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一百八十四章 推心入腹感公恩

李君羡来河北之前,李密其实不仅只是嘱咐了他那两件事,对他另外还有话说。

听得李善道此言,他心中一动,恭敬地说道:“敢请总管垂示。”

“五娘子,我先问问你,你此去魏郡,是想暂留驻安阳,还是进驻临水?”

李君羡迟疑了下,说道:“敢禀总管,末将就此尚无定见,悉从总管之令。”

“虽然隔着一座太行山,你若领兵便进驻临水,亦有风声走漏,被涉县、上党提早知悉你欲用兵滏口陉之虞。故我之见,你最好还是不要先便进驻临水,而是先在安阳驻扎。如何?”

李君羡松了口气,说道:“总管远见高明,末将便遵总管之令,先驻安阳。”

李善道说话时,注意着李君羡的神色变化,瞧将了出来他从略微紧张到放松的转变,於是心中有数,已是猜出,看来这李密,私下对李君羡果是另有交代。

有交代,才是正常;没有交代,反而不正常。

但不论李密有何交代吧,李君羡只引了四千步骑来河北,带的部队并不多,这就说明李密对他另外的私下交代,最多也就是让他多注意一下自己在河北的动静,却也不算的甚么。

就顺着自己的话,李善道继续说道:“五娘子,魏郡新得,为便於能够尽快地安抚百姓,稳定地方,大多县的令长,我都是留用的其县之旧官吏。有的是其县原先的旧令长,有的是其县的曹主。他们或是颇得本县士民之心,或是熟悉本县的政事。我的意思是,先试试他们是否合用,如果合用,我再上禀魏公,请魏公给以他们授任;如不合用,再择贤才。

“具体到安阳的县令,安阳的旧令不肯降我,我已释之还乡,现下安阳之令,系其县原户曹之曹主。此人清正,有才干。你入驻安阳后,有何所需,可径向他索取,不必有所顾忌。我会传书与他,叫他配合与你。此外,安阳是魏郡的郡治,郡府在安阳。我已上书魏公,保举崔义玄为魏郡太守,他昨日刚启程往去安阳。崔义玄是清河崔氏的族裔,然其人并不甚以门望自居,做事干练,我也会给他去书一道,如有安阳令帮你解决不了的事,你可请崔公帮你。”

李君羡细细听了,应道:“是,多谢总管照顾周到,末将到安阳后,定约束部曲,不扰百姓。”

“这是政务方面的事。我啰里啰嗦说了半晌,其实简言之,亦即一句话。魏郡新得,为能得以尽快地安定百姓,政务方面委实是事务繁杂,但你不用担心,郡守、县令长,我大致已安置妥当,都会配合你的,你只需专注军务,政务方面的事不会影响到你攻入滏口陉这件大事。”

李君羡没多说甚么,恭谨应诺。

“再有,就是军务。魏郡现在的我军驻兵,共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各县的驻兵,一个是我贤兄、王君廓两部的兵马。各县的驻兵,没什么可说的。

“我贤兄与王君廓两部的兵马,现分驻在安阳、灵泉、林虑三县,他两部之所以现仍留驻在魏郡,未有回贵乡,是因为尚有一些王德仁的残部,犹遁散在林虑至安阳一线的众山中,王德仁的这些残部,俱是久为盗贼,若不尽之消灭,终是隐患,故需抚剿并用,务必清除。我贤兄和王君廓两部留驻魏郡的任务,即是此也。你到了安阳后,剿贼的事,也不必劳你。

“王君廓帐下有一将,名王君愕,邯郸人,与你却是武安同乡。君愕骁勇之士,有识度谋略,你若与他得见,可与他深谈。将来你攻入滏口陉的时候,说不得,他也许还能有助於你。”

李君羡应诺。

“政务、军务,我须得与你分说的,就是这些了。还有武安。五娘子,攻安阳期间,武安郡兵南下来援,被我一举歼灭,这件事,你知道么?”

李君羡说道:“此事末将已听魏公说过。总管百里奇袭,全歼五千武安郡兵,诚乃出其不意,一场大胜!末将听时,满心佩服。”

“称不上大胜,区区五千武安郡兵,至多算得一场小胜,不值一提,但是武安郡兵的主力,因此一战,却已被我歼灭。因我接下来,便思用兵武安。五娘子,你是武安郡人,武安的地理、人物,你无不熟悉了解,那我就有一个不情之请,想要征求你的意见。”

李君羡说道:“总管请说,只要是末将力所能及,必不敢辞。”

“你来魏郡,是奉魏公令旨,来打滏口陉,责任重大,若是涉县的内应,能够及早找到,那我这一请,就不必再说。而若是涉县内应暂未找到,我又已兵向武安,五娘子,你能不能先助我一臂之力,为我军向导,助我先取下武安?”李善道端着茶碗,笑问李君羡。

