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九十八章 下西河九日功还

林虑山,本名隆虑山,后因避讳东汉殇帝刘隆讳,改名林虑。隆,有盛大之意;林,引申有众多纷繁之意,两个字的字意有相通之处。早在两汉,林虑还叫隆虑时,此地就置有铁官。开采至今,山中的铁犹未采尽。——事实上,即使李善道来的那个时代,这个地方依然产铁。

王德仁尽管“不见兔子不撒鹰”,没见到李善道送去的粮食前,他不肯就给李善道送铁,但在粮食给他送到、又闻李善道新编伍部曲两三万众之后,他还是算是不错,干了件说得过去的事,即是随着这头批铁的运来,他还把本是隋在林虑铁官的工匠,给李善道押送来了些。

押送来的不很多,也有十余人。

这十余人不是一般的冶铁工匠,俱是会打造兵器的,甚至其中还有几人会打造铠甲、制槊。

押送到时,这十余人蓬头垢面,瘦骨嶙峋,亦不知在王德仁手底下吃了多少的苦头。

李善道专门召见了他们一下。他们当时一个个的,头不敢抬,话不敢说,伏拜在地,唯唯诺诺而已。李善道好言好语,甚是抚慰,赏给他们每人了新衣服几套,财货若干,知道了他们中一些,有家眷同行,即又令在县中,给他们置办宅院;并且当着他们的面,命令王宣德,务必要善待优抚他们和他们的家眷。由此收得了这十余人的人心,令此十余人感恩涕零。

於今,正式冶铁、打造兵器开始了,这十余人与匠营中的冶铁老师傅们一起,都已成为骨干。

所谓“冶铁老师傅”,王宣德奉令组建的这个匠营,所招募之人,并不全是铁匠,制衣、编制、木匠、泥瓦匠、金银匠等等,都有。各类匠人合在一处,总计得有个四五百人。

其中,具体到冶铁、打造兵器方面的,约近百人。

也所以,这片高地北边,住宅区内供用为住宅的茅屋,现只搭建了百十间。

——准确点说,其实这片高地,不能以“匠营所在之处”来形容,更准确点的定义,应该是:这片高地系是“匠营中的冶铁分营”的所在之处。

只新兵,这次就编伍了两万人,大部分的新兵,现都还没正经的兵器,这么多的兵器需求,仅才百十人的铁匠,肯定不太够用。但万事开头难嘛,只要先把“兵工厂”的架子搭起来,匠人,随后可以慢慢补充,既可以再招募,也可以从饥民中选学徒。且也不必多说。

过了警戒线,上到高地。

来到南边的冶炼区。

时当六月底,——这是阴历,按后世西历,七月底了,正热的时候,本即汗水涔涔,刚步入冶炼区,还没进到冶室中,不知是错觉,还是真的,李善道等只觉越发得热了,好像连风里都带着火,迎面吹来,整个人如是被包裹在了火热中,汗珠顺着鬓角,不住地往下流。

王宣德在前引路,引李善道等到了近处的一个冶室外。

门大开着,李善道等往内视之。

冶室面积不小,大而且高,室内分布着两座椭圆形的高大铸炉,炉边各有用以鼓风的设备。此时,正有十几个匠人分作两部,一部分在监督炉中铁的冶炼情况,一部分在奋力鼓风加温。

不用进到冶室中,就已能感觉到冶室的高温环境。

那十几个匠人,皆是光着膀子,只穿个犊鼻裤,皮肤都被烤得黑红,须发卷曲,汗如雨下。

觉着室内的空气,就像是火苗似的,从内扑出,燎烧眉眼,从护在李善道身侧的焦彦郎下意识地在眼前挥了下手,似乎这样就能把热空气挥走也似,他说道:“贼厮鸟!这般热!王四郎,怎的不在野地冶炼?还在室内冶炼个甚?把这炉子建在野地,最起码不就没这么热了?”

王宣德说道:“建在室外,凉快是能凉快些,可如果下雨呢?冬天下雪呢?”

焦彦郎哑然,拍了下额头,说道:“倒是没想到这儿!”瞧着冶室内那十几个匠人的辛苦模样,说道,“俺瞧他们,比俺在家时,顶着日头种地还要受罪啊!”

不止按照李善道的要求,如期将匠营组成,并在这片高地上,建好了冶炼的场所,而且从李善道到后的表情来看,李善道对此应该亦是比较满意,王宣德心情比较放松,他笑道:“十三郎,其实这个冶区,若你来管的话,比俺更合适。要不俺就请二郎,改令你主掌此处?”

“你这话怎么说?”

王宣德笑道:“不闻‘烧焦’、‘烧焦’?十三郎,你姓甚么?你来掌此处,岂不正合你姓!”

焦彦郎乃知他在说笑,大怒说道:“入你娘娘,你才烧焦!”

