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二百一十八章 房郑怒谏当解腕

倾听了帐外乱声稍顷,柴孝和问主簿,说道:“贼乱可有波及本营?”

柴孝和军的营地,分为了两个部分。中心部位是张善相、牛进达、吴黑闼、常何四部所驻之区;外围是这几天投附的山贼等所驻之区。却柴孝和听了这么片刻,听出乱声主要靠外。

主簿答道:“回明公的话,贼乱暂未波及本营,然若不赶紧平乱,恐本营亦将受牵累矣。”

柴孝和已有定计,令道:“传吾军令,本营诸部将士,皆居帐中,不得外出;本营与外营之间,通道关卡处的值守将士,严守关道,若有贼兵、乱兵攻犯,一应杀之。”

主簿说道:“明公,只守关道,不调兵平贼乱么?”

“贼乱既未波及本营,便只守关道即可。方今夜深,调兵不便,外营的形势不明,若调兵镇压,或会乱不及平,我本营而反受其害。你速传吾此将令下去!”柴孝和镇定自若地说道。

主簿应诺,受柴孝和镇定的影响,紧张慌乱的情绪渐渐也平定下来,便出帐传令。

柴孝和转顾张善相等四将,抚摸着胡须,说道:“便劳君等,且还君等各部所驻营区,依俺此令,约束部曲。候天亮以后,再视外营情形,或遣兵出剿,或弹压安抚。”

张善相四将互相看了一看。

亦是受柴孝和镇静不迫的影响,同时,柴孝和所言亦确实有理,贼乱没有波及到本营,那么就随便外营乱个天翻地覆,只要严守本营,使本营不乱,那就行了。至於现在外营作乱的贼兵,等到天亮后,再收拾他们,不为迟也。四将於是齐声应道:“明公应对此策,属实高明!”

领下柴孝和的军令,四将就也退出帐外,各赶还本部驻区,依令从事去也。

寒风雨中,外营的贼乱之声,没有等到天亮,就渐渐地平息了下去。

其间,果是有数百贼,试图冲击关道,杀入本营,然几次进攻,都被打退。

天色蒙蒙亮时,主簿入进帐中,再次向柴孝和禀报,这一回,他脸上多了一些轻松之态:“禀明公,外营的贼乱已渐自平也。不费一兵一卒,而使外乱自弭,明公镇抚有方,仆深感钦佩。”忍不住问道,“只是仆敢问之,明公却怎么知道,纵然不遣兵平乱,贼乱也能自弭?”

帐中坐了小半夜,柴孝和看起来很镇定,实则也是一直高度紧张。

夜深营啸这事,自古为将者,没有不怕的。

直到此刻,柴孝和的紧张也乃才得以了缓松,他笑了笑,喝了口茶汤,说道:“纵不遣兵,贼乱亦能自弭,俺非是未卜先知,又岂会知此?不外乎以常理计之,贼乱所图者,为乱我本营也,则只要我本营不乱,贼见无隙可趁,至多待至天亮,彼辈料便会自就退去矣。余所乱者,都是受惊而乱,主谋作乱者一去,这剩下被迫所乱的,慢慢的,当然亦就会安定下来了。”

张善相、牛进达、吴黑闼、常何诸将络绎亦至。

皆是禀报,他们各部俱无事,询问柴孝和,下边怎生处置外营。

柴孝和就令道:“牛、吴两位将军,领本部守驻本营;张将军、常将军,烦你两位,引你两部出本营,至外营,告与外营兵士知,作乱者已去,诸部可自安本营,不得再自作惊乱;并分遣兵马,入诸部营搜拣,若有乱而为去者,或不从吾令仍自惊乱者,尽捕杀之。”

