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一百九十八章 意在陕东揽士心

郡守入帐以后,没敢抬头。

听得说话这人声音有些耳熟,他大起胆子,抬眼看了一看,认得是新乡令萧绣。

他又惊又喜,下意识地脱口而出:“萧君,你也在啊!”

“你这贼厮鸟!俺再三劝你,……”萧绣话到此处,顿了下,具体劝他的甚么,却不好当着李善道等的面再说,便一语带过,指着他,冷笑着骂他说道,“你既不肯听,李公率义师到后,再三晓喻与你,你又不降!如尔辈者,愚蠢无能,不辨形势!竟亦堪得为一郡之守耶!隋之将亡,於此足见!非但是亡於昏主之苛酷,也是亡於尔等蠹吏之唯务剥削!”

骂得痛快,总算把新乡城陷以来的满腹怨气,发泄了出来,他转身向李善道行礼,建议说道,“将军,郡守这贼厮,俺最了解不过,尸位素餐之徒,留之无用,不若杀之,以扬义师军威。”

郡守怎也想不到,萧绣对他这么大的怨恨,汗出如浆,“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哀声求饶。

其余降吏也纷纷拜倒。

李善道笑道:“萧公,我已许诺城中,只要肯降,一概官吏,尽不杀也。他虽无用之徒,不可坏我信义。我知萧公你恼他前时不听你的建言,这样吧,我把他交你发落,你想骂,再骂骂;你想打,也无不可,只不可把他给打坏了,你消了气后,就释他还乡去罢。”

萧绣自却也知,他对郡守的怨恨,严格来讲,是对李善道的一种“不忠”。

他缘何怨恨郡守?因郡守没听他不要再由郡兵南下洛阳之故。而又如果郡守不是没有不听,改是听了他的此议,对李善道打新乡、打河内,明显就会不利。

可李善道不仅没有因此生气,还这么大度,将郡守交与他发落,让他出气,萧绣念及於此,心下升起感动,端端正正地再向李善道行了个礼,说道:“明公大度,仆感激涕零。”

“昔为敌我,卿亦是忠卿旧主之事,此间情理,我怎会不能理解?”李善道把他扶起,一笑置之,视线掠过郡守,转向了另一人,察其所拜倒的位置,问道,“此位可便是郡丞柳君?”

郡守、郡丞,萧绣都认识,就答道:“回明公的话,正是昏主所任之检校河内郡丞柳燮。”

“检校”,代理的意思。

原先的河内郡丞因病故去,柳燮现暂代替郡丞此职,还没得到江都朝廷的正式任命。

然相较郡守与其他的城内降吏,李善道最感兴趣的,却即此人。

无它缘故,两个原因,一个因此人籍贯;一个因此人的五弟。

籍贯这方面,柳燮出自河东柳氏一族,其家在虞乡县,也即之前的解县。此县属河东郡,与李渊刚於此前绕过的河东县接壤,位处河东县城的东北边,两座县城只相距数十里远。

河东柳氏是河东名族,虞乡县又紧邻河东县,则柳燮对河东郡、河东县的地理、人物等等情况,当都很熟。世家大族之间,通婚联姻,甚而对整个河东道诸郡的情况,他也会比较熟悉。

此人的五弟这块儿,其五弟名叫柳亨,现任王屋县长。

确定了眼前这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就是柳燮,李善道从马扎上起身,亲到其前,将他搀起,上下打量,满脸欢喜,顺嘴说道:“足下便是柳君!君之大名,我久仰之。今我义军到贵郡,不喜得贵郡之地,喜得君矣!有道是,‘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与君一见,恍有如故之感!”

柳燮手足无措,挣开李善道的手也不是,不挣开也不是,惶惶应道:“贱名何足污将军清听。”

“柳君,这几天攻城,有没有惊扰到你?若有惊扰,我之过也。我已令置下宴席,今晚为君压惊。”李善道越看他,越觉满意,亲热地拍了拍他胳膊,又握了握他的手,笑吟吟说道。

一人趴在地上,低低地颤声叫道:“柳丞、柳丞!”