也就他们这元从十三人,才敢在李善道面前开这类玩笑,出言骂人。

王宣德笑道:“说笑而已,十三郎,生甚么气?自你做了二郎的亲卫都督,俺看你的脾气,越来越大了。高仪同莫说此前为二郎亲卫时,就是於下,已贵为仪同,也不见有你这等脾气。”

——武阳郡一战下来,李善道、刘黑闼、赵君德的部将,得封赏者颇众。高延霸、高曦等少数人得了“仪同三司”的封拜。仪同三司等官,如前所述,杨广把这一套都已给废止了,却依杨坚时期的旧制,“仪同三司”是正五品,其下为散号将军,散号将军是“以加泛授”,得之不难,仪同三司以上,是“以酬勤劳”,须有一定的功劳,才会授给,想得之就比较难了。之前,高延霸、高曦等被授封的悉是散号将军,而今,得了“仪同三司”,确是可称为贵了。

“匠人在冶室内辛劳铸冶,你们不要在外说笑。”李善道微蹙眉头,止住了他俩的说笑闹腾。

王宣德赶紧收起笑脸,躬身应道:“是。”

“四郎,匠人很辛苦,你一定得保障好他们的生活。饮食、日用,不许克扣;每月工钱,也要足量给之。若被我知道,你竟敢盘剥匠人,我可是军法无情!”

王宣德保证说道:“郎君放心吧!一个钱,俺也不敢克扣。”

冶区又分成了两片。

一片是冶炼,就是现在这个位置。

西为兑泽,属金,另一片是打造兵器的区域,位置在靠西一点。

巡视过了冶炼区,在王宣德等的随从下,李善道又去巡视打造兵器的区域。

王德仁这次给送来的铁,有铁矿石,也有得自林虑铁官的已经锻炼好的铁,是以,兵器之打造,现也已开始,不必再等冶炼区把铁冶出来。

兵器打造,也是在室内。室内亦是烈火腾腾的炉子,一样的热气逼人。每个室内,各有匠人十人,给他们打下手的小匠、学徒等若干。叮叮当当、噼噼啪啪的声响,不绝於耳。因太过投入,——打造兵器也必须得全神贯注才成,这些匠人连李善道的到来都没有注意到。

李善道亦不打扰他们,细细地巡视了一圈,令王宣德取了刚打造出来的横刀、长矛各一,叫焦彦郎拿着,便不再多留,下高地,回城而去。

回城路上,李善道再三交代王宣德。

一个是匠人的生活待遇,一个是学徒的招募,命令王宣德务必要将这两件事着重办好。

王宣德应诺不提。

……

出城、巡视、回城,半天时间。

冒着大太阳,热得不轻,驰马山路,土亦吃了不少,但李善道心情愉悦。

今天是匠营开冶、开造兵器的头一天,必须得承认,现在的规模还比较小,每日能够造出的兵器不会太多,但只要坚持下去,一段时日过后,可以料见得到,当一批批的学徒学成,匠人的规模就会得以足够的扩大,则到那时,只要铁的供给能跟得上,兵器就不用愁了。

“李密领着大军,在洛阳打仗,翟让组建的匠营,不知还没有正常运转?给徐世绩去封书信,问他讨要些得力的匠人过来?”李善道琢磨想道,但旋即,他就否定了自己的这个念头,“洛阳那厢苦战不已,我未参战也就罢了,不好再於此际,在匠人这种‘小事’上去书信。”

入进城中,快到将军府时,前头开路的亲兵,略微停了一下。

因为停的时间短,心里又在琢磨事儿,李善道也就没怎么注意。

於前、后百余骑亲兵,王宣德、杜正伦等一干吏员的簇拥下,李善道驰马进了将军府。

却是停在府门外街上的一辆辎车,当李善道威风凛凛地经过之时,那偷偷掀开车帘,朝外悄窥他的王娇娇,李善道分毫未有瞧见。

已过午时,李善道觉得饿了,回到将军府,吩咐王宣德等各回官廨,下了马,自往后宅。

焦彦郎挟着从匠营带回来的横刀、矛,跟在他的后头。

步入后宅院中,一眼看见,穿着绿裙的裹儿,正指挥几个捧着食盒的小婢,往厨下去。

“裹儿,你这是在作甚?”

裹儿扭头,看见是李善道回来了,忙迎上前,娇滴滴地行了个礼,说道:“郎君,王家小娘子刚来了,给郎君献上了一些吃食。贱婢估摸着郎君当是快回来了,便叫她们拿去厨下热热。”

“王家小娘子?”

裹儿嘟起红唇,答道:“是呀,郎君。”

“什么吃食?”

裹儿便叫那几个小婢,先把王娇娇送来的吃食端来,呈与李善道看。

李善道正待来看,院外脚步匆匆,两人一前一后奔进院中。

转头去看,奔进来的是杨粉堆和康三藏。

“什么事,慌慌乱乱的?”

杨粉堆抹了下汗水,将一道急报呈上,说道:“二郎不是令俺,只要是有关洛阳和晋阳的消息,不论是何时得之,都要第一时间呈与二郎么?”

康三藏却不擦汗,任汗流下,点头哈腰,谄笑说道:“是呀,是呀。”

“洛阳的消息,还是晋阳的消息?”

杨粉堆禀道:“禀二郎,晋阳的消息,刚刚送到。”

急报内容不多,几句话,李善道很快看罢。

看了之后,他嘿然无语。

焦彦郎问道:“二郎,啥事?唐公又干什么大事了?”

“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嘿嘿,初出茅庐第一功啊。”

焦彦郎莫名其妙,问道:“二郎,你在说什么?”

“唐公的长子建成、次子世民,将兵击西河郡,五日而下;从出兵到还晋阳,往返九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