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44节断背之山

攻约梁山 第44节断背之山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在沂州连绵众多的沂蒙山区中有一处并不出名但造型很奇特的山,叫断背之山。

这座山其实是毫不相连的两座孤峰,相隔有四五百米,中间还夹着条上百米宽的河,但却似原本一座孤峰被天神自天空以伟力挥神斧硬生生从正中劈成两半,两峰相对的那面如劈开一样,都一样的是平整相称的悬崖绝壁,寸草不生,藤萝不长,别说是人,就是擅攀的猿猴也休想爬上去,两山合一整体远远望去,又极似一个屈膝坐着的巨人被人从头顶延着脊背劈开成两半,所以当地人习惯上就叫它断背之山,也就是断背山。

这种奇特造型,关于它的形成在古时自然也有各种或美好或可怕的神话传说。

有的说这孤峰原本是位为人类利益奋勇对抗残暴天神的远古大巫,孤单英勇战死后不甘屈服,尸体化为屹立的山峰,却遭到天神的进一步报复,把它劈成两半却并不彻底摧毁,留着可怕造型永远立在那里以震慑警告不肯屈服还想反抗的人类。

有的说孤峰原本是个神通广大却邪恶的天神,因罪恶遭受上天惩罚,斩成两半并化为山峰,以震慑想为祸的神灵。

还有的就是牵扯到百姓最喜欢的神话情情爱爱方面。

比如,孤峰原本是位痴情天帝的爱女的勇敢俊美年轻天神,但之爱遭到天帝震怒反对,被打入凡间罚为山峰,并且还分成两半,什么时候这位天神放弃了对帝女的追求,什么时候才会两山合一,重化为完整的人形恢复神位重归天庭。但这位天神无疑是意志坚定的痴情种子,至今还屹立在凡间,不得宽恕,无疑是死心不悟死不悔改的顽种,宁永世为山,一年复一年没有尽头的遭受无情风吹雨打雷劈和四时寒暑的折磨,遭受凡间鸟兽虫蚁的践踏污秽蚀咬也决不低头.......

比如另一个相反的版本,孤峰原本是个神力非凡本领出众的神灵,得了天帝的喜爱和帝女的深情爱慕,荣幸娶了聪慧美貌贤德的帝女,但这神灵却不知好歹,喜欢了妖魔女,抛弃了帝女,作了负心汉,天帝大怒罚之,悔悟认错才可合一.......

这两种无疑反应的是百姓的批判,前者批判是统治者的霸道傲慢凶残......后者自然是骂的各种忘恩负义之辈。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有了众多神话传说,海拔只有三四百米风景也一般般的断背之山在当地也曾小有名气,山中自然出现了出世的修行者,有意思的是一山是道观,相对的那一山正是道门的死对头佛僧寺庙。

沧海桑田,日月变迁,两孤峰之间的这条河就是发生在眼前的生动例子。

仅仅在几年前,此河还是条大河,虽然地形平坦所至不是很深,但河宽直没两峰之间的所有地面,那时,相对的两山绝壁,根是没在水中的。此河通着沂水,是大河沂水河支流之一,自然是沂州水上运输的便利要道,也是渔夫的好渔场,河上曾经帆影往来不绝,渔舟荡漾其间,河边多有人家商家水渠良田,河上总飘荡着渔歌唱晚,好一幅生动的人间画面。

但不知什么原因,这条宽阔的大河水流突然几乎一夜间巨减,变成了如此这样子,走不得较大的运输船了,富饶的渔场也随之消失,两岸的商家随之消失,辽阔的水浇良田也不复存在,由富饶之地转眼变成沂蒙山区最常见的生存地。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断背之山上激烈竞争了不知多少年的道观寺庙双方都由香火兴盛迅速跌落到门庭冷落,买卖难做了。但周围的百姓还在,两山峰的香火还能勉强维持,虽然走了不少包括名道名僧在内的道士和尚,但山上依然是房舍广大的沂州出家人妙地。

只是随着宋王朝统治日益腐败,沂州知州又换上了高俅的本家堂兄弟高封,不学无术,偏偏贪婪狡诈,盘剥虐待百姓倒是把好手,敲骨吸髓连续几年下来,百姓日益困苦不堪,就是地主士绅,若是没足够背景和家底也抗不住了,自家的日子都顾及不过来,拜献给道观寺庙的香火钱粮自然也日益暴减,外地又几无人来这里,这下子,两山的无本买卖就撑不下去了,钱粮日益紧张,老底渐渐耗空,养不起那么多张白吃白喝的嘴了,不提两山的香火竞争激烈到堪称惨烈,时有争斗,你死我活,就是各自的内部也矛盾日益多起来,波折不断,反复发生内讧分裂,道士和尚迅速星散,纷纷在带头大哥的带领下转移阵地另灵山妙地谋逍遥当佛爷道爷处去了。

