不奋力挣扎向上。说句心里话,为了弟弟,必要时,我愿意付出生命去保护他保护他能享受的良好环境。我有这样的勇气。这也是我作为兄长的责任。”

“幸运的是,咱们大宋王朝在陛下的治理下也越来越富强,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臣也就更有信心保护好弟弟。”

“只是臣现在在京城,远离了家乡,看不到弟弟的顽皮却可爱,每当看到年纪相当的皇子们,尤其是看到表现不好总被训斥的皇子就会常常情不自禁想到弟弟。臣羡慕皇子们能有皇宫这样的优越环境可以尽情快乐生活成长。臣也希望皇子们和我弟弟一样快乐自在度过最宝贵的无忧无虑童年,没有各种因素强加在天真无辜孩子身上的烦恼甚至凶险。为此,为臣子的,我愿意力所能及地为皇子们去做些什么。臣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大不了,臣回家还是当个土农夫少庄主,少了无数官场烦恼纷争,让家人省心,也方便照顾家中日益年迈的长辈,保护好弟弟和乡亲们,如此人生照样快活有意义。”

赵公廉没有深思熟虑地组织好言词和要修饰表达的计皇帝欢心的内容,就是想到那说到那。但是,意思到了。

赵佶也就懂了......

他把赵公廉凶险的成长环境以及这种有勇气有担当的胸襟仁爱“大哥”情怀讲给了朝臣们听,让朝臣们不禁羞愧......

赵公廉的这番话与对皇子们的“好大哥”作派,实际上无形中减轻了皇子们的压力,也间接保护了无助的太子赵桓。

因为从生活在凶险边关的沧赵家,老二不着调却照样得长辈尽力地疼爱保护一事上,赵佶那颗敏感的艺术家神经被触动了,他动了恻隐之心,对出生就几乎没娘疼爱照顾维护的孤独可怜太子多了些为人父母的那种宽容体贴关照......

对父皇曾经不是一般的喜爱而无比宠信的这位村夫,皇帝赵桓的感情主体上是憎恨,同时也期望能为他驱使所用。

在他年少时,他一度曾经强烈感觉到怀疑赵公廉实际是他父皇在外的私生子的程度,因为他父皇简直就是拿赵公廉当长子在宠爱维护着,更是方方面面或明或暗大力培养着。而赵佶对他们这些肯定是亲儿子的皇子虽有父亲的和善......却少见会有多关心的时候,多的是失望眼神下的训斥。

父皇关心哪个皇子,并不是关心皇子本身,而是因为宠爱皇子他妈。

赵桓没亲妈得宠,也没亲妈管,也没后妈可绝对信任与询问他糊涂不明白想搞清的事。

他只能把怀疑藏在心里瞎琢磨。

一度,他曾经忧虑几乎成疾。

因为怀疑并极度害怕父皇实际是把赵公廉这个私生子当太子暗暗培养,而他这个太子只是摆在明面上糊涂人的。他只是顶在前面承受宫中与朝野必然集中火力攻击的那个最可悲的靶子。

他从小就没有活着的至尊皇后亲妈的有力保护,本身又不聪明能干,若是再没有了太子之位带来的保障与父皇的关注,那,即便他年纪尚小,尚且不太明白宫斗的险恶可怕,也本能地懵懂清楚自己的下场之惨会不可想像。

”我若是也有这样疼爱弟弟保护弟弟的亲哥哥该多好。“

这是赵桓在少时发自内心的渴望与感叹。

他本心并不愿意当这种窝囊压力太大又凶险的太子。

如果有可能,他更愿意当赵公廉这样的大哥太子的弟弟。

为此,那时幼稚加上有怀疑的他曾经委婉实际上却是稚嫩笨拙地试探过赵公廉有没有这种可能。他真的愿意让出太子位,只当那个幸福安全可以放松胡闹混快乐日子的弟弟。

赵公廉那时也太年轻,但聪慧过人仍敏锐感觉出了太子话中暗含的意味。

赵桓这种“大胆”猜测他父皇在外乱搞,居然怀疑他赵公廉是皇帝私生子,很担心这个却又愿意让出太子位,只想有他这样的大哥太子保护着享受无忧无虑的尊贵皇子小日子的奇葩却也是人之常情的念头,赵公廉愕然之余不禁好笑,又不免同情而为之悲哀。

最是无情帝王家。来生不做帝王子......

幼弟赵岳在两岁左右大时就说过的这种定论回响在赵公廉的耳边。

果然如是啊。

瞧这眼前可怜的小太子.......

那时的赵公廉虽然听弟弟预言过宋室江山的悲惨下场就会应验在这一朝赵桓这一代身上,却也不是那么坚信。家中在奋力发展,实际已在暗中积蓄实力准备造反,或者说是在积极准备迎战宋室江山崩塌时的铁马兵戈混乱血腥那一天,但一切只是抱着宁中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积极生存态度,就是在一边努力强盛大宋王朝一边观察天下大势,随机应变.......

说白了也是为了生存下去而朝着既定方向摸着石头过河。

那时,面对赵桓这样的老实蠢笨孩子这样的太子生存恶劣条件这样的太子心态,他能说什么?

