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一百七十九章 徐世绩恳请严惩

“……,因其此之数罪,善道不得已而行便宜驰斩,以正视听。善道深知此举或专杀之罪,然实属无奈,乞公明察秋毫,体恤苦衷,倘能得以宽宥一二,善道愿以赤诚,戴罪立功,效犬马之劳,以报明公厚恩。於今魏郡已下,郡将宜择何人,伏请明公裁夺任用。”

看完李善道遣吏呈来的这道请罪上书,李密嘿然,脸上透出复杂的神色。

他缓缓起身,踱至帐前,越过层迭连绵的大营,投望向北边远方的洛阳雄城,思忖良久,令道:“请左长史等来见。”传令吏卒待走,他又令道,“把右武候大将军也请来。”

房彦藻等亲近吏员都在他的中军营中,来得比较快,徐世绩在自己的营中,来的比较慢。

徐世绩到时,房彦藻等已在帐中多时。

一入帐中,徐世绩就察觉到了气氛的不对。气氛为何不对?缘故他自清楚。却是李善道也给他去了一封上书。杀王德仁的原因和经过,李善道已在书信中向他详述无遗。

“明公,李善道不得明公令旨,擅杀大将,僭越之罪也!敢请明公,即槛他来洛,依法收斩,以儆效尤!”徐世绩二话不说,撩起衣袖,就拜倒在地,牙缝里钻出寒气,厉声说道。

李密说道:“茂公,你先起身。”

徐世绩拜在地上,不肯起来,说道:“李善道为臣部将,臣管束不约,致其擅行妄为,臣难辞其咎。敢请明公,连臣一起治罪!”他是穿着袍服来的,说着,将冠带取下,放到了身边。

“茂公,你先起来,起来说话。”

徐世绩痛心疾首地说道:“明公,臣以前觉得李善道智勇兼备,心怀忠义,是个堪用之士,而下观之,却是臣看走了眼!他居然擅杀大将,目无法纪,实乃狂悖之徒。须当严惩,才可明明公军法。明公英明,臣敢再乞,务当严惩李善道,以免军心涣散。臣之罪过,亦甘领罚。”

“茂公,要说起来,李二郎也不算是擅杀大将。”

徐世绩问道:“明公此话怎讲?”

“你忘了么?茂公,我曾许他便宜之权,以应急变。他杀王德仁,虽未事先请示,然王德仁素行不检,屡犯军规,二郎此举,也是为整肃军纪,有可原之处。你且请先起,我自有主张。”

徐世绩眉头微蹙,沉吟片刻,终是站起身来,但仍面带恚忧,恳切地说道:“尽管如此,虽然明公曾许他便宜行事之权,但王德仁毕竟是大将,未先禀请明公令旨,他便即杀之,终究有失妥当。军中法纪为重,若轻纵此例,众恐不服。还望明公三思,严厉处置,以维军心。”

“茂公,你来前,我已与左长史等商讨过此事,现商议出了一个方案,你看看行不行?李二郎诚有过失,但念其初衷为整肃军纪,并斩王德仁后,一日之内,就拔取了王德仁旬日不能攻取的灵泉城,此亦可足证王德仁之怠慢军机,故不妨将功抵过,以其功绩赎其罪责,何如?”

徐世绩听罢,说道:“明公英明,将功抵罪未尝不可,然臣之愚见,其杀王德仁之过,仍当严惩,否则难以服众。宜当功是功,过是过。以外,对其奉明公令旨,攻拔魏郡的功劳另行赏赐,如此,似方能以示明公之公允。”

“茂公啊,允李二郎将功抵过,非但是我之意,亦左长史等之意也。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吧!茂公啊,我知你极重军纪,但凡有触你法者,无论远近亲疏,你一概执法公正,从不姑息。这当然很好。然李二郎其虽有过,战功更大,以其功勋足可抵过。此事无须再言。”

徐世绩转看了下两边就坐的房彦藻等,见房彦藻等不乏有面现不忿者,可随着他视线的扫过,房彦藻等俱是默不作声,他心中知晓,这件事,看来李密适才所言不是假话,而是李密确实已与房彦藻等商量定了,这才不再坚持要求处置李善道,说道:“明公之宽仁,虽古之明君,何能及也?臣深感服佩。明公召臣来时,臣才接李善道上禀,尚未回书与之,候臣还营,即回书给他,既具言明公之宽仁,使其深愧罪责,并严词以责,断然不许他再为类似之事!”

