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228节应对,上

攻约梁山 第228节应对,上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好。“

这次不等众权臣捧哏,赵佶就先大声赞许。

他是看到了河间府大军参与此事的更深一层目的,那就是防范赵公廉识破朝廷计谋而悍然勾结僧犯造反。

有了重兵震慑赵公廉,沧北又面临着辽军随时南下的凶险,被辽军极度仇视的赵公廉又和海盗有杀父母尊长妻子等一系列的刻骨铭心灭门毁庄大仇,无法叛逃海盗,在这个节骨眼上即便他再看清再恨朝廷此计,再不肯被朝廷扣帽子栽脏陷害,再不肯老实配合朝廷惩罚僧犯,为了挡住辽军保住沧北,为了满门活下去也只能老实按朝廷意图处置僧犯。

以赵公廉的骄傲个性与沧赵家族有仇必报的门风传统,他也决不会谅解仇敌海盗有仇不报还反去投靠效忠。

剩存的那点赵庄人对海盗皆有满腹杀亲的仇恨,也决不会允许庄主赵公廉妄图带他们投降仇敌求一时苟且生存。

那是一群为保卫家园和亲人而悍不畏死的庄户民兵,忠义沧赵家族源于此,赵庄团结骁勇凶悍胆大也源于此。这已经是经受时光和凶险反复考验而验证给天下人看明白了的特质。这样的人是不会和包括辽寇及海盗在内的生死仇敌为伍的。

退一步说,就算他们愿意跟着赵公廉妥协,想叛逃海外,海盗也怕是决不敢收留赵公廉这样一位强悍的有死仇者加入。

赵公廉的贤能大名盛传天下久已,让天下的野心家都想招揽旄下成大业,但也正是他的这种惊人能力与威势又让满世界的君王和野心家们都深深忌惮,别说是和沧赵结了死仇的,就是没仇没怨的,谁又敢轻易接收了去重用?

有这样的强者当手下,只要他稍有喘息机会,在新团体中站稳脚跟有了些势力,那转眼就成了麻烦甚至最大威胁。

谁能比他的治国强军才华更高贤德名声更大?谁能压得住他?

谁又敢保证这样的强悍者能甘愿久居人下听别人随意支使而不会生逆心异志篡权夺位?

一旦想篡权夺位,谁又能挡得住他?

那可是个深谋远虑,见识惊人,最擅长创造奇迹的不可思议奇才。他能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你也不必太惊讶。

也只有占着正统大义名分和大势,也天然拥有和控制着沧赵根基的大宋王朝才能使用赵公廉,而且在赵公廉威势日盛羽翼逐渐丰满后还得处心积虑稳步打击压制着,蚕食鲸吞,极力消弱了沧赵家族的势力和影响力才敢继续重用着。

赵佶以恩宠和情义感化和拉拢了那时还年轻热血很单纯的赵公廉,才安稳自在地成功利用了赵公廉并享受了这么多年沧赵妙处。如今有些闹翻了,往日积累的情分淡了,再使用赵公廉就不是那么灵便有把握了,即使赵公廉仍忠心朝廷,事实上仍在为大宋效力,赵佶心中扎着一根刺,也把赵公廉视为最大威胁,只论现实政治不论神道,也属于心腹大患。

赵公廉正因为太杰出太能干了,反而没了出路。

尤其是,他只能死待在大宋这片领土上生存,要么象其他反贼那样造反,要么就老实效忠大宋,没有别的出路。

而童贯之策正好进一步控制着赵公廉造不了反。如此就堵住了一切可能的隐患。赵公廉不干也得好好干。

随后,象高俅等权臣又纷纷积极踊跃发表意见,进一步周密了灭佛和耍用赵公廉背黑锅的措施。

在场的文武众臣没一个不想在反衬得他们废物无能太久的赵公廉身上借机狠狠踩上一脚,也讨好满足皇帝心里。

君臣密谋良久,终于商量妥当,感觉一切万事大吉。

好。就这么定了。

当夜,赵佶就迫不及待下了数道旨意,严令京中相关各部门紧密配合周密安排,由远及近通知需要参与灭佛的地方官府,争取全国差不多一齐接到命令,防止近处先接令行动泄露秘密,并且迅速只密令到各地知州知府长官一人,让长官自己盘算先做好动手准备,如此追责明确,哪出意外就是哪个知州知府本人出了问题,以此进一步加强保密和能一齐动手。

各地方长官接到命令后,从京城传来的消息或从传旨天使这了解到大相国寺闹的震撼大事件,对灭佛旨意也不惊讶。

大相国寺敢阴谋对付皇帝,佛门敢串通起来算计大宋江山,皇帝和朝廷岂能饶了佛门念其所谓慈悲形象不予计较?