李君羡的祖父官至北周的武牙将军,其父仕隋,官至泗州刺史。武牙将军是九品官,品级不高,泗州刺史的官品就不很低了,四品官。李君羡其家在武安县,乃至武安郡,都有些声望。

而相比之下,同是武安郡人的王君愕,尽管也是官僚家庭出身,然王君愕的祖父,官至北齐的冀州司功参军,其父则仅官至行唐县主簿,王君愕家在武安郡的声望,却是不及李君羡家。

因此,李善道这时提出的这个请求,确实是他真心的请求,与别的事并无关系。

李君羡稍稍迟疑了下,说道:“总管有令,君羡岂敢不遵?况武安乃末将故乡,末将理当尽力。待末将上书魏公,禀明此事之后,总管一令之下,末将甘效犬马之劳。”

“好,好!五娘子啊,有你相助,武安势将得如探囊之易了啊!将来武安攻得,我会向魏公上书,为你请功,以彰你之功绩!”李善道抿口茶汤,将茶碗放下,往堂外望了望,见渐已至暮,说道,“五娘子,军政两务,还有武安,这三件事,你我都已说毕。知你今日到贵乡,我一早便已吩咐下去,整治酒宴,为你接风。今晚,你我尽情欢饮,一叙数月不见之思情。”

李君羡恭谨应道:“多谢总管盛情,君羡不胜荣幸。”

“你带来的部曲,当已安置妥当。你军中将校,可一并召来。我将延霸等也都召来共饮。”

高延霸等与李君羡也都熟悉。

李君羡应诺,便令堂外亲兵,去城外召其部军将入城。

高延霸等也相继到至。

李君羡却见高延霸额头青肿,脸颊淤血,嘴上有伤,不觉吃惊,这高延霸是一等一的猛士,怎这般狼狈?莫不是攻魏郡时旧伤未愈?便关切地问道:“高将军,你这是怎么了?”

高延霸支支吾吾,不肯解说脸上带伤的缘故。

李君羡不好追问,只好也就罢了。

待得李君羡部的军将来到,其中有李善道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李君羡把他不认识的,一一与他介绍。无论认识的、不认识的,李善道端得是礼贤下士,毫无半点架子,对每位将校都亲切问候,在场众人尽是如坐春风。带连着李君羡,亦是由此深感脸面有光。

酒菜奉上,李善道举杯邀饮,诸将校齐声答应,气氛热烈。

杯筹交错间,李善道与李君羡谈论起在大伾山上、在荥阳、在兴洛仓时旧事,欢声笑语,不觉夜色已深。酒宴终了,李善道留李君羡在郡府住下,是夜与他同塌再叙,直至天明方歇。

次日,李君羡醒来已是下午,李善道早已起床,不在了室内。

问得伺候的婢女乃知,李善道去了城外营中,巡视才刚整编完成的王德仁的旧部,留下话来,李君羡醒来后,如是没有别的事情,可在郡府等他。

李君羡却怎还好在郡府叨扰?梳洗过后,便也出城,去他营中,检视其部将士的驻扎情形。

将出后院,两婢各提着个篮子,追了上来,万福行了个礼,把篮子给他,说是李善道的大婢裹儿令叫给他的,是李善道专门送给他的礼物。打开来看,盛的是干枣等物。

如似一股暖流,淌过李君羡心头。

礼物,也得看是谁送的,越是地位尊贵之人所送之礼,尤其是情深意重之礼,越使人感动。

提着两篮子枣,李君羡出了城去,到了其营。——其部所驻之营,非是其部兵士昨天自筑,而是李善道拨给他部兵马驻扎的。巡查了一圈,营地设施齐全,干净整洁。百十头猪羊,被圈在营角栏中。其部司马禀与他知,也是李善道派人送来与他的。

李君羡慨叹万分,李善道的周到安排和细心关怀,诚然是完全出乎了他来之前的意料!

曾在军中听过的别人的一句对李善道的评价,“李二郎待人,推赤心入人腹中”,诚然不虚。

在贵乡休整了三日,李君羡辞别李善道,率部西行,前去安阳。

李善道亲自送出数里,依依不舍之情,溢於言表。

往安阳路上,李君羡写就上书一道,备述李善道对他攻入滏口陉此任的支持,把李善道请求他相助自己攻打武安的事,也写在其中,遣人快马送往洛阳,面呈李密。

他呈送李密的这道上书,与徐世绩的两封来书在道上交错而过。

徐世绩的两封来书,一封是给徐盖的,一封是给李善道的。

便在送走了李君羡的次日,李善道收到了徐世绩之此来书。

将信看过,他神色略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