“你坐下吧,茂公。我请你来,是为与你商量两件事。”

徐世绩入座坐下,问道:“请明公示下。”

“魏郡全郡,已为李二郎攻取。李二郎此道上书中,请我择选干才,以镇魏郡。茂公,你以为择何人为宜?”

徐世绩迟疑了下,说道:“臣焉敢置喙,明公慧眼识人,自有权衡。”

“我所以令李二郎攻魏郡的缘由,茂公,你是清楚的,很大一方面是为了夺取滏口陉,西以窥图河东。於今魏郡已下,接下来,我就打算用兵滏口陉。此任非知兵敢战者,不可担之。故我意便以李君羡为其郡将,而归李二郎督率,如何?”李密抚摸着胡须,细细地说道。

徐世绩立即应道:“李将军勇猛善战,且其家在武安,人地相熟,确是合适人选,臣无异议。”

李密微笑着说道:“既如此,明日就令李君羡统率其部,北上赴魏。同时,遣使传旨李二郎,告知他这件事,等李君羡到后,具体的攻入滏口陉此战,由他统筹指挥,勉其再接再厉!”

徐世绩应道:“臣亦会下令与李善道,令他一定要戴罪立功,不可再误再错!”

“第二件事,茂公,我请你来议的,就不是魏郡的事,是洛阳的事了。”

徐世绩说道:“敢请明公垂示。”

“近日的军报,你都知道。王世充、韦霁、王辩、孟善谊、独孤武都等所率之各部隋兵,近来多已抵至洛阳。昏主诏令以王世充代替薛世雄,节度各军。洛阳犹尚负隅顽抗,隋兵援兵相继俱至,形势愈发严峻。茂公,我想问问你,就此可有对策?”

徐世绩目光再次转向房彦藻等,说道:“臣智短谋浅,事关大局,不敢妄言。”

“我知卿向来足智多谋,不必自谦过甚,可有良策,尽管言来。”

王世充等相继率部抵至,与城中守卒已成呼应之势,当前洛阳城外的形势对义军已相当不利。

底下来该怎么办?

徐世绩与翟让、单雄信等这些时日以来,私下没少计议。

因为对洛阳的久攻不下,翟让等大部分现对李密“先下洛阳”的此一方略,已都是颇有不满。

意见最激烈的是王儒信,他乃至已是在公开质疑李密的决策,认为李密非要先把洛阳攻下,委实不智,而下坚城未下,敌援已到,李密已是将义军陷入进将要遭受敌人内外夹击的险境。

翟让、翟宽、单雄信等的意见,没有王儒信这么激烈,可话里话外,他们对李密把主力各部全都集中在洛阳,执着於必得“先下洛阳”的此略,也是已各有微词。

翟宽数次在他们私下的聚会中大发牢骚,说李密把分略周边郡县的肥差,都给了房彦藻等他的亲信,而瓦岗系的数万部曲却只能被困在洛阳城下,受其驱用,日日苦战,简直岂有此理!

翟让的长史,也是他的侄子,即翟宽之子翟摩侯,前两天向翟让提了个建议。

他建议翟让这个时候,不可再只顺从地听从李密的命令,而是应坚决地向李密进言,绝不能再固执地非要先把打下洛阳不可了,而是当此形势之下,应暂缓攻城,改以瓦岗军等各部义军分兵攻略别的郡县,——就像李善道在河北攻城略地一样,待时机成熟再图洛阳。

翟让当时听后,虽未立即表态,但徐世绩能够看出,他已有点被翟摩侯劝动。

究徐世绩本人之意,他倒能够理解李密为何非要先把洛阳打下的战略意图,可洛阳的难打程度远超预期,於今的形势也确是已在变得对义军不利,因在这几次的私下议论中,他虽然没怎么发言,没有表露他自己的态度,但实际上,对要不要还继续打洛阳,他也已是有所疑虑。