刺驾和谋逆这种重罪若都能饶恕,那皇帝还配坐那个位置?朝廷还有何权威可言?国家还是国家吗?

佛门这次触到了统治者最敏感的底线,是自找死路。谁也救不得。

而事实上,大宋如今的不堪现状却正是灭佛最理想的社会环境,保障了一举灭掉佛门的可能。

若是在夏收之季的国难前搞灭佛,且不说天下太多的善男信女对朝廷以暴力凶残手段灭佛接受不了,也抛开别的不利因素先不提,只那些有良知底线还讲究些做人为官操守的比较好的地方长官就会因为同情佛门,或和一些高僧交好,甚至与当地佛门与高僧关系不一般,相互赏识吹捧,过从甚密,友情极厚,关系比亲兄弟还近乎,不忍心好友无辜被害和害怕自己被牵连进去,也会觉得解救慈悲僧侣是正义良知之举,为了搏取此时名望,为了留名青史,或是敬畏神佛迷信,觉得帮了佛门会得神佛垂青,等等,难免会不惜冒险也要上书极力反对朝廷如此不分青红皂白一概而论问罪所有寺庙僧侣,拖拉不遵旨意,甚至干脆行私搞事先通风报信,让僧侣尤其是好友提前有个准备最好是赶紧逃走避开此灾锋芒再说。

那样就完蛋了。

无需太多,只要有三五个大寺或名望极高的高僧事先得了信,那么整个天下的佛门就都会迅速知道了有了准备,怕是都不需要紧急动员整个佛门迅速武装起来以武力誓死捍卫自己的信仰和权力,只以鬼神之说神佛旨意说事,宣称灭佛是违背上天的最大罪恶,激怒神佛,恶报最严重,下十八层地狱,轮回为畜生道什么的,反之维护佛门者自然能得最大福报,甚至干脆说当今朝廷是害民的妖邪魔道,天意要其灭亡,在民间四处蛊惑煽动盲从的无数百姓群起对抗朝廷就行了。

作为外来的宗教——佛门能以碾压性优势踩下本土道教,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紧密渗透统治阶层,高僧们很注重和达官贵人交好,结下深厚私谊,相互照应,而不象道教那些招牌人物那样总搞神神秘秘避世求逍遥自在甚至轻慢朝廷和权贵。

比如道教最有名的历史人物之一张三丰为躲避朝廷赏识和屡屡追寻封赏,装疯卖傻不算干脆玩失踪,行踪成谜......

而佛门呢,有太多名臣雅士和高僧亲近往来,是为时尚体面,有意无意间闹出许多佳话,相得益彰,甚至名留青史。

比如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和佛印和尚的传说。

上和达官贵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下有民意民心民众基础,这样的教派岂是好灭的。

后世有个说法,腐*败是拉动消费推动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强效动力。和这个理论相似的是,佛门兴盛是当权阶层造成的。当然有这方面原因,但主要是佛教理论迎合了百姓的心理需求,在民间有了根基,形成了社会风气。善良又无知而迷信的百姓在朝廷开启民智与思想引导教化缺位的情况下勒紧裤腰带坑着自己喂养壮大了佛门,是盲从的百姓以掌权者轻视却是最庞大的力量盲目惯着佛门。反过来,牛b起来的佛门进一步影响和推动社会风气,让敬佛与僧侣交往成为一种时尚体面又符合利益形象的美事,引得不差钱的当权阶层重视起来纷纷涌上来亲近和支持佛门,相互从中获利,佛门也更牛了。