叫柳燮的人是郡守。

柳燮不知李善道为何待他这般热情,他出於河东柳氏一族不假,然他家这一支不算十分显赫,其祖西魏时官至民部尚书,北周时官至宜州刺史;其父仕隋,官至太常少卿,摄判黄门事,几年前卒之於官。他和他的兄弟们与其父、祖比起来,现下所任之隋官位更不高,多在郡县。

惶惶不安中,他应郡守的叫喊,壮起胆子,勉强代郡守求情,说道:“敢禀将军,将军领义师而来,鄙郡本该上下捧帚奉迎,然因食君之禄,不敢不忠於事,又畏将军之明威,故两难之际,郡守与仆等竟尽惶恐无策,不知何以为宜是,遂顽抗义师,仆等已然知罪……”

“诶!柳君,你不必多说了!我刚不是说过么?咱们之间,本是敌我,昏主虽悖乱,如君之言,君等之故主也,为他尽点忠,亦固然之理。我非不明事理之人,岂会以此见责君等?”李善道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瞧了眼郡守,与这郡守说道,“你亦无须求柳君为你说请。我说了不杀你,就不会杀你。然萧公也者,我之所爱重也,让萧公出出气,你却是跑不了。”

郡守往边上爬了爬,抱住了萧绣的腿,哀求说道:“萧公,仆已知道昔日之罪,乞公饶恕。”

还真是如萧绣说的,这个郡守胆小怯懦,没甚可用之处。

李善道令道:“将他带出帐去,送到萧公帐中。”

苏定方带了两个亲兵进来,就把这郡守拖了出去。

帐中摆的都是胡坐,待将郡守带出,令王湛德等从吏取来了几领坐席,请柳燮坐下后,李善道又问了余下那降吏的名字、官职,也请他们都入席坐下,又请萧绣、郭孝恪等人入座。

才得柳燮之降,不好就问他河东之事,王屋的事,李善道也没提,便只与柳燮等说些闲话。或谈些来入河内后的见闻;或提些军中轶事趣闻,柳燮等的不安稍去,气氛渐渐融洽。

等到快中午时,王湛德禀报宴席已经备好。

即令酒菜端上。

李善道举杯说道:“今日得与君等把酒言欢,实是幸事。不谈干戈,只愿与君等尽欢。”

众人应诺,齐齐饮了一杯。

杯盏交错,李善道频频向柳燮举杯,言谈中满是赞赏。

经过半天闲聊,柳燮对李善道已有些了解,发觉他与寻常的“群盗”渠率确是不同,谈吐不俗,眼界开阔,不经意的引经据典,时有灼见,引人深思,且待他们这些降者,甚有礼贤下士之风,卓然有英气毕露之姿,早上那会儿的惶惶,他现已是尽释,乃打起精神,应对周旋。

一顿酒,柳燮不知不觉,喝得大醉。

等他醒来时,已是夜深人静。

两个熟悉的身影,伏在床边。是他的两个爱婢。柳燮惊奇地叫醒了她俩,问她俩怎会在这里?才知,是李善道派人去城里他的官廨后宅,将此两婢给带来的。他问了下这两个小婢,城内的情形而下何如。两个小婢揉着眼答之,进城的李善道部的部曲,才进城时,有扰民之事,但不久,随着李善道的军令传到,在一个姓黄的军将的约束下,就极少再有扰民之事了。

真也不知,自己的名字怎会被李善道知晓,且李善道对自己还这么的重视。於今观之,李善道尽管是个守诺之人,可只怕却也不会放自己离开了。往后,——至少是一段时间内,便不得不屈身李善道军中。柳燮听着帐外雨声,思绪万千,不知此番际遇,到底是福是祸。

不过好在一点,通过上午和中午酒席上的接触,李善道待人如春风沐面,好在非是残虐之主。

猛然想起了自己的弟弟,柳燮心道:“李将军此般待俺,莫不是为欲使俺劝降五郎献城?”

……

遂次日早上。

柳燮主动求见李善道,提出愿写一封书信,为李善道招降柳亨。

在他提出此事之前,进到议事帐中时,李善道正在看什么东西。

柳燮注意到他脸上似带着一点忧色,说完此事,得了李善道的称赞允可以后,他不敢问李善道为何含忧,亦不敢再打扰他,便恭恭敬敬地告辞出帐,自给柳亨写信去了。

李善道在看的,是魏征的一道来书。

魏征来书中,说到了五件事。

四件是军事,一件是杂事。

军事这四件事。

第一件是刘黑闼前在魏郡,只是把王德仁余部的主要部分给剿灭了,仍有王德仁的残部潜在林虑等山中,刘黑闼率主力离开魏郡,北攻武安以后,他们颇有出掠林虑等县者。赵君德引兵进剿,然因近日下雨,道路泥泞,不良於行,没能取得大的战果,只把彼等重赶回了山中。

第二件是匠营已经搬迁到了安阳,已在广招原是林虑铁官的铁匠、铁官徒等,开始扩充规模。

第三件是黄河水再度漫过东岸,东平、济阴等郡受到水害,不少的郡中百姓逃难,涌入了清河、武阳等郡;同时,有徐圆朗留在东平郡的千余部曲,入掠清河郡,被李文相率部击走了。

