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闼怒斥漳南耻

李善道前世的时候,对军事了解不多。

但了解再不多,那支英雄部队所擅长的大迂回、运动战、围点打援,他自亦耳熟能详。

清河县城,是清河郡的郡治,清河郡多年的战乱下来,不说被经营的固若金汤,半个来月前,路过清河城时,李善道也是亲见其城防的严备,强攻的话,肯定不好打。

那最好的解决掉清河城的办法是甚么?

“围城打援”,围攻别的县城,以将清河城内的守军调出来,从而通过野战把之歼灭以后,再去打清河城的计策,自然而然的,就浮现在他的脑中了。

观罢漳南县城的城防,李善道与刘黑闼等回到筑营处。

营地正在搭建,帅帐已先搭好。

进到帐中,诸人坐定,李善道就把他的这个想法,向刘黑闼等道了出来。

众人闻了,俱是称好。

李文相、高季辅、李育德、于志宁等频频点头。

刘黑闼拍手笑道:“妙也!妙也!明围漳南,实图清河。贤弟,这一招高。”说道,“不过话说回来,为使杨善会信咱的确是要攻漳南,贤弟,这漳南城,明天是不是还得攻上一攻?”

“攻,当然仍是要攻的。”

刘黑闼请战说道:“贤弟,那明日攻城此任,就任给俺吧!”

“漳南是兄家乡,围攻此城之任,非兄莫属。”

李文相笑着打趣,说道:“但是却有一点,黑闼兄须得注意。即是明天攻城,可千万不能把城给真的给攻下来了!若真攻下,咱们贤弟的这个妙计,可就用不成了!兄反无功有过。”

刘黑闼笑道:“不消文相兄叮嘱,此中火候,俺自有把握。”

帐中众人,多是哈哈大笑。

于志宁、杜正伦是文士,讲究礼仪,然亦忍不住嘴角露出笑容。

遂乃当晚,杜正伦把给李密的回书,精心构思过后,写好呈上,李善道相当满意,即令连夜送去洛阳。而到了第二天上午,营地尽管尚未建好,为显急取漳南之心,刘黑闼就领兵往攻。

明知道这一攻,不是为真将漳南城攻下,李善道等因就没有和刘黑闼同去。

却刘黑闼引兵三千,才出营地未久,帐中的李善道听得外头鼓声、马嘶,像是有军队来了,於是出帐来瞧,定睛一看,见果是有军队从西边漳南城的方向来,可仍是刘黑闼部!

怪哉,怎么才去,就回来了?

李善道疑窦顿生,等不多时,数骑急剌剌驰至。

刘黑闼从当头的战马上跳下,三两步奔到李善道身前,气急败坏地痛骂:“狗日的!废物!”

“贤兄,怎么回事?”

刘黑闼近来跟着李善道,学会了李善道骂人的口头禅,怒道:“他妈的!猪儿说的一点不差,当真胆小如鼠,城中守吏尽是无用的废物。贤弟,老子兵马还没到,他妈的,他们就降了!”

“啊?”

刘黑闼往后张望,又数骑跟着驰到。

这几骑中,有一个是陌生的面孔。

刘黑大步过去,将这人从马上提下,丢到地上,指着他,与李善道说道:“贤弟,这厮就是城中派出来乞降的县吏。”踹了这吏一脚,骂道,“废物!你将刚与俺说的,禀与俺贤弟听知。”

这县吏哪里会能想到,投降了,反而是错的?

他惶恐地拜倒地上,颤声说道:“禀大将军,鄙县令、丞久慕大将军威德,愿献城以降!”

千算万算,没算到漳南县城会投降。

李善道掏了掏耳朵,怔了一怔,说道:“为何投降?”

话问出口,自己也觉搞笑,瞅这县吏目瞪口呆,不知何以作答的茫然之状,却已明悟,所谓“久慕威德”,这一定是漳南城中的守吏,听说了他大破薛世雄部的事情,所以才会不战而降,就挥了挥手,没再等这县吏回答,与刘黑闼说道:“罢了!贤兄,城既肯降,也是好事。”

刘黑闼气恼得很,又踹了这吏一脚,骂道:“你这厮,俺认得,北乡的郭三,是不是?咱漳南的好男儿,威武不屈,你这厮,却一见俺兵马来,尚未开攻,你就投降,真俺漳南之耻!”

这县吏只是县寺的一个曹掾,投不投降,他哪有权力决定?委屈十分,可又不敢分辨。——他倒是有心分辨,可怎么分辨?总不能对李善道、刘黑闼说,他不愿降?岂不自寻死路!

没的办法,行第排三的这位郭姓县吏,只能伏在地上,唯唯诺诺,领了漳南之耻的骂名。

昨天的一番好谋划,还没实施,就因漳南之降,落了空。

刘黑闼又是恼怒,又是失望,抬脚又重重地踹了这县吏一脚,问李善道,说道:“贤弟,现在怎么办?”

“城既然已降,就劳贤兄领众,入城接收吧。”李善道摸了摸短髭,笑道,“兵到城下,不攻而下,引数千部众,入城受降,贤兄,说了许久的衣锦还乡,兄今日可偿愿矣!”