就在翟摩侯向翟让提出“效仿李善道,分取别的郡县”这个建议的那次议论后,徐世绩回到他自己的营中,辗转反侧,长吁短叹,整整大半宿没睡着。

回头看看,李善道早在几个月前,就主动提请北渡黄河,攻略河北,现今看来,当真是明智之举!早知洛阳这么难打,他当初就不该只让李善道去打黎阳仓,而是应当他亲自率部去打黎阳仓!可是悔之已晚。汲郡、武阳、清河、魏郡,现都已被李善道得之,他的部曲兵马得到了大量的扩充,则即便现在他去,只一个和李善道的关系怎么处,只怕就是个难题。

与翟让、单雄信等所计议的这些内容,自是不能与李密明言。

徐世绩把思绪拉回,恭谨端坐,回答李密,说道:“明公,臣之愚见,当前应对之策,无非两个。一是寻找机会,趁王世充等各军立足尚未稳固,猛往袭之,倘能将彼等击溃,可趁势再攻洛阳;二是暂缓攻城,且先撤回洛口,洛阳粮秣不足,待且粮乏自乱,再图进取。”

李密顾视了下房彦藻等,说道:“茂公,你此两策,正合我意!却有一事,我想问你。”

“敢请明公垂询。”

李密沉吟稍顷,目视徐世绩,说道:“前日我请司徒议论军事,亦尝请教司徒高见。司徒未尝多说。茂公,翟公就当前局面,到底何意,你可知晓?”

“敢禀明公,翟公是何意,臣实不知。但翟公一向膺服明公之略,只要明公策略已定,命令下达,翟公必然领从。”

李密点了点头,说道:“茂公,我实话与你说,你的这两条对策俱合我意,都是应对当前局势的上策,但就第二条对策来说,如果不先打上一仗,隋兵的援兵一到,我大军便撤还洛口,恐会致使士气大挫,难以再振,故我意先用你之第一策,趁王世充等各军未稳,先发制人,我军集中精锐,先打他一打!如可将之击溃,便继攻洛阳,若不可,再还洛口,你意何如?”

“臣谨从明公之令!”

李密说道:“茂公,你等下回去后,可将我此意,转司徒知晓。司徒若有异议,就再做商议。”

徐世绩恭敬应诺而已。

正事谈完,又说了会儿这几天攻城的成果,和各营中发生的一些事,徐世绩即告辞而去。

李密亲把他送出帐外。

目送他去远,李密还回帐中。

刚才没怎么说话的房彦藻等人,一下就炸开了锅,又纷纷地争相发言起来。

有的说:“王德仁才被明公封授为安阳县公,李善道仗着翟司徒等为其依仗,一个奏禀没有,就敢把他杀了!真是目无尊上,胆大妄为!明公实是应当将其严惩,今却怎将他轻易放过!”

有的说:“李善道这贼厮,以往一副忠恭模样,今却无令旨而擅杀王德仁,显见骄横悖逆才是其本态,其人原非良善!明公,这且罢了,而要在李善道无非是借翟司徒之势,已此等骄狂,明公释其罪而不究,固显明公之宽仁,却只恐翟司徒等会因此,日后愈加骄纵难制。”

有的说:“初得黎阳仓时,李善道诚然颇为忠谨,如今他攻占了河北四郡之地,乃狂悖之态毕露。他擅杀王德仁的背后,仆窃以为,怕不仅是仗翟司徒的势,还有他现据四郡的原因!明公,自其北渡河而今,河北一直都是唯独以他为主,愚见为防其尾大难掉,明公宜早谋之。”

诸人众说纷纭。

李密静听多时,手往下按了按,止住了众人对李善道的声讨,说道:“卿等所虑,皆有理。然今洛阳未克,敌援已到,我军当务之急是应对王世充等敌军。不管是歼破王世充等军,抑或是随后的再攻洛阳,均需我军中上下齐心,方能成事。李善道之事,可待取洛阳后再议。”

房彦藻等还有人想要再进劝。

李密说道:“攻取洛阳为我军之首要,其余事皆可暂缓。若此时内乱,反会为敌所乘。卿等毋庸多言矣。况王德仁虽死,我已择任李君羡为魏郡军将,对河北情势,也算已略有小补。”

房彦藻等人听罢,虽心有不甘,却也知李密所言极是,遂不再多言。

帐内气氛渐趋平静,众人转而商议如何先应对王世充等的援军等事,且也无须多说。

……

三天后,李密和徐世绩的来书,先后到了贵乡。

这两道来书的送达,却是解了李善道的正处尴尬之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