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176节国家,国家

攻约梁山 第176节国家,国家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清州城中,经历夏季躲避战争的南迁之后本就所剩不多的百姓自然留不住去意已决的赵公廉,只能流着泪悲愤大骂朝中奸贼当道,害得侯爷这样的栋梁好官想为国家和百姓做点事也官当不下去,事做不成。

看着自己尊敬爱戴的侯爷毅然决然而去,不少百姓也不没用的哭叫了,立即收拾摊子丢下活计回家紧急打理行囊......

笑话。

自家之所以还留在危险又人口萧条买卖生计困顿的清州城,除了眷恋家宅故土之外,就是因为侯爷在这坐镇。

没了侯爷,那还待在这干什么?

等死吗?

清州百姓只信任侯爷的能力和品德。侯爷不保清州了,百姓才不敢把小命寄托在剩下的政府人员身上,也不信任大宋朝廷派来接手的任何大臣的镇边理政能力与品质。哪怕来的是当朝宰相大才和能打的西军中选出来的悍将一起接管清州。

他们在这只信任和依赖侯爷,夏季时没随风潮蒙头蒙脑叛逃去投海盗也是因为大宋还有侯爷效忠和支撑,还有希望。

侯爷走了。那清州以及大宋就全没什么可留恋的了。

这时候不聪明的赶紧逃开,难道还等着辽寇闻讯飞马杀来报复早恨之入骨的沧北?

沿街巡逻的官兵得知消息也炸了锅。

虽然并没有象百姓那样乱做一团并立即崩溃的各怀心思琢磨着而去,显示了沧北军的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和军人韧性,但也悲愤与惊慌一片。他们不会象百姓那样去堵着侯爷乱喊乱叫,只是习惯性列队整齐候在道边含泪呼唤着大帅。

可忠勇的将士们也留不住侯爷离去的心,也不会强拦自家大帅愤愤离去。

他们懂大帅的委屈,心里同样为大帅抱不平,同样感觉大帅这么些年来效忠大宋太不值。

但有人敢强拦,而且很嚣张。

皇帝赵佶在沧北四军州尤其是在清州城可是安置了不少官员及将领从军政各方面‘严密’监视控制着赵公廉。

专门驻扎清州的巡察御史王开道就是其一。

嚣张强拦赵公廉的正是此人。

这厮在衙门中他自己的公房里喝茶闲坐,正无聊间猛然得了消息,不象诸如清州军副将孟定国等皇帝派来的其他监控官员那样光是震惊得一时茫然不知所措,而是一阵狂喜,感觉立大功出风头向朝廷展示自己的忠心与力挽狂澜能力的大好良机来了,就此飞黄腾达的青云路也就出现了,万万不敢错过。

他咚一声撂下茶碗一下子从椅子上蹦起来,看也不看洒得桌上到处都是的茶水,不顾心爱的精致昂贵茶壶被带砸在地上跌得粉碎,一撩袍摆拔腿飞奔出衙门,在衙门口随手抓了匹马骑上,飞马追赶,并且在南门前及时堵住赵公廉马头。

“文成侯止步。”

这厮大吼一声,在城门军和周边百姓的悲愤惶然注视下在马上也很气派地抖抖御史官袍,威风凛凛横马挡在前面。

护卫在赵公廉身边的小李广花荣瞅着这位小御史的嚣张得意亢奋样,知道这家伙为什么会这样,恶心得直想吐。

另一边的近卫长焦挺在罩面盔后的眼睛冷酷盯着这家伙,大手下意识捏紧了所拎的宝刀,恨不能立即冲上去砍碎了这张自觉得志而嚣张的小人嘴脸才痛快。

赵公廉却从容淡定一笑,瞥着王开道,笑微微道:”辞了所有朝廷给的权力与荣耀,我已不是什么侯爷。“

”好。“

王开道大喝一声又洪声喝道:“赵公廉,本官问你,你不干了,就算不是大宋的臣子了,也还是大宋的臣民,大宋的纲纪规矩你总要守吧?”

赵公廉呵呵一笑,却没回应。

他懒得搭理这种小人。

焦挺不耐烦地用大刀一指王开道,凶暴喝道:“俺们急着回老家和亲人团圆,过最喜欢的舒坦百姓日子,没工夫听你在这瞎**。你想说什么赶紧直接说出来,少特娘的酸文呷醋曲里拐弯的废话浪费时间耽误俺们赶路。”

王开道被指来的森冷大刀和焦挺的凶恶吓得一哆嗦,但随即感觉对方不敢杀他,他不必怕什么,气得怒气又上来了。

他一指焦挺,张嘴就喝骂:“你这贱”

“贱你妈。你想找死?”

