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二十七章 薛雄两策陕报至

与张青特的这一仗,尽管前期张青特是被迫出战,但两军对垒后,两边是硬碰硬的一场战斗。

加上萧裕部骑,李善道军算是只以五千上下的步骑,便将张青特部的万余人给击溃了。

战场距离乐寿不到二百里地,张青特战败被俘的消息,次日上午就报到了窦建德处。

战败得太快了,一场仗,张青特部就被全歼,窦建德连派援兵的机会都没!

不敢置信地令逃回到乐寿的张青特部败将,把战败的经过连着说了两三遍,窦建德目瞪口呆。张青特兵败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恶劣后果?窦建德焉会不清楚?从来都是稳重示人的他,不觉恚怒的火苗在胸中腾腾升起,他抓起玉杯,砸向了这个败将,——是他的一个养子。

“万余众守不住平原?本王还给你们派了援兵!”

玉杯砸在了他这养子的额头,血流满面,这养子不敢擦拭,惶恐说道:“大王,高延霸、高曦两将着实凶悍!尤其高曦部的大刀兵,骑兵都不是对手!所向皆碎。儿臣等虽奋勇力战……”

“废物!”窦建德打断了他这养子的话,令道,“滚下去吧!”

他这养子半句未敢再作分辨,狼狈地退出了堂外。

堂外的寒风扑进堂中,寒意在堂中弥漫。

窦建德罕见的失态,却堂中的宋正本、凌敬等人俱能理解他的愤怒。他们知道,窦建德忧虑的不仅是张青特此战的败局本身,更担心的是这一战的失利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宋正本神色严峻,说道:“大王息怒。高元道已作乱南皮,王薄渡河北上,张青特而今又竟败北,李善道下步也许就会攻入渤海郡。当务之急,仆之愚见,是宜当赶紧议出一个对策。”

“他是败北么?他是被全歼了!以万余之众,坐守平原,我还派了石瓒支援他。却一战,只是一战而已!他就全军覆没。平原已是失陷,李善道兵入渤海的道路也已被打开。魏刀儿尚未被王伏宝歼灭,不意平原、渤海又起大乱!宋公,我怎能不怒?”窦建德余怒未消。

宋正本说道:“是,张青特一战失利,确乎是出人意料。但大王,现不是追究张青特失利责任的时候。仆之愚见,正如大王所说,魏刀儿未灭,平原、渤海骤起大乱,此两郡若有失,大王的河北霸业恐将难以再提!形势已然十分危急。当前之计,是速当议出一个对策来!”

窦建德伸手去找杯子,杯子已被他砸出去了。

赶忙便有从吏,新取了杯子,倒上茶汤,捧呈与他。

窦建德喝了口,压下了怒气,说道:“宋公,你说底下我该何当应对为是?”

“张青特这一兵败,渤海郡中就将受到李善道、王薄的两面夹击,郡内又有高元道在南皮生乱,势必便会慌乱。渤海,为大王之左臂也,断不可容有失。当前之计,仆之愚见,魏刀儿怕是已没法再将其彻底消灭了,唯一的应对之策,是立调王伏宝率部还回乐寿,以备援渤海。”

窦建德转看凌敬等人,说道:“公等何意?”

宋正本说得没错。

渤海郡确是窦建德的左臂,此地一旦有失,窦建德的地盘就将会丢掉一大块不说,而且他还将会失去战略纵深,不论从平原、抑或从渤海,进攻他设在乐寿的“王都”,都是咫尺之遥。

这种情况下,没有别的选择,宋正本的建议是仅有的可取的对策。

凌敬等人因俱皆应道:“宋公所议甚是,当下宜急调王伏宝率部还乐寿,以应李善道。”

窦建德闭上眼,深吸了两口气,举手抬起,在空中停滞了片刻,重重落在了案上,说道:“罢了!便令王伏宝立刻回师乐寿,魏刀儿的残部暂且放过。”说到最后几个字时,满是不甘。

呜咽的寒风,在堂外廊上盘旋,似也在为窦建德叹息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到底是何处出了差错?

明明决定攻袭魏刀儿时,一应的部署,做得都相当完备,却怎么短短十来天,局势就出现了这么大的转化?转化的缘故,其实窦建德也明白,一是因刘黑闼成功地牵制了王伏宝,二即是因李善道“攻敌必救”,一战歼灭了张青特部!可明白归明白,属实难以接受!

目光投向了堂外院中。

窦建德所见,酷寒的深冬天气里,院中枯树光秃,黄草瑟瑟,一派萧廖之态。十几天前,王伏宝领命出兵时,满院积雪,望之如琼楼玉阙的好景,早已不复再见。

调王伏宝率部还回,只是第一步。

等王伏宝率部还回后,底下的仗怎么打?