他只能问赵桓:“你长得象你父皇吗?你看我有长得象你爹的地方吗?完全没有啊。”以此委婉地提醒这位年幼无知也无助的太子:你怀疑的东西太可笑,纯是不该有的瞎猜。

想了想又郑重告诉赵桓:“你是皇长子,你娘是皇后,尽管现在你爹又有了皇后,但你永远是最尊贵的皇嫡长子。”

你天生就应该是太子,就是以天命太子的身份降临人间准备当皇帝的,这种话万万不能说。

不然,会遭到那些有野心的娘娘们恼恨而以各种手段陷害暗算报复.......

宫中那些女人,尤其是那些生了儿子的有过人心计或品级高的女人,是怎样处心积虑欺负赵桓既没娘疼爱保护,资质也不堪,不配当太子的情况,赵公廉旁观者清,看得太明白了。

他也知道皇帝赵佶也不会乐意听到他掺和这种事。

干涉宫闱干涉立储。历来是皇帝最反感的大忌。

他不会因仁善同情而愚蠢地掺和进宫斗的凶险中,对“别人家”的富贵孩子也没那个心情与义务去保护。

他能做的就是因敬畏仰慕和忠心皇帝而亲善皇帝的每一个孩子,间接和谐一下内宫生活也保障自己少些危险。

这已经很难了。

最后,赵公廉说了句套话却也是至理名言:“唯有仁者得天下。“

”人呐,太子也好,百姓也罢,应守本分良知,莫忘初心。”

赵公廉当时心有所思,只是随口感叹了一下,又忙着去效劳皇帝了。

但对赵桓,他的那寥寥无几的话的意义就非同寻常了,让年幼的赵桓无形中多了点当太子的信心和坚持。

别人说一万句,也比不上偶像说一句。

无边阴影偶像的话却在很多情况下对粉丝更有震撼性影响力。

即使皇帝赵佶亲口承诺:你就是太子,不会变。也抵不上赵公廉这个卑贱的外人说的那几句更有安慰力。

至于赵桓的老师或忠心的属官们早就反复讲过:你赵桓就应该是太子,就能将来当皇帝。这也不顶用。

如此经历,赵桓对赵公廉的感觉怎么可能不复杂。

他和他父皇一样,在内心深处都认为赵公廉才是大宋最需要的也是唯一最理想的宰相大才人选。

但,他真当了皇帝,心态总会变化,急于掌权稳定命运,赵公廉又表现出了对皇权淫威的桀骜不驯和对他这个毫无领袖经验的新皇帝在江山极度凶险最考验人执政稳定天下能力时的不信任,再加上信任的耿南仲蓄意挑拔,他对赵公廉的印象就大坏了,信了耿南仲的妙计,主意也是最快铲除掉沧赵,并借此威势竖立起君权威望,成为真正的皇帝。

此时,当得知赵公廉真意味着要反,赵桓就绷不住了,慌张得不行,立即召耿南仲紧急觐见,责怪或问主意。

从小到大一直藏在他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偶像对他的压力太大了。

当太子时,赵桓怕的人,不是很多,是太多了,宫里宫外的......尊贵为当朝太子,却常常不敢正视宫中的一些太监宫女,更不用说敢随意教训了,对那些来东宫传旨的卑贱宫中奴才对他直接流露的种种傲慢欺负,也只有唯唯诺诺。

这是恶劣环境使然,但更主要的是性格。

若是换作是赵岳,奉行人活着一天就得有活着的滋味,至少要精神上强悍讲尊严有满足,他当太子,即便环境再恶劣一百倍一千倍,那该怼的时候他也照样会毫不犹豫地出手,长久憋屈无聊地活着,那不如拼了痛快一把。别说是太监宫女这种皇家奴才,就是宰相之流敢怼他算计他,他也照样会想方设法坚决反击,而不是装死任人踩,求无视,求放过。

赵岳的性子无论前世今生都是乐观开朗奋斗的那种,为人处世平和讲礼节,连口头诽议别人是非都从不做......这是种修养,但另一面却也是很有点驴脾气的,一般不发作,但一发作就会暴烈得吓人,狡诈阴险果断,都来了,坚决到底。

对这一点,和他生活了很久的女友太了解了,所以虽然有时会变着花样闹腾吵架却从不触犯到那个点。

而几乎是不错眼珠子地一手把赵岳养大的赵妈妈张倚慧,对幼子的驴脾气隐形属性也太清楚了。

幼子对不关心的事,怎么说怎么好,不是一般的大度平和,幼子没心思在介意上浪费时间精力,但谁若是触犯到那个点,幼子就会变成另一个人,心胸狭隘,不近人情,不讲道理,火如雷霆,甚至凶残冷酷到令人头皮发麻。

不同的性格造成不同的命运。

若是赵岳是赵桓,他的个性意味着他极可能在宫中根本没机会长大,侥幸长大了也坐不稳太子位当不了皇帝。

轻浮艺术家皇帝赵佶是断然容不下个性强悍的太子的。温顺老实好摆布,不用费心才是他的太子菜。

而赵桓活到长大了,而且在历史上最终体面地当上了皇帝至尊,但几十年窝窝囊囊屈辱当太子,当了皇帝却是更窝囊倒霉,没能力没担当却强被当了救火队员,一天的顺心皇帝滋味都没尝过就当了俘虏,去东北的冰天雪地窝着了继续窝囊,最终惨死......

两种绝然相反的个性,两种而同一不幸的结局,这事.......真是难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