焦挺可没听人骂的嗜好,怒吼一声打断王开道的傲慢喝骂,催马上前就要抡刀教训这厮。吓得这厮连连策马后退,也不敢再抖胆耍官威骂人了。焦挺没稀得追打,不屑地哼一声,喝道:“焦爷我说了,你有屁快放,没屁赶紧滚蛋。”

这时,本州主将统制官高继光通判大人副将孟定国等军政大小官员终于也赶来了,随行的还有亲兵和部分官兵。

有了同僚可呼应及武力支撑保护,陷入尴尬正进退两难的王开道顿时底气一壮,又恢复神气活现。

他聪明地不再和焦挺这样的护卫随从交锋,只盯着赵公廉说事。

粗鄙的武夫属从可以不管不顾的耍性子撒野,但赵公廉就不能这么对待他了,再怎么说也得讲气度体面甚至规矩。

“文成侯,咱们大宋的官爵可不是说辞就成的。你未得朝廷批准。现在仍是知府与侯爵在身,有守边之责,就算不计较擅离职守的罪过,你身受皇恩,如此年轻就是郡侯之爵龙图阁大学士当朝二品大员,更实职担着理政统领数万大军的封疆大吏差使,试问咱大宋立国上百年时间中有谁能在你这个年纪就获得这么高的地位荣耀和权力?当今朝中又有谁能和你的收获相提并论?你怎么可以如此随性决断,说不干了就甩下镇守边关的重任,辜负圣上期望,甩手不干了?”

这家伙看来也明白了,耍横强来是不行的,怕是弄不过赵公廉手下这帮凶神恶煞杀才,就聪明地改为巧言安抚糊弄想先留住人,然后再司机扣押了赵公廉,等候朝廷处置。

但那番话,至少他表面说得很有理。

围在周围的文武官员都随声符合。

“是呀,是呀。文成侯,(大帅)(大人)有什么事,咱们可以慢慢商量嘛。有什么事是不能说开了解决的?干嘛这么草率行事呢?这样冲动而为对沧赵家族和部属,对咱们清州全体臣民怕都不是好事吧?”

有真心挽留的,有在配合赵公廉演戏的,更有虚情假义想算计赵公廉的。

王开道站在了道德与大义制高点上指责了以往威势无边无人敢轻犯的文成侯,还得到了众人集体呼应,不禁大为得意。

赵公廉却不为所动。

他淡淡一笑,不再看王开道一眼,转头缓缓扫视着汇聚在南门这的堪称密密麻麻的官员以及部分将士和百姓,在很自然的迅速鸦雀无声后,才向通判及高继光为首所在的主要官员那方微一抱拳拱手,笑呵呵道:“刚才这位王御史说的很有道理。”

王开道一听这个就更得意了,在马上捊着胡须有摇头晃脑的趋势。

却听赵公廉接着笑道:“但,正是君恩太厚重,权力与荣耀的压力太大,公廉太年轻识浅,能力有限才感觉当这官日益力不从心,实在担不起重任,唯恐坏了如此重大职责,危及甚至伤害到这里的广大臣民将士,辜负了圣上期望,我才决心赶紧退隐让贤,让朝廷派能人来接手,免得我留恋富贵权力不去而坏了国家大事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一听这话,王开道等人被堵得直翻白眼。

赵公廉还要赶路呢,没闲心在此多扯,又说:“诸位也看到了。我放手不管军政事务这么长时间,本州一切都运转如常。这说明我在这的作用无足轻重,有我没我都一样。我走也放心。“

”或许没我碍事,诸位能尽情发挥才能,本州还能更好。是吧?”

“既然国家人才济济,并不需要我在官场掺和,没了我,大宋能更好。而我家中欠债累累,爱我家对我家忠心耿耿总以性命相报的残存属从正陷入困境而急需我回家领着他们谋些生路度过危机,家祖母更需要我回去抚平满怀悲痛的心,度过眼前这一坎。那我为何还要空耗时光和精力做什么官而弃家于不顾呢?”