“衣不衣锦,算得甚么!坏了贤弟谋划,着实可恨。”

李善道说道:“亦无妨也。我等再做别的谋划就是。”

坏了谋划,确然可恶,但衣锦还乡,却也不能说是算得甚么。懊恼和气愤的情绪略去,高兴的心情上来,刘黑闼邀请李善道与他一道进城,说道:“贤弟,一同入城吧。”

“今日进城,贤兄为主,愚弟就不抢兄的风头了。”李善道半开玩笑地说道,随后交代刘黑闼入城的处置诸务,“进了城,接收后,有两点,兄需仔细,一个是须遣吏卒巡视城中,维持治安;一个是府库等处,留人看守,防止失火失窃。除此以外,兄回营时,且将县令、丞,一概县吏,带将来给我一见,又及守卒,堪用者,兄也将之带出,不堪用者,便散放还乡。”

刘黑闼答应了下来,就押上郭姓这县吏,暂辞李善道,还去军中,自受降、进城去也。

……

李善道转回帐内,一手摸着短髭,一手轻敲案几,陷入沉思。

想了会儿,他站起身,步到挂在帐璧上的清河郡地图前,微微皱着眉头,细细观瞧。

焦彦郎、王宣德等,候在帐下,不敢打扰他。

过了多时,李善道向边上伸出手,说道:“把王安的信拿来。”

王宣德忙到案前,打开匣子,找了一封书信出,捧呈与李善道。

李善道将之展开,低头看了几眼,抬起头来,在地图上又细看了片刻,心中有了新的谋划,便回案后坐下,令道:“请我李贤兄、萧仪同、诸将和司马、知仁来。”

焦彦郎应诺,急出帐去,便遣亲兵,分去找李文相等。

诸将分在营地各处,约等了半个时辰,才到齐帐中。

漳南县城主动投降的事,在营中已经传开,众人在来的路上时已然知道。

大都是与刘黑闼一样的反应,恨铁不成钢,不满漳南县城的守吏、守将这么无用。

可城已经降了,刘黑闼都已经进城了,再不满也都是废话。

众人因抱怨了几句后,停下了话声,齐齐看向了李善道。

李文相说道:“贤弟,不曾想,漳南县城的守将此般无胆,咱一箭未射,他们就降了。贤弟围城打援此策,只怕是不好用了吧?就接下来的用兵,贤弟现是何意?可已有别的对策?”

李善道拈起适才王宣德给他找到的王安的信,给众人看了下,说道:“我想出了两个别的对策。请诸兄、诸君来,就是想听听诸位的意见,看看这两个对策,哪个更合用。”

李文相说道:“两个对策?”笑道,“贤弟端得足智多谋,一计不成,复生两策。愚兄自诩有智,较与贤弟,拍马不及。”问道,“贤弟,都又想到了哪两个对策?你所持此信,谁人之信?”

“咱们半个来月前,经清河而往乐寿时,在路过临清县的时候,王安曾派其弟,到咱营中求见我,兄等、君等都还记得吧?这封信,就是王安呈与我求附的信。”

王安,是盘踞在临清县的一部义军的首领。

去年,杨义臣、杨善会虽然剿灭了张金称部,但清河郡内并不是只有张金称一部义军,张金称部是活跃在清河境内的人数最多的一部义军而已,其部之外,还有不少的义军别部。

王安部,就是清河郡境内的别部义军之一。

在张金称败亡之后,他这一部的义军,於今算是清河郡内最大的一部义军了,约数千众。

清河郡内当下的形势,对义军不太友好。

一个是杨善会能战。

杨善会早前还是鄃县令时,就展露了他出众的军事才华,以数百人的相当於团练的部队,凡与境内和入境的群盗战斗,不论对方人数多寡,就往皆克捷,后迁清河郡丞,能够指挥的兵马略多,越发战无不胜,即使对阵拥众数万的张金称部,他也从无败绩,前后与诸盗七百余战,多的时候,日有数战,未尝负败,连一场败仗都没吃过,是真的百战百胜。

以前郡内有张金称,树大招风,还能为王安等这些较小规模的义军遮些风雨,可现在张金称已经败亡,王安等没了大树可依,现而下,要么是已被杨善会消灭,要么是勉强尚能自保,但也已快到走投无路。此是清河郡内形势对义军恶劣的之一。

再一个,如前所述,张金称部实际上就是盗贼,非常残虐,所过处烧杀掳掠,寸草不生,这也就导致了清河郡大多的地方於今是相当的凋敝,王安等义军所能掳到的给养亦是日渐缺少。

由是,在闻李善道引数万众路过清河时,王安就动了投靠的心思。

谁不知道李善道打下了黎阳仓,粮食是要多少有多少!

这一封书信,便是王安请求投附的信。

那会儿,李善道北上,是要去打薛世雄的,就连他本部的新兵,他都没带多少,只为练兵计,带了少数,则对王安的求附,他虽没拒绝,却肯定也不会当时就收容之的。

给王安回了封信,叫他且在临清待着,等打完薛世雄,回来时,他再来投附不迟。

现在,到了用到王安的时候了。

李文相说道:“王安求附的信?”

“我又思得的两策,这其中一策,就是王安及其部,不妨可以一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