而如今,良善百姓和品行比较好的官几乎都卷走了去了海外了,大宋剩下的百姓良善者寡,各地官吏几乎全是些吃人的虎狼,地方军队那就是一群群披着军衣的土匪,整个社会群体上下都只在乎自身利益,哪管它什么正邪善恶,为自己谋利都心思不够用忙不过来呢,谁有工夫去操心过着神仙日子悠哉得很的僧人们会怎样。

如此,佛门立身大宋的百姓根基无形中没有了,蛊惑和煽动不那么好使了。而得了朝廷密旨的知州知府们但凡有点脑子的,看清了皇帝和朝廷灭佛的决心和狠辣,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又岂会冒不惜杀自己的头的风险帮助僧人。

子不语怪力乱神。

当官身为儒教弟子,得信孔圣先贤的指示,和神神鬼鬼的离远点。尤其是没利反而有大凶险时更得撇清离远点。

当坏人干缺德官的又岂真敬畏鬼神佛陀。否则他也不敢处心积虑做恶了。

顺朝廷旨意剿灭佛门是政治正确,是为国为大义,是为官本分,能保障官途还有钱财实利可拿,那,为什么要和朝廷作对?为了什么给佛门通风报信?

至于往日和佛门不法事有关联,曾和当地寺庙勾结侵占民众利益共同从中受益,这不算什么,大可在剿灭行动中就手消除这些罪证把柄,不会因此身陷灾难中。反正是老子主持此事,一切尽在本官掌控中,有漏子也能捂住了抹清了。

于是各地长官在支持朝廷灭佛的大计上有了一致。

至于要依赖参与的军队,那更不是问题。

由地痞恶棍黑帮成员豪强爪牙等组成的军队就是土匪,不敬鬼神,有利就上,杀僧人有好处可拿就不介意毁寺庙对付佛门。只要好处够大,这些新组建的地方厢军就是最坚定最积极的灭佛武装,而且战斗力比以前的混日子兵强多了。

皆是行凶作恶打架争斗惯了的,

本就能打敢杀,披了官兵皮又是遵照朝廷旨意,合法行凶还能立功得好处就更没什么不敢干的了。

客观上,

这些新兵坏蛋在当时惊天动地的移民狂潮威胁下为保命,也是在当官的当时极力封官许愿的忽悠与承诺下主动被动编入军中当了官兵,并不得不老实刺配了特殊军印方便与叛逃海盗的官兵做区别,敌我分明好厮杀,但灾难过后,没了性命压力,这些兵就不好控制了,自在惯了,首先受不得军中约束,往日又是菜霸码头鱼霸等各种市场霸,悠闲威风又油水大,连达官贵人家有事都得求着自己,许多官员都私下称赞这些欺行霸市的恶人算个人物,能办事有用,甚至可称民间好汉英雄,当兵这点好处,不能当上军官混前途的新兵就看不上了......新军正处在动荡中,难说会闹出什么事。

这些兵正憋着往日养成的一肚子邪火凶念,平时光小打小闹祸害附近百姓是发泄不了的,正需要找个能肆意行凶的发泄口,也唯有让这些人得甜头及时尝到当官兵的好处才能安抚下军心,慢慢形成比较稳定的可为官府所用的正经军队。

如此,对付佛门正可用上,也可利用这次实战磨合军心锻炼队伍。

于是,方方面面的灭佛硬条件充分具备了。到了朝廷统一约定的时间,全国一齐拉开了围剿佛门的战役,而且顺利。

北宋末期的乌烂士大夫对外或对付田虎王庆这样的反贼没招,玩计谋发凶威收拾过神仙日子在灵山幽地舒适的寺庙中避世摆脱世俗烦恼正忙着悠然自得念佛的僧人就高明了,堪称思虑周详完备,行动周密果断强效。

当地知州在行动当天才把信得过的军队几个主官召来,在密室中亮出圣旨,点明事情的严重性和干好了的好处,先调动起这几个军事主官的积极性和杀欲,再把早独自反复思量好的策略告之将军们,将领自然积极响应轰然应诺。

而参战军队全副武装拉出军营,直到紧急到达攻击目标处才知道原来是要围剿僧人灭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