“国家,国家,历代朝廷一向强调有国才有家,要天下万民舍家为国;至少是说国家为一词一体,强调说为国就是为家,为国付出家是值得的,应该的,必须的。这话没什么不对的。而我今天才明白,家没了,何为国?“

“试问,当今朝廷有哪位官员哪位大佬是舍家为国的?”

“从祸国殃民的蔡京往后数,你们说说宰相们哪个是如此胸襟实做的?”

“都是在红口白牙说空话假话,用空洞大道理振振有词冠冕堂皇要求别人,自己却总是先家后国先己后人,吃一点亏受一点苦都不干。要不就是事不关己,站着说话不腰疼,喜欢看着别人舍家为国奉献牺牲掉,窃笑为倒霉傻子。”

”既然官僚们是这样的心态,那国家的正确大道理就变味了。我才想明白国是由一个个家组成的。有家才有国。“

”如今我家没能力再为国奉献什么了。朝廷又有无数人才当官,也不需要我。我祖母却正盼着我早日归家侍奉她老人家。我也是家里唯一能指望的人。自古忠孝难两全。在此关头,我告诉各位,我赵公廉选择先尽孝而不是先尽忠。”

先孝后忠这句话,赵公廉说得极大声,话理本身没什么错,只是纯属个人选择,无关道德与违法,但没官员会公开这么说,甚至没人敢这么公开说。

在忠君爱国唯上的时代如此说就等同于大逆不道,会被道德大儒们喷成筛子,会被无数想当官想疯了的读书人的唾沫星子淹死。若这些不算什么,你不在乎,也可以不在乎,但皇帝听到了,必会招了皇帝的忌与恨,你想当官了,皇帝决不会让你如愿。你是官了,那你就回家尽孝去吧你,别想荣华富贵了。若这你也不在乎,那就小心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吃上莫名其妙的官司。若你很有才又很有威望有号召力,那必飞来横祸,小心你甚至你满门的脑袋。

所以这话震得众官员不禁浑身一颤,有的目光骇然,有的则冷笑。

但无论众人什么态度,赵公廉都不在意。

无需在意。

他轻抚着心爱宝马的马头,环视众人,缓缓道:“家中祖母日夜焦虑难眠,身子骨欠安,急需要我回去侍奉。我等不得朝廷拖拖拉拉批复辞官,只能挂印而去。道理和原因我都说明白了。诸位若是理解,就放我离去。若是有谁不愿意,硬要阻拦,或是暗怀什么不可告人的想法,想拿我问罪向朝廷表功。呵呵,“

赵公廉笑着却声音陡然转戾:”我赵公廉回家尽孝是尽定了。敢挡我去路者,休怪我不守规矩翻脸无情。”

这话又震得众官员一颤。

孟定国从宫卫将领来清州是有皇帝秘旨的,赵公廉若有异动,他就可亮旨立即捉拿侯府满门下狱甚至直接杀掉。

沧州知府郑居中同样有这种捉拿或直接毁灭沧赵老家赵庄的秘旨。

巡察御史王开道也有,和孟定国一样秘旨就在怀里,从到了清州就从不离身,以备随时亮出来行事。

到了这时候,这家伙立功心切,很想立即威风八面的亮出来,手已伸进怀里,但不傻,知道自己动手成不了事,需要带兵武夫配合,眼睛就瞅着主将高继光。

但高继光却不搭理他,只顾皱眉沉思着什么。

再瞅着孟定国,以眼神频频示意,可他的眼睛差点儿挤瞎了,孟定国也迟迟没个决断。

孟定国是个粗野武夫,但头脑却不意味着简单。

皇帝准许他动手的所谓异动理由,他感觉套在赵公廉身上不合适。

人家没造反,也没反意,没暗中联络谁有什么不轨之举,没做任何损害朝廷利益的事,就是抛弃了所有功劳,很决然很干脆的不要官场前途不稀罕富贵荣华了,就是坚定要回家尽孝。尽孝,这也能算异动?

要是不慕权势甘愿为草民尽孝这种高尚感人之举也属于异动,那天下重孝道而该杀的人是不是也太多了点?

人家动手收拾敢阻止人家回家尽孝的人的行为,似乎也没什么不应该的,就算违法也情有可原。

孟定国是信守中国儒家传统的人,愚忠皇帝,也因此得皇帝信任,但骤然遇到此事就有了观念障碍。

他有些迷茫。

当然,这种观念障碍并不是他没动手的主因。

他到底是个习惯以干脆武力行事的武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