起兵以今,即使是在高士达兵败身死,他身边只剩下百余骑随从时,窦建德也没有气馁过,不知为何,当李善道的形象浮现眼前时,窦建德此时此际,却怒气之余,渐有不安生起。

……

二百里外的胡苏城外。

帐中,才循抚罢伤员,李善道正在火堆前烘烤冻硬的靴袜。

昨日一战,基本全歼了张青特部。

战后检点战果,杀伤了张青特部两千余众,俘获数千。张青特被擒杀,唯让石瓒逃掉了。而本军伤亡,高延霸、高曦两部合计数百,萧裕等部合计亦是数百,可谓是一场大胜了。

薛世雄、赵君德、于志宁等都在帐中。

帐中的气氛颇是轻松。

“张青特被歼灭,魏刀儿之危已然解矣。料窦建德现当是已获知此讯,应该用不了多久,王伏宝部就会被他调回乐寿了。”于志宁抚须笑道,“明公,下步是何计议?”

靴袜烤得差不多了,李善道打了打上边的炭尘,重新穿好,暖洋洋的感觉十分舒服。他擦了下手,又拍了拍沾在裤腿上的尘土,看向了薛世雄,问道:“薛公,你意何如?”

薛世雄的心情有点复杂。

一方面,薛万彻评价李善道用兵能力的话,他现是确信无疑了;再一方面,李善道这般干净利索的,就歼灭了张青特部万余人,却还是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话再从另一方面说,可不也正是因为李善道有此用兵之能,以及其麾下精锐如此能战,他去年的河间之败,也就情有可原了么?薛世雄亦说不清楚他现在到底是佩服、失落,复杂的情绪让他一言难尽。

他整了整心神,回答李善道,说道:“司马说的是,窦建德接下来,应该很快就会将王伏宝调回乐寿了。调回乐寿之后,料之窦建德再接下来,不外乎两个选择。立即驰援渤海郡,是一个选择;兵向弓高,或阜城,胁我军之侧翼,以迫使我军不敢贸然兵入渤海,是一个选择。

“针对其可能会有的这两个选择,老夫以为,可以两策应对之。”

弓高,属平原郡;阜城,属信都郡。

这两个县,弓高县在胡苏县的西北方位,其县城距胡苏县城不到百里;阜城县在胡苏县的西边,其县城距离胡苏县城稍远,百里上下。同时,这两个县都与乐寿接壤,弓高在乐寿的东南位置,阜城在乐寿的南边,两县县城距乐寿县城之远近,与距胡苏县城之远近相仿。

薛世雄“兵向弓高,或阜城,是窦建德之一个选择”的此判,与李善道的判断相同。

李善道说道:“薛公料之甚是。我也以为,窦建德再底下来,无非就是这两个选择了。并且很有可能,他不是两选一,而或许会是这两个选择皆用。一路兵马援渤海郡,一路兵马进驻弓高或者阜城。双管齐下,以保渤海之不失。……薛公,敢问公的两个对策是甚么?”

薛世雄抚摸胡须,说道:“老夫的这两个对策,首先却是得看明公,下步是何打算。”

“此话怎讲?”

薛世雄说道:“王伏宝一被调回乐寿,魏刀儿之危即解,则我军此战的目的就算达成。明公若无意再战,则老夫的对应之策便是攻下东光,以精兵屯驻胡苏、东光,以应南皮,此其一;还取安德,使大将坐镇,尽得平原郡为明公所有,此其二;授任王薄为沧州总管,令其攻占厌次、蒲台等河南诸县,西连平原,北响应南皮,此其三。然后,明公引主力,还贵乡可也。”

如前所述,胡苏、东光两县再往北,就是渤海郡的南皮县界。安德,是平原郡的郡治。至於厌次、蒲台等县,是渤海郡最南边的县,位处在黄河的南岸。

薛世雄的这一个应对之策,很明显了,简言之,就是一句话。

巩固战果,之后撤军,不与窦建德在这个时候进行决战。

李善道未置可否,问道:“薛公,你的第二策,我敢问之,又是何策?”

“明公若是不欲这就撤军,而欲再接再厉,争取一举歼灭窦建德部,老夫便有第二策。第二策是,东光、安德等县都先不取,抓住当下王伏宝尚未被调回到乐寿的战机,立即西渡永济渠,夺取弓高,随后视情况,或南取阜城,或北取长芦,乃至兵锋震动乐寿亦无不可……”

薛世雄的第二策说到这里,帐幕掀开,王宣德急匆匆地进了来。

“报,郎君,长史转递的陕县急报。”

薛世雄停下话头,李善道接住魏征转递的这道急报,打将开来,看不多行,神色微变。

帐中诸人,都目注在他的脸上,察觉到了他神情的异样,彼此相顾。

于志宁问道:“明公,可是秦将军的军报?陕县有何变故?”

“刘文静统兵三万出潼关,进向陕县。”李善道顿了下,看了一看秦敬嗣这道急报上的落款日期,补充说道,“这是五天前的事。而下其部大概已过稠桑原,至陕县,也许已经交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