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九十章 弃还洛口权宜举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九十章 弃还洛口权宜举

作者:赵子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急报是徐世绩派人送来的。

览罢急报,众人大惊失色。

乃是,监门将军庞玉、虎贲郎将霍世举所率的关中兵到了洛阳,段达与之联兵,大败了李密!

刘黑闼、赵君德皆在。

赵君德不可置信,听李善道读完这道急报,说道:“魏公兵败了?”

刘黑闼也不敢相信,瞪圆了眼睛,说道:“甚么庞玉、霍世举?这俩贼厮鸟什么来头,居然能击败魏公?”急报说是段达与庞玉、霍世举联兵,大败了李密,可段达是个何等货色,刘黑闼清清楚楚。在段达的指挥下,洛阳守卒被李密连败,压根不是李密的对手,则李密的这次失败,明显不是败给了段达和洛阳守卒,而是败给了庞玉、霍世举和他俩领率的关中兵马。

庞玉、霍世举领关中兵赶赴洛阳援助的消息,李善道早有闻知。

闻知后,尽管他不在洛阳,但仍对庞玉、霍世举两个人做了些了解。

便回答刘黑闼的疑问,李善道说道:“庞玉系将门之子,其祖为北魏之卫将军,其父仕隋,官至仪同大将军,此人骁勇,明晓军法。霍世举亦将门之后。”

“便是骁勇,靠他两个,就能让魏公吃败仗?”李密一向来,领兵打仗,没吃过亏,打张须陀、打刘长恭,次次都是以少击多,反获胜利,——偃师和金镛城,尽管李密一直攻不下来,可那是攻坚,与野战不同,而这次李密突然大败,刘黑闼有点难以接受。

李善道说道:“庞玉所任之监门将军,所掌为门禁守卫。他和霍世举从关中带来的兵马,或是长安的禁军,或是关中的府兵,皆隋兵之精锐。战斗力,不是洛阳仓促招募的那些守卒可比。再加上魏公负伤。一时失利,可能所以就吃了个败仗吧。”注意到诸人深忧的神色,以轻松的语气说道,“打仗,就是有输有赢,一场败仗罢了,既未伤筋,也未动骨,不算什么!”

“魏公负伤”,也是徐世绩这道急报中说的。

李密前些天,率秦琼等还回洛阳战场后,因急於攻下洛阳,他催促各部,对洛阳城的攻势更加猛烈了,连日进战不歇,他并亲自前线,指挥各部进斗,结果不小心,被流矢所伤。

好在伤得不重,卧营养了三两天,伤势已大为好转。

而庞玉、霍世举部,就是在这个时候到的洛阳。也不知是他们获悉了李密负伤,抑或是庞玉、霍世举部生力军到达,斗志昂然,遂与段达联兵,向李密部发起了这么一次反攻。

刘黑闼大手摸着胡须,嘿然片刻,说道:“贤弟,回洛仓都丢了,还不算什么?”

急报中讲到:这一仗打完以后,李密暂弃了回洛仓,回兵洛口城。

李善道说道:“贤兄,徐大郎军报中可是说的明白,‘暂弃’而已。何为‘暂弃’?暂时丢弃。若我料之不差,过不了几天,必就会魏公重据回洛、大败庞玉和霍世举的捷报传来!”

刘黑闼没有亲身参与这一仗,郝孝德到今也没有给他送信,徐世绩的这道急报,语焉不详,只是说李密放弃了回洛,回兵洛口,他不知道李密到底是吃了多大的败仗,故此,就李善道对李密“很快就能重据回洛”的信任,他不好反驳,——但依他想来,回洛仓都丢弃了,李密这一仗肯定吃亏不小!那既如此,短时间内能否还据回洛,怕不一定!

他瞧了眼郭孝恪,摇了摇头,没再多说。

“李密这一仗肯定吃亏不小”,刘黑闼的这一推断半点不错。

……

这场仗,李密的确是吃了大亏了。

此一场战斗,发生在回洛仓的西北,战斗发生的时间是在上午。

段达与庞玉主动出击,趁夜出兵,列阵在了回洛仓的西北方向。

李密闻报后,即带着伤,於翌日一早,亲与裴仁基率部出迎进战。

老实说,这一仗李密之败,也有他轻敌大意的缘故,已是屡败隋之名将,一个庞玉、霍世举,算个甚么东西?兼以庞玉、霍世举之部,还是刚从关中长途跋涉而至。故是,李密在进战前,没有做足够的准备和部署,整个的战前决策、进战部署的过程都搞得很仓促。

於是,一边是仓促接战,一边是准备充足,士气高昂,甫一接战,李密这边就落了下风。

段达、庞玉、霍世举部是严阵以待,阵型已成。

李密部的阵型还没列好,霍世举就率引精骑,率先发起了进攻。

精骑,俱是庞玉、霍世举从关中带来的。他俩率来驰援洛阳的兵马中,骑兵占了主力。

骁悍的关中铁骑,冲锋驰突,李密虽急遣了骑兵迎战,失了先机,不是敌手。

李密部的骑兵先溃,继而霍世举引骑直冲李密、裴仁基部的步阵。庞玉适时地调上精锐跟上。段达引洛阳守卒摇旗呐喊,并分出部分兵马,前出助战。李密部的步阵随之大乱,遂致大败。

隋兵追逐砍杀,李密、裴仁基带出来迎战的部曲,半日功夫,伤亡泰半!