四将应令,出帐而去。

……

蒙蒙天色,阴云寒风,雨渐下大。

听完偷离翟宽父子营的那个吏卒的密禀之后,房彦藻惊出了一身冷汗,既惊且怒,令这吏卒还回,自在帐内寻思了会儿,喝令从吏请来右长史郑颋,将那吏卒所言,悉告与之。

郑颋亦是大惊,两人商议了片刻,顾不得天色还早,联袂赶往李密帐外求见。

昨天一仗,胜是胜了,但和黑石一战近似,也是胜得不易,一整天的仗下来,李密本就已身心俱疲,仗打完后,又处理了不少急需处理的战后军务,他昨晚睡时,已将近三更。

但在被帐外吏唤醒,听是房彦藻、郑颋两位长史求见,李密尽管仍是十分困倦,却睡意顿消。

他知道,一定是发生了紧要的大事,不然,不可能这一大早的,两个长史同来求见。便赶紧起床,他随便披了件衣袍,抹了把脸,就请房彦藻、郑颋两人入见。

帐内四角都烧着火盆。

从寒冷的风雨帐外进来,如觉阳春之暖。

房彦藻、郑颋两人,却是神情严峻,入帐之际,夹风带雨,色若寒霜。

“明公,翟宽父子有逆乱之嫌,须当立刻采取行动!”请李密将帐中侍从打发出去后,房彦藻开门见山,将那吏卒的密报,详尽告知与了李密,末了,低声地建议说道,面上厉色浮现。

李密听着房彦藻转述的那吏卒的密报,原就已消的睡意,更是因吃惊而愈加清醒,尚存的困倦不翼而飞,脸色逐渐阴沉,但在又听房彦藻提出他的建议后,却迟迟未有语言。

从席上站起身来,袍子散向边上,他这才想起,只顾着听房彦藻的话了,袍带都还没系,一边摸索着袍带自系,他一边下到帐中,沉吟着来回踱步。

“明公,若只翟宽父子逆乱,尚不足为惧,然翟宽,翟让之兄也,翟宽父子若乱,翟让焉会袖手?他不论是否主动,势必都会参与其中!再者,翟宽、翟让,同胞兄弟,今日翟宽欲乱,翟让固未听允,可翟宽既已生叛乱之心,定会常与翟让言及,久则翟让纵本无此念,仆忧也或会动心矣!明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值此时也,切勿心慈手软,勿学霸王,妇人之仁!”

房彦藻低声而急切地说道。

郑颋说道:“不错!明公,房公前就曾进言与明公,翟让贪愎不仁,有无君之心,宜早图之。房公此言,仆深以为然。且又於今观之何如?正如房公所虑,翟宽已起逆意,翟让尚会久乎!”

李密系了两三次,都没能把袍带系好,不是系歪了,就是系紧了,索性亦不再重系,他止下踱步,看了下帐门。

郑颋心领神会,便打开帐门,对在外听使唤的吏卒、护卫的亲兵们令道:“明公令:向外百步,不许任何人接见寝帐。”亲眼看着吏卒、亲兵们领令,前出了百步,这才回入帐内。

房彦藻见李密仍是不出声,接着说道:“明公,洛阳其城虽坚,可我军数十万众,粮秣充足,军械精良,伯当、裴公诸部无不骁悍能战之师,守将如段达等辈,又军略远不及明公,何以至今不能克取?要就在翟让及与恃翟让而轻明公之郝孝德等诸营,皆俱不乐从明公之令,不肯死战之故也!倘使上下齐心,我数十万众,攻一洛阳,旬月必下,何至延宕至今?

“方今李渊已入关中,萧铣称王巴陵,西、南之域,群起响应。明公,仆忧之,洛阳若再不克,先机日渐恐将不为明公有矣!宜诛翟让,以彰君威!然后军令肃然,诸将凛从,挟我数十万众之势,先荡平王世充诸部,以尽快克取洛阳,继西则与李渊争长安,大河南北既已尽为明公所有,南下而拔江都,天下何愁定也?今成败两择,危急存亡之秋也,恳乞明公立断!”

——萧铣,是西梁的开国皇帝萧詧的曾孙,南朝梁的开国皇帝萧衍的六世孙,他刚於十月份时,在巴陵郡校尉董景珍、雷世猛等的拥立下,自称梁王。现今海内反者众多,房彦藻单只掂出李渊、萧铣来说,系是因各路反者中,他两人的出身最为贵重。

李密回到席上坐下,默然多时,说道:“长史,今安危未定,遽相诛杀,何以示远?”

房彦藻、郑颋对视一眼。

两人听出了李密话里的迟疑之意。

郑颋慨然说道:“明公,毒蛇螫手,壮士解腕,所全者大故也。今翟宽父子逆谋已明,而其父子若乱,诚如房公所言,翟让势必不会坐视不理。明公,倘使令彼先得志,悔无所及!”