但仍有不少僧道还在留守坚持,靠着此地有众多百姓和田地,张嘴吃用的人大大少了,日子也还能维持下去。

但这样的逍遥日子也没过几天。

宋王朝先是发生了一波移民叛逃潮,一下子损失了两千多万人口,这的百姓实在受不了沂州官府上上下下的贪官污吏日益猖獗的盘剥虐待,也受不了必然的社会治安日差,地痞恶霸黑帮趁机日益增多而日益嚣张祸害乡里,受不了地主士绅日益强霸凶残的高地租或奴役等压榨,也毅然逃了不少人家,逃到东面几成空白地的密州重新安家,或者干脆叛逃海外。

人心惶惶之际,外地有了出路和希望,此处本就贫穷不堪的百姓自然不会再浪费钱粮去拜道观寺庙求指路或祈福,加上赵岳闹强盗军毁掉了山东十几州府的统治,其间有不少军痞趁机作恶,遭到新官府追捕而不得不卷财叛逃,隐匿老家却立不得脚,纷纷闻风逃来地形复杂多山好活的沂州自发汇聚成一股股山贼强盗,而沂州知州高封这样的混蛋官只顾安坐城池当官和盘剥百姓,根本不管百姓承受的强盗危害,手下空有重兵,也有猛将,却就是从不出兵剿匪,逼得不想迁走的沂州百姓为活命也大量逃走,自此,此地的人家户数也暴减,双重效应下,简直是雪上加霜,两山的香火几乎直接垮了。

先是和尚这面撑不住了,终于全部星散而去,山上成空,彻底没了人烟,只有搬不走的房舍在山风中寂寞荒芜下去。

接着是另一断背面山上的道士也一波波离开,但并未全走光。

仍有几个道长留守下来。

这几位道士师徒有医术,可以一面为当地人看病赚点钱粮布匹盐巴等日用品,一面自己动手下力气在山下的无主田地上种些庄稼蔬菜,道家自古有隐世自耕自食打渔打猎潜行深山修仙的传统,和依靠辉煌庙宇吸引香客来拜献赚香火钱维持开销的和尚的谋生及处世方式不一样,如此,空旷的道观生活对这几位道士来说反倒是比从前清静从容的好日子。

当然,乱世来临,沂州匪患横行,这样的清静从容日子也肯定过不了几天。

很快,有叛军山贼盯上了断背之山上的现成房舍居住处,流窜过来霸占为近乎现成的山寨。

寺庙那边自然落入山贼之手,成了贼窝,庙里供奉的神圣佛陀菩萨金刚天王.......默默像陪伴着强盗大吃大喝行凶作恶来的酒肉,无声无息地看着众匪在神像前欺辱抢来的妇女.......

另一面山上,几位留守的道长也留不住了,仗着剑法武力和窜来夺山的强盗斗了斗,开始还行,杀了几个悍匪头目,吓跑了其他人数不多的强盗军匪,但随后闻听一看流窜来的强盗聚来越来越多,就他们这几个人指定是打不过的,只得抛下道观赶紧走了。

从此,断背之山就彻底成了强盗窝。

附近的百姓倒霉了。

强盗们也知道不能竭泽而渔。

虽然由官兵一下子成了强盗,干脆放开了凶性作恶,也从中尝到了甜头,从此不受律法社会规则等约束,成了朝廷和社会不容的人,没了退路,活一天算一天,快活一天是一天,也能并且自然会越发禽兽一样为非作歹,但不遇到抵抗什么的倒是就不会轻易杀人放火,只抢掠钱粮妇女....让这的人不至于太害怕而干脆全部逃离,这样不会没可持续抢的目标。

但,沂州的匪情随后有了根本变化,突然来了两位同样是叛军的强力人物,和追随的亲信部下。

他们正是昔日蛇角岭上号称镇世横行十三太保其中的两位:老二狐狼王俊老三恶虎郝晸。

这两家伙都是心高气傲的狡诈强悍之徒,在蛇角岭时虽拜独角蛟秦会为老大,其实心里一直不服,武力高只是一方面,关键是不甘人下,都是只想自己当老大说了算的,因有官兵老部下在断背山这落脚为盗,联络他们来坐镇当家,就在宋江出现时,一看蛇角岭团伙指定是保不住了,必会被宋江吞并就果断背叛而出,卷了财物,带亲信跑到了这当了大王。