这伤亡的泰半将士,都是李密部的精锐。

除了这泰半伤亡的出战将士,还另有两个李密行军元帅府的重要人物死在战中,一个是左司马杨得方,一个是右司马郑德韬。司马,在幕府的吏职中,仅次长史。两个司马也都战死了。

这对李密部军心、士气的打击会有多大,可想而直。

因尽管屯在回洛仓的各营兵马,合拢尚众,李密军中将士沮丧,见段达、庞玉、霍世举部却因为此战之胜而士气倍增,李密亦是当机立断,便做出了暂弃回洛的决定,领部还回洛口。

客观地说,李密退回洛口的这个决定,是个正确的决定。

一则,士气已衰;二则,各营兵马虽然合拢尚众,但多是郝孝德等此类的义军,非是李密的嫡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待在回洛仓,段达、庞玉、霍世举肯定会趁胜再战,李密部说不得,底下来就会连吃败仗,败仗吃得一多,郝孝德等的军心就会散了,事就不可为矣。则暂避其锋,且先放弃回洛,退还洛口,待将士气收拾起后,再还回进战,自方为上策。

……

出战将士伤亡泰半,左、右司马杨得方、郑德韬俱皆战死,这两个情况,徐世绩都没在急报中说,所以,李善道、郭孝恪、刘黑闼、赵君德等对这两个情况也都还不知。

但李密暂弃回洛的真正缘由是因士气这点,郭孝恪已然察出,他说道:“将军所指甚是。魏公此仗败后,元气固是未损,可士气难免有挫,则於此际,暂避猖敌之锋锐,还洛口以整军,实乃应对之上策。刘校尉,且等些时日吧,魏公兵还回洛的消息,一定会传到咱们这儿!”

——大都督,是杨坚时的军职名称,校尉是杨广改后的军职名称,这两个是一回事。

刘黑闼说道:“是,刚才是俺一时震惊,说错话了。魏公天授之才,英明神武,用兵如神,一场小挫,确实不算甚么。贤弟与长史说的对,必然不日之后,魏公定就会重据回洛。”

到底不是李密的嫡系,也不是瓦岗本系,李密连战连胜、所向无前时,像刘黑闼这类后来投从的别部义军,当然乐意跟着吃香喝辣,李密一遇挫折,他们不自觉的就有点旁观的意思了。

且也不用多说。

只说议论罢了徐世绩送来的这道军报,赵君德迟疑说道:“二郎,魏公新败,饥民安置这事儿,你还要不要给他上书?”

赵君德这话,倒也是。

李密才吃个败仗,这会儿哪有心思去理会黎阳仓外的饥民?若於这时,再就此事上书与他,反会显得李善道、郭孝恪不知轻重。都什么时候了!还拿这点事烦人?

然话说回来,但也不能因为李密吃了个败仗,就把饥民安置这事儿给停顿下来。

要知,这数十万黎阳仓城外的饥民,李善道可不仅仅是把他们当饥民看待的!

刘秀是何以在河北立住脚的?靠的是他击败了铜马义军,尽得了数十万的铜马降人。黎阳仓外现下的这数十万饥民,某种程度而言,就是李善道的“铜马义军”。

把这数十万饥民安置下来以后,他们一来可以成为李善道的兵源;因为是李善道安置的他们,给了他们田、给了他们粮钱,二来,也能较容易地得到他们的忠诚。

两个好处之外,还有第三个好处。

即可以通过安置这数十万饥民,给河北等地的饥民、百姓打个样,让河北等地的饥民、百姓都知道,他李善道是真心爱民,真的仁义,跟着他,有田有食,算是个很好的政治宣传。

这么大的三个好处,李善道是安置饥民此事,一天也不想再拖了。

他寻思了下,说道:“数十万饥民,聚於一仓城外,嗷嗷待哺,处置若晚,变故恐生。这件事,不能拖了。不过,四郎说的也不错,魏公新败,此际或无心饥民之事。那要不然,就这样吧,长史,给魏公的上书,你我先不呈,先把给徐大郎的上书呈上,怎样?”

“好,将军的此法好。上书呈与徐公后,可烦请徐公,视时机禀奏魏公。”

李善道拍板决策,说道:“长史没有异议,就这么办了!……对了,还有件要紧的事,我想一并写入呈徐大郎的上书中,请徐大郎奏禀魏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