房彦藻说道:“明公精於《汉书》,设若鸿门之宴,项王竟斩汉高,焉复有后来之汉乎?一时之仁,而天下易姓!明公素果於英断,当自知妇人之仁断不可有,当断便宜立断!”

从杨玄感作乱失败,自己不得不流落江湖,亡命逃藏,想到总算几年后,遇见了王伯当,才算有了点安身地,再又想到虽是联络诸多河北、河南的“群盗”,没有一个肯收留自己,肯愿跟着自己再造反的,而直到又遇见了翟让,自此自己才算是翻过身来,而有了今日之成就。

过往的种种斑斑,在李密的眼前,走马灯似的掠过。

他思绪万千,感慨万千,在这风雨飘摇的寒冬清晨,听着越下越大的雨声打在帐上的声响,——他忽记起,得到翟让的接纳,他初上瓦岗那天,也是下着的雨,只不过那时是夏天,草木葱茏,他依稀还记得策马行於山路,进山时,那满山的草木清香,混者雨水的湿润,那一天,他是何等的心旷神怡,他终於做出了决定,深吸了口气,问道:“若於图之,计将安出?”

一吏卒隔着大老远,在外大声请示:“明公,琅琊公求谒。”

却是不知不觉,天已大亮。

来参与今日军议的各营营将们,陆续都已到了议事帐,不见李密出现,故王伯当来寝帐寻他。

李密诸人暂停下话头,李密令王伯当进见。

帐幕掀开。

……

帐幕掀开,王湛德进到帐中,向李善道呈上了最新收到的一道军报。

打开看之,是柴孝和的军报。

所述非为它事,自就是昨晚营乱此事。

此取陕、虢,如前所述,李善道兵分四路,柴孝和攻陕县、郭孝恪攻桃林、高延霸攻卢氏,他自率主力攻弘农郡的郡治弘农县。他现就驻兵在弘农县外。弘农县与陕县间隔着桃林,相距不到百里,快马加急,军报半天就能从柴孝和营,送到李善道部军中。

时当午时才过,柴孝和的军报是以此际呈到。

看完了柴孝和写呈的这道军报,李善道叹顾与帐中的杜正伦、马周等从吏说道:“昨晚柴总管营中,有于筠所遣之贼作乱,柴总管以静镇之,将此乱轻巧化解,真不愧其深得魏公器重。”

马周问道:“昨日不是来禀,打算要攻陕县了么?怎却起了贼乱?”

李善道简单地将柴孝和营昨晚起乱的原因,与诸吏说了一说。

说完,他琢磨了下,拿起另外一道军报,是郭孝恪昨日呈送来的,桃林县没有重兵守御,郭孝恪已於昨日下午,与黄君汉、王须达将此县攻克,略又将此军报看了下,说道:“正好桃林已下,而柴总管部经此一乱,虽然化解,士气恐有低沉,便令郭长史,分黄将军部往去陕县,助柴总管一臂之力吧。知仁,你代我起草此令,写好后,便即传与郭长史。”

杜正伦应诺。

马周说道:“明公,弘农县的驻兵颇多,现又得了朱阳、长渊两县援兵,下之稍不易也。桃林既下,何不先调黄将军等部来弘农,助力我部拔取弘农,然后再说陕县?”

李善道率部到了弘农县外后,先是攻了两天的城,城坚兵多,未能快速攻克。

随之,朱阳、长渊两县的援兵即至。

这两个县,距弘农县都不远,朱阳县城离弘农县城也就是几十里地,长渊县城离弘农县城亦只百里左右。这两县的援兵到后,结营城外,与弘农县本在城外的营地形成了犄角互应之势。

李善道所统虽是四路兵马中的主力,也只有秦敬嗣、焦彦郎、萧裕三营而已,兵力上便不太足够了。是以,打到现在,别说弘农县城了,就是城外的几座敌营还未攻克。

弘农县的位置比较关键,仗打了几天了,肯定已惊动在潼关对峙的李建成、屈突通两部,一旦屈突通离开潼关,率部赶到,底下可就不好办了,所以此县,是越早打下越好。马周的建议不能说没有道理。而且他有一个未言明之处,便是柴孝和又不是自己人,而他却领着李密任命的虢州刺史的名头,——弘农就是虢州,则既然他在陕县那厢的作战出现了意外的变化,何不就趁此,随他在陕县怎么打就是,李善道这边只管先把弘农县抢下打下占据,岂不更好?