当时趁山东闹强盗军而趁机作恶的官兵中,地方上级别较高的军官参与的并不多,当官知道当官的好处,舍不得失去前程好处,比寻常苦逼够了满心只有怨恨不平的小兵自然在混乱时多了些理智,因而不得不反叛当了朝廷对立面的军官很少,叛军中武力高强的人也就很少,这也是蛇角岭汇聚了数千叛军,却只有十个军官头领,连本事并不强的县尉刘炎国这样的也可做山寨当家的之一的根本原因。

沂州这的叛军强盗同样如此。

狐狼王俊恶虎郝晸到来断背之山后,自己当了老大,但手下人手不够多,一是不够威风,二是立寨自保能力太差,自然不甘心如此胡混下去,凭着高强武力和追随的旧部,开始由小到大收服零散在沂州各处的叛军及土著强盗.......

如今,断背之山这一带早不是当初的样子了。

潜逃到沂州的叛军几乎都汇聚在此,共有上万人,堪称势力浩大,就算知州高封愿意引沂诈军来征剿也未必是对手。

但断背之山是孤峰,并不很大,山上也不平,只盘踞其中一座容不下这么多强盗,自然分处两半,王俊郝晸又都是不甘人下的,初来时要合力立足并收服各处强盗,能团结共处,一成了气候,自然就不行了,自然分裂成两部,分别占了道观峰和对面的寺庙峰,各带一帮弟兄自己当老大,但二人又很聪明,也并没因此翻脸成仇,搞了个好聚好散,约定平时各自为王,各自出去抢掠和享受,并且划分了抢掠地盘,有难则遥相呼应,共同对付官兵来剿或什么其它大的危难。

如此友好和谐相处,双方在断背之山这都很是快活了段日子。

狐狼王俊恶虎郝晸没后悔过一时性起作恶违法而丢了军官身份前途。

他们身在体制内为官,很了解官场,更了解大宋王朝的体制与弊端,知道自己这样的普通出身与士大夫鄙视并处心积虑处处打压的武夫卑贱身份,想靠着本事混高升出头当上大官光宗耀祖荣华富贵,那太渺茫,几乎不可能。

当个小军官是有甜头,是安逸,但其中的受气滋味也不是好忍受的,好不容易吸点兵血有点钱,还得大半孝敬上级,一个照顾不到,不但官职没了,小命都未必有保障,他们自觉是有过人本事与才智的,事实也如此,要不然在历史上,他们也不可能做到岳家军的顶级重将。

岳飞的军队,那是人才济济,将领都是能征惯战的,没一个熊货,能在岳家军当个寻常将领也不是一般人。

有本事,有野心,受不得气,不甘人下,在宋军体制内却越受气难耐越是难得高升混出头,越是没希望,他们这样的心性越是不愤,不甘心,偏激。机缘巧合一反叛成了强盗,好了,终于不用受气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终于可以象往日的知州大人物那样肆意而为.......当强盗大王比当官军自在美妙多了,所以不后悔。

叛出蛇角岭跑到沂州自立为王,他们更不会后悔了。

但现在,他们却在内心里极度懊悔了。

后悔当初不该失去理智地和乱军小兵一起参与杀人抢劫成了罪军而不得不丢了官身成了强盗走上绝路。

乱世来了,有真本事的武夫就会变得吃香,有前途。只长着张利嘴的士大夫们可对付不了刀兵四起,再不情愿却受形势所迫就得向卑贱武夫让步甚至低头。他们这样的卑贱者高官厚禄不是梦,可当时他们没看出来这美好前景,没坚持住。

更糟糕的是,今年闹了海盗大震荡,只断背之山这一带的人家,无论是残存的地主士绅,还是寻常百姓都跑了,或叛逃海外或逃迁去沿海空地抢无主田地房产......周围十几近二十里内绝无人烟,三十里内几无人烟。

这让立足断背之山的强盗到哪抢生存物资?如何生存下去?

就算是迁山寨到沂州别处,也只会是这样,当地人家迅速迁离逃走。

谁会傻乎乎坚守老家承受强盗的祸害?

别处又不是没田地房产提供立足生活。大宋王朝如今的无主财产多得是,随便占,占不过来都。

这就导致断背之山这样的强盗没了活路.....

而赵岳此次要除掉的后心之刺也正是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