第四件是有关新兵征募的事情。

随着地盘的日增,更重要的是,打下河内以后,李善道接下来已有用兵河东之打算,他现有的兵力已是不够用,需要再招募新兵了,因此在此回攻入河内前,李善道给留守贵乡的魏征、于志宁了一个任务,即是令除掉新得之魏郡外,在武阳、清河、汲这三个郡招募新兵。

为此,制定了一个政策,凡应募者,悉分露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

——这条政策,实际上就是自北魏而今,一直在施行的“均田制”的政策内容。永业田,是桑田,这二十亩桑田,不须归还;露田是耕田,在受田者死后要归还国家。

不过与均田制不同的是,李善道特为募兵而在进攻河内郡前,与魏征、于志宁等商议后定下的这条新政策,不论受田者之前有没有田,只要来应募,就再给受田者这么多的田。

魏征的来书中禀说,在此政策的激励下,应募者云集,现计已得新兵两万余,请示李善道,原定的新兵募集数额是两万人,已经超出,是不是可以这次的募兵暂停下来了?

杂事一件,是向李善道汇报,王娇娇和她母亲从黎阳到了贵乡,魏征已代将她母女安置妥当。

看完魏征的来书。

李善道皱着眉头,在第一件和第三件军事上又看了一遍,寻思了稍顷,提笔给魏征回书。

先写了河内县城已下,这两天就分兵去取济源、王屋和南部的温县与西部的武陟、修武、获嘉等地,告诉魏征,预计旬日之内,河内郡大体当即能够平定。

继而,令魏征转令赵君德,王德仁的残部现已不多,遁在山中,不宜剿除,不必理会他们,只将安阳等诸县之各乡,各分些兵马驻守,以使彼等不得劫掠即可,彼辈既无掠,稍久自散。

又令魏征,与徐圆朗留在东平的部曲间的关系,需嘱咐李文相,要处理好,其众若渡河来掠,狠狠打击,但不要杀戮过盛,所得俘虏可给些口粮,皆放归东平。告与他们,若再来犯,定杀不饶。且可告知他们,如果是因缺粮,可由他们的渠帅呈书贵乡,愿意送些粮食与他们。

至於逃难入清水、武阳郡的山东流民,要选遣得力干吏负责处置,给以赈济,务不能使生乱。

新兵此条,三郡新兵可以不用再招了,黎阳仓的流民如还有愿从募者,可以继续招之;并新入清水、武阳郡的山东流民,也可从中择丁壮,募入新兵。

又令魏征,当遣吏巡视黄河西岸,检查西岸的堤岸,如有裂隙,即刻修砌。

回书的末尾,提了下王娇娇母女,让魏征问问她俩,还有没有什么别的需要。

却这王娇娇母女,是李善仁向李善道要求,把她母女迁到贵乡的。黎阳的条件,不如贵乡好。王娇娇的父亲现在黎阳有任职,离不开,但王娇娇母女可以搬到贵乡去住。且无须多言。

给魏征的回书写毕,当天令人送去贵乡。

并在这天,李善道调兵遣将,分出兵马两路,一为高延霸部,往西去,持郡守和柳燮等的劝降书,取济源、王屋;一为焦彦郎部,亦持郡守和柳燮的劝降书,往东南去,取安昌和温县。

两路兵马才行,原计划等随后再取的武陟、修武、获嘉三县,先后已是奉了降书到营。

这三个县的投降,在李善道的意料中。

此三县之东的新乡、共城,李善道已得;其西之河内,李善道也已得,它这三县被夹在中间,又此三县之北是太行山,其南是黄河,已是陷入连逃都逃掉的窘境,不投降还能怎样!

底下来的四五中,捷报频传,王屋长柳亨也投降了,济源跟着也降了;安昌也降了。只温县没焦彦郎部兵马到时就降,然焦彦郎部只攻了两天城,城内有豪强响应,城便亦就攻克。

至此,河内全郡已得。

各留了些兵马留驻诸县,收编了各县的县卒后,高延霸、焦彦郎两部兵马返还河内。

高延霸兴致怏怏,本想着这次他单独领兵,好好地显显身手,谁知王屋、济源两县俱不攻而下,早知此般,他还不如和焦彦郎换换!焦彦郎部返回的晚了两天,然他也有点意犹未尽。

就在焦彦郎部亦还之这日下午,两道消息一从北,一从西,到了李善道案上。

北边来的消息,是刘黑闼攻下武安郡治永年的捷报。

西边来的消息,与李渊有关。

第一道消息,颇令李善道喜;第二道消息,则使李善道不禁眉又微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