但马周的考虑,在李善道看来,只是保守之见。

弘农,李善道不打算轻易让给柴孝和;陕县,他也同样不打算轻易让给柴孝和。

调黄君汉部去帮柴孝和,即是出於此意。

黄君汉部和柴孝和所统之部一样,都是李密新近派来,名义上增援李善道的部队,而下柴孝和内部出现了麻烦,趁此机会,以援助为借口,调黄君汉部去帮柴孝和,不会引起他的警惕和抵触,这是第一。黄君汉是瓦岗系的人,和李善道是自己人,那打下陕县后,他名正言顺地就可以至少留下部分兵马,与柴孝和留下的兵马,共同留驻陕县,这是第二,亦是李善道不调黄君汉来助本部,却调他去相助柴孝和的关键之所系,他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此中考量,不好与马周等说。

李善道便也没说,只摸了摸短髭,没把弘农县当回事儿似的,笑道:“弘农县,且容其稍守。三日之内,此县,我必克之。”

马周大是诧异,问道:“将军为何有此把握?”

“三日后,卿自知晓。”李善道起身来,伸个懒腰,望下帐外,见清晨变大的雨势转小,说道,“闷在帐中半日了,恁多军务处置,着实闷煞我也。咱们到外头,透透气吧。”

……

雨势虽然转小,帐内却若密布阴云。

军议刚刚结束,与房彦藻、郑颋、王伯当三人,饭都没吃,回到寝帐,李密与他们继续计议。

早上的时候,王伯当进到帐中后,李密只简略地与他说了下房彦藻、郑颋两人所禀的情况,和他两人所建议的内容,因闻王伯当说翟让等也已到了,担心翟让等多想,来不及详谈,就去议事帐了。一上午的军议,李密尽管尽力控制,还是总自疑自己神色有异,特别是在面对翟让等时。故一到寝帐,他就赶忙问房彦藻等:“军议时,吾神情有异与乎?”

“明公神情与往日并无不同。”房彦藻答道,瞅了眼王伯当,说道,“然而王公,略有异色。”

王伯当怎可能会没有异色?

早上听到房彦藻、郑颋两人的建议时,他心中如起惊涛骇浪!

一则,李密,是他引荐到翟让山头的,杀了他,自己岂不有不义之名?

二则,为人之臣,忠君之事,对自己的负面影响不说,可对李密呢?世人尽知,李密是借的瓦岗之力而才成的於今之势,这才借瓦岗之力了多长时间?一年多点而已,便要杀翟让?不论李密再有理由,再有缘故,“负义”之名,必定是逃不掉!这对李密日后会造成何等影响?

三则,便亦不提日后会对李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只说当下,正是攻洛阳的着紧关头,而若在此时,把翟让杀了,对“魏军”内部会造成什么影响?瓦岗系诸将的部曲,於今合拢十余万众,若因此而反,如何收拾?又还有,会不会引得孟让、郝孝德等各部尽皆散去?

王伯当实打实的是从心底里反对杀翟让!

但他了解李密,只早上那一小会儿的话语,他就知道,李密已是下定了杀翟让的心。

这时闻得房彦藻此语,王伯当说道:“主攻,臣上午在帐中时,确是因早上闻明公言后,惊疑难平,不免忧虑,时有别思。若因是而异状显露,臣之罪也。”

“伯当,卿有何惊疑、忧虑,卿别思什么了?”

王伯当说道:“若杀司徒,雄信、茂公、王儒信诸将何以处置?”

房彦藻手往下砍,狠声说道:“早上明公问若杀翟让,计将安出,仆之意便效项王鸿门宴,以昨日大破王世充等部隋军为由,设宴召翟让饮酒,单雄信、徐世绩、王儒信诸辈,其部之大将也,可同召之来,及翟宽、翟摩侯诸辈,亦尽召至,一并杀之了事!”

“即便雄信、茂公诸将同与翟公赴宴,敢问主公,李善道何以处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